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的心頭柔,寶寶的身體狀況時時刻刻牽動着媽媽的心,一歲半的寶寶已經開始長乳牙的階段,但是有些媽媽發現寶寶出現了齲齒,那麼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今天小編爲大家講解一下。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1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需要做這樣的幾點治療。

1、牙齒修復。一般來說,會選擇牙齒的修復,可以將發生病變的組織去除,然後恢復牙齒的外形,但是因爲一歲半的寶寶年齡小,所以一定要找到合適的修復材料纔可以進行治療。

2、冠體修復。這種修復治療方法,在應用中是比較少見的',一般來說能恢復牙齒的外形,而且還會保證牙齒的功能正常,但是因爲操作比較複雜,所以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3、窩溝封閉。一般醫生會建議窩溝封閉,這樣可以避免壞掉的牙齒,對其他牙齒產生影響,從而保證其他牙齒不會受到牽連。所以在對齲齒修復後,就要做窩溝封閉。

寶媽在生活中,可以關注這樣幾點進行乳牙的護理:

1、注意刷牙。雖然是隻有一歲半,寶媽們也要注意給寶寶早晚刷牙,可以使用棉布每天用清水或者是鹽水擦拭牙齒,在睡覺前也不要讓寶寶吃太多的甜食,以及零食。

2、定期做好檢查。一定要儘早對齲齒早發現,才能早治療。因爲有些寶寶的齲齒就是因爲沒有儘早發現,所以耽誤後期治療,一旦乳牙保護的不好,恆牙也會受到影響。

一歲半寶寶牙齒齲齒怎麼辦2

幼兒齲齒的病因

兒童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其基本點爲:致齲性食物(特別是蔗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在糖,緊緊貼附於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上,在這種由牙齒表面解剖結構和生化、生物物理特點形成的不僅得以牢固的附着於牙面,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蝕牙齒,使之脫礦,並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1、細菌

細菌是導致齲病的必要條件,因爲這些細菌導致牙齒病變,進而產生齲齒。

一般認爲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爲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公認的主要致齲菌是變形鏈球菌,其它還包括放線菌屬、乳桿菌等。

細菌主要是藉助菌斑粘附於牙面。口腔滯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後,一方面聚合產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質,另一方面產酸使牙齒脫礦,菌斑的組成比較複雜,除大量細菌外,還有糖、蛋白、酶等物質。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細菌的主要來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產生酸,併合成細胞外多糖和細胞內多糖,產生的有機酸則有利於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於牙體硬組織的脫礦,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積聚,並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齲病發生的物質基礎。

(2)涎液在正常情況下,涎液有以下幾種作用

機械清洗作用減少細菌的積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鹽類等物質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過所含鈣、磷、氟等增強牙齒抗酸能力,減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牀可見,口乾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牙齲;另一方面,當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鹽含量減少時,也有利於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係,如牙齒的窩溝處和礦化不良的牙較易患齲,而礦化程度較好、組織內含氟量適當的牙抗齲力較強;另方面,牙齒的結構與機體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在發育中,不僅影響到牙齒的發育和結構,而且對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組成也有很大影響,因而也是齲病發生中的重要環節。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牀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纔可能產生齲壞,所以時間因素在齲病發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護牙原則

1、護牙從1歲開始

美國疾控中心一份報告稱,及早展開口腔衛生防護措施,既有益健康又節約醫藥費。與其他孩子相比,1歲時就開始口腔健康保護的孩子,5年後看牙醫的費用降低40%。

2、培養孩子刷牙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非常重要。兒童牙科專家貝弗利·拉金特博士表示,孩子長出第一顆牙時,就該給他刷牙,甚至在孩子出牙前,父母就可以用紗布爲孩子清潔口腔。長牙後,應選擇軟毛兒童牙刷,每天早晚刷兩次。

3、避免“奶瓶齲齒”

兒科醫生和牙醫一直告誡家長,不要讓孩子含着奶瓶睡覺。這是因爲奶嘴上的糖分會粘在孩子牙齒上,造成口腔細菌,併產生酸性物質,導致齲齒髮生。若不及時治療,牙病會對兒童正常發育以及語言學習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覺的習慣,奶嘴最好沖洗乾淨,奶瓶中只倒涼白開。

4、喝飲料少用吸管

很多孩子喜歡用吸管杯喝水和果汁。專家表示,果汁及其他含糖飲料不利兒童牙齒健康。特別是嬰幼兒長期使用吸管還會導致門牙後部齲齒,因此喝果汁時儘量用廣口杯。

5、兩歲時應告別奶嘴

1歲的孩子含奶嘴有助於防止嬰兒猝死綜合徵,但長期使用奶嘴會危害牙齒健康。用力吮吸奶嘴會影響孩子上下牙排列的整齊性,乃至影響嘴形。專家建議,孩子2歲時,就該扔掉奶嘴。

6、當心不利口腔的藥物

很多小兒藥物中含有糖分,這些成分粘在牙齒上,也會增加齲齒危險。小兒哮喘和心臟病類藥物尤其容易導致齲齒,抗生素及某些哮喘藥物會導致酵母過量生長,引起真菌感染,因此服完藥要漱口。

7、堅持口腔衛生不妥協

很多家長認爲,教嬰幼兒刷牙或使用牙線非常困難,且小題大做。但專家認爲,保持孩子口腔衛生絕非小事,必須嚴格要求,馬虎不得。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