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成長,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如果有問題出現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多與孩子溝通,一起來看看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吧。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1

三歲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第一步,如果您的小孩3歲了還不會說話,就應該引起您的重視,父母的自身情況包括受教育的程度、閱歷、成長環境、對小孩的關注度等等都會影響孩子,有些父母不夠重視,認爲孩子只是說話晚了一點而已,因爲父母的疏忽而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和成長。

第二步,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3歲了還不會講話,最好通過就醫、平常觀察等等掌握一下孩子是否是因爲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等因素引起。如果通過孩子的行爲可以察覺還是不正常要到正規醫院檢查,根據醫院檢查結果認定才採取相應措施。

第三步,如果不是發育不正常的原因引起的說話晚,3歲了還不會說話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隔代教育的問題,親子教育問題、家長沒有引導孩子,遺傳因素,小孩本身性格內向,家長不給小孩說的機會通過肢體就能瞭解小孩行爲等等各方面原因。

第四步,在分析孩子的同時,也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原因,有沒有因爲自身的原因而影響了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原因也要及時改正。不要因爲自己耽誤了孩子。

第五步,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改進:

1、多和孩子進行交流,鼓勵孩子多說話,有時可以利用一些機會來進行有趣的角色遊戲,儘量多給孩子提供一些說話的機會和場和。

2、經常帶孩子出去走,多跟人接觸,多引導孩子,不要把孩子關在家裏,要多跟人交流。

3、平時家長要多觀察,留意孩子的一些喜好和興趣,儘量多花點心思投其所好,引導着孩子慢慢的學着從簡單的語言開始說起。

4、同時作爲家長,你自己首先要有耐心,孩子學說話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說話本身就又早又慢,所以不要着急。

5、不要因爲自己着急而對孩子有些情緒上面的語言和行爲,小孩從小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您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儘量給孩子營造舒適、輕鬆、溫和的環境。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

第六步,這時候的孩子主要還是要靠父母來引導,我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讓孩子健康成長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例子,我兒子30 個月的時候還只能說些簡單的兩三個的短語,例如:爸爸。媽媽。爺爺,蛋蛋,家家等等,而且也很調皮,因爲30 個月以前都是由小孩的爺爺奶奶在帶,所以隔代教育對孩子影響也很大,因爲過分溺愛,沒有正確的教育孩子,後來也去醫院檢查過,沒有大的問題,就是智力有點發育緩慢,語言遲緩,醫生建議從家長做起慢慢引導孩子,兩個月再去檢查,後來我也翻閱了很多資料,學習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的.孩子現在3 歲了,很短的時間,進步非常快,所以我想事在人爲,只要大家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小孩最晚多大會說話

男寶寶語言發育稍落後於女寶寶,說話的時間比較晚,一般2歲左右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只要寶寶的智力、聽力和舌頭沒問題,就別擔心,寶寶早晚都會說話的!

寶寶如果在三歲的時候仍舊不會說話確認讓很多父母感到揪心,但是有時候未必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沒有做好溝通所致的。現在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了,父母們不能顧着玩電子產品而缺少與孩子交流。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2

不說話的孩子越來越多?

除了孩子寫作業問題、專注力問題、叛逆期問題,真心爸媽遇到的最多的求助,你一定猜不到是什麼。

說出來可能讓人吃驚——是孩子說話問題!

有的是孩子快兩歲了,遲遲不開口說話,有的是孩子一歲多時,本來已經能說很多詞和小短句子了,然後就又什麼都不說了,有的是孩子三歲了,活潑可愛,什麼都明白,就是不說話。

遇到孩子說話問題的爸媽,大多會去醫院檢查一下聽力和發音能力,結果無一例外地發現,孩子不說話,不是生理問題。

那麼,爲什麼孩子不說話?

“沉默帶娃”是偷走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賊

我們和爲孩子不說話着急的父母交流,發現,幾乎所有不說話的孩子,都生活在不同程度的“沉默帶娃”模式中。有幾種情況:

1、孩子和祖輩生活,祖輩很少和孩子做語言交流。

比如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孩子長到三歲,大人跟他說什麼都能明白,但就不開口說話。爸爸媽媽當然很着急,帶着孩子四處求醫,後來診斷沒有任何問題,醫生的建議,就是跟孩子多說話。原來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不太愛說話,平時帶孩子時,只管照顧孩子的衣食,很少和孩子做語言交流。

2、大人伺候得太好,孩子根本不需要說話。

另一個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家裏還有祖輩幫着照顧,也是一切正常,但就是不說話。後來我們跟孩子媽媽交流,發現是因爲家裏照顧孩子的人手太“充足”了,幾乎是孩子有什麼要求,只要動作、表情上一表現出來,大人馬上就利索地爲孩子服務,長此以往,孩子根本沒有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的必要,說話的積極性自然就不高了。

3、父母很少和孩子說話。

有的是父母自己沉默寡言,不喜歡說話,也很少和孩子說話,有的是父母生活壓力大,狀態低落,沒心情和孩子說話。

我們遇到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孩子一歲半了,本來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沒問題,也能做“要吃飯”“要喝奶”這樣簡單的表達了,但一歲半之後,換成媽媽全職帶娃,孩子反倒不說話了。那位媽媽很奇怪,後來討論中發現,媽媽帶娃,經常是自己在旁邊刷手機,讓孩子看電視。這就難怪孩子不說話了。

陪伴孩子,聊天說話無比重要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在與成人的交流逐步發展起來的,大人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會跟你學習發音、學習詞彙,學習句子的組織,大人的給孩子的語言輸入足夠多,孩子才能“輸出”。

生活在“沉默帶娃”模式中的孩子,所欠缺的,正是成人的語言輸入,沒有足夠的學習,孩子如何能輸出呢?

我們現在關心陪伴孩子,主張父母給孩子足夠多的關愛,陪孩子充分玩耍,但是缺了和孩子的語言交流,再長時間的陪伴,都算不上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遇到過一位媽媽,她說,我自己就是個不喜歡說話的人,所以孩子兩歲多了,還不說話。

真巧,真心媽媽自己,也是個不太喜歡說話的人,一個人在家裏工作,整天沒有人說話也不覺得悶,參加聚會,經常是悶頭聽大家說話的那一個,但是因爲很早就意識到和孩子說話的重要性,所以和孩子在一起時,我會秒變一個善於聊天的媽媽,和孩子聊上一個小時,也不覺得煩、不覺得無聊。

三歲小孩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 第2張

我自己的感受是,爲了孩子,大人真的是要做一些改變。這種改變,還包括放下手機。

帶孩子在外面吃飯,我們經常遇到的場景是,爸爸媽媽帶着十來歲的,點了一桌子的菜,然後孩子一個人在認認真真地吃,大人吃上幾口,刷兩眼手機,再吃幾口,再刷上幾眼手機,整整一頓飯,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沒有什麼交流。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品質如此,即便孩子已經大了,不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但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變成一個和爸爸媽媽無話可說的孩子,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該怎樣“培養”孩子說話?

爲孩子不說話着急的爸媽,都會問:我知道問題在哪兒了,那麼我該怎麼樣培養孩子說話?還有人問,我該怎樣“誘導”孩子說話?

這個,真是不需要刻意“培養”“誘導”的,只要大人能做到不“沉默育兒”,和孩子多說話,孩子的聽覺和發聲能力都正常情況下,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每個孩子說話有早有晚,說話早,不等於孩子就聰明,說話稍遲,也不等於孩子就遲鈍。像我們家兩個孩子,同樣的語言環境,一個是在一歲時“說整話”的,一個是在兩歲時“說整話”的。只要是孩子不是開口說話太晚,大人不必着急。

但是,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做語言交流,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絕對非常必要。雖然孩子幾個月的時候,並不能開口跟你說話,但實際上已經在慢慢發展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了。你和孩子說得多,孩子會在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自然地開口說話,如果語言環境不足,再怎麼“誘導”“訓練”,都沒有用處。

兩個孩子小時候,我們的辦法是:

1、儘早和孩子說話

孩子一出生起,我們就和他們說話,比如“咱們吃媽媽奶咯”“咱們去換尿褲”“媽媽/爸爸抱抱”等等。

2、用規範的口語和孩子說話

跟孩子說話,要用大人之間日常交流的、規範的口語,用詞準確、表達清楚,不要用所謂的“兒語”“嬰語”,因爲孩子聽不到準確的口語,那麼等他開口說話的時候,他也就學不會準確地表達自己,而容易說一些大人完全無法理解的話。

3、無論孩子會不會說話,都和孩子做語言交流

大人容易認爲,反正我跟孩子說什麼,他也聽不懂,所以特別容易“悶頭”照顧孩子,不使用語言和孩子交流。比如要抱孩子,一把就把孩子抱起來,根本不說話,要讓孩子做什麼,不跟他說,只抱着他去做。如果大人這樣做,就會大大減少孩子在生活中“聽別人說話”的機會,聽得少,自然學得慢,輸出得少。

4、隨時說話聊天

給孩子穿衣服,我們會和他們說衣服和穿衣服的事,吃飯時,會和他們說食材和飯菜的口味,帶孩子在外面玩,會說天空、風、雲彩、地上的花花草草,開車在路上,會說汽車、馬路、交通標誌……

其實只要大人有和孩子聊天說話的意識,隨時都有機會,也隨時都有話題。而且,親子之間習慣了聊天說話的氛圍,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穫,就是孩子甭管多大,都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交流,現在我們兩個孩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五歲,老大學習緊張些,但每天晚餐桌上,都會和爸媽媽媽聊聊當天的新聞,老小時間相對寬鬆,放學後和爸爸媽媽聊上一小時是常有的事。

另外兩個小建議

關於孩子說話,我們還有兩個小建議:

一是不要讓不要讓非常“悶”的人來帶孩子。

孩子當然最好由父母自己來帶,但是有的家庭有客觀原因,需要由祖輩或者保姆幫助帶孩子。但是決定由姥姥還是奶奶來帶,或者選擇保姆時,爸爸媽媽需要考慮到孩子的未來照顧者的個性因素——是不是非常悶,是不是很不愛說話。孩子由沉默寡言的人來帶,學會說話的時間,可能會大大推後。

二是避免給孩子混亂的語言環境。

要想孩子語言能力發展良好,最好避免讓孩子處在混亂的語言環境中。比如有的家庭,一會兒說普通話,一會兒說方言,甚至爸爸媽媽都說不同的方言,再加上說方言的祖輩或者保姆,孩子接觸的大人各自用詞習慣不同、語音語調不同,都會影響孩子對語言的認知和理解,也很可能會推後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