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一指的是什麼

一指的是什麼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指的是什麼,一在現代和古代的意思是不一樣的,現在的一基本是指數量比較多而在道教裏面一就是一指的是混沌世界,劃分陰陽,一的是什麼,沒有定論。以下分享一指的是什麼?

一指的是什麼1

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專一:~心~意。

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爲單音)中間:歇~歇。笑~笑。讓我聞~聞。b)用在動詞之後,動量詞之前:笑~聲。看~眼。讓我們商量~下。

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跳跳了過去。~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站,再也不說什麼。

一指的是什麼

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着發生:~請就來。~說就明白了。

9、一旦;一經:~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爲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

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的“”。見〖工尺〗。

擴展資料:

一的組詞

1、一共

表示合在一起:三個小組~是十七個人。

2、一同

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出發。~歡度新年。

3、一向

過去的某一段時期:前~雨水多(指較早的一段時期)。這~工程的進度很快(指最近的一段時期)。

4、一樣

同樣;沒有差別:哥兒倆相貌~,脾氣也~。他們兩個人打槍打得~準。

一指的是什麼2

《道德經》什麼是得一?“一”指的是什麼?

半個西瓜的陷阱。要解讀得一章,必須先了解半個西瓜的陷阱。桌子上擺着半個西瓜,凡夫說這是半個西瓜。老子說:“錯,這是一個西瓜!”

凡夫只看見眼前呈現的半個西瓜,老子在玄同大定(深意識)中看見另外半個西瓜。半個西瓜對凡夫是陷阱,對聖人是得一。對於藝術家,眼中所見任何一物都是宇宙中偉大作品的碎片(碎片理論)。得一章貫穿了半個西瓜的理論。

世人自以爲看到了一個世界,實際上只看得半個世界。世人的苦難由此而起,老子深深惋惜,故說得一章。得一就是獲得完整的自我,永恆的`自我,永不迷失的自我。不得一則是毀滅之路。

老子說“大丈夫處其實,不處其華”(三十八章),一,實也,全德也。德相,華也。得一則德全。

世人是殘缺的,但世人看不到自我的殘缺。世人只有半條生命,卻以爲已經是一條生命。一條生命是永恆的,半條生命當然會毀滅。

對於一個家庭,男人和女人都是家之半,失去對方即失去了另一半。當男人或女人認爲不是“一半”而是“一”的時候,家庭就岌岌可危了。得一理論的另一面就是“之半”理論,把自己看成一半是家庭成功的祕訣,也是修行成功的祕訣。只有把自己看成一半者,纔可以得一。

怎麼得一呢?有是半個西瓜,無是另半個西瓜,只有“有”與“無”相合,纔是一個西瓜,是一個整體。老子玄同思想的妙理在此。宇宙和生命本來完整,因爲墜入半個西瓜陷阱而殘缺,失去存在性(真常)。

老子舉了五事(天地神谷萬物)爲例,皆是得一的楷模,故長存不殆,保持清、寧、靈、盈、生的五德相。侯王是受訓誡者,若能得一則可以爲天下貞。天地神谷萬物五者雖至爲高貴,亙古以存,若不得一則前功盡棄,瞬間天崩地裂,出現五殆相(毀滅相),侯王更無所逃,墜入深淵。

一指的是什麼 第2張

莊子說:“合喙鳴,喙鳴合”。(天下篇)不知莊子爲什麼在關鍵經文中出現這樣的描述,實際上這正是對得一章的深刻解讀。鳥要鳴叫,必須上喙與下喙合,不然無法鳴叫。

這裏揭示的是“合”的重要性,合纔是真諦。所以後一句“與天地相合”,進一步開示人必須與天地相合纔是“性修反德”的唯一途徑。

從泰初無名開始,一步一步產生了有思想的人,以自我爲中心,原始的德已經丟失了。所以必須“性修反德”,修復真性,恢復全德。

得一就是合,人心與天心合,有與無合,這樣纔可以修復自我本性上的殘缺,獲得上德,成爲全德之人。得一章的宗旨在此。

老子《道德經》有道和德二大系統,可以分爲道系統和德系統,宇宙人生都無逃乎二大系統。德系統已經夠複雜,道系統更爲複雜。

鄒衍的五德始終說一直貫穿整個古代社會,究其來源是老子的五德下衰理論(上德、下德、仁、義、禮)、《易經》“否極泰來”理論和《尚書·洪範》的五行理論。德不下衰,就不會終結。道系統以道、無、一爲三位一體。

《道德經》最難說明白的就是“道、無、一”構成的道系統。人的語言無法解讀道、無、一的三位一體,因此註解上,有把一註釋爲道,也有把一註釋爲道之子,也有把無註釋爲道,還有把一註釋爲德。老子的道無一三位一體教理只有證悟者才堅信不疑,對於未證悟者,則是對牛彈琴。

很多新軟件打不開,是因爲電腦版本沒有升級。證悟者如同版本升級的電腦,能夠打開老子三位一體的軟件。

反者道之動。道即靜即動,即無即一。一,有之始,非無。無,有之滅,非有。見有而爲有,凡夫見。見有則見無,聖人見。見無則爲無,智者見。見無則爲有,聖人見。見無則爲有,則見有則爲無矣。牡丹花開,擁毳則見有,文益則見無。有是如化之有,無是不變之無。道之動是如幻如化之動,道之靜是真真切切之靜。

有,俗諦也。無,真諦也。無則妙,有則徼。徼則不妙,妙者不徼。然再深觀,妙即妙,徼亦妙,徼可逆轉爲妙故也,此玄之又玄也。妙徼本空,智者不悟此理,以爲妙徼懸隔。妙徼懸隔,則有無懸隔,有無懸隔,則生死懸隔,修行何用?冰爲水,此徼逆轉爲妙也。水爲冰,此妙逆轉爲徼也。知妙徼逆轉,妙徼本空故也,空即無也,此爲玄照。修行人得一玄照足矣。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在嚴遵本中,四十章與得一章是同一章,是來證明得一思想的,無法分開解讀。這是與所有版本都不相同的,而且是義理最完整的解讀法。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一爲有之始,又爲數之始。由一可累至億萬乃至不可數不可說河沙世界。種子亦然,女媧伏羲神聖結合則萬民生生不息矣。

老子此章名爲得一,今登臺說法,一爲玄旨。營魄抱一,聖人執一,一爲至小,又爲至大。凡夫執大爲大,執小爲小,聖人執大執小,即大即小,此三十四章玄旨。

既知至大即爲至小,至小即爲至大,大小之辯明矣。此一爲至小,可以累至億萬河沙,不爲至大乎?至小與無爲鄰,楞嚴之鄰虛塵是也。一即鄰虛塵。然至小即爲至大,盡虛空法界而猶不足爲容,元氣是也。

古希臘哲學家畢泰戈拉爲一而沉醉,宇宙來源於一。一是同一,是普遍性。一是這個世界的基礎,離開一則世人心靈不安。一具有數學、幾何學和道德修行三重含義。一是心靈的認識觀,也是心靈的需要。一顆心靈只能面對一顆心靈。

老子是禪觀,可名爲小,可名爲大。畢泰戈拉不懂禪觀,這是東西方對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思考不同。西方用幾何觀,分之再分,直至至小爲不可分,不可分即爲原子,一。禪觀觀至小爲至大,觀至大爲至小,不必分之再分,以至於不可分。名家爭論的主要問題是一。

惠施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莊子·天下篇)發現一有大一和小一,於是就出現一個神變力的一。世人讀到“一”,以爲至簡,不知一有玄妙之旨。老子得一章開啓了中外思想家宇宙模型的深度思考,後世名家“大一”和“小一”的著名學說來源於此。

如果人對一的命題不感興趣,說明智商天生有不足。如果要提高智商,那就啓動對一的深度思考(包括大一和小一),這是一條捷徑。

古老的決定論模型早就該終結,從老子宣說得一章這一刻,原子模型,決定論模型早就是邏輯死穴,妨礙真實的宇宙模型的建立。

一指的是什麼3

道家的“一”指的是什麼

一升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指的是混沌世界,

二是指盤古開天闢地。劃分陰陽。

一的是什麼?沒有定論。

有人說是,“無”,你可以理解爲天地的本源。

從“無”到“有”。但是“有”卻回不到“有”。

可是根據道家的練氣之法。

一指的是什麼 第3張

萬物皆由氣產生。可能這個氣就是一吧。

當然,道家所說的氣和空氣是不一樣的。

我不想用太多現有的科學用詞來形容。

因爲那樣會有偏差。

我還是用道德經來解釋。

就比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多數人讀成:無名與有名。

我理解成:“無”與“有”兩個概念。

就像易經裏面說的一樣:一陰一陽謂之道

畢竟古文和現代文是不一樣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