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每年春天採茶時,茶農們習慣於一邊採茶一邊唱着山歌小調和民歌,黃梅戲的影響是很深的,以下看看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1

黃梅戲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黃梅戲發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一百多年以前,這裏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早期的黃梅戲多是把當地的民歌小調直接搬上舞臺,表現當地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的故事。比如《打豬草》說的就是一個農村男孩與一個女孩因打草損壞了農作物產生矛盾,通過對歌化解矛盾的故事。

其中的"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又如《夫妻觀燈》,通過一對青年夫婦元宵節觀燈的見聞,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豐富多彩。不久,黃梅戲在搬演大戲上也有了成績。這些大戲主要是受"青陽腔"、"徽調"的影響而產生的故事完整的整本大戲,像《烏金記》,《七仙女下凡》等。其中的《七仙女下凡》幾經磨礪修改,最終定爲《天仙配》,成了黃梅戲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品。要指出的是,早期的黃梅戲,基本上是農民自娛自樂的一種文藝形式。 從20世紀20年代起,黃梅戲日趨成型,也逐漸走上了職業演出的道路,其重要標誌之一即是演出地點從農村走上了城市舞臺。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

先是在安徽懷寧一帶出現了專業班社。懷寧素有"戲鄉"的稱號。這裏唱黃梅調十分興盛。從演出一方來說,戲目多、人才多、班社多;從看戲者一方來說,觀衆多、市場多。於是,一批戲班應運而生。1926年,著名演員丁永泉(旦角)、曹增祥(小生)、丁和壽(丑角)等所在的班社活躍於安慶市區,此後在這裏紮根。 黃梅戲進入城市以後,受到了京劇、越劇、揚劇、淮劇、評劇等劇種的影響,在表演上有了很大的改進。

從劇目上看,改編、移植了其他劇種的好戲如《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從音樂上看,傳統唱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主要是減少了傳統唱腔中帶有濃郁方言土語色彩的墊字,這樣,唱腔簡潔、明快,從字面上也好讀易懂。從表演上看,吸收了兄弟劇種的一些程式化動作。 如開門、關門、圓場、喝酒等動作。其他在服裝、道具、裝置、伴奏等許多方面都比農村演出時有了發展。

這一時期的黃梅戲尤其是40年代的黃梅戲,已經成熟。 黃梅戲的更大發展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國家對地方戲曲給予足夠的重視,爲加強藝術力量,安徽省陸續選派一些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方面的專門人才參加了黃梅戲的改革工作。新老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黃梅戲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黃梅戲從安慶小戲一躍而成爲安徽省最大的劇種。至今,黃梅戲與黃山一起,並稱"安徽二黃",成爲安徽省的驕傲。

這一時期的黃梅戲,唱腔唱法都有了改革,音樂方面增強了"平詞"類唱腔的表現力,突破了"花腔"只能專戲專用的束縛,同時,巧妙地借鑑民歌和其他音樂成分,創造出與傳統唱腔相協調的新腔。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斷若續的"三打七唱",而是建立了以中樂爲主的中西混合樂隊,從音樂氣氛上大大提高了劇種的表現力。這一時期演出的劇目很多,但大都進行了整理、重編。如《打豬草》、《夫妻觀燈》、《天仙配》、《藍橋汲水》、《補背褡》、《梁山伯與祝英臺》、《秦雪梅弔孝》、《柳樹井》、《春香傳》、《女駙馬》、《牛郎織女》、《黨的女兒》、《江姐》、《劉三姐》等不勝枚舉。 其中的《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拍成了電影

爲黃梅戲的廣泛流傳,爲保留黃梅戲藝術家的卓越風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到黃梅戲藝術,就不能不提起爲黃梅戲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一批老藝術家,如嚴鳳英、王少舫、潘璟琍等。其中,尤其以嚴鳳英最爲突出。至今,人們只要提起黃梅戲,就會提起《天仙配》,只要提起《天仙配》,就會提起七仙女的扮演者嚴鳳英。試想,在今天的中國,有多少人會唱嚴鳳英那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呀!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2

黃梅戲作文【一】

安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就要屬黃梅戲了,如果大家提到黃梅戲,那麼一定就會聯想到安徽。那麼黃梅戲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黃梅戲就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來叫“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中期再皖、鄂、贛三省領地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

黃梅戲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走進了世界;用戲曲之音樂精華,獨特的風格推崇者藝術;將表演質的細緻、真實和活潑呈現給了觀衆。

黃梅戲的出場人員豐富有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範圍。也有年齡大的人物正旦、老生、老醜等等。黃梅戲的作品數量繁多,有大戲小戲之稱,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則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鬥籮》……黃梅戲的類別還有花腔和平詞兩種:花腔以演小戲爲主,富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平詞,正本戲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敘述、抒情,韻味豐富。如行雲流水。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在傳統的基礎上大大豐富了黃梅戲的表現形式,加強了黃梅戲的文學性,發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來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質的昇華,旋律更爲優美,影響更爲擴大,黃梅戲從鄉村草臺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

安徽的黃梅戲是我們的驕傲和光榮,面對新世紀,我們寄希望於新一代黃梅戲傳人用青春、美麗和智慧,創造新的燦爛……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 第2張

黃梅戲作文【二】

以前,我老覺得黃梅戲、京劇非常老土,而且只適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從那次排練後,我改變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學的奶奶讓我和同學一起去學唱黃梅戲。聽了這個消息,我猶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從業沒有唱過這些戲,總認爲自己唱不好。而這次卻讓我去唱,豈不是自討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練的地方,剛進門,只見裏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個居委會圍了個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緊張地想:這麼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經過訓練的,我等會兒唱不好,豈不是出盡洋相!

開始上課了,由於我們這幾個“插班生”一點也不會,於是便傻呆呆地坐着,聽他們唱。慢慢地,我聽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癡如醉,咦,怎麼黃梅戲也這麼好聽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覺,我們也學着會唱了幾首。誰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個對我們來說的壞點子—叫我們兩個小孩子唱。天啊,猶如晴天霹靂,我們兩人面面相覷,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幫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頭……

唱完後,大家情不自禁地爲我們鼓掌,誇我們學得快、唱得好。漸漸的,我喜歡上了黃梅戲,而且越聽越喜歡,越聽越覺得黃梅戲好聽……

原來黃梅戲也很好聽,以前小瞧了它,今後可不能這樣哦!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3

黃梅戲作文 篇1

說實話,我以前一點也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戲曲,因爲在我的印象裏,它們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個不停一點也沒有趣味。

但是,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段黃梅戲,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麼輕柔,音樂也那麼優美,聽過以後,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黃梅縣戲風更盛。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爲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爲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

黃梅戲不但優美動人,而且還有這麼悠久的傳說呀。

鬧花燈黃梅戲觀後感 第3張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傳統戲曲越來越不受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雖然流行歌曲確實有它的優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爲它而忘了中國的傳統戲曲呀!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不難發現傳統戲曲的美妙之處。所以,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體會中國傳統戲曲的優美,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它們!

黃梅戲作文 篇2

黃梅戲發展於我的故鄉安徽,它是民族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熠熠生輝。

記憶中一個蟬鳴不斷的深夏,我與家人們一起看電視。一段廣告後,電視播放起了黃梅戲。我本對這一類戲曲不太感興趣,認爲不過就是唱幾句歌詞而已,站起身正準備離開時,媽媽卻興致勃勃地叫住了我:“哎,你快過來看看,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黃梅戲呢!”母親都發話了,我還能選擇不看嗎?於是,我只好懶洋洋地答應了一聲,重新坐到了沙發上,看着屏幕上逐漸出現字幕:黃梅戲《女駙馬》。當電視中傳出第一聲歌聲時,我便被震撼到了:表演者的聲音無比的輕柔婉轉,配樂也十分動聽,令我心曠神怡。還沒聽幾句,我便完全沉迷在了那鑼鼓與歌詞編織成的世界之中。“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我被深深吸引在了故事的劇情中。爲馮素貞的執着感動,爲最後的美好結局欣喜若狂。我想,這應該就是黃梅戲的魅力所在了吧。我會隨着劇情的發展,或是欣喜、或是憂慮、或是緊張,好像自己也成爲了那曲折故事中的一個小成員似的。

黃梅戲雖然並不如京劇那般華麗多彩,但它擁有質樸細緻的表演,如行雲流水般委婉動聽的曲調,令我深深折服其中。

黃梅戲,充分體現出了安徽文化的多姿多彩與美麗,我愛家鄉的黃梅戲!

黃梅戲作文 篇3

“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着紅袍,帽插官花好呀好新鮮……”這是我最喜歡的戲曲唱段。按說作爲河南人的我應該喜歡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可我偏偏就是喜歡黃梅戲,特別是《女駙馬》。

那天我稱媽媽不注意,偷偷打開電視準備看我最喜歡的動畫片。這時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正在播放黃梅戲《女駙馬》中那女扮男裝的馮素珍和公主在洞房裏的唱段。那演員俊俏的扮相、高亢的唱腔一下吸引了我。通過媽媽的講解讓我知道了,民女馮素珍自幼許配李兆廷,後來李家敗落,岳父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馮素珍在花園贈銀於李兆廷被馮父撞見,誣李爲盜,將其送宮入獄,逼素珍另嫁宰相之子。馮素珍男裝逃出,在京冒李兆廷之名應試中魁,被皇家召爲駙馬,花燭之夜冒死陳詞感動公主。帝赦免之罪,馮李終成眷屬的故事。這個故事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過人的古代少女形象,演員的一顰一笑得得的吸引着研婉轉的唱腔顯示。顯示演員的薄厚功底我簡直佩服的不得了,我開始喜歡上了黃梅戲。現在的我還不時也會很上幾句。

中華戲曲博大精神,希望大家不要把“遺忘”了,因爲每部戲都是之不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還要繼承戲曲的博大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