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文化素養、性格愛好,對於子女的自制力、思維靈活性、思維水平、求知慾等方面的發展,有着相當大的影響,以下分享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1

1、子女教育禮儀

父母首先要做到:孩子在場時,父母不要吵架;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撒謊;父母之間相互謙讓,互相體諒;父母和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儘量給以答覆;孩子的朋友來家裏做客,父母要表示出歡迎和尊重;在他的朋友面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注意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點。

父愛母愛一旦變成溺愛就會釀成禍患,對孩子必要的批評,也是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長的手段。但批評是一定要講究方法,選好時機;沒有弄清事件真相時,不要盲目批評孩子,沉默比說錯話要好得多;不要當外人面批評子女。

父母應儘量縮短代溝的距離,要擠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要相互瞭解、相互理解;要提高家庭透明度,把問題公開,使子女瞭解家長情況;鼓勵孩子在挫折中重新振作起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言教更要身教,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所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2、子女對父母應有的禮儀

首先要尊敬孝順。每一個人都是父母從小拉扯大的,都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兒女的應該對父母養育之恩、報答,不僅要有物質上的贍養,還要有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即使不在父母身邊,經常性的問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父母眼裏,子女永遠都是小孩,所以即使父母再嘮叨,絕不可以嫌他們煩甚至出現牴觸情緒。

其次不要干涉父母的事。父母有自己的社交、人情、利益開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子女的切忌越俎代庖。尤其是失偶父母再婚問題,子女應爲父母自身的幸福着想,支持理解,不能粗暴干涉。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第2張
  

還要注意一些小事。比如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應儘可能地幫父母多做一些家務活,多和他們聊聊天。父母生日的時候,在可能的情況下,爲他們準備一點小禮物,一家人在一起吃頓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對於父母失落、孤獨的心,是最好的安慰。

3、婆媳、父婿之間的禮儀

作爲公婆兒子的妻子,兒媳就應該像子女一樣,不在公婆面前分你我裏外,一樣體現出理解、敬重、孝順。另一方面,作爲公婆,也必須把兒媳當兒子一樣看待,絕不能有什麼“外人”的念頭,給予和兒女一樣的尊重、關愛、體諒。

女婿要想和岳父母處好關係,起碼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多奉獻少索取,二是在岳母面前多誇獎妻子。女婿首先體現出對岳父母的孝、妻子的愛,當然就能贏得岳父母對女婿的真誠的關愛。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2

尊重父母,順從父母。傳統家庭有家長,一般由父親或祖父擔任。家長在,家中小輩凡事均不可擅自作主,一概要請示家長。小輩還不可有私有財產,不可私設小竈等等。

不過這一條後世也多有突破,比如在近代的江南農村,小輩不可有私有的房產、田產,但可以有私房錢。一些大家庭,雖然同住一個大宅,卻各房分竈;

村 中一些公共事務,不以家宅爲戶,而以竈爲戶,稱爲“竈戶”。這正是大家庭向小家變遷的一種過渡形式。家中臥室分配,父母住最好的,小輩不可僭越。座位,同樣有尊卑高下之分。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第3張
  

走路,小輩不可擋道,要自覺靠邊、落後。小輩出門要稟告,回家也要稟告。父母吩附辦的事要用心記下,不時檢查是否辦妥。辦不了的要婉言解釋,一般情況下即使父母的吩咐有所不妥,也得曲從,一概照辦。父母有過錯,小輩不可指責,要勸說也得低聲下氣。反過來,父母發怒要打罵子女,那是家常便飯,做小輩的自然不可頂撞。

有個民間故事說,舜小時候,他的後孃常打他,他從不喊痛,也不哭。有一次,舜卻哭了。後孃問他爲什麼哭?他說:“娘平常打我都很痛,今天打上去一點也不痛。我哭娘年紀大了,打不動了,都是兒子不孝之故。”所以傳統社會裏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有過錯,子女要幫着隱瞞,更不可在外人面前非議父母。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歷來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規。不是自由戀愛,而是父母包辦。父母喜歡的子女就得喜歡,父母不喜歡的子女就得不喜歡。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第4張
  

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劉氏的悲劇,南宋大詩人陸游和他的妻子唐豌的悲劇,都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夫妻相愛,就是因爲父母不喜歡這個媳婦,才把他們拆散了。這樣的例子在傳統社會裏是舉不勝舉的。

昏定晨省,也是一種重要的傳統家禮。天剛亮,小輩要先起牀,穿戴整齊,到父母臥室去問安。有時還得爲父母按摩搔癢,並幫助老人起牀,侍候他們洗、飲食然後纔可以退下來自己吃早飯。傍晚,又要爲父母安頓好牀鋪。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3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是人類的天性。家庭之所以得以穩定,這兩代人之間的血緣關係是極其重要的因素。歷史上一般把這兩代人之間的禮儀稱爲“父子之禮”。父子之禮又可分成兩層。子女對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對子女,則是“慈嚴”“教”這些內容。這兩層之中,歷來更強調的是“孝”。

先說“孝”。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長大之後要報答父母的恩惠,對父母尊重並且在父母年邁時擔負起贍養父母的責任來,這就是“孝”。顯然,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面傳統家禮所強調的“孝”,也有許多過頭的地方。

父母子女間的禮儀 第5張
  

我們知道,歷來在”孝”的後面一般總還要連着一個“順”字的。何謂“順”?《論語,爲政)雲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論語·學而》雲:“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也就是說,要一切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辦而不管這些意願是對是錯;甚至父親死了三年,做兒子的也還不可違背父親的意願。父親犯了罪,兒子要替他隱瞞。這就是“順”。用今天的觀念去評判,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