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2月27日,長征八號火箭託舉着22顆衛星騰空而起,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即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1

2月27日11時06分,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着22顆商業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創造了我國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也標誌着文昌航天發射場商業航天發射首戰告捷。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一箭多星”,是指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多枚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技術。與傳統的單星發射相比,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火箭運載能力,提高發射效率,降低發射成本。同時,“一箭多星”發射技術難度較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2015年我國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首飛任務中,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當時我國“一箭多星”紀錄。

2020年12月成功首飛的長八遙一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主力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4.5噸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擔80%以上的中低軌發射任務。長八遙二火箭此次發射,是新一代運載火箭2022年的首次飛行,也是型號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2張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長征八號火箭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介紹說,與遙一火箭相比,長八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個助推器,從兩級半構型變成了兩級串聯構型。自成功首飛到遙二火箭完成總裝總測、具備出廠條件,研製團隊僅僅用了1年時間,這就要歸功於火箭所採用的“模塊化”“組合化”設計思路。

一箭發射二十二顆衛星,一次要將這麼多衛星安全順利送達目的地,首先要解決“乘客”們在整流罩內的佈局問題。研製人員充分梳理衛星的結構形式、任務需求,創新設計了一款三層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爲每顆衛星安排了舒適的“座位”,並且能夠保證衛星不同方向的分離安全。

“本次任務一共需完成22星分離,共計完成12次分離動作,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紀錄。可以說星箭分離中長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終22顆星的釋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說。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3張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從8米縮短到5.4米,使得全箭關鍵部位的受載降低了,有利於提高任務的發射概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長八遙二火箭同時還是一發“共享火箭”,其搭載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製單位。火箭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形象地介紹這種全新的共享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拼車方案,爲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門檻大大降低了。”

長征八號遙二火箭成功發射,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商業航天發射。此次發射極大降低了發射成本,商業應用示範效應顯著,成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據介紹,近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不斷躍升,能夠發射14種構型的運載火箭,是我國綜合能力最強、發射數量最多、開放程度最高的發射中心之一。文昌航天發射場大型火箭測試發射能力趨於成熟穩定,實現了新一代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能力。

長征八號不僅可以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還能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隨着我國商業航天發展迅猛,作爲“長八母港”的文昌發射場也將成爲支撐未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建設的“重量級”成員。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2

“共享火箭”爲衛星提供“拼車方案”

一箭22星!中國航天打破歷史紀錄

“5、4、3、2、1!點火!”2月27日11時許,文昌航天發射場,伴隨着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金黃色的烈焰從火箭底部噴涌而出,長征八號火箭託舉着22顆衛星騰空而起,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即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祖國萬歲”“長八加油”……發射場沸騰了!文昌沸騰了!發射場外圍的觀看場地上人山人海,人們揮舞着手中的五星紅旗,爆發出此起彼伏的歡呼聲,相機的快門聲響個不停。

這次發射,是長征八號火箭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戰,也是今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開局之戰,更是文昌發射場的商業航天首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射成功,商業應用示範效應顯著,成功開闢了我國商業航天通往太空更加寬廣的天梯。”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4張

“一箭多星”極大壓減發射成本 意義重大

所謂“一箭多星”,是指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多枚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技術。與傳統的單星發射相比,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火箭運載能力,提高發射效率,降低發射成本。

不過,這種發射技術很難,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這些年,美國SpaceX公司用獵鷹九號火箭多次“一箭數十星”地發射部署星鏈衛星星座,其單次衛星發射數量令國人震驚,同時人們也期盼着我國能夠早日實現這一目標。

2015年,我國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首飛任務中,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當時我國“一箭多星”紀錄。如今,中國航天人再次創造奇蹟,“一箭22星”刷新中國“一箭多星”的最高紀錄。

此次發射的長征八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2020年12月,長征八號遙一火箭成功發射,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4.5噸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擔80%以上的中低軌發射任務。長征八號遙二火箭此次發射,是新一代運載火箭2022年的首次飛行。

長征八號火箭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介紹說,與遙一火箭相比,長征八號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個助推器。

“自成功首飛到遙二火箭完成總裝總測、具備出廠條件,研製團隊僅僅用了1年時間,這要歸功於火箭所採用的模塊化、組合化設計思路。”陳曉飛說,早在研製伊始,設計人員就充分兼顧了火箭不帶助推器的狀態,並將其納入遙一火箭的考覈包絡中。此次發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極大壓減了發射成本,商業應用示範效應顯著。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5張

火箭跳“芭蕾” 衛星釋放如“天女散花”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說:“一次要將22顆衛星安全順利送達目的地,可以說星箭分離中長征八號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終22顆星的`釋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

他告訴記者,研製人員首先要解決“乘客”在整流罩內的佈局問題,梳理衛星的結構形式、任務需求,創新設計了一款3層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爲每顆衛星安排舒適的“座位”。之後,在試驗過程中對衛星的安裝操作順序及佈局位置進行了調整,確保衛星從“上車”到“下車”全過程安全。

這22顆衛星,分離時會不會發生碰撞,進入預定軌道飛行時會不會發生碰撞?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於龍介紹,衛星到天上後要離開箭體,在這個過程中,衛星的動力源和解鎖方式會有一些偏差,不是想象中的靜態安裝位置在哪裏,分離過程中就一定在這個範圍內不晃盪,“某些時候,這些小偏差會使得衛星與衛星之間距離縮小,威脅到箭體的安全”。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6張

根據衛星的不同分離機構,設計團隊結合實際衛星佈局位置,對所有的箭體和衛星偏差進行多輪仿真計算,讓各衛星之間保留一定的近場分離過程中的動態間隙,保障近場分離安全性。

“衛星數量越多,分離出去後在軌道飛行碰撞的風險就越大,遠場分離安全性也是設計人員需要考慮的重點。”長征八號運載火箭軌道設計師李靜琳說,分離速度、分離方向、分離順序是影響衛星後續運動軌跡的關鍵因素。但在衛星數量如此之多的情況下,要將22顆衛星錯開,避免兩兩衛星之間干擾,對設計人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李靜琳說,設計團隊計算分析每顆衛星運行的軌道參數,最終採取了12次分離動作,依次將22顆衛星逐步分離出去,並通過不斷調整末級箭體的姿態,實現不同衛星的分離方向調整,確保各個衛星近遠場安全,讓22顆衛星安心“下車”。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7張

開啓共享火箭“拼車”新模式

長征八號遙二火箭同時還是一發“共享火箭”,其搭載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製單位。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形象地稱這種全新共享模式爲“拼車方案”,爲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門檻大大降低了。

他告訴記者,由於是共享發射,需對接多家用戶單位,協調工作成倍增加。面對研製過程中用戶迭代更新、方案反覆等困難,研製團隊持續開展方案調整、可行性與安全性分析。

“未來,人類進入太空的需求越來越大,空間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改變發射場流程、縮短火箭研製週期迫在眉睫。”肖耘說。

現在,長征八號火箭總裝最快是23天,但總裝後從天津廠房運到發射場,還需要進行火工品安裝、單元測試等工作,週期長。肖耘說,如果在發射場旁就近建設總裝測試廠房,把發射場測試和出廠測試合二爲一,火箭總裝、測試後直接就到塔架上準備發射,能夠節省一系列測試、檢查、轉運的步驟,極大壓縮火箭在發射場的週期,適應未來市場對長征八號火箭快速發射的需求。

據他透露,經過長征八號火箭團隊的努力,目前,海南總裝測試廠房已經開始施工建設,發射工位也正在論證過程中。屆時,有望7天實現一次長征八號火箭發射,一年或將發射50枚火箭。

“這支隊伍非常有韌勁,有戰鬥力,有一往無前的精神,碰到任何困難都能積極應對。”肖耘說,從2020年12月首飛至今,長征八號火箭團隊用14個月的時間,在充滿未知風險和挑戰的路上披荊斬棘,讓大家看到了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3

2022年2月27日11時02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運用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將22顆衛星分別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新的歷史紀錄。此前,我國一箭多星的發射紀錄由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創造,2015年9月20日,該型號火箭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8張

值得一提的是,刷新此次中國一箭多星曆史紀錄的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也是該型號火箭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長征八號火箭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與遙一火箭相比,長征八號遙二火箭外形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個助推器,從兩級半構型變成了兩級串聯構型。這也是該型火箭瞄準未來發射市場需求而專門打造的一型火箭。

據瞭解,於2020年12月成功首飛的長征八號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主力中型運載火箭,該型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噸至4.5噸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擔我國80%以上的中低軌發射任務。

此次無助推的“光桿”型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就達到3噸。火箭的整流罩(右圖)高度也從8米縮短到5.4米,使得全箭關鍵部位的受載降低了。這樣一來,火箭發射的放行條件可以適當放寬,有利於提高任務的發射概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項目辦技術負責人胡輝彪介紹稱,新構型的“光桿”型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實現了“一舉多得”的目標。首先是在長征八號火箭設計之初,就已經兼顧有助推器和沒有助推器兩種狀態,這次任務則檢驗無助推新構型的正確性、協調性和匹配性,對開拓中型主力火箭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一箭22星發射成功創新紀錄 第9張

其次是長征八號遙二火箭雖然一箭22星,但載荷總計只有不到2噸,“光桿”新構型的能力在3噸級,完全能夠滿足載荷要求。再者是這次發射任務的時間緊張,減少兩個助推器,讓研製週期縮短、研製成本降低。最後是發射任務的成功爲長征八號火箭積累成功子樣,推動型號走向成熟,爲後續進入航天發射主戰場打好基礎,提升長征八號在商業航天領域的主動權。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目前,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裝的最快時間是23天,但在總裝完成之後需要從位於天津的總裝廠房海運至海南文昌發射場,再對火箭進行火工品安裝、單元測試等工作,整個週期較長。

但如果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旁就近建設新的總裝測試廠房,把火箭發射場測試和出廠測試合二爲一,火箭在完成總裝、測試後直接能轉運到發射塔架準備發射,就能節省一系列測試、檢查、轉運的步驟,極大壓縮火箭在發射場的週期。

經過火箭研製團隊的努力,目前這一構想正在實現,火箭研製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海南總裝測試廠房已進入施工建設階段,火箭發射工位也正在論證過程中。未來,長征八號運載火箭7天就能實現一次發射,一年就可發射50發。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