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2022教師節星期幾

2022教師節星期幾

來源:星女圈    閲讀: 2.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2教師節星期幾,奮鬥在教育事業的老師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的,每到教師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向老師感恩,很多學校還會開辦相應的教師節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2022教師節星期幾。

2022教師節星期幾1

教師節是國家規定的歌頌感恩老師的節日,固定是每年公曆的9月10日。2022年9月10日教師節是在星期六,農曆八月十五,正好和中秋節是一天。2022年教師節是第38個,第一教師節是1985年的9月10日。

由於教師節並非中國傳統節日,所以各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沒有統一、固定的形式。

政府、學校方面,有舉行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為教師頒發獎金、證書;有組織學校學生、歌舞團等,為教師獻上歌舞表演;有走訪、慰問教師代表 ,還有組織新入職教師進行集體宣誓等活動。

學生方面,有自發通過原創參與、將祝福寫在板報、賀卡、繪畫上;有將合影照及活動感言曬至個人空間、微博上,來表達對教師的真摯祝福及衷心問候。

2022教師節星期幾

教師節的來歷

新中國成立前,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旨在呼籲改善教師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師節。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農曆8月27日”版教師節。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後者因為戰爭等原因並未在全國推行。

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

1985年1月,國務院總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出建立教師節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2022教師節星期幾2

教師節有哪些影響

正面影響:建立教師節,標誌着教師在中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中國的未來。每年的教師節,中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2022教師節星期幾 第2張

負面影響:每到教師節,學生大都會以各種方式感謝恩師。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卻逐漸演變出給教師送金錢、禮品卡等情況,在大部分家長看來,為了孩子不吃虧,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師在收禮與不收禮之間,也有各自的為難和堅持。家長和老師都似乎有種“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收禮同樣涉嫌受賄。教師作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長們的金錢或者禮品、禮品卡等“財產性利益”,為對方子女的學習、生活提供各種便利,數額較大,就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2022教師節星期幾3

教師節臨近,家長向老師表達感謝無可厚非,但“眾籌送禮”並不是應有的手段。一來,培養教導孩子是老師職責所在,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任、合作不應摻雜金錢因素。二來,送老師禮物與否、送什麼禮物是家長與孩子的個人選擇,限定時間的“眾籌”只會造成潛在的強制,讓禮節性的自發表達成為不得不做的“合羣”之舉,讓感謝變了味。

近年來,這股“變了味”的感謝時有發生,特別是關於“家長要不要給老師送禮?怎樣送?”的問題經常引發網絡討論。從電影《夏洛特煩惱》對老師收禮的辛辣諷刺,到某地一家長送禮多年後反手舉報老師,家長與老師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係該怎樣處理亟待各方討論。但不管結果如何,輸送利益的金錢關係永遠不能,也不應出現在家長與老師的交往之間。

從本質上看,家長向老師送高額厚禮背後的行為邏輯是將教育視為商品,通過金錢利益的輸送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搶佔。教育本身沒有高低、上下、公私、貴賤和內外之分,但部分家長卻追求具體教育實踐中的“內外之分”“上下之分”。若對此種不良風氣不加以控制,那麼各類節日就會變成部分家長向老師輸送利益的契機,引發潛在的教育不公。

2022教師節星期幾 第3張

就長遠來看,家長向老師送高額禮金的行為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無益於孩子的未來發展。無論處於教育的何種階段,個人學習態度和人生價值觀都在被身邊的環境影響塑造着。家長們若不做孩子們為人處世的正確榜樣而做“送禮辦事”的追捧者,無異於直接給孩子灌輸投機取巧的觀念,更可能種下違法犯罪的種子。

營造清朗的教育環境,應堅決剎住這股不正之風。近年來,相關部門多次強調教師不得違規收受禮品禮金。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明確要求教師堅守廉潔自律,不得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不得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閒等活動,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營造清朗的教育環境,不止在於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更需要家長與老師在日常的交流中把握好“度”。家長的小心思要少些,信任感要多些,要與老師多進行些真誠平等的交流,共同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對教師而言,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底線思維,加強個人師德師風建設,讓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最佳註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