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知识 >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

来源:星女圈    阅读: 1.8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人很不幸,生活在极度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否定自己,否定原生家庭,甚至于到了最后否定一切。但在你倒下的地方依然有人爬起来,你否定原来的土壤,而有的人却在那片土壤里开出美丽的花朵来。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1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却需要一生去治愈。

想起大学时期看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中松子是家中长女,妹妹患先天性疾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因此父亲将所有的注意力和爱都倾注在妹妹身上,得不到父亲关注的松子内心逐渐变得孤独和扭曲,松子开始嫉妒妹妹。偶然的一次鬼脸惹得父亲冲她微笑,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和关注,为了父亲不再愁眉苦脸,松子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开始卖乖取巧,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父亲的关注,即使松子长大成为了学校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讨好型、付出型人格。

然而,随着时间的蔓延,这种方式逐渐失效。松子实在无法忍受妹妹独享了全部的父爱,离家出走了。她恨妹妹夺走了属于他的父爱,她恨这个让她在孤独和冷漠中长大的原生家庭。

进入社会的松子,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男人,她渴望被爱,渴望从其他男性身上找到童年失去的爱与关注。但是这些男人每一个都给了她希望又亲手将其毁灭。为了得到爱与关注,她当过浴室女郎,做过生意,杀过人,蹲过大牢,当过美发师,被虐待,被欺骗,被家暴,即使这样她也说服自己:“哪怕挨打,也比孤独强”。

松子最后的救命稻草家暴男龙洋一被抓入狱,松子痴心地一等数年,然而龙洋一出狱当天便将她打倒在地,一去不返。其实龙洋一在用自以为的方式爱松子,他担心自己的出现会毁了松子的余生。然而这份心意,松子却不理解。经历这一切,松子一蹶不振,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暴饮暴食,生活邋遢,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脏兮兮的大胖子。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

面对一次次的折磨与被抛弃,面对如今狼狈的生活和邋遢的自己,面对偶遇的狱中姐妹的光鲜亮丽,松子终于让自己沉浸,思考,也逐渐和父亲、妹妹和解。然而当她终于想通要为自己而活的时候,生活却给她开了个玩笑:肥胖的松子毫无征兆被一群在草场上玩耍的熊孩子打死了,松子坎坷又卑微的一生结束得那么随意和荒诞。真是:你以为生活结束的时候,它还在继续;你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它却结束了。

相信大家看完影片都会有一个想法,造成松子悲惨一生的源头,就是那个看着存在实际却不在的父亲,还有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对比强调这种缺失的妹妹。松子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渴望那份缺失的父爱中慢慢沉沦。

弗洛伊德《人格与本能》提到了原生家庭对个人人格的形成的影响,而个体潜意识折射出来的世界观,也和一个人的幼年经历密不可分。在我们周围,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也往往更容易遇到渣男渣女。

童年的经历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地关爱,就无法形成必要的感情链接,产生不可逆地心理创伤,情感匮乏往往会伴随一生。

就像被嫌弃地松子,她一生所经历的渣男,松子无不是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只要他们施舍一点点爱,她便以为拥有了整个幸福的天空。她的一生,都在这些渣男身上,试图寻找父爱的缺失,来弥补童年的缺憾。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 第2张

同时,童年的家庭环境也会在潜意识中影响成年后的世界观,童年的心理创伤以及应激反应会造成大脑真实的前额叶创伤。因而,童年的灰色记忆会伴随一生,且在成年后往往会重复原生家庭中的不良行为。就像很多家庭,父亲酗酒、家暴,儿子成家后往往有更大的概率出现类似行为;女儿往往更容易被这样的人吸引从而进入恋爱乃至婚姻,甚至产生一定的受虐倾向。

就算进入了一段正常关系,因为内心深处童年某些情感的确实,长大后就会非常渴望从另一半身上得到满足,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恋爱或者婚姻关系往往会变的畸形。像松子那样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会努力表现好,拼命付出,在有矛盾冲突时会选择无棣县退让妥协,以至对方即使有严格的性格缺陷,产生严重的情感虐待或者肢体暴力时仍无法离开。而这样的感情往往也不被珍惜和善待。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重要,却不是无法改善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努力降低负面影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最重要的,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认识家庭,慢慢和过去、和自己和解。

1、正视自己的原生家庭,不逃避。任何人都只能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和能力之内去和世界相处,你的父母也一样。有些负面影响完全是他们无意识或是无能为力的结果。与其过分苛责家庭和父母,倒不如放过过去,也放过自己。须知,负面经历除了带给你伤痛,也带给了你直面挫折的勇气。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

2、重塑依恋关系。可以通过离开原生家庭,换个城市生活;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社会链接。最有效的是选择人格健康独立的伴侣来建立自己的家庭。

3、不断学习。一定不要间断学习,很多问题和道理往往自己是无法想通的,他人的一些见解往往能让我们茅塞顿开。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2

1.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自己的孩子,自己想怎样都可以,别人管不着!

这会导致怎样的心理问题呢?

毫无理由的殴打、责骂,完全看心情的斥责、没有标准的是非对错……

在孩子幼年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尚不完整,对自我的认知也并不明确,他们的世界观和自我评价,唯一的标准来源就是父母。

而且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是完全出自本能的、无条件的,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加深入骨髓。

所以父母如此随性地对待孩子,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

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认知,很怕自己独立做决定,出事喜欢推卸责任;

不会拒绝别人,因为渴望通过满足他人来获得友谊;

做什么都条件反射地觉得是自己的错,认为自己是最差的、最该被惩罚、不值得赞赏和肯定的……

2.孩子把孩子当做物品:

将继承血脉、继承家产、养儿防老、排除非议、巩固夫妻感情、满足做父母的愿望等自己的期望,凌驾于孩子的独立人格之上,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满足自己的期望:

这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认为自己活着就是为了父母,一直试图取悦父母,父母的意志即使再让自己痛苦,也不会轻易考虑否定;

孩子将自己的原生家庭看做唯一的家庭,而将配偶当做外人,导致诸多中式夫妻、中式婆媳、中式亲家等多种问题

3.关爱过剩导致的控制欲过强:

孩子小时候是我的宝宝,长大了也是我的宝宝,吃饭喝水都必须要我张罗,人生决定必须要我掺和,衣食住行我都要严格把控,事业发展道路我都要给他铺好了,婚姻家庭我更是要给他办妥了,毕竟是我的孩子,我对他好天经地义!

这样的父母,就会直接导致孩子心理成熟太晚,巨婴、妈宝普遍存在!

5.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记不住,所以对他们说什么都是可以的:

在孩子面前和配偶吵架(甚至家暴)、在孩子面前说配偶坏话……

可以说,大部分的中式家庭,由于婚配选择的第一条件是背景而非感情,所以夫妻不和是常态。

而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孩子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导致孩子的爱无能,和对婚姻关系的恐惧。

而即使成功组成家庭的孩子,也会由于父母的影响,而不会处理婚姻中的夫妻关系,从而为婚姻不和睦埋下隐患。

为什么有些人嫌弃原生家庭 第3张

6.崇尚打击教育:

偏执地认为鼓励和夸奖,只会让孩子膨胀。只有批评和打击,才能鞭笞他们进步。

而且孩子自己进步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他们树立目标和榜样。

毕竟,只有有比较,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比别人差了多少。

这是很多人自卑的根源,认为自己永远不值得最好的。

同时,这也使很多人永远只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而看不到自己做的比别人好的地方,因而一直处于”我是个失败者“、”我一事无成“的想法中,无法自拔。

7.爱教育缺失

中国父母很少直接对孩子表达爱意,很少会对孩子说类似“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的话。

相反,他们经常说:“你再XXX,我就不要你了!”“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XXX”……

同样地,中国父母也很少教育孩子如何爱自己,更不会告诉孩子,人生在世,懂得爱自己、欣赏自己、取悦自己有多么重要。

相反,他们会经常要求孩子“须让人高看”、“可不能给你爹妈丢脸”,还会用“你让别人怎么看”、“尽让人家笑话”、“让别人知道了以为咱家XXX”来提醒孩子要多么重视他人的评价。

于是,在乎他人的眼光、为了取悦他人不惜委屈自己、喜欢大众脸充胖子、过于好面子……就成了中国人的通病。

这些心理问题都源自童年,根深蒂固。但庆幸的是,已经成年的我们,其实一直拥有改变自己、掌控自己的能力。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去训练。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