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諸葛亮的故事(15篇)

諸葛亮的故事(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的故事1

公元225年,三國蜀相諸葛亮率隊南征,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大部分將士水土不服,中了山嵐瘴氣,出現發熱倦怠等不適症狀。在經過一個小村寨時,諸葛亮見村民個個都餓得面黃肌瘦,便起了惻隱之心,令屬下發放軍糧施救,村民都十分感動。相處幾天,村民中一個土著白髮老人發現了許多蜀兵的病狀,說是患了“熱毒病”,於是叫來自己的一對孿生孫女,吩咐道:“金花、銀花,你們去採幾筐仙藥來爲蜀軍解難。”然而三天過去,出山採藥的姐妹倆卻一直未歸。衆人急了,多方尋找,最終在一處山崖邊找到了兩筐滿滿的草藥,而筐邊有野狼的足跡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蜀軍將士吃了草藥得救了,而金花、銀花卻爲此獻出了生命。消息傳給諸葛亮,他落淚了,有感姐妹倆的義舉和草藥的藤青花鮮,便爲這無名仙藥取名“金銀花”。

諸葛亮的故事(15篇)

這則故事的真僞有待考究,但金銀花的功效卻毋容置疑。金銀花是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自古被譽爲清熱解毒聖藥。其性味甘寒而氣芳香,甘寒則清熱而不傷胃,芳香則透達而可祛邪,所以突出的功效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能廣泛用於治療癰腫瘡毒、外感風熱、熱毒痢疾、暑熱煩渴、咽喉腫痛等各種熱性病症。因藥理作用能抑菌、抗病毒、消炎、解熱,所以現代還常被用作防治多種熱傳染病的首選之品。

諸葛亮的故事2

在這節課中,我能充分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整節課讓學生處於不斷自主學習中。從一開始,我讓學生將自己平時所瞭解的關於諸葛亮利用智謀取得勝利的小故事跟其他同學分享,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後,拋出問題:“諸葛亮做得對嗎?”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從而在討論中得出最終答案,再總結出本課的主旨:“聰明要用在正地方”,再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平時生活中,要如何把聰明用在正地方,深化主題,讓學生真正明白什麼是正地方,要如何使用聰明,達到教育的目的。整節課下來,教師一直處於引導的地位,顯得十分輕鬆。

不過在這節課上,有一個遺憾的地方,就是在讓學生理解正地方這點上,不夠深入,沒有引導學生通過更多的實例去理解什麼是正地方,要如何正確使用聰明。

諸葛亮的故事3

諸葛亮小的時候聰明好學。

傳說他在跟一位老先生讀私塾的時候,這位老先生以雞鳴確定放學的時間。先生家裏養了一隻大公雞,這隻大公雞不但黎明報曉,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一陣。那個時候沒有鐘錶,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的雞鳴作爲下課的時刻。這位老行政管理很有學問,講書又特別生動。諸葛亮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特別是喜歡聽他講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樂毅和孫子兵法的故事。可是有時正聽到興頭上,大公雞喔喔地啼起來,先生就立即收拾講桌上的書籍,宣佈下課,這叫諸葛亮感到十分掃興。

怎麼辦呢?諸葛亮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每天上學的時候在口袋裏裝上幾把米,當公雞快叫的時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雞跑過來,在窗外的草地上找米吃,就忘了鳴叫了。等到那大公雞想起鳴叫的時候,別的孩子早已坐不住了,老先生也已餓得心裏發慌。先生莫名其妙,覺得有點奇怪,諸葛亮卻暗自得意。終於有一天,這事被先生髮現了。一氣之下,先生把諸葛亮攆出了學堂。

諸葛亮回家以後,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他本想能多聽老師講課,可是弄巧成拙,瑞連學也不能上了。他非常後悔。後悔自己不該揹着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後悔自己不該只顧自己的興趣,不顧老師和同學餓肚子。老先生知道了諸葛亮回家以後的情況,想起諸葛亮平時有禮貌愛學習的表現,想到給公雞喂米這件事雖然令人可氣,可是也透露出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果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將來可能是一個有用之材……於是派人把諸葛亮叫回了學堂。

從此,諸葛亮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候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從那以後,他更尊敬先生了,他下河抓魚煮湯給老人滋補身子,幫助先生做一些家務和農活,在和老師更多的接觸當中,學習知識。老先生也更喜愛諸葛亮這個學生,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諸葛亮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諸葛亮的故事4

一種較普通的意見認爲,諸葛亮因避漢末戰亂,在隆中躬耕讀書,隱居十餘年,常自比管仲、樂毅,被稱爲“臥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在潁川徐庶的推薦下,三次到茅廬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幫助自己打天下,這就是婦孺皆知的“三顧茅廬”。劉備在“三顧”之後得見諸葛亮,與之縱論天下形勢。諸葛亮提出佔據荊、益二州,安撫益州西部諸戌、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與孫權結好,協力抗曹,逐步統一全國的建議,即所謂“隆中對”,頗中劉備心意,而後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

另一種意見認爲,關於劉備和諸葛亮最初相識過程,《魏略》和司馬彪所著《九州春秋》均記載是諸葛亮先主動去求見劉備,而沒有“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如果說“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在歷史上還是存在的話,那麼是諸葛亮首先主動去求見劉備,他毛遂自薦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前提和基礎,脫離這一基本史實便成了不可信的天方夜譚。其實,《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不敢否定諸葛亮自薦的史實,只是爲了神化諸葛亮作了藝術處理,把“三顧茅廬”提到諸葛亮自薦之前。現今高校文科教材或其他書著也採用這一順序,實際上是錯誤的。當時的事實是,諸葛亮在曹操雄師即刻南下,劉備及其事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同時也在自身前途命運處於轉折性的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毅然摒棄等待觀望,主動出山投奔劉備。否則,在“生物競爭,適者生存”的殘酷現實社會裏,在嫉妒猛如虎的險惡人世環境中,諸葛亮會不會被埋沒就很難說了。

諸葛亮的故事5

諸葛亮墓在哪

武侯墓,即諸葛亮墓,在勉縣定軍山腳下。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留心世事,被稱爲“臥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協助。從此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據其謀略聯孫攻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佔領荊,益,建立了蜀漢政權。曹丕代漢後,他幫助劉備稱帝,任丞相。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被封爲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傳說他革新連管,能同時發射十箭,又製造“木牛流馬”,有利於山地運輸。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建興十二年,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定軍山。武侯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陝南天然公園”之稱。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鬆,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

大殿龕上,端坐着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後,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義。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爲60米。墓家爲覆鬥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爲“漢桂”,號曰“護墓雙桂”。

劉伯溫挖諸葛亮墓

民間流傳着幾句詩,詩中所表現的是劉伯溫曾經挖了諸葛亮的墳墓,兩個身處相差甚遠的朝代,爲何會有那麼的生仇大恨,去挖別人的墳墓的,這是有一段淵源的,只不過是野史,我們也就當做飯口甜點看看,笑笑罷了。

劉伯溫寫的大概是你一個諸葛亮只不過是讓三國成鼎立之勢,但是最終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但是我劉伯溫,比你諸葛亮強太多了,你的能力也就只是龜縮在蜀地罷了,而我能夠一統天下,成帝王之勢。

劉伯溫氣不過,他過於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以至於心態爆炸,扭曲,他命人挖開墳墓 一看,更加的氣炸了,諸葛亮上的石碑寫着,我能算得出來後世能出現一個劉伯溫,但是你又能算的出誰呢?一股挑釁氣息向他撲來,但又無可奈何,他諸葛亮的確算出了我劉伯溫,但是我劉伯溫又如何能夠算出後世出怎樣的人才呢。可氣,我劉伯溫在這一點就比諸葛亮差太多了。

平常劉伯溫就很自傲,自認爲自己比諸葛亮強太多,常常評價諸葛亮的長短是非,言語表露出十分的不服,可恨生不逢時。但是他在諸葛亮墳墓面前,損盡顏面,諸葛亮料到劉伯溫會來,並且對自己不服氣,特意在石碑上寫下想對他說的話,並早先劉伯溫心裏所想,給劉伯溫感覺是諸葛亮就在站在面前,輸的服氣。自認諸葛亮爲師父,並且在死前寫下戒訓,說我就是當初太狂傲,無視我的師父諸葛亮,才能倒來後面的禍害,你們要引以爲戒。

劉伯溫在死前自認不敵諸葛亮,所戒之詞後世流傳。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厚道,不能太適才孤傲,自以爲傲。

諸葛亮的故事6

諸葛亮的才能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用自己的才能爲劉備爭得一份天下,但是他高超的軍事才能和諸多智謀又是出師何處呢?

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廬就明見三分,但是這隻能說明他是一位喜歡鑽研時政的青年,其本質和現在鐵血的衆多2B青年們沒有區別。只不過考慮到三國時期資訊不發達,諸葛亮憑几乎閉門造車或者偶爾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準確預見之後十幾年的情勢也算是天賦高超。

而後諸葛亮被三顧出山,雖然被劉備看重也只不過安排點小事,後來慢慢感覺這是個實幹之才又加以提拔任命爲後勤總管,依之爲自己的管蕭,可是就是這位類似管蕭的丞相之才,最後竟然當起了全軍總司令,率領10餘萬新兵蛋子(老兵油子基本夷陵都死光跑光了)南征蠻夷,又六出岐山。連以兵事見長的司馬懿都感嘆他是天下奇才,雖然陳壽評價他將略非其所長,但那是看跟誰比,而且諸葛亮的用兵雖然乏善可陳但是也沒有什麼大毛病,穩穩當當堂堂正正。想贏他就是曹操來,我看也不容易,那麼他這麼高的軍事水平到底是哪來的呢?

想要了解諸葛亮的軍事師承必須從不多的蜀漢人物傳記及荊襄系的人物傳記中尋找蛛絲馬跡。

第一個要懷疑的就是司馬徽等荊襄謀士集團,司馬徽等人雖名爲隱士骨子裏卻功利心很強,好聽點說叫胸懷天下。那個時候胸懷天下的文人最好的去處就是輔佐某位明主,因爲明主們那個時候都在忙着打仗殺人,所以不學點兵法實在過不下去,有的謀士甚至還會學點殺招(如魯肅如徐庶如糜竺等)。

所以說司馬徽們精於兵法或許是事實,但是部隊打仗可不是在家裏喝喝說說,實際領兵的將領必須經驗豐富,而這點無論如何司馬徽們是不會教諸葛亮的,從歷史記載諸葛亮侍奉劉備的早期(從出山到赤壁)來看,諸葛亮不是劉備的軍事參謀,劉備的參謀長應該是徐庶,而諸葛亮的主管內容是後勤政務包括外交。這說明出山前的諸葛亮主修課程不是軍事。所以司馬徽們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教官。

第二個懷疑可能是蔡瑁蒯越等荊襄大族,這個可能小點。雖然諸葛亮是蔡家的親戚,但是這個親戚不找人待見,因爲他站錯了隊,站到黃承彥等名士集團去了,這在劉表集團乃至劉表仰仗的荊襄武裝地主集團中是一種背叛,諸葛亮27了還沒工作靠種地維生,這是何等的悲哀。各位想想,一個學富五車的文人,一個自信爆滿的年輕人,但是硬是沒人賞識只能宅在家裏,這是何等鬱悶!他又是如何看待他的這些牛掰的親戚?他這個時候還想向他們學習軍事?視如仇讎還差不多,後來諸葛亮慫恿劉備拿下襄陽或許有一種報復的心理。所以說蔡瑁等人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教官。

赤壁之後之後劉備集團迎來了新時代的飛速發展期,諸葛亮因爲外交上促成了孫劉聯盟,堪稱奇功被授予軍師中郎將。注意這是諸葛亮擔任的第一個軍事職務,中郎將這個官職已經不小了,雖然主要是負責收集稅賦糧草。在他管轄範圍內的長沙桂陽零陵中在這段時間只有一個名將,不是魏延,那是三國演義的說法,而是趙雲!難道諸葛亮的師傅是趙雲?呵呵,你猜錯了。雖然趙雲的用兵也非常老辣沉穩,但是從後面諸葛亮對趙雲的使用上包括趙雲對諸葛亮的態度上都說明趙雲不是諸葛亮一派系的,尤其是劉禪在趙雲死之後的問題處理上,說明諸葛亮對趙雲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感,所以我認爲趙雲也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教官。甚至是他們之間還有若有若無的一種矛盾存在!

不久,劉備入蜀,帶上了軍隊資歷深早在東吳就跟周瑜混的龐統(龐統也是軍事中郎將,地位次於諸葛亮),這深深刺激了諸葛亮,因爲荀彧荀攸二人的前車之鑑不遠,諸葛亮深深覺得軍事學習的必要性。可以諸葛亮開始有意識的學習軍中之事,那麼他學的對象是誰呢?這個時候還留在荊州的地位與他相當的武將只有關羽張飛二人,雖然還有一個趙雲,但是畢竟不如前面兩個。不錯,你猜得不錯。諸葛亮的師傅就是這二人之一,按理說關羽更有可能,但是關羽這個人按照今天的說法好傲嬌,還輕視士大夫,這樣的人望而生畏,你還想求他什麼事麼?

而張飛就不一樣了,張飛史載非常重視文化人,據傳自己還畫的好美人,據說還是書法家。於是,可以大膽推測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和張飛是蜜月關係,而且在軍隊上諸葛亮也需要聯合張飛鉗制關羽,否則他說話底下人沒有人聽了。諸葛亮向張飛請教下軍事也就不奇怪了。

不久,諸葛亮的歷練機會到了,劉備反攻葭萌,出兵成都。諸葛亮張飛等人也率衆入川,這可以說給了諸葛亮第一次領兵出戰(雖然只是參謀長)的機會,而且早在荊州時期跟張飛學習的內容也有了實習的機會。而這個時候的張飛,歷經劉備集團早年失敗的張飛終於到了軍事生涯的頂峯,已經不再是一個許褚典韋式的將領,他的經驗武勇讓諸葛亮明白了真正的統帥是什麼樣,在目睹了張飛攻無不克的與劉備會師後,諸葛亮徹底成爲張飛的粉絲,而張飛在面對張合等五子良將的表現,也讓諸葛亮對張飛經驗的重於視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至此諸葛亮的早期學習結束了!可惜雖然劉備任命諸葛亮爲軍師將軍,但是還是負責後勤的。直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才掌握了軍權,練兵整武。但是他對自己還不自信,同時爲了解除蜀國的後顧之憂,他南征南中並大獲全勝。這個時候的諸葛亮真正得到了蜀國內部的認可,終於成爲了一代名將,走上了北伐之路併爲世人所知他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也是名合格的軍事家!

在我們的心中,一直以爲諸葛亮從最初登上三國舞臺時,就軍事政治占卜集多項技能於一身。可是歷史告訴我們,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是通過不斷地磨練才達成的.,多次戰場造就了這個流傳百世的奇才。

諸葛亮的故事7

諸葛亮作爲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一生鞠躬盡瘁,留下了無數佳話,而諸葛亮拜師講的是諸葛亮兒時的一段故事。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裏又窮,爹爹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這山上有個道觀,裏邊住個白髮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觀門閒轉,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劃劃地問這問那。諸葛亮總是樂呵呵地用手勢一一回答。

老道人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不會說話的病治好了。

諸葛亮會說話了。非常高興,跑到道觀向老道人拜謝。老道人說:“回家對你爹孃說,我要收下你當徒弟,教你記憶識字,學天文地理,陰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孃同意,就天天來學,不可一天曠課!”

從此,諸葛亮就拜這位老道人爲師,風雨無阻,日不錯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聰明好學,專心致志,讀書過目不忘,聽講一遍就記住了。老道人對他更加喜愛了。

轉眼七、八年過去了。

再說,在這山腰間,有個“庵”,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從這庵前經過。有一天,他下山走到這裏,突然狂風大作,鋪天蓋地地下起雨來。諸葛亮忙到庵內避雨。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把他迎進屋裏。只見這女子長得細眉大眼,油嫩絲白,嬌嬈仙姿,猶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動:庵裏有這樣漂亮的女子呀!臨走,那女子把諸葛 亮送出門,笑着說:“今天我們算認識了,往後上山下山渴了累了來歇息用茶。”

打這以後,諸葛亮每到庵中來,那女子不僅殷勤接待,還盛情挽留,做好的飯菜。吃過飯他們不是說笑,就是下棋逗趣。與道觀相比,這裏真是另一個天地。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語弄得神魂顛倒!

諸葛亮思想出了岔,對學習倦了起來。他笑着從庵裏出來,走進觀裏發愁,真是“出門歡喜進門愁,笑臉丟在門外頭”。師父講的他這個耳朵進去,從那個耳朵出來,印不到腦子上;書上寫的,看一遍不知道說的啥,再看一遍還是記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問題,把諸葛亮叫到跟前,長嘆一聲說:“毀樹容易栽樹難哪!我白下了這些年的功夫!”

諸葛亮聽出來師父的話裏有話,低着頭說:“師父,我不會辜負你的一片苦心。”

老道人:“這話現在我卻不信!”

老道人望着諸葛亮說:“我看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啞病收下你當徒弟。前些年你是聰明加勤奮,師父我苦心教你不覺得苦,現在你是由勤奮變懶惰,雖聰明也枉然哪!還說不辜負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嗎?”

“師父,這些天我每睡好覺,頭腦發昏...”諸葛亮怕說出真情挨師父訓斥,撒了個謊。

老道人說:“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

說着,他指着庭院裏被葛藤纏繞的一棵樹讓諸葛亮看:“你看那棵樹爲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長呢?”

諸葛亮說, “讓葛藤纏得太緊了!”

“對呀!樹長在山上石多土少夠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長不怕熱不怕冷,總是越長越大。可是葛藤緊緊一纏,它就長不上啦,這就叫’樹怕軟藤纏’哪!”

停了一下,老道人鄭重低說:“實話給你說了!你喜愛的那女子並不是人,是仙鶴。你與她相愛吃喝玩樂倒也逍遙,但這樣渾渾僵僵下去終身將一事無成啊!若不隨她的意還會傷害你!”

老人又說,“那仙鶴有個習慣,每晚子時要現原形,飛上天河洗澡。這時,你進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燒掉。衣裳是她從天宮盜來的,一燒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諸葛亮答應按師父的吩咐去辦。並拿了仙鶴羽毛去見師父。老道人說:“記住這個教訓吧!要想學好本領,幹一番事業,這色情之事千萬不可迷戀!”諸葛亮不忘這個教訓,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爲戒鑑。

從歷史書上,我們也知道諸葛亮最後真的幹了一番大事,其中最爲著名的典故就有

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三顧茅廬等。

諸葛亮墓

建興十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定軍山下。諸葛亮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裏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臺書案”。

諸葛亮的故事8

先來講一講諸葛亮。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高,這是顯而易見的,這裏必須說明一下,火燒博望坡是劉備乾的,白河用水估計是老羅根據韓信與田廣、龍且之戰改編的,赤壁一戰中諸葛亮倒還起了點作用,不過諸葛亮只是將孫權激得心動而已,真正使孫權下定決心的還是周瑜和魯肅。當然,這都不過是準備階段而已,實際主持這場戰局的是周瑜和程普,諸葛亮沒有派上半分用場,諸葛亮和周瑜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用就好比周瑜是一個大廚,作好了一道美味佳餚,而諸葛亮則是一個跑腿的,給大廚買來了原料,爲大廚做菜作了準備工作——由此大家也應該知道誰的貢獻最大吧!至於取西蜀嘛,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沒出什麼力,我也不用多說了。好了,言歸正傳,下面來談一談諸葛亮的幾次北伐。

公元228年,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爲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衆拒之。”由於“時魏人知蜀之有備,而不知亮也。”(由此也可知諸葛亮在當時多麼無名)因而導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總的來說,由於諸葛亮在這次北伐前作了比較周密的準備,而魏國在劉備死後,便以爲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沒有作好備戰準備,處於不利地位,所以”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派出了以曹真爲統帥,張邰爲先鋒的陣容,(而這時的司馬懿,尚在宛城做荊洲刺使,無緣與諸葛亮交戰,當然更不可能中什麼離間計,)應該說這一次的形勢對於諸葛亮是很有利的,尤其天水是涼洲郡治,儲藏有大量軍用物資,一旦佔領,蜀軍缺糧的情況可大大緩解,但諸葛亮此時行動緩慢,沒能及時進駐三郡,導致其不得不與魏軍在街亭決戰,在選取作戰大將方面,“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爲宜令爲先鋒,而亮違衆拔謖,統大衆在前,”而這個馬謖,正是劉備在死前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雖號稱信任劉備,但這次在緊要關頭卻把劉備的話拋在腦後。不幸的是,這次行動,“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與此同時,趙雲、鄧芝也在箕谷爲曹真所破,只有王平不損一兵一卒,安然歸來。在聽到諸葛亮戰敗後,“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司馬懿就這樣因爲枯水而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機會。

這一次北伐,諸葛亮以多打少(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破賊,乃爲賊所破。”)以有備攻無備,卻被打得大敗,鬧了個灰頭土臉,不得不“上疏請自貶三等”,看似受到責罰,但實際上卻是“爲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仍然是軍政大權一把抓。而曹魏方面,張邰力戰有功,加封千戶。

第一次北伐後,曹魏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的邊境上的大患,除了東面的吳國外,還有西面的蜀國,於是對曹真委以重任,令其防備西方。曹真“以諸葛亮懲於祁山,後必出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等守陳倉,治其城。”提前九個月便預測到了諸葛亮的進攻方向,並作好了準備。228年冬,魏國東方的大將曹休接到吳將周魴的降書,“休聞之,率步騎十萬向皖以應魴;帝又使司馬懿向江陵,賈逵向東關,三道俱進。”不料周魴乃是詐降,曹休被陸遜大破於石亭,司馬懿也只得無功而返,諸葛亮得知這一消息後,又開始蠢蠢欲動,“十二月,亮引兵出散關,圍陳倉,陳倉已有備,亮不能克。”諸葛亮在明知陳倉有守軍的情況下,仍選擇從此出關,可見其軍事水平之差。“亮自以有衆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爲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爲地突,欲踊出於城裏,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諸葛亮在自己的的兵力數十倍於敵軍的情況下,卻攻不下小小一個陳倉。這時“帝召張郃於方城,使擊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問郃曰:‘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深入無谷,屈指計曰 :‘比臣到,亮已走矣 。’”事實果然不出所料,張郃還沒趕到,諸葛亮便已經糧盡退兵了。

隨後,在229年春、230年,諸葛亮兩次分別派遣陳式、魏延出擊,由於沒有諸葛亮在前線自作聰明、礙手礙腳,兩人均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陳式攻下了陰平、武都二郡,魏延則大破費耀、郭淮。取得了諸葛亮自己所不能取得的戰果。231年2月,“亮帥諸軍入寇,圍祁山,以木牛運。於時大司馬曹真有疾,帝命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將軍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本來一直被曹真壓制住的司馬懿終於有了機會與諸葛亮一決高下。

讓我們看看司馬懿是怎樣行動的吧:“司馬懿使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衆悉出,西救祁山。張郃欲分兵駐雍、郿,懿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爲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爲黥布禽也。’遂進。”這是司馬懿有生以來第一次統帥如此大軍作戰,(司馬懿只是因爲替曹丕出過不少主意,才深得其信賴,進而成爲顧命大臣,他本身並無多少作戰經驗)立功之心急切,再加上本身指揮能力就不高,出現冒進之心,結果被魏延、吳班打敗,死傷三千人。但他能馬上吸取教訓——既然自己不能象曹真那樣以野戰破敵,那便採取步步爲營之法,將諸葛亮擋在門外。果然,諸葛亮對此招毫無辦法,6月時糧草吃盡,不得不再度敗退,這時的司馬懿,還遠未達到後來的統御水平,一時間得意忘形,命令張郃前去追擊,身經百戰的張郃勸他說:“兵法有曰,歸兵勿追”司馬懿卻強迫張郃前往,張郃無奈之下只得奉命追擊,不料遭受埋伏,一代名將就這樣被亂箭射死。其實,若說諸葛亮的剋星,還非張郃莫屬,若是曹真尚在,張郃何以會死,魏軍又何需靠糧多獲勝?只可惜曹真已於3月初病逝於長安。而在領兵能力並不出衆的司馬懿帶領下,魏軍的獲勝辦法日趨消極。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臨,234年2月,諸葛亮調動“大衆十萬由斜谷入寇,遣使約吳同時大舉。”“諸葛亮至郿,軍於渭水之南。司馬懿引軍渡渭,背水爲壘拒之”,這時的司馬懿已有與諸葛亮對陣的經驗,他對手下諸將說:“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爲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而弱於軍事的諸葛亮果然進軍五丈原,這一次,司馬懿不再貿然出擊,而是繼續監守不動。諸葛亮百般挑戰,司馬懿毫不理會,諸葛亮想打打不了,想退又不甘心,於是也分兵屯田,企圖繼續與司馬懿對抗,卻不幸於8月間逝世,伐魏之舉也煙消雲散。這一仗中,雙方都力圖揚長避短:諸葛亮想野戰,司馬懿想城戰,而最終以司馬懿頂住壓力、堅壁清野而成功取勝。

總之,整個三國倒是象司馬家族的發家傳記。只不過這個主角一直在前面退居幕後。仔細推理下來,卻發現,真正的羽扇綸巾,運籌帷幄之中的卻是司馬懿,其他的都做了司馬懿的棋子,其他的都灰飛煙滅了。至此中國進入了西晉,然後東晉。

諸葛亮的故事9

解釋: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 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 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衆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衆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 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 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着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 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裏拿着拂塵。城門裏外,20多 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 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爲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 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諸葛亮的故事10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課文分5個自然段,分兩部分。第1-3自然段寫聰明好學的諸葛亮,第4-5自然段寫諸葛亮回家後非常後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的諒解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更加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他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通過查字典認識文中生字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3、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候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5、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難點:文章以第三人稱敘述,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盡可能少的文字概括故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讓學生先介紹一些諸葛亮謀略取勝的小故事,教師引導,今天我們又學習一篇課文---《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2、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句子查字典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查詞典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4、讀後交流,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分析課文內涵。

1、學生精讀文章,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兩個主題,第一,“諸葛亮的做法錯了嗎?”;第二 ,“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嗎?”。

2、圍繞兩個主題,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辯論,說明自己的觀點。

3、讀完課文聯繫自身進行對照,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做?

4、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四、板書設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前:偷喂公雞 弄巧成拙 攆出學校

諸葛亮

後:後悔 承認錯誤 原諒 尊敬 喜愛

課外練習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中,我把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爲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活動積極性高。

諸葛亮的故事11

諸葛亮手中常搖一把鵝毛扇,其實,那不是鵝毛扇,而是一把鷹翎寶扇。

傳說諸葛亮家是開燒鍋賣酒的。有個白鬍子老頭兒經常來燒鍋喝酒,一日三頓,頓頓不落,喝得差不多的時候,總要扯一段兵書戰策。那時諸葛亮十四歲,聽了白鬍子老頭的講解,就像着了迷,半天也醒不過神兒來。老頭兒還有個習慣,臨走時總要打一壺酒拎回家去。

時間長了,諸葛亮就覺得白鬍子老頭兒來歷不凡,對老頭兒很是尊敬。有一天,白鬍子老頭兒又來到燒鍋喝酒,諸葛亮就拿着酒走他跟前說:“老爺爺,您天天給我們講故事來,小輩兒敬您幾杯!”白鬍子老頭兒笑哈哈大笑也不推辭:“好!”就開懷暢飲起來。不大一會兒,他就有點兒醉了,也沒告辭就走了。

老頭兒走了以後,諸葛亮見他的酒壺忘在桌上了,就馬上灌了一壺酒,要給老頭兒送去。可是,上哪兒去找老頭兒呢?趕巧,天剛下完小雪,地上清清楚楚地留着老人的腳印,諸葛亮就順着腳印給老人送酒去了。他翻山越嶺,走了約摸兩個時辰,見腳印在一棵高大的孤樹下沒了。他四處敗瞅也沒見老人約影子,一擡頭,瞧見樹上有一隻昏昏大睡的老鷹。說也巧,只見老鷹一張嘴,吐出通紅通紅的珠子,掉在地上。諸葛亮把珠子拾起來,仰着脖子,高高舉起對着太陽看。看着看着,手一滑,剛巧一張嘴,那顆珠子掉進嘴裏,又滑進了肚子裏,這下可把諸葛亮嚇壞了。

這時老鷹醒了。原來,那個老頭兒就是老鷹變的。它哀求說:“快把紅珠子還給我吧裏”諸葛亮說:“我已經把它嚥進肚子裏了。”老鷹一聽,無可奈何地說:“我在這兒修煉多年了,紅珠子叫你得去了,也算你的造化,只是我死後,你要把我的翅磅翎毛拔下來做把扇子,永遠帶在身邊。有了疑準之事,把耳朵湊到扇子跟前,它就會告訴你辦法。”說完,老鷹就死了。諸葛亮半信半疑,把老鷹翅膀上的翎毛拔下來,做了一把扇子。

後來,者葛亮被劉備請去當了軍師。他真按老鷹說的做了,每當遇到難事,他總是搖者扇子,一搖扇子計策就來了。因此在三國紛爭的時候,他總是百戰百勝,名震天下。只有一次錯用馬謖,失去了街亭,那是因爲他把扇子忘在家裏啦。

諸葛亮的故事12

蜀國的南中地區包括四郡,即越靣靣、益州、永昌、牂牁,指今四川南部、雲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部一帶。這裏除了住有漢族外,還聚居着許多少數民族,統稱“西南彝”。秦漢以來,由於漢族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南中地區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經常發生反抗活動。劉備佔據益州後,爲了穩定蜀國的政權,根據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搞好與西南少數民族關係的方針,採取了一些安撫措施。但是南中的豪強地主和一些少數民族的上層分子,卻利用民族矛盾,爲了割據一方,舉行武裝叛亂。

後主建興元年(223年),益州郡(今雲南晉寧)大姓雍闓,殺太守正昂,又縛送繼任太守張裔到東吳,以換取孫權的支持。孫權即任命雍闓爲永昌太守,互爲聲援。雍闓又誘永昌郡人孟獲,使之煽動各族羣衆叛蜀。緊接着,越靣郡(今四川西昌)的叟族首領高定元、牂牁郡(今貴州西部)太守(一說郡丞)朱褒,並皆響應,相繼叛亂。

南中叛亂是蜀國於夷陵被孫吳打敗之後面臨的又一嚴峻局面。然而此時,蜀漢先主劉備在永安病勢越來越重。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囑咐後事。他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劉禪的小名),你認爲可以輔助,就輔助他;如果不行,你就自己來做一國之主吧。”

諸葛亮流着眼淚,哽咽着說:“我怎敢不盡心竭力,報答陛下,一直到死!”

劉備把小兒子劉永叫到身邊,叮囑他說:“我死之後,你們兄弟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即了帝位,歷史上稱爲蜀漢後主。

劉禪即位後,朝廷上的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諸葛亮兢兢業業,治理國家,想使蜀漢興盛起來。沒料到南中地區(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雨、貴州一帶)幾個郡倒先鬧起來了。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闓,聽說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面投靠東吳,一面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可是,當時蜀漢剛遭到猇亭大敗和先主死亡,顧不上出兵。諸葛亮一面派人和東吳重新講和,穩住了這一頭;一面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積蓄糧食,訓練兵馬。過了兩年,局面穩定了,諸葛亮決定發兵南征。()

公元225年3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參軍馬謖送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幾十裏地。

臨別的時候,諸葛亮握住馬謖的手,誠懇地說:“我們相處好幾年了。今天臨別,您有什麼好主意告訴我嗎?”

馬謖說:“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險要,離開都城又遠,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們用大軍把他們征服了,以後還是要鬧事的。我聽說用兵的辦法,主要在於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夠一勞永逸呢。”

馬謖的話,正合諸葛亮的心意。諸葛亮不禁連連點頭說:

“謝謝你的幫助,我一定這樣辦。”

由於戰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和訓練,蜀軍士氣高昂,戰事順利展開。諸葛亮的西路大軍順岷江至安上(今四川屏山),旋即西向進入越靣地區。這時高定元已分別在旄牛(今四川漢源)、定笮(今四川鹽源)、卑水(今四川昭覺附近)一帶部署軍隊,修築營壘,對抗蜀軍。爲了尋殲叛軍,諸葛亮在卑水駐軍等待時機。高定元見蜀軍已到,忙把自己的軍隊從各處調集匯合起來,準備決戰。諸葛亮乘叛軍尚未完全調集部署之際,迅速進軍,突然襲擊,一舉殲滅了叛軍,並殺死高定元,進佔越靣郡。

與此同時,東路的馬忠也打敗了朱褒,攻佔了牂牁郡。李恢的中路軍於進軍路上,曾被圍困於昆明,時叛軍數倍於蜀軍,又未得諸葛亮的聲息,處境一度險惡。李恢故意揚言因糧盡要退軍,叛軍聞訊,信以爲真,因而麻痹大意,圍守怠緩。李恢乘機突然出擊,大破叛軍,並與東、西路大軍相互呼應。諸葛亮隨即指揮大軍繼續南下,直指叛軍的最後據點益州郡。

這年五月,蜀軍冒着酷暑炎熱,穿過人煙稀少的荒山野嶺,渡過滬水(金沙江),進入南中腹地,逼近益州郡。這時,叛軍的內部已經起了變化,叛亂頭目雍闓在內訌中被高定元的部下殺掉了,當地彝族首領孟獲繼統雍闓餘部,率叛軍對抗蜀軍。

諸葛亮一打聽,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南中地區各族羣衆中很有威望。

諸葛亮想起馬謖臨別的話,決心把孟獲爭取過來。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許活捉孟獲,不能傷害他。

好在諸葛亮善於用計謀,蜀軍和孟獲軍隊交鋒的時候,蜀軍故意敗退下來。孟獲仗着他人多,一股勁兒追了過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處逃散,孟獲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獲被押到大營,心裏想,這回一定沒有活路了。沒想到進了大營,諸葛亮立刻叫人給他鬆了綁,好言好語勸說他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說:“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計,怎麼能叫人心服?”

諸葛亮也不勉強他,陪着他一起騎着馬在大營外兜了一圈,看看蜀軍的營壘和陣容。然後又問孟獲:“您看我們的人馬怎麼樣?”

孟獲傲慢地說:“以前我沒弄清楚你們的虛實,所以敗了。今天承蒙您給我看了你們的陣勢,我看也不過如此。像這樣的陣勢,要打贏你們也不難。”

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來,說:“既然這樣,您就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再打吧!”

孟獲被釋放以後,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他在滬水紮寨,請兩洞元帥相助,他怕又中諸葛亮計謀,所以只守不戰,要等天熱後讓蜀軍自行退兵。

諸葛亮命令軍士在樹林中紮寨以避暑熱,又令馬岱領3000兵從沙河口渡河,繞到蠻兵後方,斷蠻兵的糧草,還招降了兩洞元帥作爲內應。

孟獲堅守瀘江天險,以爲萬無一失,每天飲酒作樂。蜀將馬岱半夜渡過瀘水,奪了元帥董荼那的糧草,決斷了夾山糧道,孟獲得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100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懷怨恨,趁孟獲大醉,便糾集手下將孟獲綁了去見諸葛亮。孟獲仍是不服,諸葛亮讓孟獲看過蜀營的精兵糧草後,便又將他放回。

孟獲回來後,對弟弟孟優說:“我們已經知道了蜀軍的軍情,你帶領百餘精兵向諸葛亮獻寶,藉機殺了他。”

諸葛亮問馬謖是否知道孟獲的陰謀,馬謖笑着將孟獲的陰謀寫於紙上,諸葛亮看後大笑,命人在酒內下毒,讓孟優等蠻人吃喝。

當夜,孟獲帶着3萬人衝入軍中要活捉諸葛亮,進賬後才知道上了當,孟優等蠻兵全部爛醉如泥,魏延、王平、趙雲又分兵三路殺來,蠻兵大敗,孟獲一人逃往滬水。

孟獲在滬水被馬岱扮成蠻兵的士兵截獲,押去見諸葛亮,孟獲說這次是弟弟孟優飲酒誤事,仍不服氣,於是諸葛亮第三次放了他。

孟獲爲了報仇,借了10萬牌丁軍來戰蜀兵。孟獲穿着犀皮甲,騎着赤犛牛,牌丁兵赤身裸體,塗着鬼臉,披頭散髮,像野人般朝蜀營撲來,諸葛亮卻下令關閉寨門不戰,等待時機。等到蠻兵威勢減弱,諸葛亮出奇兵夾擊,孟獲大敗。逃到一棵樹下,看見諸葛亮坐在車上,衝過去便要捉拿,不料卻掉入陷坑裏反被擒獲。孟獲仍然不服諸葛亮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獲躲入禿龍洞求援,銀冶洞洞主楊鋒感激日前諸葛亮不殺其族人之恩,在禿龍洞捉了孟獲,送給諸葛亮。孟獲當然不服,要再與諸葛亮在銀坑洞決戰,諸葛亮又放了他。

孟獲在銀坑洞召集千餘人,又叫妻弟去請驅趕毒蛇猛獸的木鹿大王助戰,正在安排與蜀軍決戰之時,蜀軍已經到了洞前,孟獲大驚,其妻祝融氏便領兵出戰。祝融氏用飛刀傷了蜀將張嶷,活捉了張嶷,又用絆馬索絆倒了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諸葛亮也用計捉了祝融氏,用她換回了張嶷、馬忠二將。孟獲要木鹿大王出戰,木鹿騎着白象,口唸咒語,手裏拿着搖鈴,趕着一羣毒蛇猛獸向蜀軍走來。諸葛亮派出早已戰備好的木製巨獸,口裏噴火,鼻裏冒煙,嚇退了蠻兵的毒蛇猛獸,佔了孟獲的銀坑洞。

第二天,諸葛亮正要分兵緝拿孟獲,忽然得報,說孟獲的妻弟將孟獲帶往諸葛亮寨中投降,諸葛亮知道投降是假,一聲令下全部拿下,並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獲不服,說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

於是諸葛亮又放了他。

孟獲又請來烏戈國的藤甲軍,與諸葛亮決戰。諸葛亮用油車火藥燒死了無數蠻兵,孟獲第七次被擒,諸葛亮還要再放。孟獲卻不願意走了。他流着眼淚說:“丞相七擒七縱,待我可說是仁至義盡了。我打心底裏敬服。從今以後,不敢再反了。”

孟獲回去以後,還說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區就重新歸蜀漢控制。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命令孟獲和各部落的首領照舊管理他們原來的地區。有人對諸葛亮說:“我們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爲什麼不派官吏來,反倒仍舊讓這些頭領管呢?”

諸葛亮說:“我們派官吏來,沒有好處,只有不方便。因爲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糧食接濟不上,叫他們吃什麼。再說,剛剛打過仗,難免死傷了一些人,如果我們留下官吏統治,一定會發生禍患。現在我們不派官吏,既不要留軍隊,又不需要運軍糧。讓各部落自己管理,漢人和各部落相安無事,豈不更好?”

大家聽了諸葛亮這番話,都欽佩他想得周到。

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爲平定南中而感到高興。

平叛之後,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這是他攻心政策的繼續。首先是撤軍。叛亂一平定,諸葛亮就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兵,從而緩和和消除了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使“綱紀粗安”,“彝漢粗安”。同時,儘量任用當地有影響的人物做官。如任命李恢、王伉、呂凱爲南中諸郡守,孟獲爲御史中丞,等等,通過他們加強了蜀漢在南中的統治。諸葛亮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爲生的少數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諸葛亮鎮撫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並從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專心對付曹魏,開始了北伐曹魏的戰爭。

諸葛亮的故事13

本課敘述了諸葛亮少年時代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爲了延長聽書時間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非常後悔,認識了自身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原諒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課文共分5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局部。1―3自然段寫聰明好學的諸葛亮,爲了延長聽書時間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弄巧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4―5自然段寫諸葛亮回家後非常後悔,認識了自身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原諒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要點提示

1.對於諸葛亮的傑出軍事才幹學生一定不陌生,本課語言通俗,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沛利用小組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侯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2.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諸葛亮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動身點是好的,是希望多聽先生講書,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好學。但是揹着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只顧了自身的興趣,卻讓老師和同學餓肚子,是錯的。最後弄巧成拙,被先生髮現,攆出了學校,險些連學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訓。

3.使學生認識諸葛亮知錯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愛,爲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基礎。從中可聯想到學生自身,與之對照,明確正確的做法。

4.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介紹一些諸葛亮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小故事,話鋒一轉,那麼,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要給學生充沛的朗讀時間,可以採用小組爭辯的形式,圍繞“諸葛亮的做法錯了嗎?”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採用嗎?”兩個主題,請雙方同學運用課文中的事例,進行爭辯,說明自身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這裏要給學生充沛的爭辯時間,鼓勵學生向他人質疑,甚至還可以引用課外的事例說明自身的觀點。教師只要稍加點撥,防止學生思想過於偏頗即可。

3.可以嘗試學生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鼓勵學生自主分配角色,強調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排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扮演能力。

暢所欲言

圍繞“把聰明用在正地方”這一主題佈置了口語交際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育學生對人要講誠信,對壞人要用智謀,培養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聰明才智。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啓發談話,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使學生能夠以“把聰明用在正地方”爲話題,進行交流。教師不要讓學生只談論一方面內容,儘可能引導學生展開不同的話題,比方:和家長、老師、同學等交往的時候,什麼是聰明?當你遇到壞人的時候,你要用什麼樣的方法?當你面對學習的時候,什麼是聰明智慧?當你面對困難、面對失敗、面對遊戲、面對自身的缺點……在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判斷怎樣纔是真正的聰明做法?將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學語文,用語文,使語文的外延等於學生生活的外延,使每個學生都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在學生暢所欲言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情況,對學生所說的內容、語句、口氣等做以適當的點評,鼓勵學生個個參與表達,形成樂於表達的氛圍,提高表達能力。

初顯身手

找關於智謀的典故和成語是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更多地瞭解關於智謀的有趣的故事,拓寬知識面。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比方:圍魏救趙、空城計、破釜沉舟、隔岸觀火、調虎離山……教學前,教師要認真做好動員和安排工作,讓每個學生都查找資料。課上,教師要採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身的查找結果。比方個人扮演的活動有講故事、猜故事等,小組彙報的有分角色朗讀、課本劇等,全體同學要在對扮演的同學和時進行評價。

筆下生花

本單元的習作是讓學生模擬“少年法庭”對事件做出評判,並設想評判結束後,案中人物的不同想法,這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習作空間,有利於學生髮揮個性,自由表達主題。在活動中,充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這項活動雖是寫的練習,但是,一定不能只進行寫的活動。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讀懂要討論的文字,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從人物的處境入手,分別分析他們各自做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做?現在他們都是怎樣對待這件事情的?讓學生大膽展開討論,將他們的想法一一展示出來,然後選擇自身認爲最有道理的寫下來。注意將語句寫通暢、簡潔,意思明確。寫完後,組織同學讀一讀,評一評,看看誰的語言最簡練,不但把話說通,而且把話說好,爭取做到字斟句酌。

講評時可按不同的評判結果分組,學生互評,教師巡視指導,逐漸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小組評議後,選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班上交流。

金鑰匙

課堂討論,大家應該圍繞一個議題發表意見。假如自身準備的發言,不符合大家的議題,就暫時等一等。這兩個要求,都是學生在分組討論時應該注意的。但是,教師們不要在本單元最後單獨地將這個學習內容出現在學生面前,假如能夠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適時地提出來,再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活動加以鞏固,學生一定會比較自然地掌握,提高課堂討論的目的性和實效性。

本單元的“金鑰匙”,可以不單獨出現,滲透在每節課中,提示學生圍繞主題發表意見,假如自身的發言不符合大家的議題就先等一等。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他人的優點、自身的缺乏,提高課內外語文綜合學習的能力。

諸葛亮的故事14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以後又征服了長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氣恨,正無處報復以奪還荊州。不久,劉備忽然喪偶,周瑜計上心來,對孫權說:“您的妹妹,美麗、剛強,我們以聯姻抗曹名義向劉備招親,把他騙來南徐幽禁,逼他們拿荊州來換。”孫權大喜,郎派人到荊州說親。

劉備認爲這是騙局,想要拒絕,諸葛亮笑道:“送個好妻子上門何不答應?您只管去東吳,我叫趙雲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荊州。”

接着,諸葛亮暗暗關照趙雲道:“我這裏有三個錦囊,內藏三條妙計。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

趙雲貼身藏了,領了500 士兵護衛劉備前去東吳。到了南徐,趙雲打開第一個錦囊,心中有數,即令士兵們去商店購買結婚用品,並大肆張揚:“劉備要與孫權妹妹結親了。”並勸劉備去拜見喬國老。

喬國老將此事告知吳國太。吳國太大怒,召見孫權罵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麼我做母親的不知道?”傳令在甘露寺相親,一見劉備儀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將女兒嫁給劉備。孝順的孫權只得依了母親,結果周瑜安排的假戲變成了真事。孫權讓人把消息告訴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裏叫苦不迭。

周瑜一計不成,又心生一計,寫信給孫權,說:“劉備出身很苦,從沒享樂過。現在利用聲色犬馬迷住他,離間他們上下之間的關係,我們再出兵攻取荊州。”孫權依計而行。

果然,劉備迷戀新婚的甜蜜生活,暫時不想回荊州。趙雲勸告也無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開第二個錦囊,立即心領神會,向劉備報告:“曹操興兵50 萬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主公要趕快回去。”

劉備大驚,只得將實情告知夫人。夫人表示願跟他回去。劉備說:“你哥哥孫權阻止怎麼辦?”

孫夫人想了一會兒說:“藉口到江邊祭祖離開此地。”夫妻商議停當,於次日就去江邊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荊州方向飛奔而去。

等孫權知道真相,劉備他們已走遠了。孫權大怒,先後派兩起人馬追趕。劉備一行人快到柴桑地界,又有周瑜派出的一支軍隊攔住去路。趙雲見形勢危急,忙打開第三個錦囊給劉備看。劉備依計向夫人哭訴孫權、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命推出坐車,對東吳追趕的幾個將軍嚴辭斥罵。將軍們如何敢得罪孫權的妹妹,便讓開大路讓劉備他們通行。

劉備一行走到快近荊州地界,東吳追兵又至,諸葛亮把劉備接應上船。忽然,周瑜率戰船追來,諸葛亮叫部下棄船上岸,周瑜也上岸匯合陸路士兵一起追趕,卻給諸葛亮安排的關雲長、黃忠、魏延三支伏兵殺得大敗。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劉備的士兵齊聲喊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又羞又惱,大叫一聲,傷疤迸裂,昏倒於地。部將將他救醒,開船逃走。

諸葛亮的故事15

卻說周瑜與孔明同想火攻之計,周瑜立於山頂,觀望良久,突然口吐鮮血。左右扶入帳中,求醫醫治。醫見沒有病症,便束手無策。魯肅見狀,忙見孔明,孔明曰:“公瑾爲何如此?”肅曰:“都督在山上觀望良久,便口吐鮮血,衆人不知如何。還請先生幫忙。”孔明曰:“公瑾之病,亮亦能醫。”肅曰:“如真能醫,乃東吳萬幸!”即請孔明看病,孔明見,笑,即拿紙筆,寫下: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看後,大驚,即曰:“先生可有良策?”孔明曰:“然,亮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之術,可呼風喚雨。想借東風,需在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用一百二十人手持旗幡圍繞,爲都督借三天三夜東風,何如?”瑜大喜,立令五百精士去南屏山築壇,並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

最後一天,周瑜仍不見東南風。瑜謂魯肅曰:“三天時間快過了,怎還不見東南風?”肅曰:“都督儘管等便是了,吾料孔明必不敢謬談。”三更,周瑜出帳看時,東南風大起。瑜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此人若留,必乃江東大患。於是派丁奉、徐盛二將各帶一百人,斬諸葛亮首級,來請功。兩人到後,便見諸葛亮已乘船前往夏口。划船的人乃常山趙子龍,此人已在江邊等了兩天。諸葛亮早就想到周瑜會加害於他,於是特派趙子龍等候。諸葛亮走前,讓丁奉、徐盛告訴周瑜,讓他好生用兵。而赤壁之戰,馬上也要開戰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