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現如今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葬禮形式,那就是冰葬。冰葬最早來源於北美愛斯基摩人,參考了這種做法的冰葬主要是利用液體氮氣,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1

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學習帶來了諸多便利,這也是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物種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幾十萬年的演化時間,人類發展出智慧文明,靠着聰明的大腦登上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級。

而隨着科技水平的發展提高,不僅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一些傳統的觀念。中國人有很濃的鄉情講究落葉歸根,同時也有很強烈的意願,尤其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去世後大家都喜歡土葬,而在城市內比較多的是火葬,少數民族還有一些特殊的喪葬形式等等。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沒有靈魂沒有意識一說,所有的都變成回憶和虛無。但是從情感上來講,親人們不願意相信死者徹底消失,他們還寄託着很多的情感,因此很多人選擇土葬而不是火葬。

但實際上土葬會浪費土地資源,而火葬會污染空氣環境,而國外發展出一種特殊的喪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着超低溫度瞬間凍結遺體,之後在整體性的敲碎,靠着科技手段把裏面的物質提取出來,最後就是清潔乾淨的骨灰便於儲藏和祭奠。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冰葬”技術目前還存在一定爭議性,雖然看起來整體的操作過程清潔無污染,但是從情感上來講很多人並不願意接受這種處理方式,因爲想要留給親人最後的溫柔,很多人想方設法的去土葬。但實際上人體自然腐化的過程更殘忍,只不過很多人註定無法親眼目睹罷了,但事實就是如此。

火葬自不必說,遺體被處理成僅僅剩下骨骼,但整個過程就是燃燒,自然會對環境有一定影響。而少數民族更加像遠古人類一樣,死後無需特別的處理直接回歸大自然,只是需要通過動物來實現,我們吃動物一生,死後被動物吃掉,一切塵歸塵土歸土。

冰葬的由來

冰葬是北美愛斯基摩人的傳統喪葬形式,因爲基於他們特殊的生存環境,自然難以進行土葬和火葬,冰天雪地下“冰葬”就是唯一的選擇。他們的傳統喪葬形式,在我們看來也許有些殘忍,當老人患病或者大限將至前,他們會向兒子提出自己年老睏倦想要休息,這個時候孩子會準備一個冰洞,當老人躺進去,最後再封鎖冰洞。

一個星期之後,老人面帶笑容安然離去,兒子會把洞開一個口,他們的觀念中認爲這種方式可以讓老人的'靈魂離開冰洞進入天堂。其實這裏邊面帶笑容安然離去,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跟凍死的人“反常脫衣現象”是類似的,都是在臨死前大腦欺騙了自己,產生了溫暖的幻覺。

冰葬的流程和優勢

地球大氣層中主要的成分就是氮氣,如果把氮氣變成液態,溫度需要達到零下196°C。把死者的遺體放入液氮中,有機質瞬間脫水,再借助超聲波等,機體會變成粉末狀,之後通過一些手段去除金屬雜質等,就會得到粉末狀的骨灰。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2張

這些骨灰再運去安葬,在一年內很快就會被降解消散,達到最快速度的迴歸大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大自然不會產生污染。但相對於土葬和火葬,冰葬的造價會更高一些。

冰葬技術開始於瑞典,韓國曾在2011年引進該技術進行試驗,而我國武漢也曾引進該技術,作爲試點研究。目前我們無法評估這樣技術的好壞,很多人都還在土葬和冰葬之間爭論着,專家說土葬不利於環境和發展,更加推崇火葬。

而大部分人從情感上來考慮更偏向於土葬,現在又出現一個冰葬,要想讓大部分人接受這種形式,可能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2

對於死亡,很多人是恐懼的,雖然說人固有一死,但是感受到生命的流失,他們心裏也未免慌張。但是人們已經看慣了生死,到自己時雖然不願也只能接受,於是很多名人都會提前安排後事。而普通人對生前身後名也非常看重,因而我國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形成了傳統的土葬儀式。

我國古代認爲人有靈魂,因此講究入土爲安,《周禮》中便規定“衆生必死,死必歸土”,《禮運》也提到了“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因而我國出現了一套又一套的葬禮禮儀,比如說墓葬大小、棺材大小、隨葬品多少、墓穴是不是風水寶地等等。死後厚葬成爲了我國千年來的傳統,但凡爲父母厚葬的人都會被稱爲孝子。

然而土地就那麼多,人類又代代不息,死後屍體腐爛又會產生細菌,一不小心還會傳染疾病,土葬這種方式也慢慢地被取締了。在1949年後,只有落後的地區和農村還習慣土葬,城市基本上採取了火葬的方式。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3張

火葬顧名思義則是用火將屍體焚燒,將骨灰收斂至盒子裏再下葬的方式,這一種葬禮來源於歐洲,在我國古代幾乎很少有這樣的習慣,因爲我國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很多人連頭髮都捨不得斷,更何況將身體燒燬呢!如前文所言,火葬目前在中國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不過可惜的是,火葬同樣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會排放出多種污染物,對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而,現如今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葬禮形式,那就是冰葬。冰葬最早來源於北美愛斯基摩人,他們有一個傳統是,當感覺到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話,那就對自己的孩子說,想要睡覺,需要獸皮。他的兒子便會給他準備一個冰洞,讓他躺在冰塊裏。而這個老人最終會安詳地死於冰塊之中,等到五天後,他的兒子會在冰塊上面挖一個洞,讓他的靈魂能到達天堂。

參考了這種做法的冰葬主要是利用液體氮氣,它分爲5個步驟,首先是將屍體放置於零下18度的櫃子裏,雖然再將它置於液氮之中冷卻,液氮的溫度能達到零下196度,因而屍體在這種環境下會變得又脆又幹。隨後就可以將遺體放到震動儀器之中搖晃,在劇烈的搖晃之中,屍體會迅速粉碎融化變成碎粒。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4張

當然,變成碎粒後,還需要用乾燥機將裏面的水分給弄掉,最後再將其他物質過濾,裝入有機棺材之中。冰葬有個好處就是,人體會很快地分解,因而對環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2011年,武漢從韓國瞭解了相關技術,這種制度也在武漢試行了。

不過,冰葬也有弊端,首先在於冰葬比普通的葬禮要貴,其次在於液氮消耗要花費很多能量,無法完全達到減排的作用。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並不在乎死後屍體的處理方式,因爲自己已經渾然不知世事,除非有意交代,不然很難決定如何處理自己的遺體。

當然,冰葬現如今還是一種試推廣的形式,還不能完全取代火葬和土葬,也許富有創造力的人類又發現了什麼新興的處理遺體的方式呢!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3

近幾年來,冰葬這一新興的葬禮方式又被引入國內,並且已經在武漢開始嘗試推廣了。有人據此推測,冰葬將來可能取代火葬,成爲人們的首選,這是真的嗎?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冰葬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冰葬?

冰葬最早起源於北歐,它是愛斯基摩人的喪葬傳統。比如,一位大限將至的老人對子女說,自己年老睏倦,要睡覺了。兒女們會意,就在外面挖了一個冰洞讓父親躺進去,用獸皮將老人的身體蓋好,最後出洞時再用冰塊封住洞口,老人就這樣去世了。五天後,兒女們在冰洞上挖一個小孔,以便死者的靈魂能夠升往天堂,但是他的遺體卻再也不會被人看見了。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5張

依據這種喪葬方式,瑞典最早發明了冰葬技術,這與最原始的冰葬方式有很大區別。冰葬技術不再是將去世的人放在自然界的冰天雪地裏埋葬,而是一種高效的處理方式。

首先向遺體噴灑零下196℃的液態氮,使之完全浸泡並且充分降溫,這時人體不再是原本柔軟的血肉之軀,而是凍結得像冰塊一樣堅硬。

然後使用機器進行高頻振動,凍結的遺體就會像玻璃一樣,一塊一塊得碎裂脫落,直到形成細小的顆粒。隨後加入乾燥劑去除多餘的水分,等到人體的水分流失了70%以後,再過濾掉牙齒等不能處理的部分,這樣通過超聲波粉碎後的骨灰重量就會被降到最低。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6張

最後,工作人員將無法處理的牙齒等組織交給死者的親人,而真正的骨灰會被埋入地下。由於粉碎得比較充分,在一年後就會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成土壤裏的有機物。這個過程和枯樹葉的分解沒有什麼區別,最終都化作了植物生長的養分。

冰葬技術被瑞典發明出來以後,最早被韓國引進到了亞洲。在2011年,韓國大田保健大學殯葬指導教授張萬石一行人,在與武漢殯葬業交流時,介紹了韓國殯葬業的“冰葬”新技術,這才引起了中國對於冰葬的注意。

冰葬和火葬選哪個?

作爲一種新興的喪葬方式,冰葬真的能夠取代火葬嗎?

不可否認,冰葬的優點是獨一無二的,它比土葬或火葬更加環保和高效。

因爲冰葬機器可以連續不間斷地處理遺體,在作業上效率更高。而且由於冰葬技術使用的超聲波粉碎,比土葬處理得更加充分,所以更容易被分解。冰葬處理後的骨灰會放入一個能被分解的袋子中,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就會變成有機的粉末融入土壤中,成爲樹木和土地的養分。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7張

而土葬和火葬一般是不會讓屍體迴歸自然的。雖說土葬埋藏在地下,但是由於棺槨的層層保護,隔絕了遺體與自然的接觸,所以很難進入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而且爲了讓棺槨能夠不受腐蝕,它們的外面一般都有油漆和防腐材料,其中的汞砷和甲醛都會對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火葬同樣有其自身的缺陷,我國每天要火化4萬多具遺體,火化一具就需要消耗10公斤以上的柴油、和20多度電。這些損耗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因爲屍體燃燒會排放出具有毒性的一氧化碳,污染周圍的空氣,而二氧化碳則會加劇溫室效應。

不過冰葬也並非沒有缺點,因爲冰葬技術需要使用液氮和高技術設備,所以成本非常高。雖說冰葬需要用到的液氮並不貴,但是液氮的儲存花費卻比較高,最關鍵的還是包括冰牀和超聲波設備比較貴,一套至少也在一百萬以上。可見,冰葬的處理費用也不會低。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8張

另外,冰葬技術是一種外來文化的喪葬方式,其中對屍體進行“粉身碎骨”的處理,並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死者爲大”的內涵,很有可能會被當作不尊重死者的行爲。雖然冰葬和火葬同樣會對死者的遺體造成巨大的破壞,不過火化後的骨灰會被裝入骨灰盒中保存起來,供親屬祭拜。而冰葬最終是被植物當作養分吸收了,總會讓人覺得死者變成了“有機化肥”。

所以說,冰葬雖然具有環保的優點,不過想要被大衆接受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

如何平衡喪葬文化與實用價值的關係?

在人地資源日益緊張的現代社會,傳統的土葬逐漸被火葬所取代。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火葬無法表達生者對死者的尊敬之情,因此將現代的喪葬方式與傳統文化對立起來,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那麼,作爲現代人,我們該如何做到傳統喪葬文化與實用價值的統一呢?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9張

其實喪葬文化歸結起來,就是一個“禮”字。最初的人類像動物一樣,隨地拋棄親人的遺體也不覺得愧疚。

直到上古時候,有一個不安葬自己親人的人,他的親人死了,就把屍體扛起來丟到山溝裏。後來路過那裏,看見狐狸在咬食屍體,蒼蠅蚊蟲也來叮咬。他的額頭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不敢正視,感到內心痛苦,甚至流出淚來,這些都是內心真情的流露。於是他就用藤蔓野草和灌木將屍體包裹起來,又挖了一個坑將死者埋葬好。

於是,喪葬文化逐漸將保護死者的遺體作爲一個重點,直接埋在地裏不放心,就爲死者造一個棺材;一層棺材還不放心,就在棺材外面加一個槨。可見古人對孝道的重視。

直到唐朝時期,火葬的方式開始出現,被士大夫們稱爲不孝之舉,甚至還被官方封禁,卻屢禁不止。爲什麼呢?因爲火葬花錢少,很多窮人是買不起棺材,辦不起葬禮的,影視劇裏常見的“賣身葬父”也不是瞎編的。在這個時候,家裏的老人去世,年幼的孩子需要撫養,指不定什麼時候來個大災,要是欠債辦葬禮到時候估計全家人都得餓死。

中國首家冰葬在武漢試行 第10張

古人說,侍奉死者要把他當成活着的時候那樣對待,但其實在現代社會幾乎做不到。舉個例子,古人說要守孝三年,一個家庭三年不生產,不勞動,在現代就沒有辦法實現。不然一個家庭怎麼維持,一個國家怎麼強大?

放在土葬和火葬身上也是一樣的,人死後遺體就會變質腐爛,而死者已經沒有感覺了,無論哪種喪葬方式,都不會讓人死而復生。

所以一些對社會和環境有益的喪葬方式更值得被推廣。比如:

雲南彝族的樹葬,鼓勵“多種一樹、少建一墓”,費用減半,還有補助。

“深埋土葬”法,無需火化,用綠色可降解的棺材存放遺體,深埋於地下,通過微生物降解迴歸自然。既綠色環保,又符合“入土爲安”的傳統觀念。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