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小寒節氣變化

小寒節氣變化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寒節氣變化,小寒是二十節氣的的第二十三個節氣,雖然是小寒 ,但卻不是一夜之間氣溫驟降的天氣,它的氣候特點非常的特殊,是溫柔的降溫,下面分享小寒節氣變化。

小寒節氣變化1

小寒的變化特點

小寒的特點是天逐漸的、開始寒冷,尚未大冷的時候。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這是因爲在上一個節令冬至的時候,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是最少的時候,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一般都會等到冬至過後,也是到“三九”的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能夠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但是還會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的時候。

小寒節氣變化

小寒的傳統活動

1、探梅

這個時候臘梅已經全開了,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爲之清爽振奮。

2、冰戲

我國北方的各省,人冬之後就會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都會用到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都有冰牀,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爲冰戲。

《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爲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爲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的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牀,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3、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的傳統習俗,小寒早上都會吃糯米飯,爲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一起吃。

4、養生上來看講

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蔘、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間,在這一天可以和親朋好友一起出去吃。

5、吃黃芽菜

民間一直有句流傳下來的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可見大寒和小寒時節寒冷的程度使人無法想象的。從字面上來看,大寒冷於小寒,但實際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6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所以可以說小寒節氣纔是全年最冷的的時候。

爲了禦寒,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的時候就會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湖南鄉間一直到今天還會流行。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就會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的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的。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不要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並且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爲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節氣變化2

小寒節氣:寒未深,雪未大

每年公曆1月5日至1月7日之間,太陽位代到達黃經285度,爲小寒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因小寒後幾日纔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氣,又因小寒與夏季的小署相對應,故名“小”而“寒”。

小寒十五天又分爲三候,古時專門有物候諺語:“一候雁北向,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鳴”。諺語以禽類的棲息變化,來對應小寒節氣的氣象變化。“一候雁北向”,古人認爲候鳥中的雁,習性是順陽氣而遷移的,此時陽氣已動,因此,雁就開始自南而北,飛回故鄉;“二候鵲始巢”,鵲就是喜鵲,鵲喜,‘口性,二候時,喜鵲感到陽氣異動,便開始搭窩築巢,準備孕育第二代;“三候錐始雄”,雄是鳴叫的意思,到此時,野雞也感到了陽氣的滋長.因而發出長長鳴叫。

按農曆月份排列,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但按公曆來,它又是每年第一個節氣。小寒前後,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頻頻浸襲中原大地,氣候十分惡劣。諺語說“熱在只伏,冷在三九”,而這個“只九”.就居於小寒節氣之間。1月此在許多地方,許多年份,小寒節氣遠比人寒節氣還要冷。冷到f}·麼地步,諺語有最好的描述—“街上走走,金錢丟手”。連錢都拿不住了.其冷可知。

小寒節氣變化 第2張

小寒氣候

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

在北方,如北京,小寒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我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毛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度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以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

我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

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南方地區冬暖顯著,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不多見。

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I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裏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吃;華南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橘,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 5℃,華南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

小寒節氣變化3

天氣特點: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爲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爲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並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

在我國北方地區流傳着“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說法,意思是說,小寒節氣要比大寒節氣的時候更冷,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時段,小寒是我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過後大寒氣溫稍升高。

我國南方地區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時處大寒節氣內,南方地區大寒比小寒更冷。

民俗特點:

1、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爲之清爽振奮。

2、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後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牀,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爲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爲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爲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牀,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3、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衆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爲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雲:“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小寒節氣變化 第3張

4、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爲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纔算大功告成。

5、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爲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6、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爲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7、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爲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爲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