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集錦15篇)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集錦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集錦15篇)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

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爲選取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這天的學生仍有必須的啓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帶給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能夠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爲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爲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爲了促進學得好。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個性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好處,最有啓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潛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並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潛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藉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爲,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構成了能夠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好處的討論。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2

估算,是每次計算教學都不會少的內容。但從以往教學估算來看,一般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先精算後估算,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用得比較多,有不少學生在估算時,先用口算的方法算出正確的結果,再求出精確值的近似數;二、不能真正理解估算意義,爲了估算而估算,學生被動估算,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些單純的估算運算,只需要學生掌握估算方法而已,在估算這些內容時學生沒有自主意識,更爲主要的是學生不能將運算過程的估算方法靈活運用,使估算的作用得不到發揮。

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估算能力培養,但總不能擺脫以上的尷尬局面,問題的關鍵還是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估算的實用。如何使學生體會這一點,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中我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

首先在口算部分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估算上,通過不斷的估算訓練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想爲後面的筆算教學做一些鋪墊,在這裏,學生進行的還是估算運算,是一種技能訓練,還沒有達到自主運用的程度。自主運用還是在筆算部分得到體現,商是一位數的筆算教學部分一共有這樣幾道例題:92÷30,140÷30,84÷21,196÷39,140÷26,前兩道例題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不少學生由於有口算的基礎可以直接寫出商來,第三道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些口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寫出商,但這畢竟是少數學生,大部分學生口算能力沒有達到這一步,只能依託估算的方法進行試商:將21看成20,84看成80,估商爲4,後兩道題的情況也是這樣:196、39、140、26這四個數學生分別看成200、40、150、30,估商都是5。除數是整十數的情況畢竟比較少見,大多數除數都是非整十數的兩位數,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是將除數用“四捨五入”法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被除數不變,這樣就會出現試幾次商的情況,比如教材在後兩題就出現了試兩次商,才能確定最後的商。

這節內容在教材的編排除了安排了“四捨五入”法試商外,還安排了一些特殊的練習,比如被除數的前兩位和除數比較接近的,一般商8或9;看成中間數的,比如將26看成25,16看成15等等。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試商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選擇靈活方法進行試商的能力。但無一例外的是,所有這些題目,學生用估商的方法都可以解決,和教材上的方法比起來試商的次數是最少的。

有了這樣的體驗,現在班上的學生每見到一道式題,最先想到的不是精算,而是估算,然後利用估出的結果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的商。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3

目前,我認爲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新課程改革成功的主要因素;如果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隊伍文化素養低直接制約數學教育方向的發展;影響着家家戶戶孩子的前塵;減慢了很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爲鄉村小學必定佔小學學校比例的三分之二,可想而知,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隊伍是比較龐大的,而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不能一味教孩子數學知識,而應考慮爲數學教育發展而教,爲孩子快樂成長而施教。因此,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文化素養的形成及其今後的發展方向,總之,要順應新課改的潮流,圍繞教育方向的發展,做一切有益於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一、抓緊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每天家長自己專門接送孩子,把孩子送到學校教室位置上,還是放心不下,等老師來了又跟老師交流後才離開教室,這就意味着家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這孩子身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更迫切,那我們教師怎樣做到,纔不會讓家長失望!我必須抽一切時間來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因爲學習對搞教育工作有所創新發展起着橋樑作用,如果一個人不學習,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一樣,就再也無法飛行了,而我如果不學習的話,就不但不能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更談不上育人了,我作爲偏僻邊遠的農村第一線的數學小學教師,現在能有多少文化素養,因爲外出學習機會很少,又加上自己又是女教師,主持家務活多,自己又沒太多的興趣擠出過多的時間來靜下心學習,現在能有學習機會,可千萬不要錯過,如今我有信參加基礎教育幹部培訓平臺網絡學習可帶給我奇蹟現象。坐在家裏就能知道專家、教授的直接教育先進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我以後一定珍惜像一切學習機會,除此之外,我作爲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自己還應積極主動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在自由快樂學習中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快樂學習中不斷前進;使自己工作激情高、教學能力領先、有文化素養,孩子的家長能不滿意嗎!我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嗎!

二、關注學生人文意識的教育。

其實數學學科的人文性不亞於其他自然學科的人文性,理所當然數學人文教育是數學教育的一個方面,因而必須通過數學人文教育來發展學生的數學人文意識,同時有益於對小學生人文素養的滲透,我認爲數學人文意識就是在數學實踐中的人文因素的具體體現。要發展學生的數學人文意識就得貫穿於數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之中,盡最大可能滲透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當然數學這門學科也是具有嚴密的邏輯推理性,學習數學應當持嚴格要求的態度,否則將會影響孩子今後人生的工作態度。如在課堂教學中可穿插名人數學家的動人故事,可吸引學生注意力,變厭學到想學,再到樂學,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成長,真真感受到數學文化素養的魅力。理所當然應接受數學文化素養的教育。可反映出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同時也促進學生人格品質逐步形成。數學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肯定會出現忘我犧牲的科學家。這勇敢犧牲科學家的精神會永遠激勵着學生不斷刻苦學習。

三、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我在教學數學這門學科中,已有16個年頭,感到不想學數學的人挺多的,上體育課、音樂課孩子挺開心的,大家一笑,個個都露出小酒窩,而鈴聲一響,個個都不情願的走進教室,這就意味着我們數學教育極大悲哀,必須引起反省:我從平時實際中觀察到,學生做練習太多了,在累中生厭;其次不懂學數學方法,經常做錯被打叉,失去興趣;再次學生不明白爲什麼要學數學,學數學留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再次數學課堂枯燥無味,不像語文課上經常聽到生動有趣的故事;再次數學題目變化太大,形式多樣,換一個字方法就不一樣了,學生很難摸索規律,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數學新課程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爲主,興趣那裏來,這是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最大的職業追求,只要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好多內容不需要老師講,自己就會思考,自然就會做。就得從數學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儘量讓人人蔘與,讓個個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成就感。這就意味着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前備課就應考慮到的事,這是衡量我們鄉村小學數學教師的文化底蘊。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積極性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內在動力。問題是我採用什麼方法才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就自己平時工作實際來說吧!我們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內容是《認識100以內的數》,我第一節聽一(1)班老師執教第三單元教學內容是《認識100以內的數》,發現老師非常認真講解,可下面有很多孩子不聽,自己玩自己的,我看一(1)班老師只顧按自己的備課思路講下去,我邊聽課邊着急想,面對這樣情況怎麼辦呢!第二節課我回到我們班也上這節課內容,我利用學校調研考試學生座位號安排考場來組織教學,先給孩子編號,1號,2號,3號。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4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數學教學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裏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尋找數學問題,不斷求異創新,不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如何讓生活與數學“親密接觸”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爲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起始於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作爲一名21世紀的數學教師,要自覺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密切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幫助他們接觸實際,瞭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上,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都會哪些數學知識?”學生們有的說:“我會從1數到100。”有的說:“我會做一些加減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還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離開數學?”老師的發問引起學生們的爭議。有的學生提出:“你做電梯不按數字能上、下樓嗎?”“買東西花錢時,不用數學能行嗎?”“你上學不看錶能知道幾點嗎?”“媽媽給你買了5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幾個,你不用數學知識去算一算,怎能知道還剩幾個?”……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議論了起來。通過議論,從中發現到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圍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中間,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學數學就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激起了學生從小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級的孩子們養成了自覺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來學習數學

既然數學源於生活,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聯繫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進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作爲教師要設計更多的情境,爲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

1、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來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根據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方法。

例如,在講“前後”這一新課時,教師提問:“你們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嗎?我們班的同學參加了低年級組的跑步比賽,下面讓我們重溫一下當時緊張又激烈的場面。”這時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跑步比賽的一段錄像,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後教師把畫面定格在比賽開始不久,接着向學生提出問:“你通過觀看,知道當時誰跑在最前面嗎?誰跑在最後面嗎?”從而引出今天這節課所要研究的有關問題“前後”。這樣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再比如“認識物體”,先讓學生看一段錄像(家裏的各種傢俱、擺設),使學生初步感知各種幾何物體的樣子,然後再觀察、觸摸自己桌子上擺放的各種形體的學具,這樣從視覺到觸覺,從大物到小物,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在學生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礎上,再引入新課。這些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強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果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從學生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在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是一名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將口算卡片製成信件,請“郵遞員”將信件投到與口算卡片得數相同的信箱裏,再集體檢驗“小小郵遞員”送信的結果是否正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副郵遞員的姿態,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認爲該投的“信箱”裏。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動、好說、爭強好勝的特點,將枯燥的計算寓於教學遊戲中,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又例如,在教學“分類”這一課時,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休息日裏,你們喜不喜歡跟父母一起逛商場選東西呢?”“下面老師請同學門看一組照片,你們看一看這是什麼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呢?”教師出示照片(大商場各種物品擺放的幾組照片)讓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裏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分類整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商場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環境,通過多媒體再現了商場物品分類擺放的優越性,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

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 如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麼地方有“位置”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有關的問題。這些看來不算難的內容,如果不多加那麼一兩句話,學生就可能不會聯想到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的數學內容,也可能當拿到一張火車票時,不會有數學應用的意識,當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車票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個小學生(7歲左右)有了這種意識,當和父母一起乘車時,就會高高興興地手拿車票幫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學生從小就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是多麼的必要。

三、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理解生活世界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帶着數學問題接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曾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你能說出爲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爲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繫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後得出:因爲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掉下去這一結論。經常這樣指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想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源於現實並用於現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歸宿。人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重視挖掘教材與生活實際有聯繫的因素。教師要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去,從而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如學習了“分類”後,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書桌,讓整理好的學生來說一說他是按什麼進行分類整理的;學習了“生活空間”的前、後、左、右後,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座位的前、後、左、右分別是誰,學校的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地方;學習了“統計”,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潔用具的數量、統計一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統計班裏學生是在那個季節出生的;在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後,有意識的帶領學生搞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拿20角錢去菜市場買菜。在這次活動中,就有許多學生出現了不會算賬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過關,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關係……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麼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

學生從活動中不僅理解、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能觀察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在解決中又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再開動腦筋加以完善解決,從而獲得應用的技能。

總之,要讓數學與生活“親密接觸”,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生活與數學密切聯繫起來,只有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促使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使運用數學知識成爲每個學生的本領。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5

——執教五上“確定位置”有感

前日,在教研室基地活動中執教了一節五年級上冊的“確定位置”,或許上課的效果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那種交融之感,似乎想在表達一種對課堂教學理念實踐的渴望,又似乎並沒有完全顯露那種因渴望而產生的激情。但在三次的試上過程中的確是在尋找一種對課堂教學價值觀的理解與實踐,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逐步走進課堂教學理解的深處。

一、爲何而教——關注目標價值取向。

我以爲有效教學至少應該包含兩個維度,一個是技術層面,另一個是價值層面。技術層面上的教學往往追求教學行爲功能的最大化,“多教總比少教好”、“多學總比少學好”,寧可少思考片刻,勿可少做一題;而價值層面則更多地考慮這樣的教學有沒有價值,學生在你的教學行爲中有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有沒有產生合理的附加值。如果在教學設計時僅僅思考技術層面的東西,而不在價值層面上進行探索,那麼,我們的教學就只能永遠處在同一平面上。

在教研組備課時,我們一致認爲這節課的教學價值應該是,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關注學生的記錄過程,逐步滲透數學的“對應”思想,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潔美。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正是思考爲何而教,我們才能擁有這一種目標價值的驅動,才能讓課堂教學產生內在動力,才讓課堂教學真正駛入預定軌道,才能讓課堂教學富有意義。

二、因何而教——關注教材編排意圖

“用數對確定位置”是蘇教版教材五下的一個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一年級學習了用“第幾”來描述物體在直線上的位置,二年級的時候又學習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來表示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具備了用有序數來表示物體位置的經驗。本課時的教學正是基於前面學生已有認識基礎的上進一步提升,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同時也爲學生奠定第三學段認識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基礎。

爲了切實把握教學的要求,上出蘇教版教材的編排特色,教研組參閱了不同版本教材對這一內容的編排。作爲新課標教材新增加一個教學內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用數對確定位置”編排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人教版教材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六上,北師大版安排在四上,而蘇教版安排在五下。儘管該內容安排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教材呈現的內容卻是大同小異。這幾種教材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座位圖作爲情境引入,這就給我們以提示,用座位圖這樣一個學生熟悉的場景來引入新課,可以自然地生成研究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比較,北師大版的座位圖上寫出了每個同學的姓名,而蘇教版教材卻只是標出了小軍的姓名,繼而用小圓圈代替了每一個學生。可以看出,蘇教版教材更注意抽象出數學內容的本質,引導學生逐步經歷由直觀——半直觀——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6

今天上的是《圓柱的認識》,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自我感覺不錯。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就想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行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上課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學任務能完成嗎?帶着這種不安開始上課,隨着教學內容的進行,我這種不安也隨之消失,學生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

在本節課中,我從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圍繞觀察感知圓柱的有關特徵後,展開驗證性的操作活動(主要驗證兩個關鍵問題:“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兩個圓”和“側面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學生以活動小組爲單位進行驗證。方法由學生自定,完成後全班交流。從活動後的反饋來看,活動效果較好。如在驗證“兩個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一知識點時,學生不但驗證成功,而且方法也較多。一種是說量一下底面圓的直徑,直徑相等,他們的周長、面積相等。第二種用線圍,量圓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長,再用此線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長,用的線長度相同,說明兩底面相等。還有學生想出了個相當簡單的方法:把圓柱的底面畫下來,然後把圓柱的另一底面直接與畫在紙上的圓進行比較。體現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對“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這一特徵進行驗證中,效果也相當不錯,有的小組沿高剪,得到長方形;有的小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邊形。由於我準備的疏忽,剪開的圖形沒有出現正方形的情況,這時,有的學生就提出了沿高來剪,還有可能出現正方形的情況。並說明如是正方形應具備的條件。學生的驗證,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領會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寬與原來圓柱的底面周長、高之間關係的教學變得順其自然了。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7

本次期末考試結束了,根據學生答卷情況,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我認真進行分析與思考,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從試卷的出卷情況看試卷分析:

1、首先,版塊設計得簡潔、明朗,結構合理,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答題空間。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重視各種能力的考查。本次試題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載體,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和判斷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試題量適中,題型多樣,內容豐富,有很強的針對性。特別注重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滲透了結合情境解決問題的思想,讓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導向性。

5、試題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靈活性,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如:計算部分的簡便計算等。

二、改進措施:

1、 學生的口算能力有待於加強,提高準確度。

2、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針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在今後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中。教育他們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他們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5、加強對分數知識的拓展。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8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

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爲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9

教學心得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播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問題開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生作爲一個整體發動起來。

問題情境趣味化,就是以境生趣引入新課,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激活探究慾望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展開教學探究如在教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時,我故意穿着扣錯釦眼的上衣走進教室,頓時引起學生的鬨堂大笑我裝作莫名其妙的樣子問學生:你們笑什麼啊?一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的上衣釦錯釦子了我追問:你們爲什麼覺得這樣穿不好看?因爲衣服上的鈕釦是配對的,像老師這樣亂扣就會很難看,謝謝你們的指正,要想好看就要扣在對稱的位置上。接着我就引出軸對稱圖形,再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正面,說出哪些是對稱的,並指出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類似對稱特徵的圖形如此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0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潛力。結合有關的.教學資料,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決定、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十分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心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潛力。

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齊,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構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到達預先教學的效果。

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潛力,使學生用心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潛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用心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持續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構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潛力,用心調動學生主動、用心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1

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關注學生數數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數慢”。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教師在學生讀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避免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無關的信息上。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數量間的特點和關係。在課堂上,教師自己的教學語言首先要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儘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有時我們還需爲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很好的審題方法和思考策略。

畫一畫。在低年級,有許多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一數得到。正確數數是低年級學生必須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個基本技能。如果學生在數的過程出現數錯的現象,從而導致解題錯誤。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留下痕跡數數”,即有順序地數,邊數邊作記號畫點、畫勾,幫助學生達到正確數數、仔細審題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2

一、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將童話、遊戲、比賽等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善於做或做不準稍複雜的計算、簡算、估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然後對症下藥。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如:“趣題徵解”、“巧算比賽”、“看誰估得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知難而進、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二、持之以恆、打好基礎。

小學生做計算題時,往往只滿足會做而已,不善於進行必要的練習,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因此,在計算題教學中,首先要向學生講明計算的重要性,然後提出具體要求,紮實訓練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讓學生每天一練,及時督促、及時檢查。

三、要讓學生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

比如,我們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了錯誤。這時,只告訴他這一頁中有問題,讓他自己去找哪裏出了錯,並讓孩子講講如何出的錯,找到錯誤的根本原因。有些時候,並不一定就是粗心。同樣是計算,它也有方法,養成做計算題先觀察的習慣,根據式子的特點選用簡便方法或者是一些小技巧,都可以減少錯誤的出現。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3

所謂鋪墊,就是“陪襯,襯托”。鋪墊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在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常常通過適當的鋪墊,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所謂“適當”鋪墊,意指時機恰當,坡度適宜,追求不知不覺、水到渠成的效果。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教材第二道例題是提供4張課桌,每張課桌上有2臺電腦的情境圖,讓學生計算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如果僅僅“教教材”,我們通常會分三步走:一是出示情境圖和問題後,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這些電腦是怎樣排列的;二是讓學生列式解答;三是問學生這裏是幾個幾相加,在明確是4個2相加後,告訴學生“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8或2×4=8”,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

這樣教學,學生固然也能學會乘法,但是在新接觸一個數學概念的時候,我們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由。特別是在這裏,學生很可能會產生一種困惑:已經可以用加法解決問題了,爲什麼還要學習乘法?當然,教材在接下來的“試一試”中通過5個4相加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同時揭示寫成乘法比較簡便。不過,由於學生的困惑是伴隨着例題而生的,因此我總覺得,這樣的體會還是在例題中有所鋪墊更好。也就是,爲了讓學生體會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數的連加比較簡便(鋪墊的目的),我們可以在例題解決的基礎上及時鋪墊(鋪墊的時機)。

接下來,我們思考了鋪墊的具體教學安排。由例題的情境繼續出示問題:“電腦教室有20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讓學生說說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用加法計算的學生說着說着就不記得到底說了多少個2,而用乘法計算的學生一下子說出了乘法算式。當時我們覺得,學生對乘法寫法的簡便已經有所感悟了,因爲用加法計算的學生沒有把算式說清楚嗎,這不正說明加法算式不夠簡便嗎?

但是,學生會有怎樣的想法呢?他們真的都能體驗到乘法的簡便嗎?有的學生只是聽別人說20個2相加,自己並沒有經歷如此煩瑣的相加過程;有的學生仍是對加法計算情有獨衷,對乘法的簡便並沒有深刻的體驗。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們覺得改說爲寫比較好,同時還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在比較中增強體驗。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恰恰與教材“試一試”中的意圖不謀而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直接出示20張電腦桌,想一步到位讓學生體驗寫成乘法比較簡便,似乎事與願違。這樣的鋪墊,對於學生來說,可能顯得比較突兀。由於沒有對這一鋪墊加以“鋪墊”,學生的體驗很難水到渠成,而是教師告訴的成分更多一些。因此,可以在出示20張電腦桌之前,出示數量稍小些的問題:“電腦教室一組有6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後,問問學生有什麼感覺。此時,並不急於點破玄機,但是學生勢必會產生對算式煩瑣與簡便的初步感受。繼續出示20張電腦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的問題,學生在兩種算式的比較中,自然會生髮寫成乘法簡便的感慨。

教學是講求時機的,鋪墊的時機往往應把握最需要的某個時刻;教學是講求坡度和節奏的,鋪墊的過程往往不能急於求成,最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4

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說:其實地上有很多路,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堅持走下來,一定會越來越寬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人生之路。回望我自己走過的路,雖然不那麼寬廣,不那麼平坦,卻灑滿了汗水和淚水,也留下了一串串用心走出的深深腳印……

村小、實小、名校——我的行走之路

回顧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的十幾年歷程,有這樣幾個詞將記刻在我人生的辭典中:村小、實小、名校,它們是我人生山路上的一級級臺階。

19XX年中師畢業後,千方百計想留城的我,連鄉鎮中心小學都無法留下,被分配到一所村小工作,而且一呆就是十一年。一開始我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常常廢寢忘食,曾一人擔任兩個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還得兼顧一個班的班主任。可是爲師之路也不是平坦的,記得上班沒幾天,我就遇到了“麻煩” ,鄉鎮教育助理來聽課,我穿着一件紅襯衫,躊躇滿志、信心十足講了起來,可他們的評價是:此人油腔滑調,講課重點不突出,對我的教學能力很是擔心。爲此,我幾天睡不着覺,這就是想成爲一個優秀教師的我?從此,我刻苦學習,虛心求教,終於在第一次參加鄉鎮統考中,所教班級的成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纔打消他們的擔心。漸漸地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社會的讚許。

可是幾年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了,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嗎?就這樣成爲一個“教書匠”?顯然不能。於是我靜下心來,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常常挑燈夜戰。沒有資料,採取自費訂閱和去書店購買;沒有專家指導,我就到處請教,市縣教研室是我常去的地方,並且一聽說有教學業務的學習和比賽,我都盡力參加,有時還毛遂自薦。那些日子裏我不僅出色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還多次參加了教學比賽,每一次參與都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鍛鍊和提高,漸漸地我也成了當地有名的“土專家”。1995年我被建湖縣教育局聘爲小學數學教學能手,1998年我被評爲鹽城市小學數學教學能手,作爲村小的老師能成爲市級教學能手,成爲當地的美談。然而別人不知道,這是我用汗水和智慧換來的,當別人在休假的時候我在研讀教育專著,別人在熱衷於搞家教的時候我在鑽研教材,我曾幾乎讀完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所有著作,研讀了十多本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專著,以至到了結婚的時候我連一臺象樣的電視機都買不起,因爲我的微薄工資幾乎都投進了購買資料和自費出去學習了。所以當我看到有名師名家到我們身邊上課,甚至到我們學校做講座上課,許多年輕老師都不願去聽,我總感到不可理解。

1999年我被選調到建湖縣森達小學,這是城鄉結合學校,也是一所村級小學,不久我又成爲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以後的日子裏,我和同事們一起經過不懈努力,把一所名不經傳的學校,辦成了江蘇省級實驗小學,在省市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轟動”。連全國人大許嘉璐副委員長、國務院田紀雲副總理都曾去參觀、視察。那段時間裏,我憑着樸實的人品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得到老師和學生的擁護和支持,也使自己從以前只關注數學教學擴大到關注整個教育,並鍛鍊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特別以前在村小工作,我幾乎沒有機會出去專門學習,什麼骨幹班,提高班,都沒有機會參加,經過不斷努力,我後來成爲縣裏骨幹培訓班的指導教師,還被聘爲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兼職教師。並積極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曾幫助十多名老師在省市獲一等獎,帶出了五六名市縣教學能手。許多個星期假日都在無私幫助年青的老師搞教學設計、磨課,每當他們取得成功的時候,我比自己參加還高興,我總覺得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鍛鍊了自己。

XX年9月1日,是我今生難以忘懷的一天。

這天,我成爲鹽城市第一小學的一名老師,還成爲一個負責北校區教導工作的中層幹部。興奮、感慨、壓力充滿心頭,我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能爲這所名校的發展的作出自己的貢獻嗎?在一小工作的日子裏,我和同事們一起,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精心組織一次次活動,細心做好每一件工作,腳踏實地、從不敢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工作上,我能身先士卒,奮勇當先,要求大家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要求自己每天提前半小時到班,做好一天的準備工作;下班總是推遲半小時以上,做好一天的工作總結。平時從不願請假,怕影響工作,就連父親癌症手術期間,我是白天請叔叔和兄弟們照料,晚上回去照料父親,早上又活躍在校園裏。有人問我精神狀態爲什麼總是那麼好!我總是笑而不答,其實我在心裏知道,我喜愛這所學校,喜愛這裏的工作,我是在享受着教育的芬芳!享受着教育的魅力,享受着教育的快樂!

招聘、競聘、直選——我的奮鬥之路

十幾年工作中,我還經歷了招聘、競聘和直選這些現代辭典纔有的詞語,不斷豐富我的教育人生。我通過努力成爲一小第一批招聘老師;通過慷慨陳詞的演講由一個普通老師競聘成爲森達實驗小學的副校長,又通過競聘成爲一小負責教導工作的主任;還通過直選成爲黨支部書記。有人說我幸福,說我遇上一個好的時代。是的,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

爲了這些挑戰,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15

剛教學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爲了瞭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我進行了一次小測驗,通過測驗發現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都不錯,特別是計算,班上學生整體的計算水平還不錯,計算錯誤很少,但在批閱試卷的過程中,有兩個學生的情況引起了我的注意,計算部分的24分,只對了一、二題,是粗心,還是不會?當時,邊批閱試卷我就在想,計算應該都會做,因爲平時他們的作業我都一個個過關,只是有幾個學生試商的速度慢些而已。

爲了能瞭解這兩個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我專門找來這兩個孩子來我身邊訂正,可這次訂正真的讓我發現了問題,原來他們倆商是二位數的都會做,而商是一位數的全都不知該怎麼辦,我只好重新教他們算,讓他們比較二者的區別,半節課的時間過去了,兩個學生似乎都懂了,我以爲沒有問題了,也就放心了。雖然是有點放心,但心還是放不下,今天早晨,我又叫來了這兩個孩子,隨手出了幾道計算題,這裏面有商是二位數的,也有商是一位數的,可接連出了幾道題,發現他們倆只對了一題,速度特別慢,連最起碼的試商基本都不會,這是怎麼啦?在前一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幾乎每天都要檢查他們的作業,他們也曾經在我身邊做過作業,當時他們只是速度慢一些,但計算方法還是會的,這是怎麼啦?

課餘和同事閒聊,聊到了這一話題,同事告訴我,可能是負遷移對他們的影響,這一句話提醒了我。這兩個孩子,當初學習由商是一位數的除法過渡到商是二位數的除法後,我就發現前者他們就有點把不準,老是出錯,但經過幾次輔導以後,情況有了些好轉,因爲考慮到商是一位數的計算比較簡單,又是基礎性的知識,前期的教學已經非常紮實,後一階段就沒有強化訓練,誰知問題就出現了。

對於大部分部分學生來說,出現這種負遷移的可能性很少,但這是兩個特殊的孩子:一個接受能力很差,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反覆炒好幾遍才能掌握簡單的基礎知識;另一個上課從來就沒有辦法讓自己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就可能會進醫院。面對這樣的羣體,避免負遷移對他們影響的最好方法只有讓他們在每一個知識點上都要反覆訓練,形成技能,再利用遷移學習稍深一些的內容,又通過不斷訓練,形成技能,長此以往。可這樣一方面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負擔,使他們的學習壓力更大,另一方面他們自己的學習時間不允許教師這樣做,這樣做勢必影響他們其它知識和學科的學習。

面對他們倆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真的束手無策,唯一的方法只能重新再炒一遍,我別無選擇,只希望可惡的負遷移離他們遠遠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