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不同的國家是怎麼教育孩子吃苦的

不同的國家是怎麼教育孩子吃苦的

來源:星女圈    閱讀: 7.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同的國家是怎麼教育孩子吃苦的,吃苦教育一直也是被人認同的一種教育方式,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如果從小沒有教育好,長大就很容易被小小的挫折打倒。那就一起來看看不同的國家都是怎麼進行吃苦教育的吧。

不同的國家是怎麼教育孩子吃苦的

不同的國家是怎麼教育孩子吃苦的1

美國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爲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方能予以畢業。

條件似乎苛刻,但卻使學生們獲益非淺。家長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沒有一位“拖後腿”、”走後門”、“搞小動作”的。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不管其家裏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裏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14歲的詹妮每週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母親告訴她,你完全可以在家裏幫媽媽幹活,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妮覺得在家賺自己母親的錢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無能之輩,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對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鍛鍊了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爲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說法語的地區,所以這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當傭人。

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別人問爲什麼,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加拿大

爲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結各家各戶送報紙。看着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那位當記者的父親感到很自豪:“分這麼多報紙不容易,很早就起牀,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耽誤。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各國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爲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不同的國家是怎麼教育孩子吃苦的2

“吃苦教育”還是有必要,但是必須要清楚:

一、吃苦教育不等於給孩子肉體和精神折磨,其核心是錘鍊;

二、吃苦教育與快樂教育不能對立起來,快樂教育和吃苦教育均是完整教育不可缺少兩面。

“吃苦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吃苦,而是樹立一種珍惜感恩,一種勤儉節約的價值觀。

同時,“吃苦教育”不能形式化,也不能人爲化,不能簡單地認爲,只有吃糠咽菜,衣不蔽體纔是能吃苦。

怎麼正確進行吃苦教育

1、可以讓孩子“勞累”一點

父母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家務,這能讓他們在增加生存技能的同時,也對你平日的辛勞有所體悟。

2、有意爲孩子設置一些障礙

父母不妨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難和障礙,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知道,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與困難相較量。

3、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和管束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要找藉口,不能放縱,該批評就批評而且可以嚴厲些,讓孩子清醒地認識到後果。這樣做他們當然不會感到愉快,但久而久之,卻能明辨是非,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對於孩子的吃苦教育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將“吃苦”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生活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錘鍊他們的意志和品格。如此,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更好地面對困難、承擔責任,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自主創造美好的生活。

孩子人生必經的8種苦

讀書的苦:鑄成未來的路。孩子抱怨:媽媽,上學好累啊!媽媽開導:不上學以後更累!

孩子,讀過的書從未浪費,它們化作能量支撐你去看更美的風景。眼前繁多的知識是通往未來的門票。

批評的苦:是成長滋味。孩子抱怨:老師今天把我說哭了···媽媽開導:是不是你做得不夠好啊?

沒有人生來一帆風順,唯有歷經打磨,才能成爲棟樑之才。每一個批評你的人都是生命中的貴人,指引你不斷超越自己。

分離的苦:教人懂得珍惜。孩子抱怨:媽媽,我不去幼兒園!媽媽開導:乖,媽媽下班就來接你。

人總要學會告別,一路不斷失去,卻也不斷收穫。懂得日後的別離,才能學會珍惜當下,善待每一次相遇。

變遷的苦:給予更多可能。孩子抱怨:班裏換老師了,好不習慣。媽媽開導:說不定這位老師更有意思啊!

生活不會一成不變,我們本身也在改變。變化帶來恐懼不安,也可能蘊藏驚喜。對待變化的從容,是我們畢生的修行。

失敗的苦:暗含了成功。孩子抱怨:媽媽···我又考砸了。媽媽開導:沒關係,我們一起找原因。

成長路上風波不停,失敗從不會斷絕。唯有一次次汲取經驗,才能把失敗化爲成功。把失敗作爲跳板,成功也會指日可待。

殘缺的苦:是生活常態。孩子抱怨:媽媽,小汽車都刮花了···媽媽開導:孩子,它只是多了一個小口子。

完美可遇不可求,殘缺卻是生活的必備。不但事物難以完美,父母、老師都並非完人。接納不完美,是一種豁達的態度。

遺憾的苦:需要時間撫平。孩子抱怨:我差一點就可以參加演出了!媽媽開導:孩子,起碼我們盡力試過,對不對?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收穫相應的回報。更多時候,我們都是懷着希望,盡力讓自己無悔無愧。

教養的苦:告訴我們底線。孩子抱怨:我就想喊,不然不開心。媽媽開導:如果你堅持,我就立刻帶你走!

人不能隨心所欲,大家的剋制和尊重形成利人利己的公德。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才能成爲適應社會的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