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優美散文隨筆

優美散文隨筆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於詩歌的。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美散文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美散文隨筆

傳統的科學教育中,我們更多的是採取從“聽”中學,既由老師講授某些科學知識,在通過一些考覈方式讓孩子記住這些知識,而不是讓孩子直面真實的科學,在探索的過程中理解科學。這個活動中在創設一個合理的科學環境,提供孩子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去談就自然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在直接觀察、親自操作的科學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做中學”就是要讓兒童在自然和真實現象面前,感到驚異,嘗試去做,反覆去做,認真觀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老師家長應很好的利用孩子這一天性。積極的創造條件,讓孩子盡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變萬化,從而豐富自己的經驗,認識客觀世界。

萬雨澤小朋友今天來的特別的早,在門口換鞋時,那聲響亮的"早上好"就讓班裏的小朋友都聽到了,我走到門口對他也說了聲:"王雨澤,早上好!"然後他就笑眯眯地跑到他的好朋友那去了,一邊跑一邊說:"你們來得好早啊。。"我正看着他們,萬雨澤的媽媽輕輕的走進來,對我小聲的書:"孫老師,萬雨澤是不是最近在幼兒園犯什麼錯誤了呀?"我很驚訝,:"沒有呀,爲什麼這麼問呀?"***媽就告訴我,原來今天媽媽像平常一樣送他來幼兒園,快到幼兒園門口的時候,他突然不許媽媽進幼兒園,更不讓媽媽送到教室門口,媽媽覺得很奇怪,於是悄悄的跟在了後面。我也覺得很奇怪,於是我把他找來,媽媽問他:"你是不是在幼兒園做什麼壞事了?"他捏着衣角不說話,我彎着腰問他:"那你告訴老師,爲什麼今天不讓媽媽送你來教室呢?"他擡起頭來,眼睛亮晶晶地說:"因爲我長大了,要自己來上學了,不能再要媽媽送了。"聽到他的答案,我與萬雨澤的媽媽相視一笑,我對他說"你做的真棒,真的長大了。去玩吧"他高興跑了。他的媽媽釋然地說:"我還以爲他做壞事了呢,這個臭小子。"也高高興興的上班去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我們要發現談們的"美"小心的呵護,讓他們更加茁壯的成長。

你要知道,世界上有太多人註定無法走進你的心裏,既然他們不願意入住,我們又爲何強求?不但拉低了自己的身價,還失去了應有的矜持,得不償失是我最反感的詞語,所以,我一向不喜歡自己的眼睛裏進沙子,可我也知道,太過強硬的態度也會以一個悲慘的結局收場。

紙碗裏的米粉已經變稠,看着就叫人沒了食慾,明明沒有吃到上面的辣椒,可安欣的眼睛裏還是痠疼得受不了,淚水如同倔強的孩子積攢在眼眶裏,就是不願意衝出牢籠來一場痛痛快快的解放。

“安欣!你究竟有沒有志氣?整天畏畏縮縮,我真是看不起你!”

“我早就說,你必須改變一下自己,你這副樣子永遠都讓人開心不起來!”

“相信我安欣,他不適合你這樣的女生”

還記得以前閨蜜總是罵她沒出息,狡辯了那麼長時間,逃避了那麼長時間,甚至不惜傷了閨蜜的心,可換來的卻是自己無休止的愧疚。

一次次的欺騙,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痛苦,如今,她的身邊就連一個能夠依靠的人都沒有了,安欣知道,這或許就是她自作自受。

從前的她自信地認爲憑藉自己可以擺平任何事情,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直到今天她才發現,離開了愛情,離開了友情,她什麼都不是,就連窩在公園的椅子裏流了一下午的眼淚,也沒有人願意給予自己一丁點兒安慰的關懷,如今的她,狼狽得如同是離家出走之後的孩子,等到明白了什麼的時候卻已經走投無路。

不知不覺,天氣變得涼嗖嗖的,她下意識地擡起頭才發現已經到了下午,公園裏的人大多都是行單隻影,似乎也有和一些自己一樣哭得昏天黑地的女人,也有因爲事業筋疲力竭的男子,涼亭裏還坐着一些互不理睬對方的少女,冷漠,疲憊,痛苦充斥了這個在早晨還是那般熱鬧喧譁的公園,這所有的一切叫人喘不上氣。

一向好奇心頗重的安欣不由得站起來走到他們的身旁,遊走於他們的前後,穿梭在他們的之間,所有人的臉上都佩戴着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似乎是忘記了現在的時間,忘記了身處的地點,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沒有人注意到其他人的痛苦,他們正在演繹着自己的痛苦。

直到夜晚的到來,道路兩旁那一排排的路燈亮了起來,她才後知後覺地靠在站牌前踩一旁垃圾桶的影子,她想,可能她永遠都學不會改變,學不成別人忠告裏的自己,或許她就應該如此孤獨,生活在這隻屬於她一個人的夜晚裏,享受這片刻的安逸,沒有人來告訴她哪些是錯,哪些是對。

後來我才知道,既然他們都無法走進屬於你的世界,那就不要輕易將你的世界展示給他們,那樣的話,到最後的那一刻,或許我們就連一個可以讓靈魂休息的地方都無法擁有了。

年是什麼?長安人沒有誰會糾纏此問題,只知道過年是一種風俗,一種傳統,一種春的慶祝,也許還是一種儀式,有神聖的意思,已經深入靈魂,誰能拒絕這樣一種精神活動呢!

小孩圖其熱鬧,早就問爺爺奶奶什麼時候過年了?進入臘月,大人便一聲緊一聲地慨嘆過年,併爲之準備。做新衣,買新帽,漫牆,擦門,拭窗,拆洗被褥,祭竈,買菜,殺豬,壓面,剪窗花,貼楹聯,氣氛越來越濃。

除夕到了,天下一片融和與喜悅,各戶的主婦都在爲正月初一至初五的過年蒸饃並煮肉,藍煙融天,香氣飄空。鞭炮之聲零星的響着,不過聽起來像東西串聯,南北呼應,爲一場雷鳴海嘯而醞釀。

往往是在下午,必有家長捧着祖靈的牌位或照片,攜其子孫,到墳上去點香,燒紙,請祖靈回家一起過年。迎歸祖靈,把牌位或照片置於堂屋方桌的正位,獻上水果和糕點。一日三餐,先給祖靈獻上,之後自己才吃。當然還要點香,敬菸敬酒。

除夕是真正的辭舊,守歲是真正的迎新,於是家庭成員就圍坐一起,共度此刻的溫馨。兒行萬里路,女趕千里道,一定要參加這樣的團聚,實際上是感謝神給了今年一個平安,並祈求神的保佑,再給來年一個平安。包餃子是除夕的插曲,但看電視卻是過年的陋習和惡俗,甚至是守歲的攪局。不過生活是變化的,過年也允許變化吧。

燃放鞭炮的原始意義在驅鬼。一旦鬼遭驅,便能安寧,也就可以享受歡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此秩序,多是正月初一的凌晨之後燃放鞭炮。唯物主義的大布,基本上粉碎了鬼的觀念,然而燃放鞭炮的形式仍得以保留。社會開放以來,有了夜生活,也得意了,遂好在除夕晚上零點零秒的瞬間燃放鞭炮,不過其意義已經轉化爲追求熱鬧,心理釋放。鞭炮之震,幾近狂響。

一年的第一個月爲正月,正月的第一天爲元旦,足見正月初一的重要。家庭至貴,於是純粹屬於家庭成員之間的活動就安排在此日。小孩先給爺爺拜年,再給奶奶拜年,再給父親拜年,再給母親拜年,他也會一一得到相應的壓歲錢,蹦蹦跳跳,高興而去。僅僅拜年一舉,也折射了家庭的倫理:長者爲尊,男性爲尊。此日尤要大吃大喝,不過先敬祖靈,之後長者坐上席,幼者坐下席,主婦照例忙於烹飪。

到初二纔有親戚的往來,不過多是這個家庭嫁出去的姑娘回來看望父母,隨之而至的是其子女,要給舅舅拜年的。晚一輩的是姑姑,長一輩的爲姑奶奶。也許姑奶奶的父母已經逝世,不過姑奶奶仍會回來,她們終生都切念着自己成長的老屋。姑姑還年輕,然而也常念着,即使有一天她們也變成了姑奶奶,也仍要回來的。初二顯然是家庭活動的擴大與延續,這也表現了家庭的價值。

初三初四是衆水交匯,既有親戚的走動,也有同學、同僚、同志和朋友之間的相互拜年。城鄉之間,阡陌縱橫,身影如流,以持各種各樣的禮品:包子,糕點,食用油,水果,牛奶,核桃,蜂蜜,茶葉,煙,酒,冬蟲夏草,花籃,燈籠。唯過年能拋出花團錦繡,並給天下塗抹一層豔麗的顏色。

初五也還可以相互看望,不過此日算是過年的結束,習慣於以家庭爲單元活動。一般是上午吃臊子面,下午吃米飯,菜有葷有素,滿桌爲盛。照例先要給祖靈獻上,之後自己才提箸動筷。

用餐結束,家長會捧着祖靈的牌位或照片攜其子孫,到祖墳上去,點香燒紙,送歸祖靈,並禱告在冥府的生活如願。接着站起來,展一展棉襖,環視四野,只見冰消雪融,天渲紅霞,地有潤澤,小草萌發,綠色近察其無,遙望其有,若隱若現的。家長忽然會嚴肅充臉,告誡子孫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啊!”

過年爲大節,貫注着中國文化的精髓。可惜過年己經爲城市化所裹挾,其不得不演變,有的文化元素生成了,有的文化元素消逝了。少陵原上是我曾經過年的地方,那裏有哺育我思想與感情的祖居和祖墳,20xx年它被完全夷平了,想起來我就傷感!

要說春天是一位少女,那麼初夏便是少婦。少了幾分骨感,卻多了幾分豐滿;少了幾分清純,卻多了幾分婉約。

初夏裏感覺淡淡,雖然沒有了春天萬物萌發的悸動,卻也有柳絮紛飛,翠綠滿眼。

花都褪去了美豔,枝頭剛結的果子,卻隱藏在綠裏,似乎正枕着喜悅在安眠。

澄碧的水灣裏,滴露的荷葉,露角尖尖,美夢圓圓,期許着花事盛典。

灰色的土地裏已播下了沉沉甸甸的希望,不多時日,就會被驚醒的綠裝點。平靜的背後,不平靜的祈願。

靜水中撒些碎金,汶絲不動,靜靜的,逝去往日那起伏的波瀾,陽光也變的平和,一種妙不可言的恬淡。

這淡淡的感覺,若輕盈的樂曲,輕輕撩撥心絃。一切趨於淡然。這個時節裏,最適應修養情愫、規劃意念。斟一杯淡淡的甜酒,醉臥綠樹花間。

雲霧迷濛,罩幽幽羣山。緩緩曲線,若柔風,或許是母親溫柔手的撫摸,讓人如此留戀。

霧透濃綠,展風情萬千。紫穗槐花,也競相露出迷人的笑顏。小鳥鳴唱,比甜脆、婉轉;各類的昆蟲,正在綠草上嬉鬧、撒歡。

可愛的小松鼠演雜技似的,在松枝上蹦蹦跳跳,靈動的小眼睛左顧右盼。心想:這松果怎麼還不熟呀,我還得等多長時間!

漂亮的山雞,時而呼喚同伴,時而駐足觀天,心想:當年不是犯了天條。我會被貶在這幽幽大山?不管怎樣,我畢竟有鳳凰的基因,是不是還需要好好的修煉?

太陽熱情似火,拋出縷縷金絲,爲廣袤的大地,編制了偌大的一幅十字繡。大地變得豐滿了,讓噴青溢彩走向了極致。

太陽精心的編制中,奏響四季歌中最高亢的節拍,一曲讓人振奮的,熱辣辣的曲調。是鳥鳴、蟬叫?曲曲,蟈蟈們撥響了琵琶?如此的動人心絃?

還有這夏雨。可是太陽編制金線累了時的汗水?絲絲的滴落下來,爲這初夏潑墨出了繽紛色彩。

於是,萬物亢奮了。在這絲絲金線的滋潤中,在這飛金流火的曲調糾纏中,在這五彩斑斕的色彩揮灑中,欣欣然,潮水涌動般地演繹出四季最鼎盛的時令。密密麻麻地擁擠着蔥鬱,擠擠挨挨地掛起了果實。若一個年輕的孕婦,忍俊不禁地期盼着:聖嬰誕生的驚喜!

我驚詫了:內心深處似乎有一股清涼的風爽爽而至……

初夏之夜,更是恬淡。太陽上演一整天的撒滿陽光的節目之後,或許有點太疲勞了,便緩緩地落入西山,安然睡去了。偌大個天幕慢慢地展開,平鋪了整個天空。東邊的月芽兒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掛在了天上。藍藍的天空,澄碧千里。

寶藍如玉的蒼穹鑲滿了光燦燦的鑽石似的星斗。初夏天空是真的美呀,玲瓏剔透,能將你的心映得透明;藍天上的星斗真亮呀,讓你感到了它的靈動。

地上的一切都隱去了,一切變得朦朧而迷離,迷迷濛濛遠山,樹木,田園、房舍、錯落有致,濃淡相宜,恰似一幅大師水墨手筆。習習的微風,送來微涼,透心的爽快。這微風同時也送來了花的暗香,細品,有百合的清香,最濃的應該槐花的清香,再過日子,便可品嚐到蜜蜂辛勤的結晶——槐花蜜了。山村的初夏之夜,沒有了喧囂,剩下的只有恬靜。

在這樣美好的夜晚裏,冷熱適中,萬物鼎盛,和風徐徐,天藍月明,無蚊蟲之煩心,無炎熱之侵擾,我們有理由把一切放下,將一切置之度外,用心去領略或感受這來自然恩賜的靜夜逸趣。讓心靜下來,讓心歸真,細細地咀嚼着初夏的輕盈與曼妙……

午後的陽光,熱烈,濃重。灑滿了我的玻璃窗外。屋內的陽光,被淡黃色的窗簾柔化了!空氣中,飄散着淡淡的墨香,靜着,溫馨着!

世界太忙,掩蓋了多少人的夢想,以至於讀書都成了多少人奢侈的享受!

人生百味,熱情總在現實中被冰冷與無奈淹沒。日漸枯萎的的青春,春曖花開的季節,激情似乎還離我那麼遙遠。此刻我搖了搖頭,淺笑釋然於心。仰望窗外,一片悵然,該於何種姿態才能瀟灑走過……

閱了一本《意林》,我被優美的文字感動着,教育着,開導着,洗滌着。別有一種端莊嫺麗,萬轉千回的感觸。人總是這樣 ,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越來越不喜歡喧囂,越來越喜歡素雅。喜歡一個人站在樹下,看着落英繽紛的花兒落滿一地。喜歡一個人翻看着刊物, 內心十分潮溼涌動,一朵朵清麗的小花,在心裏,綻放,留香!

繼續翻閱着,一篇篇,一程程,走了很長很長。心慢慢地安靜了。忘卻了塵世間的煩擾,忘卻了喧囂、爭執和功利,迴歸到清淨平和的自然之中。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時候,我才能真正的體味到內心的喜悅和寧靜。

擡頭望窗外,幾個小學生模樣的女孩子,也津津有味的閱讀着她們的喜愛。旁邊有一對老頭老太太最引人注目,也許有八十多歲了,椅子旁邊都擺放着一根考究的柺杖,都戴着白色的花鏡,面色潤澤,精,氣,神,十足。 讓人着實感覺到什麼叫安詳優雅!幾對兒時髦飄逸的妙齡人,說着,笑着,拍照,錄像,姿態優雅動人。真讓人說不清是人美,還是景美!分不清,是人襯映了景,還是景美化了人。

快樂是老了,亦或是塵世間,讓人心動的東西不多了。所以無論身處紅塵之中,還是獨步於天地之間,生命都有還本返真的時候,當繁華落盡,當柔心歸本,或許,這纔是一處安放心靈的家園。

作家餘華說過,“生活越是平淡,內心越是絢爛”。也許生活早已不在青春,也早已不在天真,可今天依然感覺,歲月改變的,只是容顏,無法改變的還有快樂的本性與純真!

快樂其實很簡單,簡單得只需要一個午後,一本書籍。

夏天愈來愈熱,不少綠色的植被被烤得葉子枯萎,但盛開的荷花卻獨具風采,點綴着夏天的風景,根深葉茂,花好葉圓,爭奇鬥妍,比着勁在生長。

暑天正是觀荷賞荷的時候。無論是碧波盪漾的池塘、少男少女泛舟傳情的湖裏、城市的公園,甚至鄉下山澗中小河裏,都有茂盛的荷花出現,紅的、黃的、粉的、白的,紫的,顏色雖有不同,但映入眼簾的景色、噴入鼻的芳香卻大致相同,人們感受盛夏荷韻的不同只是因爲我們自己心情不同罷了。

荷花,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荷花全身皆寶,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淨潔的象徵。多少文人墨客曾爲荷花潑墨爲文,唐代白居易有詩曰:“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葉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深刻描寫了採蓮少女面腆羞澀的心理。作家朱自青曾月夜觀荷塘,寫下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文中對採蓮姑娘的細膩刻畫,使人賞心悅目,而我更關注的是作者思考尋找荷花以外的事情。荷花沒有牡丹那樣華麗高貴,沒有桂花那樣十里飄香,沒有梅花那樣頑強不屈,沒有水仙那樣樸實秀麗,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而如今現實生活中的政商關係、官商關係用荷花與淤泥的比喻可能是人們最美好的期待。

荷花的藕節是美食家的絕好食材,經過暑氣的孕育,到了秋季,隨着魚美蟹肥,藕節串串出水脫泥,經涼拌、燒炒、清燉,變成食客桌上美味的佳餚。《舌尖上的中國》將蓮藕收穫、烹製、食用敘述得津津有味,美不勝收。常在藕節收穫的日子,窗外或紛紛細雨或飄着雪花,我一邊打開電視,收看央視記錄頻道反覆播放的《美味》,一邊在廚房製作藕燉羊排鮮味滋補湯,心中那種愜意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

夏夜的荷塘,燈火點點,隨着夜釣的人羣,荷花時隱時顯,是觀荷還是賞魚,誰也說不清楚。

雷雨後觀荷別有一番風味,天空格外清晰可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碧綠的荷葉覆蓋在碧波盪漾的湖面,晶瑩的水珠灑在寬厚的荷葉上,雨後的彩虹,荷池中的蛙鳴,織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構成一曲美妙的曲調,漫步荷葉池塘旁,突然我又想起了那久遠的童謠《童年》,究竟“山裏面有沒有住着神仙?”

從不抱怨夏天的炎熱,從不懼怕太陽光線的強光照射,荷花競相開放,而我更看好默默無聞的荷葉,它不爭名、不爭利、不出風頭、不論地位,陪襯着荷花絢麗多彩、藕節肥美壯大、蓮子成熟成果,最終付出全身營養,乾枯自身,滋養他人。這正如現實中,工作生活的事兒,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綠葉,少數人才是紅花,人們常說,“紅花還需綠葉配”不無道理。夏荷的暑天,天氣滾燙襲人,我們觀賞的是荷塘荷花,收穫的是心靜平和,感受的是暑天的清涼,讓心漸漸遠離塵世的浮躁喧器,在荷香中坐擁一段靜美的時光。

我知道,心靜自然涼。

一聲啼哭,我跌落紅塵。

時光說:快跑,別負我。於是,我邁開雙腿。

亦步亦趨,跌跌撞撞,我看不清腳下的路。

知道有人超過自己時,心中一緊,有痛感碾過。

發力超越他人時,稍感欣慰,卻仍不敢懈怠。

感覺到腳下不平坦,偶爾會踉蹌一下,但終於沒有摔倒。

茫茫人海中,總是你追我趕。我在哪裏?將去何處?

路邊有很美的風景,有怒放的鮮花,有潺潺的流水,有清脆的鳥鳴,有夢中美好的一切。但都是匆匆一瞥。

遠方在召喚。駐足,那是對自己的罪過。

埋頭趕路,是已嵌入心中的程序。不敢違、不敢逆。厭煩了,就擡起頭,望一望廣闊的天,自行舒緩情緒;累了,就閉上眼睛,憑着感覺跟隨人羣,只求不被落下;被人撞了一下,就輕輕告慰自己,這是在所難免,權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跑過了早晨,跑過了晌午,跑到了人生的中軸。

猛然回首,才發現有了許多的錯過,才驚覺有些路走得稀裏糊塗。

難忘初心,想繞道找回一些失落,卻看見一輪夕陽已高掛前方。

是該嘆一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是該整理好思緒,再重新開步。

中國先哲們早有古訓: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

年齡,會改變很多,不管是想法,還是情懷。

人,總不能貪心,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生活是辯證的,思維也應該是辯證的。

無需任何懊悔,沿着走出的路,慢着點,悠着點,清醒點走。

每個人,一生都在路上。目標堅定也好,隨意隨緣也罷,不論辛苦還是輕鬆,不論繁複還是簡單,歲月都是那麼短長,都是坎坷難料。

人生就是修行,過往儘管看淡。

人生無完美,曲折也風景;錯失的,往往是心中最美的牽掛,是生命中沒有熄滅的希望。

蒼茫人世,幾多浮沉,無論如願,無論失意,唯有風雨兼程走下去,直至生命的終點,自己再也無法出聲,只有親人傷心的哭。

發現人越長大越孤單,那些話寫給自己。高中沒畢業就步入社會的我,有時候也會明白。日子一天一天過,可我得到了什麼,成就了什麼?感覺生活真的很茫然,開始墮落,開始自卑。不管是獨處一人,還是身在人羣之中。

沒那麼堅強了,做事也沒耐心了。喜歡逃避了,有些話,心裏明白也不願多說了。即使不開心也不願和別人訴說。累了,就自己躺下睡會兒。傷了,就自己蹲下來哭會兒。痛了,就自己咬牙忍會兒。發現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了。但是在遇到不公的時候,嘆口氣,告訴自己。社會就這樣,必須要學會面對。

發現自己有時候有一種莫名的寂寞,喜歡上了交朋友,喜歡上了談戀愛。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可能是那原有的孤獨給自己帶來的勇氣。

可以不看電視,但電腦、手機是必需品。就算每天坐在電腦前,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一天下來,都做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只是每天簡簡單單地玩玩空間,設計一些自己喜歡的圖片。時常把自己喜歡玩的炫舞開在那。就算每天時間很多,也不會找點有意義的事做。還有時候甚至坐在那裏發呆,卻也不知道去早點睡。是因爲真的睡不着,還是…?

永遠不會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足,可能是因爲自己過得真的很狼貝。永遠都不知道錢發哪了,沒怎麼吃,沒怎麼穿,就覺得錢一下子就沒有了。鬱悶吧!

消極,拒絕長大。不喜歡被別人說長大了,成熟了。熟人面前是話嘮,生人面前卻一言不發。比如有的時候,剛開始不認識,即使有機會在一起說話卻不敢去表達。難道這還是自己麼!

“無聊”“好煩啊”好像成了自己的口頭禪。儘管在網絡上發去了大把的時間,打字的手法可能不準確,但還是打的很快。即使很有時間也不會把字練習一下,五筆打不出來就換拼音,就算一個字打了N遍也不會記住它的正確輸入法。

餓了就吃,常常早飯晚飯並在一起吃。每天凌晨12點前很少入睡,就算沒有事做,也會拿着手機翻來翻去,不知道在尋找什麼。

然而漸漸地明白是否還記得當初的理想,或者是說還有多少人一直在堅守着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但現在想想,感覺好像與自己無關,毫無意義一樣?

雖然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勸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有一個目標,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可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可我真的不想再提了,喜歡與正如你對我說的哪句話,那就是順其自然吧!

親情的分與合,愛情的分與合,友情的分與合。說真的,我累了…

曾經不顧一切追求過的,後來變的一文不值。家人曾百般阻撓的事,直到自己受傷才明白,父母原來是對的。

看着自己以前的那些同學都在爲自己的未來,爲自己的理想奮鬥。想想自己,心裏一陣失落。發現自己頭腦真的很簡單,甚至不知道自己現在想要什麼。不知道下一秒我該做什麼?明天,明年,或者十年後…是快樂,還是悲傷…不敢往下想,原來真的是越長大越孤單。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愛默生說:“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鬆蘇內吉說:“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啊。文明使生活變得更美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文明呢?其實,文明美德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這些都是文明的表現。文明之光永遠照耀着我們,文明伴我行。

我們身邊的文明事例有很多。可是過年時,許多人都高興地激動地放鞭炮。但他們不知道鞭炮留下紙屑是環衛工人用顫抖的雙手在寒冷的天氣下掃的。他們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他們只拿着微薄的工資。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掃除的,但他們沒有任何怨言。他們之所以被稱爲“馬路天使”,是因爲他們頑強,他們勤勞,他們有着文明的精神。這種精神把我們深深感動住了。文明就是這樣時時刻刻環繞着我們,文明伴我行。

文明是美好的、重要的。某公司招聘員工時,經過層層選拔,還剩下六個人。經理把這六個人帶到了一間的房間裏,房間裏的桌子上擺滿了雜物。經理對他們說:“十分鐘後,最後的考驗會來臨。”十分鐘後,經理如約而至。他看見桌子上的雜物被人清理了,滿意地說:“誰清理了桌子上的雜物呢?”一個人站了出來。經理欣喜地說:“很好,你被聘用了。”其實,經理是故意把房間裏的桌子弄髒的。經理這樣做是因爲想看看誰能把雜物清除,誰有文明心。雖然清理桌子很簡單,但是那五個人卻無動於衷,最終失去了被聘用的機會。生活上的我們更應該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文明是善良的表現,文明伴我行。

文明是一朵嬌豔的花,綻放在我們心上;文明是一杯芳香的茶,香氣沁人心脾;文明是一盞明亮的'燈,指引着人們前進的方向。失去了文明,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文明,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去努力做好文明吧!文明伴我行!

今年暑假,我過的充實又快樂,媽媽帶我去了海洋公園。

這是一個烈日炎炎的日子,清早,我和媽媽坐車來到了海洋公園。海洋公園門口掛着一幅幅圖案,令我心中產生了一些幻想。裏面有海豹嗎?這裏有什麼奇特的魚嗎?會是鯊魚嗎?我懷着種。種想象,進入了海洋公園。

一進去,綠色的水中千奇百怪的魚映入我眼。有個體積龐大的海龜一動也不動的在水中睡大覺呢!你們應該看過海底總動員吧!裏面有一條紅白相間的魚,我就親眼看見了這種魚,身子像一片葉子,身上像插着好些扇子,在這裏,這種魚顯得非常小。還有吃人蟹,它們的身子較小,八隻腳又長又大,張牙舞爪地爬在玻璃上,嘴巴張得大大的,似乎準備吃你似的,我看了一眼,嚇得轉身就跑。還有一個個小水母,它們的身體是透明的,像一把傘一樣,下面有許多觸鬚。可別小看它們,如果你碰到它就會受傷,因爲它的觸鬚有毒。不一會兒,又扁又長、全身黑黑的海蛇遊了過來。還有一個龐大的不知名的魚也遊了過來,很奇怪的是∶有一條魚緊跟着它遊動,後來我才知道,這種魚專門吃魚的糞便,也叫“海洋清道夫”。

哇!那邊的海豹表演開始了。海豹很小,它只有四歲,叫“麥克”。“麥克”可機靈了,全身是黑,有一些毛,它最喜歡的是投籃。馴獸員叔叔把球往空中一拋,“麥克”就能敏捷地把球接住,一投就百發百中,哪怕在水裏也一樣。它還是舞蹈演員,在水裏轉圈、空中跳躍、跳街舞。它還會拍手、敬禮、鞠躬、害羞,它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可愛。

時間不早了,我和媽媽踏上了回家的歸途,途中在車上我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夢中的我變成了一條自由自在的魚。

明年的假期要去哪呢?我好期待啊!呵呵呵!

春天我們來了

——王維

春天來了,曠野上走一走,去年的落葉還沒有腐敗,風一吹還在滿地翻滾着。像很巧合一樣,它們一簇一簇堆在根部周圍。

大多數的草還是乾枯着,偶爾有幾個露頭的綠色,陽光多麼暖和,我想花草樹木會比我更認同的。

嫩綠的枝丫高高的隨風搖擺,像一些朦朧的綠紗很溫柔很舒服。

漫步、漫步、漫步在春天裏。午後的陽光混合着涼涼的風如洪水一樣淹沒了我,我要用生命呼吸,我想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對待春天。

曠野上的空間,風裏飛的有昆蟲,有花草的絮,地上有各樣的小蟲子鑽出來幹些什麼?

還有樹,一株一株都有他們的故事。認真就會知道很多、很多、很多……總之凌亂了。春天是開始,主要的是荒、是一點涼,而我也是這荒涼的一部分。

放一首關於愛的歌曲,所有優美的歌聲屬於這春天的曠野,而我只是回來的人,同花啊!草啊!樹啊!鳥啊是一樣的!……說一聲春天我們來了。

在檸檬的襲人氣息中,青春已不知不覺降臨,青澀又清香。青春如暮色中的繁星,撲朔迷離,如稀釋了的牛奶,醇香沁人,如清涼的薄荷茶,青氣芳香。我不否認青春的美好清純,不遮蔽青春的善良天真,也不奢求青春的炫目瘋狂,我只希望,我的青春有淡淡的梔子花香。

“誰的青春沒有淺淺的淤青,誰的傷心能不留胎記,誰的一見鍾情不刻骨銘心,誰能任性不認命?”唱着歌,還會有小小的的情緒……

母愛,世間最神聖、最偉大的愛。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母親,每個母親都在詮釋着獨一無二的母愛。沐浴在母愛中長大的我,又將母愛之光灑向我的孩兒。如今,已近半百的我對母愛也有了一些淺見,記述下來,謹以此獻給天下的母親,如海的母愛!

——題記

一個老公,一個兒子,一個我,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於我而言,這就足夠了。日常的瑣碎裏也會遇到一地雞毛,一籌莫展,一想到懂事的孩子和善解人意的老公,一切的不快煙一樣消了,雲一樣散了。日子,就在這樣的沒心沒肺中走過了一日又一日、走了一年又一年。

孩子上學前,忙得雞飛狗跳;孩子上學後,更是忙得雞飛狗跳。孩子上大學啦,感覺就像從黑洞中爬出來一樣,這黑洞長長的,彎彎的,在裏頭整整待了十八年。走出待了十八年的黑洞,見到了澄明的天光,見到自然的山水,着實興奮了一陣子,有時有點找不着北。從此,再不用下班後趕着回家做飯,再不用上班前催着孩子上學,再不用爲他月考成績忽上忽下而惴惴不安……

整整十八年,緊緊張張、匆匆忙忙、忐忐忑忑的十八年,一切的一切都圍繞那個臭小子,打不散踢不走的臭小子。如今,終於能自由自在安安靜靜地過日子了,滿滿的愜意從心底升騰。別的母親爲孩子的離開而不捨,我卻沒有!別的家長爲孩子初次離開而擔憂,我卻沒有!別的家長張羅着要去學校看寶貝孩子,我還是沒有!我想,小雞稍微大的時候,老母雞狠狠地啄它,趕它走,讓它早早出去覓食,學會生存,智慧的人類怎麼連老母雞都不如?

我認爲,孩子幼小時,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愛是必須的;成長的歲月裏,給他冷靜理智的引導是應該的;孩子成年之後,讓他自由飛翔是不容置疑的。他上大學之後,我沒有像別的母親那樣嘮嘮叨叨,只是偶爾在通話中提醒他注意身體、吃飽穿暖。我相信我的孩子他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可是,在孩子大二那一年,這一切徹底地改變了。有幾次特別想念那臭小子,竟盼着他能來電話;禮拜天竟盼着他早點回來,回來之後,也盼着他能晚點走。這不,那年端午節他回來了,學校放三天假,想着他能多待幾天,誰知人家說有事,第二天就要走。我試探着留了幾次,沒成功,看他去意已決,也就再沒強行阻攔。下午四點多,他走了,一股酸楚襲上心頭,涌進眼眶,不爭氣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忍不住,竟然哭了,越哭越傷心,最後哭得眼紅鼻腫的......

後來,我想起了媽媽,想起了婆婆,想起了以前離家時的情景:臨走前一天晚上,她們跑出跑進裝老家的特產;早上起來,她們早早準備好早飯,硬是勸我吃一點;都送出門了,她們還要陪着走一大截;離別時分,她們的眼裏含着種種不捨。忽然間,我明白,這就是母愛吧!對,這就是母愛,不老的母愛!

母愛,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是呵護,是關懷;母愛,在孩子長成人之後,是不捨,是遙望,更是依戀!

一個母親,自從有了孩子,便與這個“至親冤家”產生了一輩子也難以割斷的關係。在孩子成長的歲月裏,他們之間的位置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小生命帶着對未來的憧憬帶着大人們的期盼來到人世了,他很弱小,很嬌嫩,如剛出土的幼芽,如剛破殼的小雞,需要悉心照料,需要小心呵護。這時,母親不再顧及自己的皮膚、身段,全心地餵養這個讓她生命得以延續的寶貝。每當把他抱在懷裏餵奶時,母親的目光應是世界上最溫柔的、最善良的、最純真的。帶着美好的願望,帶着滿懷的憧憬,孩子一天天長大了。這時候,孩子躺在懷裏幸福地成長,母親坐在旁邊溫柔地陪伴着。

小小的、乖乖的嬰兒變成了調皮的、搗蛋的幼兒,母親教他說話,帶着他走路,呀呀學語啦,蹣跚學步啦。他的每個變化母親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很快,春苗遇風一樣成長的孩子入學了。受過教育的小傢伙不再那麼言聽計從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跟屁蟲般黏在媽媽後面。他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他有了更大的朋友圈。有時很乖,和媽媽親得不得了,讓修煉不到家的爸爸心生妒意;有時很淘,讓道行不深的母親傷透了腦筋。磕磕碰碰中、吵吵鬧鬧中,孩子的見識越來越廣,活動範圍越來越大,整天像個探險家一樣探索着這個神奇的世界。這時候,孩子在前面跌跌撞撞地跑着,母親在後面緊緊張張地追着。

一天天地,當初那個幼小的生命已然長大成人。他認爲自己已經可以像男子漢一樣頂天立地,可以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裏去闖蕩了。漸漸地,他厭煩了母親的嘮嘮叨叨,厭煩了母親的條條框框,極力想遠離母親的視線,掙脫母愛的束縛,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需要母親、依賴母親。終於,有一天,他背上行囊,走向遠方,帶着母親的牽掛,帶着自己的夢想。這時候,孩子在遠方苦苦打拼,母親在家裏深深惦念。

變來變去,母親的心中,孩子是永遠的主角!

悄然而來的北風,暗淡了即來的春雲。昨之立春,但這遲來的雪,感之所語似冬剛過半,於人也無異意吧。終止飄零的我似乎不再學那黃葉們故沙沙作響而惹人醉了。老實說,這樣的寒意和時序的遷流,無非讓我換了幾件衣裳,而這算是遲至的秋去冬來時唯一之趣事吧!秋去冬來——我呷了一口溫酒蹙眉而自語:春既來之何以冬意漸盛起來呢?這便是冬之爲冬,春之爲春,我之爲我,她之爲她,一切爲之一切。固依然泰然自若,可又有些可憐可悲可喜的意味。這些意味的殘痕隨窗外飄零的雪花清晰起來,那又是一種怎樣的境像呢?

千條萬派活着的記憶流泉似乎全然消逝於故鄉之土,徒有“漠然”這麼一味來常伴了。油然升騰的無限願念也隨着飄雪濃成俯視而欣慰的同雲了。我分明看到地白在倒活出一個人影來,她在我稱之爲冬的午後翩翩起舞。只喟嘆舞時極短,短至無容許有一絲念想之隙。血脈呼吸輕顫之中的我同影兒消匿於雪底,片雪撫地之音將我靜止,靜止於那年那月那雪那影。

旁邊的暖氣一如那照人鬚眉的爐火(那爐火燃燒整個童年,可如今用如何濃厚的回憶也無法將其點燃了)霧濛濛氤氳了我的記憶。牆外依稀聽到三兩聲狗吠,許久的在延綿它的歡愉。我居之房子矮而潔,窗低而明,越顯得窗外的雪沉凝欲融,釀情的意思格外濃醉而成熟。周遭忽覺暗淡下來,似比記憶中的月色還多些靜穆,還多些悽清——這悽清又從何而來呢?一會兒必有“砰”的一聲關門聲,我便料到必有人在寒緊的風中傍拂着我之願而至。未及謀面又匆匆而去了,只一倩影便曉得有誰能在這飄雪的時節與她比姝麗呢?類乎此的寒冬和着暗淡的姿容在哪一季不曾有呢?

颯颯作響的心音與雪音相容,總算的上是真正的冬了。在這溫室之內何必去計較昨與今呢?隻言片語的聊聊昨日的愜意,聊聊那故鄉那人那事。那時的故鄉少了些通衢,少了些繁蕪。我伴着我影躑躅於白蓑衣廣覆着的曠野之間,望盡這裏,望盡那裏,都想將其看破一般,多想將其景其境移植在今日,讓今日有花開的春意。我輕壓的雙眼把她的形象寫意出來,再將她逝失於瑩明的原野。那原野在哪兒呢?那影兒又藏匿於何處呢?

雪紛紛揚揚至茫茫之大。灰空裏的雪羽肆意的飛舞,任意的飛集到我的棕色衣上,趁她們消融爲明珠之時,我即用手一拍便輕輕落地,小半滲進衣襟裏去了,卻有種無法比擬的暖意遍至全身來。燃燒的血液與羽雪共舞,誰會在一旁用角徵的殘餘奏一曲悅我之心呢?我來來回回在院子裏徘徊,循牆而走。學古人的風情輕吟關於雪的詩句,看看我能拾起幾多歡愉吧!

當這北風捲雪渺無片響的時分,忽聽到兒子琅琅的歌聲。他對於我,較妻來說是最親密的了。他是我另一個影子一個引起我無限歡樂上回憶的起點,這盡使我痛飲盡這溫熱未盡的醇酒,使我俯拾歌聲裏的溫馨夢痕。我看了看妻子如她的名字一般將未來清雅起來。

撫慰着素雪的飄零,在清冷雙絕的況味中,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將凝的,都軟洋洋的在我溫存下消融。這周邊隨年月的遷移變得索然無味了,如這年,這過年的人也都從缺從無了。

戶外的尖風嗚嗚的獨自去響。我依然隨妻兒在這矮屋中嘻嘻而語,微泛的笑意伴着他們的臉頰將幸福最大化,最大化至永遠。玻璃上偶沾幾片鵝毛碎雪,更顯得淨明不滓。雪白的可愛,而我尤愛她的淨,這淨明還透着迷眩——一半留着雪痕,一半飄着雪華,上上下下,這迷眩難分的又尤爲美滿。外面的腳步聲是聽不到了,門也不會再“砰”的一聲一佳人而至了。這裏只有一個三人的世界:我,妻和兒子,哦!還有一個溫馨如初的夢。

從不停止的時間依然匆匆。這雪如就燼的赤灰不致以內炎而重生煙火,枯寂的樹木正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這便是冬雪的妙諦。閒閒的意向,乍生乍滅,如行雲流水一般不關痛癢,關注的只是目之所及的幸福吧。管什麼一念不着的滋味,這幸福也只有常與雪爲伴的人方能辨別的了。

暖氣使我臉頰愈加熾熱,飄零的暮雪使我的心越來越來明瞭了。我到底還是出去走一走,面擊烈着雪,腳踹動着雪,頂風快快的走,在四通的街衢閒步輕思,從一九九四到二零一四。

(閒至無趣,望雪而感,於兒子的搗亂下寥寥幾言,願伴時而去)

附:翩翩在半空裏瀟灑/我認定了我的方向/飛揚 飛揚/不去冷漠的山谷/不去那悽清的山麓/也不去荒街上惆悵/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裏娟娟的飛舞/認清了那清幽的住處/那裏有硃砂梅的清香/那裏是我的方向。

今讀二蘇《六國論》頗感新奇,曾不想這舊事之中還有這麼多道道。不過,依我之見,二蘇文章看似行文舒暢,合情合理,但考慮到當時的政治因素,就不難看出其中包涵了作者的政治思想。這也就影響了作者看待六國破亡事實的眼光,其文恐怕未點到實質。

蘇澈的《六國論》認爲,六國滅亡在於不能聯合魏韓,使力量未被團結。我說非也非也。

。在《過秦論》中就有提到六國曾在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的合縱下“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這時的秦國又是怎樣的呢?秦國“開關延敵”,這就不得了了。嚇得諸侯“逡巡而不敢進”,於是“從散約敗”。試想,十萬之地,百萬之師,這是必爭的戰鬥,可諸侯卻不能將“叩關而攻秦”堅持下去,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諸侯畏秦之勢。六國雖然合縱,但各國都有本身利益的考慮,所以就造成了他們徘徊不定,導致對秦之勢的懼怕,從而敗北。諸侯畏秦之勢,在史記中也有記載。說,秦圍趙,平原君赴楚魏求援。結果楚王和魏王都有疑慮,不敢出兵。魏國的十萬大軍其實已壓趙境,只秦國一句“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以拔趙,必移兵先擊之”,使十萬大軍不敢越趙境一步。幸有信陵君假傳魏王軍令,毛遂拔劍威脅楚王,才得以救趙。

那麼蘇洵的六國論又是怎麼說的呢?蘇洵說“六國破亡,弊在賂秦”。六國的滅亡在於用土地賄賂秦國。他的理由是賄賂秦國不僅使自己失去了強大的依靠,還使“暴秦之慾無厭”,從而走上了滅亡的道路。我說非也非也,

這“六國破亡,弊在賂秦”的觀點看似很有道理,但我們應該看深一些,問一句“爲什麼六國要賂秦?”當年秦攻趙,說,信陵君和春申君帥軍擊退了秦軍,但還有後話。後話是趙向秦求和,趙國割地。看,秦軍已被擊退,睏乏不已,按常理來講趙國即使無力追擊秦軍,最次也應該是退守城池。他完全沒有必要去賂秦,但趙國卻向秦割地求和。以求一時之安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國之勢在當時以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程度。故六國滅亡不在於賂秦,而在於懼怕秦國之勢。

秦以其勢統一了天下,其實縱觀當時之局,可得勢者並非只有秦國。在當時可與秦較力者,還有齊、楚二國。此三國實力其實難分伯仲,只是秦國更懂得如何使自己在氣勢上壓倒對手。在此,秦國的連橫策略,便起到了削弱他國氣勢的作用。楚王因張儀一句笑言而破除了同齊國的聯盟,又經過與秦魏齊之戰,使之銳氣大減,即而滅亡,起因受蘇秦讒言,廣樹外敵,連年征戰,致使其國力削弱,孤立無援,結果導致齊國氣勢銳減。此後,秦國以其無以可敵之氣勢佔盡天時,地利,從而一統天下。

由此,我們知道其實統一天下,並不一定要有過於強大的軍隊,有的應該是氣勢。商湯憑七百里的地方,統治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地,號令諸侯。憑的是什麼?是氣勢!秦國有強大的氣勢,而諸侯畏懼它的氣勢,這就是六國滅亡的真正原因。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