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隨着科學的進步以及對宇宙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知道大約在50億年前,一大團分子云聚集到現在太陽系的位置,它們不斷的碰撞融合,最後形成了今天太陽的雛形,下面來看看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1

當然要!人類爲什麼會活着呢?因爲是宇宙創造了地球而地球再孕育我們的!所以沒有宇宙就不會有我們的存在,就不會向現在這樣去討論該不該去探索宇宙,既然我們存在了,我們的人類的潛意識裏就有一個有最意義的事情---探索宇宙!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當然應該永遠的探索下去!探索的應該是宇宙的開端!

因爲有了開端纔有了一切,纔會有我們在討論這個話題。人類不應該再被現實矇蔽下去,等過了若干年後,探索宇宙的開端纔是我們人類永恆的意義!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10、爲小行星的毀滅性撞擊提供庇護

我們的星球大概每一萬年都有可能遭遇一次小行星撞擊。難道我們不應該提前準備好嗎?安傑伊 沃傑茨斯基/格蒂圖片

如果不想走上恐龍滅絕的老路,就需要保護我們避免被小行星撞擊而毀滅。據NASA研究,基本上每隔10000年,就會有一顆足球場大的岩石或鐵石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並引起巨浪,足以淹沒全球沿海地區。

然而真正的猛獸-大約100米寬(109碼)甚至更大的小行星-纔是我們真正需要害怕的。這種撞擊會釋放出充斥着滾燙岩石碎片的大火風暴以及遮天蔽日的煙塵,掃平森林田野,人類和其他生物由於飢餓而慢慢死去。

一個資金充沛計劃合理的太空計劃,能夠讓我們提前很長一段時間發現危險物體靠近地球,然後發射航空器使其在該天體上安裝並引發核爆炸,以中斷或改變該天體的撞擊路線。

9、太空探索會帶來更多偉大的發明

太空毯,一個迅速幫人們暖和起來的物品,由NASA的科學家發明。彼得 穆勒/格蒂圖片

最初爲美國空間計劃列出了一個長長的由小零碎,材料和進程組成的清單,後來發現了其他可以在地球上的應用-這些東西太多了,NASA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室是用來重新調整這些太空科技產品的用途。

像我們都知道凍幹食品,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舉個例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NASA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款含有金屬反射劑的塑料塗料。 如果把它用在毯子裏,毯子會將使用者80%的體溫反射回其自身-這可以讓事故受害者以及馬拉松運動員賽後保持體溫。

另一項默默無聞的創新技術是鎳鈦諾,一種柔韌有彈性的合金,原本設計用來保證衛星在折入火箭後可以重新恢復打開。如今,牙醫用它做成的工具來給患者做牙齒矯正器。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8、有益於人類健康

人體軀幹模型,在國際空間站上(2001年),測量輻射對人體 器官的影響,使用類似於在地球上訓練放射科醫生的軀幹。格蒂圖片 由NASA提供

僅國際空間站就爲地球產生了數十項醫學創新成果,例如使藥物直接指向腫瘤的治療癌症的方法;便於護士操縱超聲波並將結果傳遞給數公里外的醫生的配件;以及可以在覈磁共振儀內進行精密手術的機械臂。

NASA的科學家們致力於避免宇航員們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同樣也在幫助製藥公司測試普羅利亞的效果,這是幫助上年紀的人治療骨質疏鬆的一種藥。在太空中進行測試更加簡單,宇航員在太空中每個月會流失大約1、5%的骨質,而地球上上年紀的女性要每年才能流失1、5%的骨質纔會達到骨質疏鬆。

7、勵志的太空探索

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戴格拉斯·泰森說過,太空探索讓人們對科學及相關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湯瑪森 博徳/電信圖片/格蒂

如果想創造一個我們的孩子渴望成爲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而非節目主持人,說唱歌手或華爾街金融巨頭,坐擁商業帝國的世界,鍛鍊並啓發他們是關鍵。

作爲天文學家,電視《宇宙》的作者和主持人,尼爾·戴格拉斯·泰森告訴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我會站在八年級的學生面前,問他們誰想成爲一位航天工程師,可以設計出一架比你父母乘坐的飛機節能20%的飛機?這麼問完通常有如石沉大海平靜無波。但是如果我問他們誰想成爲一位航天工程師,設計一架可以在火星稀薄大氣層飛行的飛機?班裏最棒的學生就會成爲我的追隨者。”

6、國家安全與之息息相關

奮進號的最後一次任務期間,國際空間站和對接的奮進號航天飛機在地球軌道上飛行。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向另一個國家發射太空武器的?保羅 內斯伯裏-ESA/NASA 格蒂圖片

美國需要偵測並阻止敵國或恐怖組織部署太空武器或襲擊他們的導航、通信以及監視衛星。而當美國和其他像俄羅斯和中國這些1967年《外太空條約》締約國中的實力大國,一旦看到空間中蘊含的巨大利益,條約中禁止各國掌握太空主權的規定將變成一紙空文。

即使已有衆多太空探索項目私有化,美國仍想要確保他們的公司可以去月球或其他行星採礦而不必擔心闖入者會篡奪其主權或竊取其產出 。因此,通過NASA的太空能力支援外交至關重要,在必要之時,可以將其轉化爲軍事力量。

5、我們需要來自太空的純淨資源

火星上的妮莉槽溝地帶由火星探索任務攜帶的歐米伽光譜儀探測發現,是火星上最大的粘土礦之一。宇宙歷史檔案/由格蒂圖片提供。(妮莉槽溝被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列衛漫遊者探測器在2011年的備用登陸點)

宇宙中含有金、銀、鉑及其他稀有物質。 一家預計在行星上採礦的私營企業成爲了關注的焦點,但是太空礦工不必到那麼遠的地方去尋找財富。

比如說月球,可能含有大量的氦-3資源(主要用於核磁共振以及爲核能提供清潔燃料),由於地球上的氦-3日漸稀少,它的價格已經被擡到每升5000美元。人們還相信月球上可能有很多地球上十分稀少的如銪、鉭等在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板等其他高級精密儀器上有大量需求的元素。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第2張

4、世界各國可以和平共事

來自不同國家的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聚餐,2001年 英國大百科全書/UIG/格蒂圖片

早些時候,我們提到過關於太空國際衝突的一些不詳的觀點。其實也未必會變成那個樣子,國際空間站的多國合作已經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美國的太空項目也會允許其他大大小小的國家參與進來,一起爲太空探索努力。

一份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在2006年 發表的文件,由在華盛頓的專家組完成,其中指出了國際合作的各種益處。其中一點包括了均攤高額成本,另一點是,國際合作可以讓像美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之間建立更加強大的外交關係,併爲雙方帶來新的工作機會。

3、可以解決真正的終極問題

世界科學大會在曼哈頓的巴特利公園揭幕了一座舉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雕塑

一項芬頓郵報的投票結果表明,有大約一半的美國人相信宇宙中存在着其他生命。這其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外星人已經造訪過我們的地球

但是到目前爲止,我們從地球向太空中發出的所有試圖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的信號都無功而返,也有可能地球上空的大氣層干擾了信號的傳遞。所以外星文明研究人員急切地想要將更多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送入太空軌道。一顆預計在2018年發射的衛星將研究太陽系外的遙遠星球的大氣層是否存在有生命的化學特徵。

這只是開始,會有更加積極的太空探索去尋找外星人存在的線索,最終這也許會幫助我們回答那個終極問題:宇宙中是否有我們的同伴。

2、人類要充滿探索精神

NASA前行政長官邁克爾·格里芬說過,我們之中有誰不知道看見某物的奇蹟,神祕,敬畏和魔力。。。前所未見?

我們的祖先從東非散佈至世界各地,從那時起,就從未停止過遷徙。地球上的領土已經被我們瓜分殆盡,想要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就得尋找新的去處-無論是去月球來個短途旅遊,還是花上幾代人的時間去星際遨遊。

在一場演說中,NASA前行政長官邁克爾·格里芬將太空探索的“合理的理由”和“真實的理由”做了個區分。合理的理由可能會寫成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而真實的理由則包括好奇心,競爭力和建立豐碑。

“我們之中有誰不知道看見某物 奇蹟,神祕,敬畏和魔力,哪怕是在電視上也前所未見,這種經驗是太空機器人任務帶給我們的?”格里芬還補充道:“當我們是依照真正的理由去做事而不是根據合理的理由去做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創造出最大的成就。”

1、我們可能需要向太空殖民以延續種族

電影《紅色星球》,一隊宇航員去火星考察那裏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目前,我們已經有能力將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來幫助我們控制並對抗森林大火、原油泄露、適宜人類飲用的蓄水層的衰竭等這些來自地球的生存壓力。

然而急速增長的人口,永無止境的貪慾,無視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都已經對我們的星球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多數科學家估算地球的容載量是80-160億人口-目前我們的人口已經超過了70億一些未來學家由此推論我們應當儘快爲太空殖民做好準備。你的生活-或者你的子孫後代-可能都要依賴於此。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2

人類爲何要探索宇宙?

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除了地球這個星球以外,還有一個名爲叫宇宙的世界。宇宙分爲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宇宙指的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而狹義的宇宙指的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面對如此神祕的宇宙,人類肯定會抱着好奇的心態去探索它。那麼,宇宙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力量讓人類一直去探索它呢?

其實不單單是現代的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就連古代的人類也一直在探索宇宙。但不同的是古達人類沒有較高的科學技術去研究宇宙,因此古人一般都是通過觀察天象來研究宇宙,推算天體運行的規律。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放棄對宇宙的探索,再加上如今的科學技術如此發達,人類有了更加多的條件去探索宇宙。

但是你知道嗎?人類一直探索宇宙的目的並不是單單爲了找到外星文明,隨着人類不斷地認識到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不斷地向外尋找更多有利於科技發展的因素。人類一直探索宇宙就是爲了找到除地球之外的其他家園以及更多不同星球的文明,以此來提高自我的發展能力。而人類探索宇宙的原因還有以下幾個。

第一,探索宇宙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更多的宇宙規律。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開普勒定律和牛頓三大定律都說明了量子力學的重要性,而宇宙的運行規律和各種複雜的現象,都是值得我們人類去深入研究的。只有弄清楚了宇宙規律,我們才能利用宇宙規律更好的發展。而結果的好壞還需要我們用時間來證明。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第3張

第二,探索宇宙還有利於人類發現其他生命從而更加了解生命的存在。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爲只有地球上纔有生命,而人類更是宇宙中最高級的最具智慧的生命體,但是對於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哪來的,宇宙有沒有其他的外星文明,我們人類也無從可知。因此,探索宇宙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瞭解生命的出現以及存在。

第三,探索宇宙有利於人類發現新的家園。地球上的生活環境如此的適宜人類生活,爲什麼還要去探索宇宙尋找新的家園呢?原來,隨着科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類對地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例如:大氣污染、水土流失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警告,無時無刻不在威脅着人類。所以,爲了人類今後自身的發展,不得不探索宇宙尋找新的家園。

最後,探索宇宙始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人類可以在未來某一天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3

我們爲何要探索宇宙?背後的答案讓人害怕,你能想到嗎?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三個自人類有意識以來就不斷髮問的問題,可以說是人類最終極、最根源的哲學問題了。

實事上,人類文明漫長的進化史,本質上就是不斷的挑戰極限,然後用創造出來的生產力去解答這三個終極問題的過程。人類創造出的一切科學、文化、藝術等等,本質上都是爲之服務的。

那麼我們究竟從何而來呢?隨着科學的進步以及對宇宙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知道大約在50億年前,一大團分子云聚集到現在太陽系的位置,它們不斷的碰撞融合,最後形成了今天太陽的.雛形,這個雛形佔據了分子云99、9%的質量,剩下的0、1%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八大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彗星、隕石……

地球雖然也是這0、1%物質中的一員,但是它卻擁有其他行星不具備的東西——“生命”。從10萬年前第一批智人走出非洲,到今天75億人遍佈世界,地球就像一位母親一樣哺育了人類文明。人類所有的歷史、矇昧、輝煌、殺戮,全部匯聚在顆藍色星球上。

有科學家曾經做過計算,如果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看作24小時,那麼智人走出非洲不過才2秒左右,而最古老的人類文明出現不過才0、2秒左右。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第4張

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知道了我們從何處來,而此時有一個難題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我們是誰”。

幾萬年前人類擁有了語言,此時族羣與族羣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開始口口相傳自己祖先爲數不多的傳說。一萬年前文字開始出現,有些歷史不再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因爲人類開始將歷史記錄到泥板上。

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人們開始逐漸明白人類不過是地球上億萬物種中最適應當前環境的一種動物,而這個“適應”過程蘊含了無數物種的血淚教訓。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21世紀初人類完成了基因測序計劃,對自己的身世瞭解的更加透徹,知道了祖先是如何從樹上走到地上、從森林走向平原、從非洲走向世界。“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答。

但是雖然“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答,但是緊隨其後的“我們最終向何處去”卻一直無法被真正的解答。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攜帶着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陸月球,這不僅讓人類文明進入了宇宙時代,同時也更改了人類的生存範圍,讓人類這種物種的生存範圍從僅限於地球,變成了能夠同時生存在地月系統。

在隨後的幾年中,陸陸續續又有一些宇航員登陸了月球。據統計,成功登上月球的人類宇航員一共有12人,而到今天47年過去了,這個名單中的人數從未再次擴大,人類的極限被鎖定在38萬千米。

而雖然人類目前被鎖定在38萬千米,但是人類目前探測出的可觀測宇宙半徑卻已經達到了465億光年。我們都知道一光年也就是“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離,大約爲9、46萬億千米,如果讓一個成年人步行走這麼長的距離的話,那麼他走完一光年至少需要2億2000萬年。

按照這個比例來看,以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半徑來比的話,人類今天能夠明確瞭解的宇宙範圍,大約相當於1*10的17次方分之一不到。

這個數字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從太平洋一端開始對太平洋進行探索,假設太平洋的寬度爲20000千米,那麼他從起點開始走了2*10的負11次方米,還要再走這個距離的30倍,才能走過整個旅程上遇到的第一個水分子。

所以,按照目前人類對宇宙的研究探索程度來看的話,別說入“門”了,根本就是連“門”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因此,幾個問題也就應運而生: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種子來自哪裏?人類會永遠停留在地球這顆在宇宙中毫不起眼的行星上嗎?未來能夠走出地球嗎?還有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人類在宇宙中孤獨嗎?

隨着對太陽系之外行星的深入研究,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像地球一樣的行星,開普勒望遠鏡更是確定了,平均每一顆恆星系統中都會有一顆行星的存在。

人類應該探索宇宙嗎 第5張

要知道銀河系內大約有1000-4000億顆恆星,而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數量更是在1000億個以上,更何況可觀測宇宙的範圍還在隨着人類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擴大着。

即便是在太陽系內,木星系統中的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和木衛六,以及土星系統中的土衛二和土衛六都發現了液態水甚至是生命存在的可能。

而隨着人類對火星的不斷探索,水、甲烷、二氧化碳等生命必須元素被發現,都讓人們對火星存在着生命甚至是複雜生命充滿了遐想。

但是不管怎麼樣,一旦在地球外發現了生命,不管這種生命是猶如科幻電影中的高級生命,還是如同地球前期那種簡單的初級生命,都將會告訴人類一個終極問題:我們並不是宇宙中的唯一,而這也是人類執着探索宇宙,或者說走出地球的動力。

當然了,人類之所以一定得走出地球,不僅僅是因爲對宇宙的好奇、對宇宙生命的好奇,其實還隱藏着一個讓人害怕的答案,那就是“文明滅亡”。

要知道,故步自封並將迎來毀滅,更何況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根本無法供人類使用多久,一旦石油資源耗盡而人類又沒能找到合適的替代能源的話,那麼人類建立的工業社會體系將會毀於一旦,文明將會倒退到農耕時代,屆時想要走出地球更是難上加難,最終只會被“困死”在地球。

另一方面,地球真的太“小”了,根本無法承載人口 爆炸的人類,而人口過多對於資源的需求量就會越大,這樣勢必會導致戰爭頻發。如果人類能在廣闊的宇宙中找到另一個適宜人類生活的星球,那麼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地球並不會一直存在下去,它也會有壽命走到盡頭的一天,一旦地球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如果還沒有在宇宙中找到替代行星,那麼只能跟地球一同走向末路。

所以總的來說,人類文明如果想要一直傳承下去,那麼人類文明的未來一定是在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