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

來源:星女圈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中國一直以來流傳着很多的諺語,其中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就是大家很熟悉的, 這句話細細品讀卻充滿了很多道理,那麼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呢?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1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見到一些可憐人,有人天天被父母打,看着非常可憐,可是等他出了家門,卻成爲父母一樣的人,欺負比他更弱小的人,也有人哭訴兒女不孝,不給錢

不管老人死活,卻不知老人年輕溺愛孩子,對孩子包庇不教養,一手將孩子養成現在這個性子,也有人控訴被人騙,萬貫家財都被騙走,卻不知這人貪圖利益,朋友多次勸導不聽,純屬自作自受,這些人看着可憐,但其實是種“假可憐”。

魯迅評價自己筆下的人物孔乙己就說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孔乙己過得很悲慘,吃不起飯,也沒收入來源,別人還總是拿他取樂,也不給他留尊嚴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

但是你看他幹了什麼,總是偷人家的書,還說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最後他偷到了舉人的家裏,被人打斷腿,最後一絲尊嚴也沒了,你說他可憐嗎?可憐是可憐,但也是可恨的,自己不要強,落到那個下場也怨不得別人。

再來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現實中有人一出事,大家就總是喜歡挖掘背後的原因,如一個人殺人,是非常可恨的,但是很多人就想知道爲什麼

因爲大多數的可恨之人,背後都有不爲人知的苦楚,可能小時候受到不公正對待,可能因爲債務糾紛,可能生活不下去等等原因,這是可悲之苦,但也是不值得同情的。

這兩句話其實是告誡人們,關心幫助一個人的時候,要分清這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故意裝可憐博取同情,還是確實是有實際困難,不要濫發善心,因爲大多數的可憐人都是不值得同情的。

他們走到這個地步多是自作自受,對待可恨之人,也不要過於同情,因爲生活可以主宰你,你也可以主宰生活,就看能不能想開,放下過去,擁抱新生活,而很多可恨之人多數喜歡怨天尤人,可悲也多是咎由自取。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2

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還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至今仍然被使用和普及。俗語文化來源於民間,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很多爲人處世的經典語錄,後人不斷傳承和發揚,給我們生活以啓迪。

俗語的內容可謂是豐富多彩,有的俗語講的是養生之道,比如“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也有的俗語勸誡人們不可過於固執己見,要聆聽別人的觀點,比如“不見棺材不掉淚”,也有的'俗語教給我們很多與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等。

俗語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可以說學好俗語,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是讀懂一條俗語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很多看似簡單的俗語,背後隱含的道理卻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看似很好理解,但是細細品讀卻充滿了很多道理,而這句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更加的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 第2張

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可憐的人,有的天天被父母打,有的哭訴兒女不孝,有的控訴被人騙……可是有一些人看着可憐,其實是種“假可憐”。

魯迅先生評價自己筆下的孔乙己就說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個人物很可憐,但是也很可恨,自己不努力,落到那個下場也怨不得別人。

人們在面對弱者的時候,往往心裏防禦會大大降低,不太考慮也沒有什麼顧慮。然而可憐的人往往存在消極的心理,他們一旦遇到波折、困難,不是想辦法去解決,而是消極對待,不管不顧,甚至直接放棄。

沒有勇氣面對、承擔責任,是內心懦弱的表現,最後變成可恨可悲之人,這些都是因果循環的結果。

所以,當我們在關心、幫助他人的時候,也要分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故意假裝可憐博人同情,還是確實有實際的困難。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3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憐之人,說的就是那些生活坎坷,過得不如意的可憐人。但是有些可憐是命運多舛,無可奈何地,但有些可憐卻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得正是這種,咎由自取的可憐人。

通常這樣的人陷入苦難,看似可憐,但一切悲苦都是由自己一點點造成的,腳上的泡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怨不得任何人。

其實這句話還有下一句,同樣引人深思,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麼意思 第3張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老祖宗說的這句話,意思是雖然可憐之人都有可恨的一面,但是可恨之人,也有不爲之人的苦衷。

就像魯迅寫的孔乙己,雖然他性格迂腐,但是本質上卻並不是一個壞人。孔乙己擁有着善良的內心,而且在捉襟見肘的貧困處境之中,依然堅守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論。他不肯放下讀書人的姿態,這一點確實難得可貴。

但是孔乙己的頑固不化,也造就了他悲慘的命運。所以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這裏的“必有可悲之苦”其實隱藏着一種物競天擇的無奈和人情冷暖的辛酸。

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其實揭示的是生活哲學問題。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標準衡量。人都是複雜多面的,生活亦然,有的時候,你可以主宰生活,有的時候,生活主宰你。無論何種情況,境由心造,心境完全由我們自己主宰,所以,放下,放下,得自由輕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