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死亡稱呼大全

死亡稱呼大全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逝世、去世、與世長辭、長眠、安息、過世等。

死亡稱呼大全1

1、先兄:已死的兄長;

2、先母:亡母;

3、先嚴:亡父;

4、先賢: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5、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輩以上的)專指已故的父親;

6、先烈:對烈士、殉難者的尊稱;

7、先慈:亡母;

8、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9、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賢。

死亡稱呼大全
  

中國古代”死“的.別稱有:

1、按身份等級

謂天子死爲“崩”或“駕崩”,諸侯死爲“薨”,大夫死爲“卒(zu)”,一般官員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對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爲“薨”;有官職、有名望的死曰“卒”。

2、按年齡

不滿20歲死曰“殤”,此又分三類:8~11歲爲“下殤”,12~15歲“中殤”。16~19歲爲“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爲“殤”。

青壯年死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爲死的代名詞。

死亡稱呼大全 第2張
  

3、按特殊原因

爲某事捨命爲“殉”,戰爭中死於陣地者謂之“陣亡”,現作“犧牲”。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凶死”。

4、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謂之“圓寂”、“雲寂”;喇嘛死謂之“涅磐”;道士死謂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

5、其他

民間對死的敬稱,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隕”者。

一般稱人死爲“辭世”、“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弔唁時見之於書面的一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一律寫“已故”。

死亡稱呼大全2

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這反映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裏嚴格的等級制度。君王至高無上,享有種種特權,連“死”也有專稱,除“崩”外,還有“山陵崩”、“駕崩”

“晏駕”、“千秋”、“百歲”等。一般官員和百姓死亡,則稱“歿”、“殂”、“千古”、“殞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棄世”、“故”、“終”等。父母死後。孩子們則諱稱“孤露”、“棄養”,長輩去世則婉稱“見背”。

佛道徒之死,說法更多,如“涅般”、“圓寂”、“坐化”、“羽化”、“示寂”、“仙遊”、“登仙”、“昇天”、“仙逝”等。“仙逝”現也可用於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到了現代,“死”的諱稱更是五花入門,書面上除沿用不;少古人的稱謂外,又有了一些新的詞語,如“安息”、“長眠”

死亡稱呼大全 第3張
  

“逝世”:“長逝”、“謝世”、“離世”、“亡故”、“永別”等。口頭則一般婉稱“老了”、“沒了”、“壞了”、“過世”等,在特定環境中,也可說“去了”、“走了”等。

“死”還有許多有着特殊意義的諱稱,如:爲正義事業而死叫“就義”,爲國家和人民而死叫“獻身”、“犧牲”、“捐軀”、“殉國”、“殉職”等,死於意外事故叫“遇難”,年幼而亡叫“夭折”。生病而死叫“病故”,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壽終正寢”,被尊敬的`人死去叫“與世長辭”、“心臟停止了跳動”、“停止了呼吸”,馬列主義者去世叫“去見馬克思”。

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基前的講話》一文中,諱稱導師馬克思逝世爲“停止思想”、“永遠地睡着了”、總之,“死”的諱稱相當複雜,時代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名目也不盡相同。

死亡稱呼大全3

在古代,我們對於死亡的說法,也是有禮可循的,對於不同人物的死亡都有不同的稱呼,《禮記曲記》中這樣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從這點可以看出,我們對於死亡的說法有崩、薨、卒、祿、死。

但事實上死亡的說法有很多,我們今天就來簡述一下最常見的五種。第一種稱之爲崩,崩在古代大都指君主、帝王的死亡

天子在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認爲是上天的兒子,下凡來管理人間的大小事務,所以天子去世,對於天下來說就是如山崩地裂般的事情,所以把天子的死亡稱作崩。

後來,崩也用來描述皇后的死,因爲在古代,皇上和皇后代表了“龍“和”鳳“,兩人具有相當的地位,而且皇后還掌管着三宮六院,爲皇上打理好後宮事務,皇后同樣接受着百官的朝拜,據瞭解,我國漢代時期是皇后地位最高的時期。

由此可見,太上皇和太后的死亡自然也可以用崩來形容,因爲他們都是之前的皇帝和皇后。第二種死亡的類型我們稱之爲薨,薨在周代的時候,用作對諸侯的死的稱呼,後來的朝代沒有了諸侯,就用來描述官位比較高的大臣的死。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的死也可以用薨,雖然太子很大程度上可能會成爲皇帝,但是終究比皇帝低一等,所以也用薨來表示死亡,還有皇帝的妃子的死亡也要用薨,因爲她們畢竟是皇帝的家眷。

第三類對於死亡的稱呼就是卒,卒本來是終結、完結的意思,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把士大夫的死亡稱爲卒,後來逐漸演化爲稱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員的死亡。

死亡稱呼大全 第4張
  

這第四類稱呼就是祿,祿在古代的解釋就是俸祿,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薪水的意思,古代稱“祿”爲“不祿”,意思就是士大夫死後不能繼續領薪水的意思。

第五類稱呼就是死,也是我們今天延續至今的對於死亡的稱呼,古代稱死的範圍比較廣泛,一般“卒”以下稱爲死,後來逐漸普及到了民間,老百姓的死亡也可以稱之爲死。

這就是古代幾類比較典型的關於死亡的'稱呼,但是對於死的稱呼絕不僅僅侷限於此,並且隨着朝代的發展,這些稱呼中有的都逐漸被拋棄了,並且這些稱呼都有逐漸向下層轉移的趨勢。

我們聽說過的別的稱呼如“見背”是指長輩的去世,和“昇天”“歸天”“辭世”是一個意思;比如“夭折”是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的意思;又比如寺廟中和尚的死還可以用“圓寂”“雲寂”來形容;喇嘛的死和和尚的死又有所區分,用“涅槃”來形容。

這些對於死亡的不同稱呼都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一定是具備了天然的魅力的,所以我們不必去過分推崇西方文化,只要發揚光大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會使得中華文化增光添彩。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