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

來源:星女圈    閱讀: 4.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孩子害羞是很正常的,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會有煩惱,應該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一同成爲更好的人。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1

1、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害羞

什麼是害羞,應該在什麼場合下害羞,如何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害羞,其實是一種害怕心理。擔心自己的缺點暴露在陽光下,會讓別人看不起自己。因而不敢表達自己。越是表達自己就感到越害怕。普通人也有害怕心理。不過,害羞的人更是精神敏感,過度害怕了。女孩子的內心細膩、有的女孩是與生俱來的害羞。女孩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害羞的,若是很內向、很不願意與人接觸的女孩,害羞的機率要比別的女孩大很多倍,但是,男孩子害羞的場合比較少,男孩子也應該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要勇敢大膽地表達自己

2.指導鼓勵孩子克服害羞與害怕,大膽地在小朋友面前展現自己

陽陽在所有小朋友和老師的鼓勵下,第一次紅着臉,走到小朋友面前,給大家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唱完後,一溜煙兒跑了回去,低着頭趴在桌子上一動不動了。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表揚鼓勵了陽陽,“你是最勇敢的,我要和你一樣勇敢”回到家裏,父母又一次獎勵了陽陽,給他買了心愛的玩具。這樣陽陽慢慢地開始嘗試表現自己。孩子害羞不敢當衆表達自己,其實還與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

3、父母的教養態度及教養方式不當,

在打罵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形成畏懼的心理而不敢表現自己,甚至用鬧彆扭、耍脾氣的方式拒絕表現。過分保護孩子。家長過度保護和關愛,使孩子只有在家裏,在父母面前才感到有安全感,纔敢表現自己,到了幼兒園等其他的場合,便會出於自我保護的考慮,把自己藏起來,不敢出聲音了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

4.父母禁止孩子與他人之間的交往。

有的家長爲了安全和怕孩子學壞,不準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孩子失去了和同輩相處的機會,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也影響了孩子表現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5.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

家長沒有顧及孩子發展水平的差異,對孩子期望過高,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便表露出對孩子的失望情緒,甚至責怪孩子,使孩子更加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不敢表現自己了。

6.孩子沒有練習的機會。

在一些家庭裏,成人喜歡以“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的權威來訓斥孩子,慢慢地,孩子因爲畏懼而不敢表現自己,因爲缺乏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不懂得怎樣表現自己;從小把孩子交給保姆照顧的家長往往忽略和孩子談心,讓他講述他的所想,所思,幫助他發展思考、想象和說話的能力,孩子在缺乏練習如何與人交談,溝通的環境裏,漸漸變得木訥和退縮。在家庭裏,家長請多瞭解孩子先了解孩子的氣質屬於哪一種。

如果孩子天生的氣質就是退縮、適應力和堅持度低的,表現能力自然較差。那麼,只要他能愉快地參與集體活動就行了,沒必要勉強他去突出的表現自己了。在孩子的`世界裏,同樣有面子問題,大人不應過分勉強他表現,要考慮孩子的個性和能力,以免造成恐懼、挫折而形成心理負擔。

7.父母應該避免將孩子的表現侷限於才藝表演的狹義範圍內

孩子喜歡講故事,喜歡幫助別人,喜歡當小哥哥小姐姐照顧其他的小朋友,如安慰正在哭泣的小朋友等,這種自發的行爲,更是主動表現自己的體現,更應該得到家長的認可讚賞與大力支持!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2

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遇到不熟悉的人,會躲在家長身後或者依偎在家長身邊,家長動一下他就動一下,特別膽小、害羞。如果孩子在陌生環境或者公共場合總是這麼放不開,不能在陌生人面前從容表達自己,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會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作爲父母一定要找出孩子膽小、害羞的原因,否則孩子長大後也會形成內向、不擅交際的性格,甚至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孩子的性格形成一方面會受先天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因後天的生活環境、父母的培養方式而有所不同。

1、父母的性格可以映射出孩子的性格特點

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後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都能在孩子身上找到影子。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孩子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會受影響,導致孩子也不愛說話,交際能力欠缺。

2、孩子長期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家庭環境中,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架,孩子時常感到不安和畏懼,慢慢就會變得膽怯、怕生,不敢和人說話,逐漸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

因此,有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只有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自我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才能和周圍的環境融爲一體,放開自己的內心,敢於充分展示自己、表達自己,不畏懼和新的環境、不熟悉的人接觸。

3、父母過於嚴苛可能讓孩子更加沒出息

有些父母主張“棍棒教育”,孩子犯錯後,認爲只有打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爲,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美國作家艾裏姆曾說“掌握好責罵和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很多孩子因爲父母的打擊式教育和語言暴力受過傷害,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困難,表現出害羞、膽怯的行爲後,父母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給孩子貼上“膽小鬼”、“不爭氣”、“沒出息”等標籤。

父母的話,對孩子有很強的心理作用,孩子的行爲表現會隨着這些標籤化的語言出現認知偏差。這樣不但不能改變孩子膽小、害羞的現狀,還會讓孩子很容易認爲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樣子,繼而變得更加怯懦、害羞,有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揭掉這些標籤。

4、父母包辦一切讓孩子喪失主動性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做不好,而是家長包辦了一切,讓孩子喪失了自己面對困難和考驗的機會。

有些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是擔心孩子受苦受累,就想爲孩子做好一切,孩子只管坐享其成就可以。父母認爲這是保護孩子,殊不知,這種過度的保護,把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清除乾淨,就剝奪了孩子單獨面對困難的機會,這樣會使孩子更加膽小、畏懼困難。

在父母身邊,孩子可能輕鬆應對一切,一旦離開熟悉的環境,孩子就會立馬陷入對未知的恐慌裏。

因此,父母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預見性地對待孩子,那麼在孩子出現某些行爲的時候,父母就會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爲得失,而不是立馬想用什麼方法可以糾正孩子的行爲。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 第2張

那麼,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不害怕和陌生人交往,需要怎麼做呢?

1、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氛圍的社交環境

如果孩子在家裏表現正常,到了別人家或者公衆場合就變得膽小害怕,那是因爲他在家裏的時間長,和家人相處時間久,更熟悉家裏的人,與陌生人接觸的時間和機會太少。

孩子是否願意結交新的小朋友,主要在於你給他提供了多少跟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孩子是否願意主動在新環境中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取決於你給他創造了多少和陌生人相處的機會。

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周圍有好多小朋友的環境中,經常有機會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這種體驗多了,孩子在接觸新的朋友的時候會很自然,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如果孩子的父母經常接觸陌生人並和陌生人友好交談,那麼孩子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也會特別自然,不害怕,不害羞。

相反,如果孩子的父母交際圈很小,幾乎不帶孩子出門接觸新朋友,那麼孩子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就會顯得侷促不安,或者害怕不敢說話。

多帶孩子去接觸外面,多與人交流,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孩子見得多,聽得多,慢慢就會不懼怕陌生的環境。

所以孩子如果有更多和別人相處的機會和體驗,就會慢慢變得膽大、願意和別人說話,不害羞,也不怕和陌生小朋友交往。

一個寬容、輕鬆的家庭環境,給孩子足夠多的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這樣的孩子才能擺脫膽小、害羞。

2、正確認識害羞心理,對孩子的膽怯、害羞表示理解並接納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小時候有些膽小、害羞,比較怕見生人,是很正常的表現,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見得更多、接觸的人也更多,這種情況就會自然而然有所好轉,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和焦慮。

年齡較小的孩子面對陌生的場景時,害怕、緊張、害羞都是正常的表現。家長不必過多幹預,如果強行讓孩子表現的自然,只會讓孩子更加緊張,並且會加深孩子的恐懼心理。

每個孩子都會有害羞心理,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髮展,他們會更多的關注自己,開始在意周圍人的眼光。父母應該理解孩子,並接納孩子的行爲,不要給孩子隨便貼上“膽小”“內向”的標籤,因爲這樣的標籤會讓孩子產生心理暗示,認爲自己就是內向、害羞、膽小的,長此以往,孩子的膽小、害羞的行爲會愈演愈烈。

當孩子的行爲得到父母的接納,他們的自信心纔不會受到挫傷。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不用強迫他,父母可以親子示範給孩子看,如何跟他人打招呼、交流,慢慢的,孩子就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爲,一點點去模仿。

3、用傾聽和引導幫助孩子增加心理安全感

每一個孩子的氣質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天生外向,喜歡和陌生人交流,屬於見面三分熟,到了新的環境,見到更多人也不覺得侷促不安,特別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然而有些孩子就屬於偏內向型,和陌生人混熟會需要很長時間,俗稱“慢熱型”。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內向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因爲他們在新環境的刺激下,他們的大腦需要更長時間處理信息。

家長不用過分急於改變孩子現狀,更不能強迫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進行自我表現,如果孩子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也不要說孩子膽小、害羞,這樣不僅不利於改變孩子現狀,還有可能因爲家長的這種“貼標籤”的行爲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讓孩子膽小害羞的情況更嚴重。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很可能就成爲標籤所標定的人。

帶孩子見不熟悉的人之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要去哪裏,見誰,還可以提前演練一下見面時要怎麼打招呼,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抵消心中的恐懼感。

如果孩子還是有牴觸心理,不敢直接見不熟悉的人,可以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找到可能的原因。

比如:寶寶,是不是還沒有做好準備跟阿姨打招呼?那我們現在先演練一下好嗎?“寶寶,剛纔請你給叔叔跳支舞,你不想跳,是怕跳不好嗎?”孩子可能會說,怕跳不好,叔叔笑話,這時,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願意跳給叔叔看,叔叔一定特別喜歡,即使跳得不好,叔叔也不會笑話你。

在溝通過程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心情,對孩子不想、不敢的害羞行爲積極引導,逐漸讓孩子擺脫害羞的心理。

4、父母的陪伴纔是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基礎

蒙臺梭利說: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會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如果一個孩子很有安全感,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心中是有安全感的,雖然不熟悉,但也不會產生害怕的心理。

所以父母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友善,內心充滿安全感,這是克服害羞心理的關鍵因素。

對於缺乏自信和內向害羞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心理學家蘇珊·博格爾斯說,父母的表揚和鼓勵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害羞情緒。那些總是被批評和否定的孩子會更加膽怯、害羞。

多鼓勵,少批評教訓,因爲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只會讓孩子更加退縮,而鼓勵則會讓孩子更加願意去表現自己。

表揚和鼓勵需要有即時性和具體性,就是看到孩子有好的行爲要及時進行鼓勵,鼓勵需要具體描述孩子的行爲,而不是泛泛地說“孩子,你真棒”。

孩子膽小、害羞的背後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父母要通過表象看到孩子害羞背後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擺脫害羞模式。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3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外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

事實上,害羞的孩子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由於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害羞的孩子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懷疑……這些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當自己的寶寶處於害羞狀態時:家長朋友們不妨試試說這些話去鼓勵孩子!

(1) 那些很活潑的孩子剛開始接觸新鮮事物時也會焦慮,也會不安,並不只有你一個人會這樣。

(2) 交朋友獲得友誼需要時間,當你需要交朋友時,朋友纔會出現。

(3) 你很討喜,很可愛,當你學會分享時,你會交到很多朋友。展現你的自信,一切都會變好的。

(4) 交朋友要慢慢來,從少到多,第一個朋友最難,後面會變得容易起來。

孩子害羞性格怎麼引導

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並不是那麼“與衆不同”,跟那些在公衆面前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

雖然他願意到外面玩,卻很不希望別人“注視”他,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只能讓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並把握住自己的權利;他還需要了解在公衆面前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都需要身經百戰的父母去傳授和引導。

孩子總是害羞,不敢表現怎麼辦 第3張

幫助害羞寶寶交友祕籍

除了語言上的鼓勵,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家長能爲害羞寶寶搭建的平臺還有很多:

(1) 多讓寶寶外出,讓寶寶開闊眼界增長經驗,這樣寶寶慢慢就學會適應新的環境,不再害羞了。

(2)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等,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孩子學會勇敢表達自己就不會害羞了。

(3) 當孩子升學,比如幼升小、小升初等,可以找到一起去新學校的老同學,這樣孩子不會感到孤單能快速適應新環境,交到新朋友。

(4) 當害羞的寶寶張口提問,不管什麼內容,父母都要停下手上的事情認真聽,讓他感覺到自己被關注。如果寶寶感覺自己說的話很重要,那麼他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會更自信。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