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生活莫非就是吃喝,很多人一生都在努力也就是爲了更好的衣食住行,對於生活你們是怎樣瞭解的,下面我們就來閱讀一下,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的含義!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1

我們原來經常晚上加班,完了就拉主任出去吃夜宵,運氣好的話還能到酒吧卡拉OK,一晚上逍遙。一年下來花了主任很多錢,相熟的店認得我們這羣人之後,買單的時候自然會把賬單遞到主任面前去,我們就越發吃得理所當然起來。

鳳姐跟林妹妹說,喝了他們家的茶,就要給他們家做媳婦。我們吃了主任這麼多頓飯,雖然不用以身相許,但多少總要給點回報。我們身爲窮鬼,一無所長,也只有任勞任怨,任主任驅馭,以報他的夜宵之德。我相信主任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所以當我一個新近升任經理的朋友說部門同事不太聽話的時候,我就傾囊相授,並帶她出席一次我們日常的夜宵集會,以觀摩學習主任和我們稱兄道弟,互吐心聲的感人場面。

朋友吃完了夜宵,作茅塞頓開狀,千恩萬謝地去了。過了幾日,她怒氣衝衝打上門來,說我這個辦法完全沒有用,還害她浪費了六十塊錢。她說:“我們部門來了個新同事,我跟她說,我們部門氣氛不好,希望她來了,能調和一下,帶來一些新的血液。所以我請她們中午去了公司大廈旁邊新開的一個湘菜館,午市特價四人套餐一共六十塊錢。不過吃飯的時候大家好像都心不在焉,氣氛異常沉重。等吃完了回公司,我偷聽到她們在洗手間裏說,晚上要自己去聚餐吃上海菜,不帶我。瞧我這不是白費勁了嗎?”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

我笑得幾乎要趴在桌子上,直不起腰來。現在革命要請客吃飯是沒錯,但是不能溫良恭儉讓。尤其是這個儉字,是最要不得的。湘雲要入大觀園的詩社,也要先請一社,做一次東。事事周到的寶姐姐就說:“既開社,便要做東。雖然是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這話是至理,不過注意了,她這個便宜斷斷不是省錢的意思,是說方便。因爲她緊接着就說了,湘雲每個月統共就那麼些錢,就算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的。做一個不好看的東道,還不如不做呢。最後寶釵從薛家的夥計那裏要了螃蟹要了酒,在藕香榭裏桂花樹底下,漂漂亮亮地擺了几席。從老太太、太太,一直到鴛鴦、平兒、襲人、紫鵑,連周姨娘趙姨娘,都打發人送了幾個熱螃蟹去。湘雲上下招呼,反倒沒吃上幾口。這纔是做東請吃飯的樣兒,不能比湊份子的時候可以自管自烤了鹿肉大吃大嚼的。

朋友聽完了,也嘆氣,說:“我說是經理,每個月比他們也多不了兩千塊錢,要是天天請他們吃大閘蟹,我不成替他們打工了。”我就幸災樂禍地說:“想吃白食,就跟我似地要被人奴役;想做經理,你就要捨得拿孩子去套我們這些白眼狼,看着辦吧。”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2

《請客》是社裏十多年前出版過的一部小說,今年編輯楊柳老師重新再做這書,原因無他,好看而已。話雖如此,但是翻開《請客》,一口氣讀完全本便會發現這本講述美國華人故事的小書其實接續着中華的人文傳統,讀起來親切自然。

我們從小就知道中國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是好客的民族。但因爲離過去太遠,生活節奏太快,難解其中味。《請客》讓人發現禮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中國人交朋友就要請客,請客做什麼?一起吃飯、喝酒漸漸地神經就放鬆下來,人和人之間自然而然就親密起來。

比起講道理,《請客》更會講故事。我作者於仁秋將眼光瞄準在上世紀80年代出國留美的那批人。主人公周/強、趙玉敏夫婦年輕時背過語錄、下過鄉、插過隊,中年時遠渡重洋,求學海外,在文明的衝突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開始新生活。《請客》這本書對他們過往經歷的風雲並未有過多興趣,反而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上“大做文章”,好像人生就是請客吃飯這麼回事兒。

畢竟我們這裏自古就有“民以食爲天”的說法,所以故事常常發生在飯桌上。請客這事兒圖一熱鬧,講究人氣兒。人聚在一起便有了需求,這時候利益往往比菜式誘人。比如書裏一開篇寫到請客的主人若是保險經紀人,那這頓飯無論最開始以什麼名義進行最終都會以一疊保單收場,事成之後客人短期內便不會再被邀請。

請客不僅事關利益也製造了奇聞異事,大家湊一起興致來了什麼都能聊。各國領導人成了男賓客所調侃的對象而主婦們對八卦的敏感絲毫不遜於燒菜時對調味料的把握。因此丈夫還在信誓旦旦說自己的朋友和髮妻有多恩愛時,趙玉敏已經因爲王嵐嵐的一個眼神料定她被撩撥了。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 第2張

除了這些世俗之樂,知識分子的宴請相比市民聚會更特別的一點在本書中也有所表現。這特別我以爲倒不算請客時吟詩品畫這類風雅之事。主人公身處海外要融入新的環境,唐詩、工筆畫、京劇這時候只是助興的文化符號。更內在的還是人和人之間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問題,這關涉到個人的眼界、經歷甚至信仰。

知識分子對這些問題往往比普通人更自覺,但落實到日常生活中還要從“吃”說起。試舉一例,《請客》中周/強、趙玉敏夫婦宴請美國朋友時因爲菜單的設計產生了爭執。在妻子看來,給客人吃好東西是心意的表現,而她眼裏的好東西是正宗的中國菜:蒜泥茄子、紅油肚絲、清蒸活魚……

但這幾道菜都被丈夫一一否定,原因說來話長,又牽扯到一個新的故事,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爲中美飲食習慣的差異,而習慣的差異背後其實是文明的對壘。在丈夫看來,口腹之樂只是逞一時之快,大家在一起聊天才是真的。可精神和物質又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對立。在海外借請客吃飯融入社會,這其中有熱鬧喜樂背後的心酸寂寞,需要妥協和接納的智慧去化解。

電影《飲食男女》1994年上映,李安導演。這部聚焦在回家吃飯這件日常小事的'電影獲得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說到此又涉及到了《請客》的一個特殊之處,小說不僅將知識分子和市民生活的差異落實到了請客吃飯這一人間俗事上,還點明瞭美國華人生活讓彼岸的我們唏噓之處,唏噓的是我們失落已久的傳統在異地的復現。

所以雖然它講述的是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卻又時時透露出地地道道的中國味。所謂的中國味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人情味。韓慧因爲請客燒菜打電話求救時趙玉敏不計前嫌爽快地答應,“失意而不忘形”的古琴老師施韻芬請學生吃飯坦白自身經歷只爲解開他人心結,吳國忠博士畢業前夕大病纏身、父母雙亡恰逢熱心厚道的李氏父女,被他們悉心照料後三人終成一家人。這些故事都因請客而起,飯菜的香味會散去,但真心實意的人情卻時常被人想念。

與書裏的描寫所不同的是,國內當下已不時興在家請客。當飯桌變成了酒桌,散場後陌生人相遇在深夜食堂,回家吃飯就成了專屬於節日的儀式。雖然我們常說中國是人情社會,但是當吃飯的地點從自己家轉移到餐廳或酒店時,恰恰是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型的一個隱喻。在這種轉型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信任亟需新的紐帶。這紐帶是什麼呢?肯定不是利益。但我們一時也找不到滿意的答案,不過無論這紐帶以何種形式呈現,其內核都與人性相關。

革命就是要請客吃飯 第3張

《請客》所記錄的故事好像一面面鏡子,它們不偏不移地映照出了人性的複雜。讀到虎爸孟千仞大吹特吹“吃辣椒,上哈佛”,學閥洪偉靠加了肥肉的“紅燒獅子頭”討好上司不禁讓人氣氛,而周/強數十年後和老友吳國忠相逢在菜場,“鄉音未改鬢毛衰”。兩家人在吳國忠岳父精心準備的唐人街家宴上重敘舊情又讓人爲這份友誼的真摯和熱切所感動。

多年的歷史研究讓作者以敏銳的眼光觀察世情時又懷有一份悲憫心。他注意到了人性的“變“與“不變”,但筆調仍然是細膩又不失剋制的。這種態度在類似題材的作品中並不常見,相比起《圍城》,《請客》也不乏妙趣橫生的比喻,但作者卻點到爲止,並不把諷刺作爲一種武器。他雖然在寫我們多數人不曾接觸過的生活與物質,但是文字卻是樸實、坦率、真摯的。

所以這本書雖然寫煙火卻不腥羶,在任何時候翻開它輕鬆地進入閱讀狀態。當然,它最特別的是,故事結束之後能讓我們以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的日常生活。這是一種難得的、深刻的智慧,也是讀書的樂趣。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