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小孩子總是會長大的,長大之後總會做一些讓家長頭痛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長都曾經有過孩子發脾氣的經歷,那麼,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怎麼辦?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1

1、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就是自我評價,也包括了外貌、成績、行爲表現、運動能力和對周圍同齡人的接受程度。身體是胖還是瘦,學習成績好還是壞,行爲是否積極或安靜,鍛鍊是喜歡運動還是坐着,同學和老師是否喜歡自己,這些評估對個人自我意識有着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着自信心,比如,老師的表揚和學校的證書會使學生長期快樂,老師的批評和學生的嘲笑會使學生長期消沉。這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

2、行爲背後是情緒,情緒背後是需要,需要背後是認知,而認知背後是經驗。

遇到一種情況,每個人首先都有相應的情緒反應,然後纔有行爲:行爲背後是情緒,情緒背後是需要,需要背後是認知,而認知背後是經驗。這是一系列的情緒和行爲反應模式。因此,"回懟"必須反駁到別人體無完皮纔是行爲,而行爲背後是一種強烈的情感反應。從這個角度來看,當遭受"別人"說的時候,我們可以更仔細地觀察我們的情緒和感受。

當你被人說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通常會有羞辱和傷害,這反過來又會導致憤怒。這是一種層層遞進的情緒反應,許多人只能察覺到自身發生的憤怒,但他們自己的"羞恥"卻沒有意識到,所以他們的自愈總是在表面上。憤怒,通常是最表面的情緒。在憤怒的背後,往往隱藏着恐懼、羞愧、絕望和其他情緒,這些根深蒂固的情緒是某種行爲或現象的核心原因。當我們被別人說時,如果我們認爲對方是對的,可能會有一種羞恥感。如果我們認爲對方在誹謗,此時情緒反應將升級,不僅會有暴露的羞恥感,還會有一種羞辱和欺凌的感覺,然後激起非常強烈的憤怒。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

3、自尊心作祟

自愛

自愛是自尊最重要的部分。自尊的定義包含着自我判斷的含義,而自愛是"無條件的"。在家庭中,父母的愛就是在建立孩子的自尊。如果一個人不能愛自己,那麼就不能愛別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陷,會有挫折和失敗,但是一個懂得自愛的人,他會無條件地選擇愛自己,這意味着他的內心有一個堅定的聲音:我值得愛和尊重。過分自愛的孩子在遇到批評的時候就很容易動怒或者是情緒失控。

自我觀

自我觀其實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自我評價是自尊的又一重要支柱。其中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期望:積極期望和消極期望。如果自我評價和期望是積極的,那麼這種積極的期望就會成爲一種自我的內在力量,這個人就會承受起挫折和考驗。

相反,事實恰恰相反。自我評價首先來自我們自己評價自己,最初來自我們的父母,然後來自外部世界的反饋,最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

當孩子的自我觀出現偏差的時候也會導致孩子不能接受來自外人的負面評價。

自信

自信主要是關於我們的行爲,一個自信的人意味着他有能力在某些場合採取適當的行動。當一個人對挫折和未知不會存在恐懼感時,ta可以表現出更高的自信水平。當然,對挫折的容忍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相關。因此,父母經常要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製造了太多的挫折感,在遇到挫折時是否採取了不適當的方法來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的自信心不足的時候,爲了掩飾外界負面評價帶來的羞辱感,就動用情緒或者是暴力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孩子一說就急和父母有啥關係?

幾乎孩子的人格問題,都是從原生家庭裏出現的,現在很多人談到原生家庭時,他們會刻意逃避,但談論原生家庭也是尋找問題的最佳方法,比如孩子一說就着急的問題,大部分是因爲家長使用過不正確的教育手段,比如照顧者最擅長用暴躁易怒的方式恐嚇孩子,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孩子的心理創傷和打擊。例如,開頭提到的,孩子打破一個水杯,家長對他謾罵,這些都是社會性羞辱。

社會羞辱對一個人的創傷是深刻而不可彌補的。

很多父母會這樣說:我知道我不應該使用這種語言。

但在事情發生的瞬間,他們會繼續這樣做。這是因爲父母自己的個性發展水平很低,無法實現自我成長,自然只能將"正確的`方式"停留在意識層面。

社會羞辱會嚴重損害兒童的自尊,使兒童有很強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是最致命的,也是兒童自卑、自我價值低下的根源。

除了直接虐待外,還有一種"低端父母"經常使用以下句型的方法:"難怪大家不喜歡你"、"難怪你學習差"、"怪不得你找不到工作"、"怪不得你離婚"。父母所說的話是真實存在的,有明顯的現象支持。

可這樣的結果是:孩子雖然很慚愧,很生氣,卻無言以對,只能偷偷剋制,造成深深的壓抑和自我否定。雖然心裏覺得父母的話不恰當,但不能表達父母這種牽強附會的真實感受,所以會引起復雜的情緒,心理無法得到平復,這種情緒往往包含委屈、抑鬱、憤怒等,如果壓抑的時間太久,孩子內心會帶來很大的衝突和情緒壓抑,被父母傷害過的孩子,他們爆發後就會對父母恨意滿滿,會咬牙切齒,這就是父母的行爲太過分,最終激發了他未曾癒合的傷疤,於是孩子在被說的時候,他會變得反叛,實際上就是用"着急"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創傷和不滿。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 第2張

父母應該怎麼做?

1、避免孩子情緒壓抑,多瞭解孩子心理需求

學會情緒處理,纔能有利於心理的平衡發育,當一個人的心理真實情緒受到壓抑的時候,其實這些壓抑感不會消失,只會被儲存在潛意識中,會隨着積累的程度而發生“爆炸”,所以,日常中,父母儘量要避免孩子情緒受到壓力,要讓他們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同時也要多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要給予他表達想法的權利,讓孩子有意識的釋放自己的情緒,實際上就是對他人格一次整合,只有不斷的進行整合,才能更好的瞭解到自己,也能通過整合從而修復心理,這樣他就會學會合理的宣泄情緒。

2、引導孩子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就是自尊的水平,也包括了自愛、自我觀和自信。

首先,自愛就是要求孩子能夠愛自己,也就是所謂的滿足自己,當然愛自己也不是放縱自己,愛自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獨特性,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和被尊重,當然這些首先就要求孩子自己先愛自己,只有愛自己了,才能得到別人高質量的高,當然父母也必須去愛孩子,這樣才能起到雙重的效果。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自我觀意識,就是對自己的評價高低,當一個人與現實客觀的距離接近的時候,人格才能達到健康水平,引導孩子有意識的給自己積極的期待和評價,而不是一味的貶損自己,自己認爲自己不行、不聰明、不好看,這樣的自我觀體系就會存在嚴重的缺陷,父母也儘可能的多誇讚孩子,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會從別人的言語中獲取到信息,別人的貶低會導致孩子也會貶低自己,所以多誇讚,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觀。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自信感,自信似乎是以上兩點的結果,一個人是否自信,決定着未來行爲的發展,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謾罵和體罰只會讓孩子滋生消極的心態,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3、對孩子人格尊重

在育兒方面,有一個叫做三明治法的方法,三明治是由麪包-蛋和肉-麪包組成的,他們之間是相互的作用,我們討厭單獨吃麪包,但肉卻改變了麪包的味道,而用在育兒方面就是要求父母在言行上能有所改變。三明治最終會被兩層面包夾住,所以肉和麪包形成一個整體,在育兒方面就是要求我們能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正視不足的地方。所以建議家長針對孩子不能說的問題,要做到三明治法,我們要嘗試去尊重孩子,要多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欣賞孩子存在的優勢和進步,當然也要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我們的建議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態度也很關鍵,不要總是意氣用事,對孩子態度惡劣,會導致孩子無法信任父母,雙方必然發生衝突,尊重孩子,也能讓孩子得到應有的自尊,他們纔會更有自信,自我價值也會得到滿足。

孩子被說幾句就會急,其實這主要是父母對孩子的自尊教育沒有做好,自尊心是人對生活的基本動力,它能驅使人不斷的進步,從而獲得自我價值,培養自尊,有利於孩子變得自信,對外部適應環境也會變強,孩子會變得更有教養,可見,自尊心教育絕對是不可缺少的。

其實,自尊心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價值的評價,讓孩子生活在自愛和被愛中,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訴求,平等的和孩子相處,孩子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和自我價值的滿足,從而也就增進了自尊心。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2

小孩子暴怒的主要原因:

1、年齡

嬰幼兒期的一個典型特徵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不成熟,其情緒防禦往往具有不穩定、容易被誘發、容易外露以及難以自控等弱點,即所謂的情緒活動易變性、脆弱性和衝動型。當孩子在受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用哭鬧、不服從、喊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2、先天氣質

先天氣質一般分爲相處容易型、困難型和啓動緩慢型三種類型。其中困難型兒童表現爲活動多變、無節律、易受刺激、對刺激反應強烈、適應困難、易大哭大鬧等,最容易出現暴怒發作。

3、家庭教育

孩子缺乏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一旦不如意便會亂髮脾氣,這主要是溺愛和包辦的結果。

成人對孩子過分關注和愛護,爲孩子包辦一切,全力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極易養成任性、自私、自利、自我爲中心的性格,缺乏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用“發脾氣”的行爲模式要挾家長,讓家長妥協、讓步。若家長不能堅持原則和底線,孩子一次得逞,從中獲益,下次還會繼續使用這種方式,從而惡性循環。

4、後天學習

有些孩子愛發脾氣可能不是因爲溺愛,而是在後天環境中習得的。例如,孩子受到挫折,暴怒發作時,成人採取更爲極端、暴怒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情緒激動下就會用更爲激烈的方式來對抗成人。曾有報道,一8歲男孩因一個玩具,在街上與媽媽互毆,最終“成功”將媽媽打敗,媽媽求饒,應了他的要求,給他買了那個玩具。經過這次經歷後,相信下次孩子遇到類似情況,依舊會採用類似的暴力方式來要挾母親滿足自己的需要,哪怕剛開始母親不答應。

另外,成人脾氣差,愛吵架打架、摔門摔東西等行爲也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學習而獲得。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 第3張

那麼,當孩子遭遇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時,成人應該如何處理了?

一、讓孩子學會自我心理疏導

孩子情緒易變,控制能力差,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發脾氣,成人要將其視爲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平靜的去面對,不要跟着發怒。

這個時候,勸導一般起不到什麼作用,成人不要叨叨不休的講道理、哄,不妨讓孩子盡情發泄出來,並採取有意忽視和注意保護的方法。

當孩子發泄完後,他會回到一個比較平靜的狀態,這時再實施安慰和講道理。

二、家庭教育中給予孩子恰當的愛和正確的教育

成人對孩子的愛要適度,孩子三歲之後就不能再將其當做嬰兒般過於溺愛和遷就,不能過分保護,而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理。

同時,避免讓孩子在家庭中特權和特殊地位,誤以爲自己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和抗挫折能力,也讓孩子學會尊重、理解他人。

當孩子暴怒的時候,成人不要隨意妥協、遷就,更不能產生意見分歧:一方堅持懲罰,另一方妥協。成人的分歧往往會讓孩子鑽空子,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三、行爲治療法:恰當的懲罰和適當的鼓勵

對於暴怒比較嚴重的孩子,可以恰當的懲罰。比如,當孩子暴怒時,將其暫時安置在一個單獨的房間或一個安靜的角落,給予短暫的隔離,讓其暴怒情緒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自然消逝。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就可以消除隔離(避免發生意外)。

孤獨隔離和冷淡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懲罰,他將有時間冷靜下來認識到暴怒的情緒並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這樣孩子暴怒發作的頻率就會逐漸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孤獨隔離和冷淡,有時候會讓孩子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不愛自己了,所以當孩子平靜下來後,父母要及時安撫孩子,讓孩子明白:做錯了就會受到懲罰,但無論怎樣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

若孩子在暴怒發作時及時成功的剋制了,成人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得孩子的正向行爲得以強化,並能認識到那些是好的行爲,哪些是不好的行爲,重複好的行爲,剋制不好的行爲。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3

遇到孩子有亂髮脾氣時候,我們可能會:失控爆發了:一個大嘴巴,打了他,情緒瞬間升級:一股怒火上來,大喊大叫,或者被孩子的情緒綁架:別哭別哭了啊,帶你買玩具去,自己也有了情緒:哭什麼哭!再哭不要你了,不滿抱怨:這孩子怎麼這樣不懂事啊!我天天這麼辛苦拉扯你長大,容易嗎?

孩子不能說一說就發脾氣 第4張

可當緒過去後,家長會很自責,其實,家長是掉入了陷阱:是忽略了孩子的很多“挑釁”並非蓄意,其實都是適齡行爲,沒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把工作上的煩躁,遷移給了孩子,在意自己的面子,盯着當下的衝突非要有個“結果”或“輸贏”,然而我忘記了和孩子建立情感的連接,忘記要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去處理,而處理過程本身,纔是對孩子的長遠品格培養更重要的。

有些爭執可以避免:不想孩子碰的東西,就放在她夠不到的地方;提前和孩子約定,媽媽工作多久會來陪你,進入書房有什麼規矩?情緒差的時候,想辦法暫停:比如深呼吸三秒、去洗手間洗把臉、出去走走、請家人幫忙,總之,平靜後再和孩子溝通。切勿陷入權力之爭,要蹲下來、坐下來,和孩子同樣的高度,親身示範;邀請孩子一起撿起來,及時鼓勵她的配合。

“我們一起來弄”的好處是,這個指令是留有餘地的,相比“你必須自己撿起來”,就算孩子不配合,大人面子也還在呀;轉移注意力也是個萬能的方法。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來到人世後第一個模仿的對象,這種影響是深刻的,近乎無法避免的。家長天天玩手機、看電視,泡電腦,玩得不亦樂乎!憑啥就在那裏要求孩子放棄玩耍、安心讀書?家長自己都庸庸碌碌、渾渾噩噩、一事無成!憑啥就得要求孩子發奮圖強、出人頭地、成龍成鳳?父母給的出生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言行是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生命軌跡,養成他們的某種性格和品德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