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遇見未知的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而且還有許多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有的人在經歷挫折的時候,她們會發現自己強大的一面,意識到自己還能做到曾經無法做到的事情。下面是遇見未知的自己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1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女白領的故事。作者藉由她每天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沒在的世界,進而發現我們大多數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

看這本書是在火車上,用了6個小時。這比我平時看的任何一本書用時還要長。因爲在看的過程我會不由自主的停下來思考,爲什麼我不快樂?爲什麼我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

遇見未知的自己

因爲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那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呢?無論如何,追根究底之下,快樂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但是,爲什麼真正快樂的人那麼少呢?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

我想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忽略了我的內在,尋求外在的物質。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

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遇見未知的自己2

01、你是誰?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被譽爲華語世界第一部銷量過百萬的身心靈必讀經典。

本書的作者張德芬曾是一名知名新聞主播,後來留學美國。

她也曾離婚再婚,做過全職家庭主婦,住豪宅,兒女雙全、夫妻恩愛;也曾任職國際知名企業,事業取得非凡成績。

當作者以爲自己已經擁有了所有時,她卻並沒有快樂。直到她讀遍國內外市面上關於身心靈方面的幾乎所有書籍,開始從內探尋自我生命的喜悅時,她才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她經過潛心研究的成果。於2007年首次出版,並多次再版,長期位居各大暢銷書籍排行版前列。

這本書以通俗易通的故事和語言,一步步引導讀者揭開自我的層層桎梏和誤區,去尋找最核心的自我內在。

這本書以故事的形式開篇,通過故事和理論結合的方式來和主人公一起展開一段探尋和成長之旅。

遇見未知的自己 第2張

失意離家出走的女子若凌,駕車行駛在荒蕪人煙的郊區山路上,在風雨交加的雨夜,遭遇手機沒電、車子沒油。

絕望之際,若凌看到路邊有一座神奇的木屋,遇見一位慈祥而神奇的老人。本想只向老人借一個電話求救,結果若凌被老人一句“你是誰?”這樣的問話問住了。

是啊,“你是誰?”拋去了你的姓名、自然屬性,社會賦予你的職位、身份之外,我們還能是誰呢?

小屋裏的老人像一位智者,通過一次次的提問,引導若凌去思考“我是誰?”“我們到底要什麼?”、“我們爲什麼不快樂”,去探討潛意識、吸引力法則等這些深奧的心理學理論,並給予適時的引導。

每次在小屋會面,老人都會給圍繞一個主題,層層遞進、深入,讓若凌帶着問題回去思考,通過看書、看電影等形式去找到問題的答案,也會讓若凌去拜訪他之前的學生,從他們的經歷和解讀中汲取經驗。

若凌是一位海歸精英,在一家不錯的外企任職十餘年,目前擔任營銷經理的崗位。她和丈夫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從大學一路走來,結婚十年,婚姻看似幸福。

可是表面看似光鮮的生活背面也有不爲人知的心酸。因爲結婚10年都沒有孩子,若凌遭到婆婆的嫌棄。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在日常瑣事的婚姻生活中消耗殆盡,時不時爆發矛盾,甚至面臨丈夫的出軌。

在工作中若凌也遇到看似關係較好的同事的背叛,兢兢業業在公司工作10年,卻面臨部門重組,自己目前的位置保不住的'局面……

在這種糟糕的境地中,若凌遇到了老人。通過老人的指點,若凌用這些領悟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打開了不一樣的局面。

02、認識真實自我

作者在書裏說,我們人類所有苦難的根源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那麼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財富、權利、健康、愛、快樂,性?還是別的什麼?

書中老人的回答是:愛,喜悅、和平。

這也是真實自我的核心。

爲什麼我們常常感覺不快樂?因爲快樂是需要從外在獲取的,而真實自我中的“喜悅”則是需要從內感知,不需要藉助任何的外在條件。

就像作者所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每個人都獲得外在的認同,擁有更多的財富、地位、權利來獲取自我價值的認同,但這一套體系很容易隨着外在環境或機遇的改變而瞬間崩塌。

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有一個不變的東西,不會隨着我們的身體、情感、感受、知識和經驗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的內在自我,它是我們生命中目睹一切的觀察者。

這個內在的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着死亡而消失,它可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流傳,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就能展示出真我的特性。

遇見未知的自己 第3張

03、如何找到內在的自我?

老人畫了一副同心圓的圖,揭示瞭如何找到真實自我的路徑。這個同心圓圖也是整本書的最核心的知識點。

同心圓的核心就是我們真的自我,是我們一直的追求:愛、喜悅和和平。

這個圓心被套上一層又一層的外圈,代表着被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甚至髮型、服飾、朋友、外貌、工作、家庭、財富等等。這些“潛意識”的東西將真我層層包裹和迷惑,甚至佔到了95%的比重。

剝去了這一圈一圈的桎梏,才能最終找回那個真實的自我。

如何抽絲剝繭,剝去這層層枷鎖呢?作者也給出了步驟和答案。

1)和身體產生聯結,打破身體的限制。

當我們在媽媽子宮時,在黑暗中自然而然地通過臍帶來和環境產生聯結,獲取養分。

當嬰兒經過產道,來到這個光明的世界時,蜷縮着,佝僂着,試圖繼續自然而然地產生聯結。可是世界太大了,產生聯結的那條臍帶已經消失了,我們哇哇大哭,恐懼、害怕,尋找安全的懷抱和支撐。

我們因爲與自己生命的源頭沒有了聯結,失去了能量來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獲得能量。更糟糕的是,我們的同胞——其他的人,爭奪能量。

所以我們要通過腹式呼吸、瑜伽等自己能夠全身心投入的運動,來和我們的身體對話,產生聯結。這是走向自我認知的第一步。

2)臣服於我們的情緒

情緒就是一種能量。它們會來,也會走,是自由流動的。

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看見,接納,放下對它的需要。

臣服,看似是一種示弱,但它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救贖和解脫。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是你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事實最大,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能接受既成事實,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實則無濟於事,徒勞無功。我們人會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爲你把能量充分關注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解脫眼前的困境,或者你不喜歡的情景。

3)定靜,質疑我們生命定式的思想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卻渾然不覺。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了很多“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的思想,產生了很多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作者說,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對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讓它牽着我們的鼻子走。

我們的頭腦會欺騙我們,它會看到它想要看到的東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無關乎外在的條件、事實是什麼。

我們需要定靜下來,檢視我們習以爲常的思想,找到思想的源頭,打破思想的攪擾,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4)覺察,突破身份認同

覺知,是破除身份認同的第一步。

要你放下身份認同很難,“看見”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認同於某樣東西,也許你沒有辦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徹底瞭解到你認同的那些東西,其實不是你,也不屬於你,你就有可能從這個向外境追逐的噩夢中醒來。

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震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先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學會自己的功課,然後全心全意地用觀想的方法去散發“事已成”之後那種愉悅感受的震動能量,然後賴皮地在未實現之前就先去感恩,還有就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很清楚、很具體,而且要爲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時言行一致。

04、遇見未知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所有的經歷都是時光饋贈的禮物,揭開包裝醜陋的禮物,我們心懷感恩。

外面的世界很大,大的容不下一個小小的我。

我們的世界很小,小的容不下一絲光亮。

我們的世界也很大,大得可以容納下整個世界。

面對孤獨,面對未知,我們訴諸於內心的充盈和喜悅,用我們的獨特的生命意識去對抗外面的風風雨雨,走過人生路上的黑暗坎坷。

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未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