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我們平時運動的時候發生韌帶拉傷也是常有的事情了,此時需要及時處理,否則可能會留下病根,那麼下面爲大家分享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1

一、運動損傷產生的4種原因

1、首先,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有思想上不夠重視。

常與體育老師、教練員與運動員以及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創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或麻痹大意有關。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比賽中沒有積極採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包括準備活動不當。

即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這樣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沒有被充分動員起來,肌肉伸展能力欠佳,關節不夠靈活,動作不夠協調,就很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並且發生運動創傷後,亦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使傷害事故不斷髮生。

2、其次,學生身體素質差、技術動作不熟練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學生運動技術掌握不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身體素質差,休息不佳或傷病初愈階段以及疲勞時肌肉力量、身體協調性顯著性下降的情況下參加劇烈運動或進行高難度動作時,就有可能發生損傷。

特別是力量、靈敏、柔韌素質較差,動作僵硬、不協調,教學中遇到一些技術較複雜、難度較大的運動項目或在運動量、強度加大的情況下就容易受損。二是根據運動技術形成的規律,在運動技能形成的泛化階段和分化階段,由於學生對運動技術概念理解不深刻,練習中出現多餘的動作後技術掌握不穩定,這種情況下也容易受傷。

3、還有,運動疲勞、心理過於興奮或緊張都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運動疲勞受傷主要是在練習過程中,反覆做同一動作,使身體局部負擔過大而引起的。學生學習新內容或比賽時會表現出過度的興奮,容易發生損傷。學生在練習較難的動作時,由於心理害怕,做動作猶豫不決,也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4、此外氣候惡劣,違反規則,保護措施不當,場地、器械不合格、運動時的服裝和鞋襪不符合體育衛生要求都都可能成爲運動損傷的原因。

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切不可粗心大意。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二、常見的4種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一:腳踝扭傷

最爲常見的運動損傷,腳踝非正常向內扭曲造成關節軟組織撕裂,周圍的軟組織也會受傷充血,從而導致腳踝腫脹和疼痛。不過職業球員多半有所防範,利用護踝等裝備減少了扭傷的可能。研究顯示,護踝等裝備的應用,可以將扭傷的可能性降低70%。

運動損傷二: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扭傷的後果往往是膝部側副韌帶、交叉韌帶和半月板的撕裂或損傷。一旦這些部位發生損傷並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很容易讓膝關節招致反覆損傷,並提早老化。對於膝關節扭傷,如果傷處在兩小時內就腫得厲害,發生關節內急性血腫,那麼有75%的可能是由於交叉韌帶撕裂;如果傷處在次日纔有腫痛感,而且是慢性的反覆出現,那麼多是更常見的運動後滑膜炎。

運動損傷三:跟腱斷裂

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繃得很緊的肌腱,這就是跟腱。跟腱長約375px,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這條強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斷了就會寸步難行。

運動損傷四:指骨骨折

趾骨分爲近節、中節(踊趾無中節)及遠節趾骨。趾骨之間爲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病因多爲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併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三、運動損傷後的處理方法

(一)運動損傷處理要注意“三不宜”

1、不宜隨便搬弄傷肢。凡從高處摔下,在未弄清傷情之前,不宜隨便搬動傷處。尤其頭頸部損傷更要慎重。如傷者感到頭頸部疼痛,有活動受限或失去知覺,應立即請醫生處理。疑有骨折或關節脫位,不宜試圖復位搬弄,以防傷處再傷或骨折端刺傷血管、神經及其他重要組織器官。

2、不宜隨便處理傷口。凡開放性傷,不論傷口大小、深淺或乾淨與否,均不宜自行處理,如用水沖洗、用紙或布片等擦傷口,或用紅藥水、紫藥水或消炎粉之類處理傷口,應由醫務人員處理。如傷口出血較多者,可立即用布條之類在傷口的近心側離傷口不遠處,捆紮壓迫止血。

3、不宜隨便按摩或熱敷傷處。一般來說,在傷後24小時內,不宜在傷處熱敷或按摩。局部淤血或腫脹較嚴重者,要48小時後酌情處理。

(二)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分期處理

1、早期(傷後24~48小時)處理原則。①制動。傷肢休息,不活動或減少活動,尤其重傷者要嚴格制動。②止血。傷處淤血或腫脹明顯者,可口服止血藥,輕者一般不必服止血藥。③防腫。重傷者或淤血明顯者,應加壓包紮傷處,24小時後拆除。休息時擡高傷肢,或外敷跌打膏藥等。④鎮痛。傷處用冷凍噴霧劑或冷水袋等局部冷敷,亦有助止血防腫,痛甚者可服止痛藥。

2、中期(傷後48小時以上)處理原則。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淤血、滲出液及無菌性炎症吸收,防止粘連,加速修復再生。右選用熱敷、按摩理療、中藥處敷、痛點注射等。淤血及腫脹不明顯者,可逐步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

3、後期處理原則。主要是增強和恢復功能。如針對功能要求進行鍛鍊、理療、按摩等。

四、預防運動損傷的5種措施

在運動過程中,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的破壞和生理上的紊亂,稱爲運動損傷。運動損傷常見於年輕的一族,因他們喜歡運動,積極參加各類運動,但往往由於缺乏運動防範上的知識和應對運動損傷的緊急措施,而這這些往往就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嚴重的甚至導致終身遺憾。

從醫學角度來看,主動預防運動損傷和損傷後及時、正確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做到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運動時堅持訓練原則,佩戴護具加強保護,選擇平坦適合的訓練場地等都是預防運動上傷害的重要內容。詳細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採用合理的訓練。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技術,科學地增加鍛鍊強度。

第二,充足的熱身運動。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量的運動損傷是由於準備不足。因此,培訓前準備活動是必要的,也是運放損傷的有效方法。

第三,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之後,爲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身體的負擔過重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組和組之間的間隔放鬆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注意運動量。在訓練過程中,運動量過度集中,會給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從而加大引發運動損傷的機率。

第五,加強易受傷部位的肌肉的'力量鍛鍊。據統計,在運動過程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損傷是最常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2

急救措施

1、在運動中扭傷手指,應立即停止運動。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沒有準備,可用水代替。將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鐘左右,然後用冷溼布包敷。再用膠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週後腫痛繼續,可能是發生了骨折,一定要去醫院診治。

2、如踝關節扭傷,首先是要靜養。用枕頭把小腿墊高。可用茶水或酒調敷七釐散,敷傷處,外加包紮。

3、腰部扭傷也是要靜養。應在局部作冷敷,儘量採取舒服體位,或者側臥,或者仰平臥屈曲,膝下墊上毛毯之類的物品。止痛後,最好是找醫生來家治療。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第2張

注意事項

1、腰肌扭傷,最重要的是安靜,慌慌張張地跑醫院睛在使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處理不當,會反覆發作,可能發展成椎間盤脫出。

2、爲防止再度發生踝關節扭傷,要在鞋底外側後半段墊高半公分(即在外側釘一片膠皮或塑料),以保護韌帶。

3、腰扭傷者最好睡硬板牀,扎寬腰帶,並鍛鍊腰肌。

正確的扭傷處理措施將對扭傷部位的恢復及治療帶來很大的幫助。常言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所以我們在日常運動中一定要注意扭傷的發生,預防此類情況。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3

運動扭傷正確處理方法

運動扭傷正確處理方法應該迅速用冷水敷熱,並且採用一些跌打的藥物進行消炎止痛,下面我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運動扭傷主要的處理方法是冷敷,減少扭傷部位,可以同時讓他進行活動,休息,冷負荷、減少活動的目的都是爲了減少出血和滲出的可能性,不要揉腰,不要拿藥膏貼起來。

因爲這很容易加重病情,受損的血管遇熱或者受到藥膏的活血藥物成分的影響就會擴張,滲出就會增多,腫脹明顯加重,引起疼痛不適,影響癒合的時間,建議選擇儘量舒適的體位進行休息。

如果覺得疼痛症狀好了一些,可以當地正規的醫院進行腿部的檢查以排除腿骨折等症狀,通常骨折的症狀,通常原因是因爲以下幾點:

當運動前熱身不夠或者是長時間沒有運動,這時候就容易造成肌肉的拉傷,此時可以買瓶冰的礦泉水進行的冰敷的一種處理方法,每敷五分鐘就會休息一會,就這樣持續敷上三十分鐘,即可慢慢的減緩。

運動扭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第3張

運動扭傷怎麼治療

第一、立刻應用冷敷,一般冷敷大約10-20分鐘左右即可,並且要進行石膏以及支具的外固定,保護受傷的肌肉以及周圍的軟組織。並且要將受傷的位置擡高,高於心臟的水平位置,能夠通過重力作用減輕腫脹以及炎性水腫的形成,有助於後期的恢復,並且能夠減輕疼痛感。

第二、可以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如洛索洛芬鈉、雙氯芬酸鈉,減輕局部的炎性情況,減輕炎性水腫,減輕疼痛感。

第三、可以口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成藥,如活血止痛膠囊、大七釐膠囊,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損傷位置的腫脹以及炎性水腫的消除。

第四、一般大約休息2-3周的時間才能夠完全的癒合,但是一般經過3-5天的時間,水腫期度過之後,症狀就會得到明顯好轉。好轉之後可以進行輕微的活動,活動量不宜過大,並且在2-3周的時間之內,活動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直到恢復正常活動爲止。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