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小時候的快樂就是放學後在書店待到家人喊吃飯,閱讀能給人帶來的是一次心靈上的對話,文學可以改變思考模式,我們不能被世界上的紛紛擾擾困住,書中自有黃金屋,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1

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章節,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美好的,他們是那裏最爲真實的象徵。每個人都有僞裝,那僞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着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其實,很敬佩他,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對他肯定的讚美。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麼得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麪包鋪裏偷了一塊麪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捱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冉阿讓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他成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卻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慈愛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爲了書中最爲光輝的亮點。

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的時候真正幫助過,關心過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透過冉阿讓,讓我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我想我將爲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形象,供養在我心裏。”

故事裏,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影子,它不論何時都夾雜在裏,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着,寂寞着,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着,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纔是這個世界上最爲可怕的東西,它是魔鬼手中用來交換青春的咒符。書中的冉阿讓可以在自己蒼老的身軀上揹負起一個受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爲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從沒愛過,孤身一人,從未領略過父親,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柯賽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給他過歡樂,幸福,溫暖的人。可是,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卻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

所以說,當我們用心來觀察周圍的人時,是不是也突然覺得該給他們送與溫情與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靜,喜歡熱鬧,即便是不長時間,也讓他們覺得滿足。卞之琳有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會感覺出與親人之間的快樂,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老人需要陪伴,還是那句‘常回家看看吧”。多陪陪你身邊的人,趁他們正在的光陰,努力把歡笑傳染給他們。

其實,也並不是到了老的時候纔會覺得寂寞,主要是那顆心,是經歷的太多,痛苦的太久,纔會飽受滄桑,纔會越發寂寞。冉阿讓不就是嗎?他應該很早以前就覺得孤獨了吧,只是熬到了晚年。什麼叫風燭殘年,這便是事實。

久而久之,我們更要好好地充實自己的生活,讓生命點亮。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2

《悲慘世界》詮釋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的三大悲慘一一男人因貧窮而出賣勞力,女人因貧窮而出賣靈魂,孩子因貧窮而出賣勞力,牽動過無數人的內心。究竟是何原因使得它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是波瀾起伏的情節感人,還是精闢深刻的思想動人?涉世未深的我無從理解。然而,這本書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愛一一人間最珍貴的感情。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第2張

(一)愛,需要寬容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苦役犯,在經歷長期牢獄之苦後,重獲自由,卻由於曾是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上天有好生之德”,寬大爲懷的主教伸出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並感化了他。從此,冉阿讓洗心革面,開始了新生活。主教的愛讓冉阿讓迷途知返,做回好人,並努力去愛別人。原來,寬容的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二)愛,需要熱忱

冉阿讓的樂於助人、見義勇爲意外地讓他被選舉作了市長,並繼續爲市民造福。這位博愛的市長,噓寒問暖,並把自己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慈善機構與窮人們。對於窮人而言,市長就是正義與光明的化身。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汀無私的關愛以及對珂賽特的疼愛。爲了完成芳汀的遺願,他竭力救出珂賽特,並用畢生精力細心照顧她。原來,熱忱的愛可以使人幸福快樂。

(三)愛,需要勇氣

光陰似箭,珂賽特漸漸長大成一位美麗迷人的淑女,並與純情洋溢的馬呂斯相戀。然而,平凡的艾潘妮卻也深愛着馬呂斯。最終,在戰區中,他爲了救馬呂斯,中彈身亡,死在馬呂斯的懷中。艾潘妮雖樣貌平凡,但她對馬呂斯的愛確實不平凡的。這不禁讓人想到元好問的一句詩“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原來,有勇氣的愛可以讓人拋出生命,去拯救戀人的生命。

(四)愛,需要離別

全書末尾,冉阿讓在完成自己“使命”後,已是奄奄一息,馬呂斯與珂賽特守在他身邊,悲傷地作着最後的告別。儘管書中敘述這段的篇幅不長,但兩人對冉阿讓的留戀與愛躍然紙上,頗爲感人。並且,冉阿讓的遺言“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活了”也再一次體現了他的愛,不僅是對珂賽特與馬呂斯的愛,更是對生命的愛。原來,離別的愛可以使人學會留戀生命、珍惜眼前的幸福。

愛的力量真的很強大!愛,使人以怒道化仇恨;愛,使人重憐憫輕報復;愛,使人辨是非明得失;愛,使人跪在美德的高高神壇上,超越凡塵,接近天使……有愛,就有一切!

儘管這本書名爲《悲慘世界》,但我認爲書中體現更多的是偉大無私的愛。無論是對窮人的、對戀人的,還是對子女的、對長輩的,都是最爲真摯的、平凡卻不平庸的情感。或許,這也是作者雨果想告訴讀者的:在這個悲慘世界中,因有了愛,世界不再悲慘,而是充溢着人間的美好幸福。

汶川地震讓多少人經歷了生離死別,當受災人民陷入悲慘境地中時,是十三億人民的心以及心靈之花開放出的愛驅逐了災難,也驅散了災區人民心上的悲慘陰影,使可怖的廢墟上再次萌生出希望。這場災難不禁讓人感嘆愛的偉大力量:“愛,的確很神奇!”

有一種比大海更大的景象,那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內心。浩瀚的海洋孕育生命,將愛延續;廣闊的天空歷練生命,給愛永恆;博大的內心蕩滌生命,讓愛新生。愛的光芒照耀大地,驅散着黑暗勢力,溫暖着人心,溫暖着世間。

什麼是愛?愛就是雲落淚了,風爲它擦乾;愛就是秋降臨了,葉爲它舞蹈;愛就是夜將盡了,光爲它送別。愛,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含着無限的深意。或許,人類永遠無法揭開“愛”的面紗,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真情,讓愛逆流成河!

生命在做最後的掙扎,如燭光般微弱,一顆心爲你悸動,經歷這輪迴般的煎熬,五百年的回眸,換來今世的牽絆,不應該問值不值得,因爲這就是愛,一個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東西!

人間的愛逆流成河……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3

這個世界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和平美好,剝開那層滿是鮮花綠葉的虛僞表皮,便能看到裏面藏着的骯髒畫面與糜爛的屍骨。正如《朝花夕拾》中“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麼,對於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爲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裏,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於感到悲哀。”《悲慘世界》,便將這“悲哀”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 第3張

在小說的作者序裏,雨果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在作品中,對下層人民痛苦命運的描寫佔據了主要地位。冉阿讓、芳汀、珂賽特以及街頭流浪兒格夫羅舍,都屬於這些不幸的人。他們受盡痛苦,遭遇到無情迫害,被社會所唾棄。雨果在描寫他們痛苦的命運時,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的鴻溝。

悲哀的不僅僅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人們同樣身處悲哀——

冉。阿讓,多年前他看着櫥窗裏那個麪包,暖黃色的燈光彷彿照耀着的不是色澤金黃的麪包,而是一條鮮活的生命的延續,是藏在亂葬崗裏苟延殘喘的生靈最渴望的唯一救贖,是一個家,一段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他鬼使神差地向它伸出了手,可惜抓到的不是一頓溫飽,是冰冷黑暗的樊籠。

出獄後他又因爲那個打在他靈魂上的標籤,處處受阻,懷揣着對生活的不滿,對現實的怨恨。他再一次偷走了麪包,可是,他的手心裏並非空空如也,他在無意間誤打誤撞地與一個崇高而無私的靈魂打了個照面,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的一生矛盾而令人費解,他似乎永遠都在逃跑、躲避身後那道萬仞深壑;又彷彿從未閃躲,一直注視着陡崖之下那個萬骨枯百鬼嚎的地獄。他的前半生似乎被碌碌無爲與罪惡填滿,後半生又截然相反地接受着太陽的照耀,善良的潤澤。但我想,他的生命從未烙上片縷的黑暗,只是一位不速之客——烏雲遮擋了片刻的光明。

他在焦黑的荒地上苟延殘喘,在翻開結塊的土石時,恰好瞥見了那抹深深埋在死亡與乾涸之下的人性的光輝。

再一個就是芳汀,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始於窮苦,終於黑暗。

由芳汀抱着幻想將自己的孩子寄養在了蒙佛梅一位酒館老闆的家裏。正是因爲將自己的希望和最美好的愛交給了一個連自己都無從知道的人那裏,悲劇也因此隨之而來,這裏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更看到了雨果對於法國大革命的反思,因爲這個酒店老闆就是參加過大革命的人。就這樣芳汀的命運被自己的孩子牽制着,自己的孩子又被酒店老闆控制着。酒店老闆和自己的老婆一次次的對於芳汀進行要挾和欺騙,一次次勒索錢財。這種被動的接受也成就了芳汀最感人和最偉大的母愛。芳汀爲了孩子幾乎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之後連自己的兩顆門牙都賣了。正是因爲種種的罪惡和芳汀母愛的對抗對於人類愛的壓迫才致使芳汀最後的死亡。

沙威這個角色可能並不討人喜歡,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他的一生貫徹了刻板一詞,他就像一個卑微到塵埃裏急切苛求高位的螻蟻,當他有機會登上那個道德的制高點時,他毫不猶豫地忘記了曾經粘在自己身上的泥土,對着茫茫的塵世用苛刻的眼光審視一切。他自以爲站在最公正不阿的法律之上,冷硬得不通一絲人情,他那雙嚴厲的眼睛吧一切的人情世故,冷冷暖暖全部擋在了心臟外面,即使肉身留存體溫,心臟卻已經冷冰冰的,只是在循規蹈矩、一板一眼地上下蹦着而已。這裏對冉阿讓的窮追不捨便可以看出,他對“責任”有着極大的癡念,他把“責任”看得比生命還重上百倍,直至生命之火燃盡的最後一刻,他就像一具被抽乾了溫熱血液的乾屍,寒風捲席而至,輕易地把他吹倒在了“責任”上,將“卑微”刻在了他的生命之碑上,可恨,又可憐。

在這個悲慘世界裏,黑與白的界限已不甚明顯,有人在白天裏活得光明磊落,有聲有色,夜幕一降臨,便狠狠撕破臉,隱隱約約露出一顆掛血的獠牙來。有人將嗔癡化作無私,亦有人在現實的夾擊下把善良親手捻作齏粉。蒼穹中有人默默地注視着一切,然後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輕輕放下一塊誘人的麪包,打開了暖黃色的燈......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