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兒童詩》教學反思13篇

《兒童詩》教學反思13篇

來源:星女圈    閲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兒童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詩》教學反思13篇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1

今日我們上了第九課《兒童詩兩首》,學生對詩歌十分感興趣,我先讓孩子從整體上比較兩首詩的不一樣,大家説的不錯,比如第一首是分小節寫的,全文僅有一個標題,而第二首詩有三個小標題。在體會押韻時,在引導下,孩子們也能發現詩的韻腳。

之後我們描繪了詩帶給我們的畫面和感受,學生説的不錯,尤其是在説《童年的水墨畫》的《溪邊》時,有的孩子從顏色上理解意思,説前三句都是在寫綠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寫到了“紅”蜻蜓,真是“萬綠從中一點紅”呀!我當時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十分細緻!

最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我喜歡的詩歌,大家進取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我的特色!在評價小組朗讀效果時,我採用了提議的方式,比如:朗讀的聲音要響亮,最好要把身體站直,這樣聲音才能更好地傳出來,在我的提議下,第二小組吸取了第一小組的教訓,但感情又不夠,我繼續提議,如果你想讓別人陶醉,不僅僅聲音要響亮,自我先要入情入境,能有這樣你才能打動別人,第三小組最終按照要求朗誦了出來,讓大家聽得如痴如醉。我的評價:你們幾個人的朗誦,就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樂,各盡其職,如入天籟之音,好!也許這個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但孩子們在朝着目標努力着,真是高興!

晚上佈置了改寫《溪邊》的家庭作業,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種美的意境表達出來。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們上了第九課《兒童詩兩首》,學生對詩歌非常感興趣,我先讓孩子從整體上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大家説的不錯,比如第一首是分小節寫的,全文只有一個標題,而第二首詩有三個小標題。在體會押韻時,在引導下,孩子們也能發現詩的韻腳。

接着我們描繪了詩帶給我們的畫面和感受,學生説的不錯,尤其是在説《童年的水墨畫》的《溪邊》時,有的孩子從顏色上理解意思,説前三句都是在寫綠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寫到了“紅”蜻蜓,真是“萬綠從中一點紅”呀!我當時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細緻!

最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己喜歡的詩歌,大家積極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評價小組朗讀效果時,我採用了建議的方式,比如:朗讀的。聲音要響亮,最好要把身體站直,這樣聲音才能更好地傳出來,在我的建議下,第二小組吸取了第一小組的教訓,但感情又不夠,我繼續建議,如果你想讓別人陶醉,不僅聲音要響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這樣你才能打動別人,第三小組終於按照要求朗誦了出來,讓大家聽得如痴如醉。我的評價:你們幾個人的朗誦,就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樂,各盡其職,如入天籟之音,好!也許這個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但孩子們在朝着目標努力着,真是高興!

晚上佈置了改寫《溪邊》的家庭作業,有很多孩子用豐富的想象力和優美的文筆把文中那種美的意境表達出來,看來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呀!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3

《兒童詩兩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兩首兒童詩組成。《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 的想象力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童年的水墨畫》通過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此文時,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着問題再讀,如,讀《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裏?讀《童年的水墨畫》時,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樣學生更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及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學完這兩首詩後,再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理解這兩首詩歌有什麼不同,使他們進一步感悟兒童詩的特點。然後讓學生試着仿寫兒童詩。

整節課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引想,以讀引説。由於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後,讓孩子們説出他們的感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説。要他們仿寫詩歌時,大多數都寫得較好,想象力豐富,充滿了童趣。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4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日,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本事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到達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筆者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我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所以,運用不一樣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完美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資料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祕、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齊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着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着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構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所以,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我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我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忙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資料更加充實。《我想》最終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可是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必須更趣味味。你也來試着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我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5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本課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不去分析講解,也不用課件演示,只是引導學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詩歌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再聯繫實際生活説一説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交流中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閲讀的樂趣。

當學生讀到《我想》時説,“我小時候也有這樣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畫———江上》中的場景時談到,“我也有過這樣的事”,“我種過雞蛋”,“我拔過小貓的鬍子”……幾句話一下子打開了學生記憶的閘門。他們開始滔滔不絕的説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看到這種情況,我隨機佈置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寫成詩歌。效果還真的很明顯,孩子們的詩歌充滿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6

今日,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我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歡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完美。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讓學生經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説一説自我最喜歡哪個願望,最喜歡哪個畫面,並説一説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我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後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歡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閲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閲讀,這才應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應當追求的境界。

此刻的語文課堂,有些教師可能過分注重語文的工具性了,可能過於注重讓孩子理解課文資料的緣故,教學中常常不自覺地、按圖索驥式地帶着孩子機械閲讀文本,並不恰當地以實物或某些媒體漂亮的畫面,來直接代替孩子自我對課文的閲讀感受、想象、體驗和理解。殊不知,“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語)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異常是閲讀那些文學性較高的敍事類、抒情類文章,應當十分重視和引導孩子展開個性化的審美閲讀,經過反覆誦讀,啟發他們在學文識字、感悟積累語言的同時,設身處地與作品裏的人物進行對話,展開心與心的交流;啟發他們寄情於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對號入座”式的解讀作品,或機械地以所謂的“直觀”的圖畫、景物等來影響、干擾或替代孩子們自由自在的“悦讀”。

語文課堂就應是學生歡樂的天地,就應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就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應讓學生走進自信的大門。教師就必須重視朗讀、重視指導朗讀的方法、重視創設朗讀的情境,真正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美麗風景。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7

本課由《我想》和《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第一首詩充滿了兒童神奇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濃郁的兒童詩特點。而第二首詩則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生動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教學這課時,本課知識點為:

1、藉助拼音或工具書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汲”,掌握詞語“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粧、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想象,感受兒童豐富想象力,嘗試着寫寫兒童詩。

詩的教學,特別是現代詩的教學,我覺得還是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以讀引想,以讀引説。由於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後,讓他們説時,個個都有話可説,連平時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堅堅也不停地舉手發言,還勇敢地站起來示範朗讀。看着他們高舉的小手,聯想平日有些課堂的沉悶,看來,問題還是出現在老師如何有效地引導這裏。只有當孩子們喜歡時,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課堂!有些孩子在下課後興致勃勃地拿着他剛改寫好的詩,迫不及待地念給我聽,看着他那認真的模樣,真是欣慰!此課不足之處在於,對時間的把握不好,過多的讓學生説,沒有很好地體現出老師的調控引導作用,但反過來想,如果孩子們熱情高漲還不讓説的話,不知又會產生怎麼樣的效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筆者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8

過去,我在教詩歌時,遵循“閲讀、學生初步理解、教師引導理解、重讀”的教學方法。經常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這學期,在教第九冊《兩首童詩》時,我試圖改變教學方法。首先,我讓學生們談談:

1、我認為我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2、我心中的幻想。引導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現實進行想象,然後介紹對詩歌材料及其意境的全面理解,然後讓學生背誦詩歌。然後,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模仿兩首詩的表達形式,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上帝的旨意和;你擅長於“工作”。因此,所有的學生都興高采烈。喜歡寫詩的學生模仿《我想》和《童年水墨畫》,寫出自己精彩的想象。喜歡繪畫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描述繪畫材料。喜歡閲讀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去收集其他幾首少兒詩,下課後讓學生以《我心中的歌》中的少兒詩為主題編寫手寫報紙,展示他們寫的詩、他們畫的想象畫和他們收集的詩。

此類活動以課堂為基礎,不限於教材。他們思想開放,將課堂學習材料與課外生活聯繫起來。學生不僅對生活有真實的感受,有內在的自我表現,而且融入課堂和課外。在觀看、思考、閲讀、口語、寫作、繪畫等一系列實踐中,他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充滿樂趣的學習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積極探索的慾望。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9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第一首詩充滿了兒童神奇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具有十分濃郁的兒童詩特點。而第二首詩則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生動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歡樂。這節課的重點是經過有感情地朗誦,想象,感受兒童豐富想象力,嘗試着寫寫兒童詩。

古人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詩、寫詩,必須學會賞詩、品詩。所以在《兒童詩兩首》教學中,我摒棄了原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研討式的教學,經過創設情境個讀、同桌讀、小組讀、展示讀、評析讀等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我的獨特感受,領悟詩歌的內在音律和和諧之美。最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我喜歡的詩歌,大家進取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我的特色!由於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後,讓他們學着課文的寫法,模仿寫一小節,學生們都興奮異常,不長時間有的學生就已經寫好,我在轉着看的時候,感到很高興,有的寫得很好,然後讓學生起來説,就連平時最淘氣的呂子涵都舉起了手,並且寫的很有詩意,很有想象力,看着他們高舉的手,聯想平日有些課堂的沉悶,看來,問題還是出此刻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那裏。僅有當孩子們喜歡時,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課堂!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10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共同的家》這是一首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講述為什麼説“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滲透了熱愛地球就是熱愛自己的家的教育。全詩共五行,1至4句按從上到下順序分別指出“藍天、土地、樹林、大海”是“白雲、禾苗、小鳥、魚兒”的家。第5句是總結,又是昇華,告訴我們世界上萬物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裏,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二、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藉助形象的圖畫,理解課文內容。 練習用“( )是( )的家”句式説話。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我們美好的家園,增強保護地球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四、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字卡、圖片

 五、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教學要以朗讀為主,在讀中成誦,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

這一課,,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插入組圖,讓學生深入細緻的學習。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五行詩,用打比方的手法講述了為什麼説“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文裏行間突出了一個“愛”字,在教學中如何滲透這個“愛”的教育、如何緊緊抓住情感教育,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對學生貫穿以愛祖國、愛家鄉、愛地球的教育,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我校學生所處的環境和學生的年齡觀察(朵朵白雲飄在藍天上,藍天襯着白雲<6幅圖,在最後一幅圖上出示“藍天是白雲的家”>;綠油油的禾苗生長在肥沃的土地裏,禾苗離不開土地<6幅圖,在最後一幅圖上出示“土地是禾苗的家”>;種類繁多的鳥兒在茂密的樹林裏自由自在的生活,鳥兒離不開樹林<3幅圖,在最後一幅圖上出示“樹林是小鳥的家”>;各式各樣的魚兒盡情的在大海里游來游去,魚兒離不開大海<8幅圖,在最後一幅圖上出示“大海是魚兒的家”>;不同的民族手拉手、中同版圖、地球,揭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真幸福,<5幅圖,在最後一幅圖上出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後又出示全詩內容和填空練習,以點擊鼠標播放的形式,一次次的視覺刺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豐富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輕鬆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

整堂課我設計大部分時間是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等,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一,藉助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熱愛地球的情感。第二,練習用“()是()的家”句式説話,分組討論作詩,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延伸了課文內容。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着力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讓學生享受朗讀的樂趣。

本節課上的是這一課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掃清生字障礙。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及目的:

1、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生活的美好。

3、引導學生進行拓展,讓學生學會用( )是( )的家這個句式自由創編。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很美很美的小詩《共同的家》,今天我們繼續走進這個美麗的家中。

2、上節課你已經學會了什麼?(生自由説:生字,詞語,課文,藍天是白雲的家……同學們學到的可真多。)

3、字詞考驗:老師想來考考大家學得怎樣,有沒有信心接受老師的考驗呢?(生,有)師出示課件卡片,指名認讀,再開火車讀。

4、猜字遊戲。今天淘氣的蘋果娃娃覺得大家讀得特別認真,想和大家做個遊戲!想不想玩?

[通過遊戲複習舊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出課題,為後續環節作好鋪墊。]

二、指導朗讀。

1、生字寶寶對你們的表現太滿意了,他們想約你們一起去它們家裏玩,想去嗎?下面就由老師來帶路,請同學們打開書56頁,拿出你的小手指,指好路。(師範讀,注意停頓)

藍天‖是白雲的家,

土地‖是禾苗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

大海‖是魚兒的家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2、全班齊讀《共同的家》

3、師:哪位同學大聲地把課文讀出來。(指名讀)

師:讀得好不好,生點評。師(高興地):把掌聲送給他。

[適時的指導能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等,提高學生的朗讀學生水平。]

三、理解、感悟課文,背誦課文。

(1)藍天是白雲的家。

師:白雲的家在哪?我們到白雲的家裏去好不好?白雲的家怎麼樣啊?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一邊讀一邊想,好像看到藍藍的天上白白的雲在飄,帶着喜愛之情去讀就能讀好了。

生按要求練讀。

(2)土地是禾苗的家

師:再請小朋友看大屏幕。(課件欣賞動畫:禾苗在土地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能像剛才學習那樣提出一些問題嗎?

(預設學生可能會仿照教師提出問題:禾苗的家在哪?,有學生提出後讓別的學生回答問題:禾苗的家是土地。)

師:你們知道為什麼説土地是禾苗的家嗎?(因為土地給禾苗提供了水分和養料,所以禾苗的成長離不開泥土這個温暖的家。)

師:讓我們讀出種子家的温暖吧。(生讀)

同桌合作學習第三、四行詩,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練習朗讀。指名彙報。

(3)樹林是小鳥的家。

師:誰來按照剛才老師的方法試試第三行?(指名讀)(課件欣賞動畫——小鳥飛來飛去)

師:小鳥在樹林裏幹什麼呢?(唱歌、捉蟲子)它們心情怎麼樣?(愉快!)

師:看來,小鳥在樹林裏真快樂呀!讓我們用快樂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4)大海是魚兒的家

師:我們來看看第四行。(課件欣賞動畫:魚兒在大海里遊)

為什麼説大海是魚兒的家呢?(生答)

師:哦,原來魚兒離開了水,就不能生活,只有在水裏,在大海里,它們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大海就是魚兒的家。

師:一起來試試,讀出魚兒自由自在的感覺吧!

(5)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1)師:小朋友,白雲、魚兒、小鳥、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們每個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是的,師(指着黑板上的圖畫)由藍天、土地、樹林、大海等就構成了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地球。(課件出示)

⑵看! 師:播放課件:自然風景瞬間欣賞,邊介紹地球上的美麗的風景。我們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遼闊的草原,有廣袤的沙漠,有無邊無際的大海,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還有許多美麗的風景。

看了那麼多圖片,你覺得我們生活的地球怎麼樣?(生:我們生活的地球真美啊,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我們的小朋友就生活在這美麗的地方,所以説地球就是我們共同的家。現在你感到幸福嗎?快樂嗎?

同學們就像花園裏的花朵,讓我們幸福地説:

學生幸福地讀: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3)師:老師和你們一樣,從小就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所以老師也想自豪地説一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你也想這樣説嗎?讓我們自豪地説:

學生自豪地讀: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4)師: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真是我們的驕傲,讓我們再驕傲地説一次:

學生驕傲地讀: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5)師:地球不僅是你的家,他的家,也不光是老師的家,還是千千萬萬世界各地人們的家。那讓我們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説一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讓我們再一次大聲地説: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讓聽課的老師們再聽聽你們自豪的聲音。

師:有一首很美的歌曲也叫《共同的家》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歌曲《共同的家》。

3、師:小朋友,有家的感覺真好呀!請大家連起來讀讀這首詩!

4、師:你們看,(課件出示完整的課文及畫面)其實每一行詩的背後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畫,只要你用心地去讀,去感受,你就會發現這份美。

5、這麼美的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讀,我們來合作讀課文,好嗎?

(引讀:藍天是…土地是…樹林是…大海是…地球是…)

6、這首詩可美啦。如果能背下來就更好啦!大家試着背一背好不好?

生:好。誰已經背出來了? 能背的小朋友閉上眼睛,實在不記得了可以看一下課本。(生背誦全文)

7、這麼美麗的家園,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有責任保護好它,你打算怎樣保護自己的家園?

四、拓展訓練,自由表達。

1、師:藍天是白雲的家,藍天那麼廣闊,除了有白雲,還有些什麼呢?(學生自由説:有太陽,有月亮,有星星)

師:那我們就可以説:藍天是(太陽)的家。

請同學們看老師收集到的圖片。(出示課件)

讓學生説説藍天是( )的家。

(2)那麼土地,樹林,大海它們還是誰的家呢?你們想不想説,那你們就選擇你想説的同桌互相説一説。(生同桌交流。)

(3)先讓學生交流,師再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説。

師: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的家,小到一隻螞蟻,大到一個地球。想一想你還知道:“誰是誰的家?”

2、設問引導拓展

(1)師:那小朋友的書包呢?它會是誰的家?(書包是書本的家。)

(2)師:那學校呢?它又是誰的家?(學校是學生的家)

(3)師:那草原呢?它會是誰的家?(草原是羊羣、牛羣的家)

(4)師:聰明的小朋友們,請再仔細想一想,還有哪裏是哪裏的家?這樣吧。你們同桌三人。一人説一句哪裏是誰的家,

(課件出示;( )是( )的家)(學生想象説話)

生交流完成課後習題2。……(老師節選幾句寫在黑板上)

3、師:同學們想像力真豐富。你們看(課件出示課文)寫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為我們描繪出了這麼多美麗的景色。你們想不想學着他的樣子,也來做一回小詩人?

4、師:其實呀,把你們剛才所説的句子有順序地連起來,也就編成了一首優美的兒歌了。所以,今天的小朋友不僅學會了一首兒歌,還當了一回小詩人,真了不起!送給自己一份熱烈的掌聲。

五、簡結轉新,昇華思想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跟老師説説你學到了什麼嗎?

(學生自由暢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師:動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們共同的大家,所以我們要做個愛護地球的小衞士保護我們的家,保護美麗的地球。那麼我們共同的家-----地球就會更美麗!

六、作業超市,課堂延伸。

師:學完了這課,你準備給自己留什麼作業呢?

生:我要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

生:我要畫一畫小鳥、禾苗、白雲、魚兒和他們的家。

生:我想學唱《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這首歌,老師你能告訴我哪裏有

生:我會把這首小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生:我會用小神筆畫一畫我所知道的“誰是誰的家。”

生:我會積累,我要把本文的詞語積累到詞語花籃。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要完成兩首詩的講解。《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較好的完成了課程目標,即: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粧、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並嘗試課下自己寫一首小詩。結合課前導讀及《同步訓練》,可以説比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導讀還是做的不好,學生讀的時候沒有激情,課堂上老師講得太多,放給同學們的時間太少。再就是在體會作者寫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這個需要在習題講解的時候重點強調一下。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學會以學生為中心,給同學們足夠的時間去理解、思考和討論。能夠自主解決的問題一定要靠自己,老師有時候只是一個輔助的左右,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而不是全權負責學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讓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哪個願望,最喜歡哪個畫面,並説一説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己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後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閲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閲讀,這才應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13

在本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們有趣的表演,傾聽學生們大聲的朗讀,我感受到了學生們由衷的喜悦。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力、釋放智力的平台,充分發揮了自主參與式教學的優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快樂中學習。我對以下兩點感到滿意:

首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深入教材,勇於創新,為學生的思維、想象和表達創造了寬鬆的環境。如果你是一個小英雄,你會對你的父母説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給予引導和引導,使學生積極進取,積極參與,發揮想象力。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造了一種情境,讓學生成為活動和表演的夥伴,完全拋棄了“教師的尊嚴”。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師生平等對話。在枝繁葉茂的《梧桐,一個的童話》中,我意識到要讓學生變得積極和個性,我們必須從學生為主體開始,在課堂上為他們種植一棵綠葉茂盛的梧桐樹,為他們創造一個愛的花園,並在課堂上實現“我喜歡學習”。

同時,它也讓我感覺到情境教學對學生來説就像是一股“美的春天”,滋潤着學生的心靈,在培養情感、啟發思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等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

值得思考的是,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靈活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全面發揮創造力和主動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