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來源:星女圈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會有煩惱,同時,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的能力越出衆越好,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以下是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的育兒方法。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1

不必考100分

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有一個觀點:不贊同孩子考試要得100分。因爲要得到一個100分,就要用掉學生太多的精力,爲了避免小錯,就要訓練得非常熟練,結果會浪費太多的寶貴時間和資源,最後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滅了。

我非常贊同劉教授的觀點。關於教育,有一種“第十名現象”。小學期間能考100分的“尖子生”,一旦升入初中、高中或是大學,大部分會“淡出”優秀行列,而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卻會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

考100分的孩子之所以會落於人後,不能一直保持優秀,道理就是劉道玉所言的那樣,爲了避免那一點小錯,尖子生們花了幾倍的努力,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實在是得不償失。

就像一塊地,明明只能種一季莊稼,卻要施上幾遍肥,結果土地的性質發生逆轉,反而種不成莊稼了。而成績處在中游的孩子,基本知識都掌握了,只不過有點小差錯,無傷大雅。他們的時間不會用在如何避免小差錯上,而是用在其他知識的學習上,反而能厚積薄發,後來居上。

我的人生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讀於一所鄉村小學,同年入學的有兩個班,80多個人。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都處在中游,有時候數學還考不及格。現在讓我回憶小學裏學校裏的生活,實在回憶不起來了。因爲那時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在玩。同村的幾個孩子年年能拿獎狀,我讀了五年小學,一張獎狀也沒有。但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愛上了閱讀,所有零花錢全部買了書。到了初中一年級,方圓幾裏地,就數我家裏的書最多,一些愛看書的農民,也會騎車來我家向我借書。

我的學習成績在初二突然“發力”,照老師的話說,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那時也奇怪,什麼都懂了,一本教科書,短短几天翻一遍,就能知道個所以然了。成績自然好了,並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直到考上學校。

一個人的成長要順其自然,就像一年四季,小學和中學是人生的春天;大學是人生的夏天;畢業後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春天就該做春天的事,夏天就該做夏天的事。小孩子就是玩,沒別的事,但是看看現在的小孩子,哪裏還有玩的時間,一次考試沒考好,家長就如臨大敵。

與現在的孩子相比,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十三歲之前,根本沒有學習上的壓力,上山摘野果,下河抓魚蝦,肯定不是一個好學生。考好考差,父母也不過問。我就像野外的一棵樹,能不能成材,聽天由命。這要感謝那時的應試教育,不像現在這樣瘋狂,任由了我喜歡讀書的喜好,在潛移默化中發展了自己的長處,又因爲多讀書反哺了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來了一個“後來居上”。不然,也許我的人生會被徹底改寫。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對後進生有這樣一段論述,“所謂後進生,可能是一點都聽不進課程,還堅持在那裏坐着,日久天長,他們磨出的是何等的頑強的毅力。長期的教育經歷讓我感到,大部分後進生都是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待人誠懇的人。”

魏書生對後進生認知基於的是常年的教學體驗,不可謂不深刻。但我們千萬不要誤讀了他的話,魏書生並不是倡導孩子去做“後進生”,他想說的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成績並不能代表全部,如果被脫離社會現實的應試教育牽着走,可能最後成爲一種人生悲哀。而養育適應社會的能力,譬如後進生的那種“忍受能力”,要比考100分重要得多,那種幾年十幾年磨出來的毅力,將爲他們走上社會之後開拓出人生寬廣的空間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2

01、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上小學一年級的睿睿也開始了,天天考試的強化複習。今天放學,你高高興興的,把數學試卷交給我,說:“媽媽,這是我連續考的第5個100分了,我讚道:“真厲害,想當年,你媽我都不及格”睿睿信心滿滿的說道:“七班有個小孩連續得了7個100,我還得繼續努力”看到你躊躇滿志的樣子,我不想破壞他的上進心,說;“嗯,好好加油。”睿睿說:“老師說,我要努力超過他”我說“不一定要考100分,只要努力了就好了。”

作爲年齡幼小的睿睿,在學校以分數定成績的環境下,有小小的上進心他,很自然把100作爲他學習的終極目標。但我知道,我希望她真正的愛上學習,而不是沉浸在考滿分的追逐中。我希望好的分數能激發他學習的興趣,而不是他把所有的興趣都集中在分數上。除了孩子們自己,我們的家長更是對分數,緊盯不放。前兩天跟閨蜜聊天,閨蜜抱怨說:“我們家孩子數學不好‘’我問“怎麼個不好法”閨蜜說“總是考不了100分,有一次才考了92”我簡直要暈了,這不好的標準也太高了吧。

在以分數論高低,以考試定前途的背景下,我們的家長們從孩子踏入小學開始,就一直繃緊了分數的神經。老師規定90分以下不及格,家長們就拔高到95分以下不合格,考不到100分就是成績不好。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02、誠然分數是檢驗學習的標準,好的學習成績能夠激勵孩子學習的熱情。但把“考一百分”作爲目標,一味誇大分數的重要性和意義,顯然也不合適。我們樓上的一個女孩,在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的比較多,在上小學前,一年級的知識都學得差不多了。進入小學後,學習很輕鬆,不用聽老師講課,也能考100分。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非常滿意。

可是漸漸的,尤其是進入三年級後,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後來向老師詢問,才知道,孩子聽課的習慣一直不好。因爲課上的知識,孩子不聽老師講課也會,慢慢的就養成了不好好聽課的習慣。

等到她之前掌握的知識用完,而又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成績自然是越來越差。

在小學,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孩子的心智發展不成熟,考試內容也僅僅侷限於書本,孩子在這時,應該是培養一個好的習慣。比如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提起預期,按時複習,而不是隻看分數這個表象。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第2張

另外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曾給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題詞:“不要考100分”。其中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多少人能領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考試內容都是書本上的內容,孩子只要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就能掌握。而考一百分,就需要另外給孩子加碼。我的這位閨蜜,爲了讓孩子考出好成績,每天完成學校作業,還要再完成她給孩子佈置的作業。小小年紀,就需要每天做到10點多,早早的帶上眼鏡。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不要考100分”就是在提醒我們家長,不要把時間和精力過多的集中在成績上,不要在過多的在細枝末節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是一種智力的浪費,會淪爲考試的機器。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第3張

03、在孩子10多年的學校生涯中,除了學習,還有和同學的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孩子的學生時代,體驗到友情的可貴,讓他的學生時代更加有意義,同時對他將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臺灣作家林清玄,曾在他的《我爲什麼不主張孩子考第一》中提到,在班級排名7到17名的.孩子,人際關係最好,既可以跟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跟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的壓力小,生活輕鬆,創意是最好的。

學習第一名的孩子,往往不會往後看,他往往只關注比他成績更好更優異的孩子。從而侷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這一點,在睿睿身上就有體現。將要步入二年級的睿睿,適應了學校的規則,習慣、老師和同學,接納了學校的評判標準。他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圈子。經常考一百分的他,經常把成績作爲評判同學的第一條標準。

“XX,最近退步了”

“XX,是學霸”

“XX,是大隊長,因爲他學習好”

考一百分,讓他對成績不好的同學產生偏見,而不願跟他交朋友,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第4張

04、除此之外,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練就一手好字,涉獵廣泛,對一個多元化的人而言,同樣比成績更爲重要。

閱讀的重要性,在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就一再的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熱愛閱讀的孩子,不僅在將來的學習中有更強大的後勁,而且這還會讓他受益一生。

作爲父母,我們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而書可以成爲孩子一生的導師。不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人士,還是身邊的朋友,但凡有閱讀習慣的,他的人生都會因爲這個習慣而受益。字是我們自己的一張名片,一手好字不僅是自我的展示,也是對中華文化的更好體味。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品質,如熱愛生活,喜愛運動、都是受益一生的事情。

我們的孩子和家長不應該,把目光只侷限於眼前的分數,而捨棄人生更美的風景。

孩子成長不需處處100分 第5張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