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立秋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立秋到了以後,天氣就相對來說比較涼快一些了,而且關於立秋是有很多知識的,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立秋的由來是什麼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1

立秋,七月節。夏天已結束,秋天由此開始。

初候,涼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但“立秋”的日子早晚又有很大區別,所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即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其實,“立秋”的最大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總結得出的結論。

“立秋”,對於農事的影響相當大。在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今年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 “立秋”後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爲“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由此可見,“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

事實上,古代很多天氣諺語都基於經驗總結。並非每次都“靈驗”, 秋後的天氣情況與立秋早晚關係並不大,主要看副熱帶高壓的強度、中心位置和是否有颱風影響等等。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2

1、吃西瓜

江蘇各地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爲啃秋。立秋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立秋的由來是什麼 第2張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爲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浙江,立秋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吃“福圓”

立秋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爲“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5、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懸秤稱人

清朝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爲,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8、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裏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9、立鰍

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裏的泥鰍就會在水裏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裏,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10、吃餃子

瀋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1、稱水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後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後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12、吃雞蛋

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13、祈福

由於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裏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着“爭秋奪福”的說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立秋的來歷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爲立秋。那立秋的來歷是怎樣呢?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古代分立秋爲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着,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爲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週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的由來主要是與農事有關,沿用至今。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爲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

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立秋有什麼忌諱

立秋日忌在田間行走

舊時,民間有在立秋之日不宜在田間行走的禁忌,認爲對秋收不利。

立秋日忌洗澡

在山東萊西地區,立秋這天忌洗澡,否則身上會出秋狗子(即癢子)。而在黃縣一帶,則認爲在立秋這天洗澡,秋後會拉肚子。

立秋日忌打雷

湖北孝感有民諺說:“立秋雷電,天收一半。”指立秋之日碰到雷電,老天會把農作物收回一半,意味着糧食要減產。

而在浙江石門,有農諺說:“秋霹靂,損晚稻。秋後多雷,晚稻少收。”;在河南淮陽,人們則認爲立秋日有雷聲,會發生水災。

立秋日忌下雨

早河北新河,立秋日忌下雨。立秋下雨,此後會雨水不斷,妨礙收割。

在浙江遂昌,有“立秋雨打頭,無草可飼牛”的說法,人們相信立秋下雨,此後非旱即澇。

立秋日忌出虹

在山東牟平、江西南昌、江蘇常熟等地,忌諱立秋日看見彩虹,認爲糧食會減產。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