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

來源:星女圈    閱讀: 6.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學會作注,閱讀是一個人生課題,文學可以改變思考模式,文字的呼喚是原始的,閱讀是心靈的洗禮,一起來看看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的優秀範文。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1

《資治通鑑》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鉅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

這本書通過記錄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蹟,簡單明瞭又不失生動地告訴大家,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着等,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質。這是品質,在今天仍然可貴,是我們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來說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戰國是一個崇尚詭術的時代,百家輩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殺傷力最大的還是反間計。反間計有很多的表現形式,然而其無一例外的針對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況國君,寡人寡人,說的就是無傾腹相交之人啊。因爲敵人和小人的反間,最令人惋惜的還是魏,魏據中原之地,富庶傲視諸侯,如果能留住吳起和孫臏這兩位戰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又何愁霸業不成;損失最慘重的還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趙成爲戰國末期唯一能夠和秦抗衡的國家。然而長平一役,趙爲范雎反間,以趙括代廉頗,以至四十萬大軍爲秦坑殺。有太多的史實和反間計聯繫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將繼續挑戰人類最脆弱的部分。因爲信息永遠不可能是完備的,人性永遠是多疑的。

還有一點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商鞅變法。以刑名之學變法,手段太殘酷,積怨太深。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 第2張

他在渭水旁邊處決囚犯,染紅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得到太子虔和貴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車裂滅門。“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今日中國要推行各項改革,亦應徐圖緩進,毋操之過急。再來說說唐太宗,唐太宗是個明知且有遠見的皇帝。一個人要知足,幹什麼都要前思後慮,適可而止。光知吃飯,不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穡之艱難,就不會珍惜糧食,就會大吃大喝,就會忘記勞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飯不常也。你只知騎馬,加鞭快馬,不知道餵馬,不知道讓馬休息,不知疼馬,則不能久乘之。不錯,你一時比那些讓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騎已經氣喘吁吁,快渴死了,餓死了,累死了,它不會把你馱到目的地的。君猶舟,民猶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當權者不知愛護百姓,當頭頭的,不知關心下屬,則危在旦夕。這也就清晰明瞭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幹什麼都要前思後慮,適可而止。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鑑》裏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比較的典型,望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遍,從中瞭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2

在一千年前,司馬光撰寫了爲後人所銘記的絕唱:《資治通鑑》。千年後,當我們翻動書頁,去品味那塵封已久的書香、史香的時候,不禁感嘆:此真經典矣!

經典,就是永恆。

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王朝的興替、歷史的變遷,就是一面面鏡子,我們用這面鏡子去看過去,去看現在,去放眼未來,去吸取教訓,去超越歷史。

有人會問,知道歷史有什麼用?的確,讀了很多史書的人會有常人不曾有的感覺,俗人稱之爲“迂腐”。真是這樣嗎?舉一個例子:

長平之戰,趙括犯了兵家大忌,導致士氣低迷,士卒無心再戰。又胡亂出軍,終於大敗,四十萬軍隊成了白骨。可是,在爲趙括惋惜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思考,得到教訓:輕敵爲兵家大忌,搞好人際關係,穩定軍心更是非常重要,這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寶貴財富。

因此,以史爲鏡,不單單可以知興替,也可以明得失。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 第3張

夢迴千年,風沙鋪面,大夢覺來,始爲亂世。因爲是亂世,便涌現了許多亂世之奸雄;五穀豐登,民心歸附,始爲盛世。因爲是盛世,便涌現了許多治世之能臣。司馬光,便爲我們展示了這一個個朝代,它們的榮辱興衰。

感謝司馬光,是他,讓我們穿越幾千年的塵埃,去看被掩蓋的真相,去了解往事。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這是宋神宗的話。作爲一個皇帝,應該去“鑑”哪些往事呢?應該怎麼“鑑”呢?

司馬光告訴他,應該做一個像唐太宗一樣的人,愛民如子,把重心放到生產上,要讓北宋變成盛唐一樣繁榮的帝國。這就叫做“鑑於往事”。

司馬光寫的歷史,不再是枯黃的紙頁,不再是無聊的說教,而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是真正的案例。這,纔是歷史。

《資治通鑑》上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心頭一顫:“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這就讓我想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民不聊生的景象。然而這一切,只是爲了諸侯們的窮奢極欲,導致“名器亡”。以史爲鏡,我們真的應該去思考這些問題。

千年後的我們,在讚頌,在品味趙武靈王,品味商鞅,品味李世民的時候,除了要感謝專屬於那個朝代的史書,是否還要感謝司馬光先生?我們不應該忘記,一千年前,有一個人,爲了告訴後人真相,爲了寫一部專屬於自己、專屬於歷史的史書,嘔心瀝血,用了十九年。

後來人,可以通過這部偉大的史書,在一張又一張紙背後,挖掘智慧,發掘真理,真正做到“以史爲鏡”。甚至,超越歷史。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3

有一書,君王宋神宗稱其“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有一書,史學家王鳴盛讚其“此天地間必不可無此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有一書,與司馬遷所著《史記》並稱“史家兩司馬”。此書名曰《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爲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然而,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它至上的史學地位,也不是它歷來爲人們所稱頌的名聲,而是它其中紛呈,精彩,曲折的故事,如同一幅活靈活現的歷史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

每看完書中的一篇章,心中都會有感待發。其實我認爲,《資治通鑑》本身就是一篇觀後感,以史實爲材料,以朝代爲提綱,縱觀古今,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加入了對歷史的看法評判,這也是《資治通鑑》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資治通鑑讀後感1000字 第4張

春秋末期,晉國被稱爲中原霸主,大權旁落於智、韓、趙、魏四家,其中智家勢力最大。然而智家繼任族長智瑤卻是一個心胸狹隘,狂妄自大的人。他公然戲弄韓康子和魏桓子,甚至無故索取三家土地,最終三家分晉,晉國自此滅亡。智家原爲四家中實力最強悍的,但在智瑤昏庸的領導下滅亡,令人嘆惋。而智瑤昏庸的源頭,便是由於他目中無人,不能寬容待人,聽不進勸諫,又得罪了其他三家,以致他們聯手攻打智家。一個驕傲自大的人,終會在他的自大中自取滅亡。不能因爲眼前的一時得意而忘乎所以,肆意妄爲,應該時刻懂得謙虛,謹慎。與此同時,也應當多與有才幹,有品德的人結交,不嫉賢妒能,還要虛心接受他人正確的意見。這樣,才能真正受人愛戴。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的長孫皇后、馬太后。長孫皇后的賢良淑德被後世傳頌。她雖貴爲皇后,衣食住用行均不求奢華。她從不徇私,凡事秉公處理;她還常勸唐太宗親近賢臣,減輕百姓徭役。長孫皇后將賢德詮釋到了極致;馬太后與長孫皇后相似,崇尚節儉,甚至穿粗布衣裳,直接帶動了當時清明的良好風氣。當年漢章帝的繼位離不開馬家幾位舅舅的扶持,因此,繼位之後,他準備封賞自己的舅舅。原本,這只是按慣例辦事,但遭到馬太后的嚴詞拒絕。馬太后認爲,馬家並無德才出衆之人,沒有被封賞的理由,也以免將來外戚專權。歷史上因外戚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的例子比比皆是,馬太后能看清根本,不爲家族謀取私利,以國家爲重,此等氣魄讓我驚歎之餘敬佩不已。當然,我們當前很難做到長孫皇后那般端莊賢惠,也無須刻意如馬太后那般布衣草蓆。學會大公無私,懂得知書達禮,對她們心存敬意,足矣。

《資治通鑑》中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史實,作爲之後中國古代君主的必修書目,它教人勤儉節約,教人治國之道;教人如何得民心,如何用賢臣,如何除奸佞。

如果用一句話說明《資治通鑑》,那必然是: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資治通鑑》,那將會是:博古通今。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資治通鑑》,我覺得,應該是:鏡。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