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8篇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8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和認識夏季花卉的興趣。

2、發展幼兒較爲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能力。

3、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認識牽牛花,知道其開花的規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漂亮的花

2、課件:圖片-牽牛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謎語: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

教師: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牽牛花。

二、展開

1、談話:我知道的牽牛花。

提問:

你在哪裏見過牽牛花?它長得什麼樣?它在什麼時間開花?

2、藉助圖片引導幼兒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觀察牽牛花。

提問:

(1)牽牛花的花兒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你見過什麼顏色的牽牛花?

(2)牽牛花的葉子是什麼麼樣的?摸上去什麼感覺?

(3)牽牛花的莖是什麼樣的?牽牛花的莖是怎樣生長的?

小結:牽牛花的花朵像一隻小喇叭,顏色有藍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牽牛花的葉子像心形,綠色,上面有一層毛茸茸的東西。

牽牛花的莖又細又長,會繞着籬笆或繩子往上長。

牽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開花。

3、學習謎語《牽牛花》。

教師:我們一起學習謎語牽牛花,這個謎語把牽牛花的主要特徵都描寫出來了。

4、ppt課件:漂亮的花

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花卉。

教師:自然界有很多美麗的花在夏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麗,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夏季開放的花卉,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萌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分享、參與的快樂。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大膽操作、積極表達的能力。

3、鼓勵幼兒在玩中積極探究調製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嘗試記錄。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小朋友吹過泡泡。

2、材料準備:一瓶調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潔精、鹽、洗衣粉、麪粉、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肥皂水、擦手抹布、記錄表、粉筆、黑板。錄音機、磁帶。

3、場地準備:戶外草坪。

活動過程:

1、出示調好的泡泡水,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提出問題,幼兒相互討論。

“你準備怎樣調泡泡水”?

3、幼兒認識各種材料後,教師提出問題,幼兒自由探索與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參與指導。

問題:哪些原料能夠調出泡泡水呢?

重點指導:

(1)啓發幼兒認真思考、嘗試區分哪些材料能調出泡泡水,並作好記錄。激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2)提醒幼兒注意操作衛生,不亂撒泡泡水,不將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頭上,不爭搶工具。

4、幼兒彙報吹泡泡的發現。

討論:你用哪些原料調出了泡泡水?怎樣調的?你還有什麼發現?

5、集體遊戲:吹泡泡比賽。

6、活動延伸:幼兒自由在戶外吹泡泡,觀察泡泡在陽光下的變化。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齲齒產生的原因,懂得牙齒保健的重要。

2.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3.樂意保護自己的牙齒,願意早晚刷牙。

活動準備:

1.一個小熊頭飾,一副黑色眼鏡做“蛀牙蟲”。

2.牙齒模型一副。

3.一盒牙膏,人手一把牙刷,一個水杯預先放在盥洗間。

4.《小熊拔牙》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活動。謎語:大紅門打開來,白姑娘站兩排,各種東西吃進去,又切又磨樣樣能。

2.聽故事《小熊拔牙》,瞭解產生齲齒的原因,懂得牙齒保健的重要。教師扮演小熊手扶腮做痛苦狀,並請幼兒猜猜小熊怎麼啦?幼兒聽故事。討論:小熊的牙爲什麼被拔掉?牙被拔掉有什麼不方便?

3.幼兒互相交流,知道牙齒保健的簡單方法。幼兒互相看看同伴的牙齒,自由交流自己看牙醫的經歷和感受。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保護牙齒的。教師小結:如果不注意保護牙齒,牙齒也會生病的.。牙齒是會影響我們吃食物,不能好好睡覺,並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缺少牙齒時,說話不清楚;齲齒嚴重的話,還很難看呢!

4.討論正確的刷牙方法,並徒手練習。

教師:小朋友會刷牙嗎?我們來教教小熊怎樣刷牙好嗎?教師用牙刷在牙齒模型上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先在牙刷上擠點牙膏,水杯盛上水,再用水漱口並吐出,然後用牙刷去刷牙,上面的牙齒從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齒從下往上刷,兩邊的大牙齒要由裏往外來回刷,最後用杯子裏的清水漱口吐出。幼兒用牙刷做空手練習,“小熊”來回檢查。遊戲“蛀牙蟲,快走開”,繼續幫助幼兒練習正確刷牙:教師戴上“蛀牙蟲”的眼鏡扮“蛀牙蟲”,在幼兒四周邊唱邊隨意走動,歌曲結束後,“蛀牙蟲”隨意請一位小朋友,這位小朋友念兒歌“蛀牙蟲,快走開,我回刷牙趕走你!”然後練習刷牙一次。其他幼兒看他刷牙方法是否正確。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1、師提問:"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

"今天冬姑娘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吧!"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提問:"小朋友們,這個故事裏都有哪些小動物?"

"小貓和小狗它們在說什麼?那麼天上下的是什麼?小朋友們你們說說看天上下的是什麼呢?"

3、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二、出示故事掛圖,師講述故事。

1、在講到小花狗時,依次找到小花狗、小花貓、老母雞和小朋友並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師重點解釋"慢慢地、漫天飛舞"。

3、出示下雪的flash,讓幼兒感受下雪時的情景。

三、請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當出現角色時停下來讓幼兒進行模仿對話。

2、故事講完後,請幼兒想象飄落下來的雪花還像什麼?(碎紙片、棉花等)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雪花飄落時的樣子。

四、教師、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1、教師旁白,請若干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2、師評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試試,玩玩,做做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電風扇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着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爲了順應孩子的心理,我選擇了《旋轉的物體》這一科學探索活動來幫助幼兒去發現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具車、陀螺、筷子、積木、圓片、吸管、牙籤、碗、杯子、毛巾、硬幣等 。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來猜猜它是什麼?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那除了風車能轉,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玩具車、陀螺、硬幣、紙片、吸管呼拉圈,它們能轉嗎?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小結:我們小朋友真棒,用嘴吹,用手轉,有手推,想出了那麼多轉動的方法,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

(二、)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使其中的一樣東西轉起來。

1、今天我們班要開展一個“轉轉轉”的展覽會,老師還想讓你們來玩一次,不過這次有點難度,你們怕不怕?

2、請大家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種東西能轉動起來。

3、誰來說說你用了哪兩樣東西,是怎麼玩的?

4、小結:中二班的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各種辦法讓桌子上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真棒!

(三)、延伸活動:遊戲“迷迷轉”,引出身體的轉動。

1、老師爲了表揚你們,我們一起來做“迷迷轉”的遊戲。“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停了我不轉。”“咦,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身體怎樣了?”(哦,原來發現我們的身體也會轉動的,真神奇。)

2、那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身上還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會轉動起來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複習平面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學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2、產生對圖形的認知興趣。

活動準備:

1、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圖形胸卡若干。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我想有個家》,教師和幼兒手牽手輕輕走進活動室,幼兒排成兩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師提問:剛纔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個家》。

3、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家嗎?(有)你們認識自己的家嗎?(認識)可是今天有幾個小寶寶不認識自己的家了,他們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們來看看是誰?(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原來是這些圖形寶寶不認識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們應怎麼辦呢?(幫他們找到家、把他們送回家)那你們認識它們的家嗎?(出示圖形寶寶的房子)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圖形寶寶送錯了家的)

4、圖形寶寶爲了感謝小朋友他們給小朋友變了個魔術。(出示圖形拼貼畫兩幅,引導幼兒說出每種物品是有那幾種圖形寶寶變成的)

5、圖形寶寶不僅給小朋友變魔術,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小朋友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喜歡)

6、每個幼兒的胸前都貼有一個圖形寶寶的胸卡,教師引導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引導幼兒找相同的圖形寶寶做朋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外面和圖形寶寶玩其它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學會做科學小實驗,體驗操作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物質準備:

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幹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

2。小烏龜說:呀!這裏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裏去玩吧。

3。小螞蟻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裏就會給淹死的。

4。小烏龜說:那可怎麼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螞蟻在水裏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

二、認識沉和浮的標記,並能用身體來表示沉和浮。

師:小烏龜的籃子裏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說一說)

師: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沉和浮嗎?

三、出示記錄表,課件演示記錄步驟。

師:小烏龜送了什麼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說一說)

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裏,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幼兒記錄結果。

找出有異議的瓶子進行重點講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爲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遊玩,怎麼辦呢?

七、幼兒嘗試操作,師小結。

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反思: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後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裏的。最後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爲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

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