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教師心得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教師心得1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 幼兒園教師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心得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1

數學,一跑進人的思維,一種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覺得數學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認爲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許多人不喜歡它,可是,它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它爲生活而產生,又爲生活而服務,作爲人又必須面對生活,所以必須去學它,懂它,於是我們的孩子就跟着接受這個現實:學習數學,可是對於幾歲的孩子我們不採用激趣的形式進行,他們怎麼會主動地去學習?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幼兒是在遊戲中生活、在遊戲中成長的”。《綱要》十分強調遊戲對於幼兒的作用,它是幼兒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師沒有爲孩子提供良好的遊戲氛圍和環境,又怎樣能調動起幼兒自主學習的資源?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去體驗快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生命賦予的活力和樂趣,所以我們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充滿了時代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情趣呢?

第一、爲孩子創造學習數學的快樂氛圍

教學的成敗在於老師本身的質量,如果老師自身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沒有爲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孩子的興趣從何而來?老師除了爲孩子創造物質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環境,所以老師要充滿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把孩子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對老師創設的活動蠢蠢欲試。如:老師的體態語言,精神面貌,動作的誇張等都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數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創新”

創新,其實是每一個活動的“閃亮”軸心,這個軸心是吸引幼兒主動學習的良藥,從孩子的年齡特徵來說,只有新鮮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新”和“心”裏,孩子可以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個活動,並在新事物的空間裏自由地去體驗快樂。

第三、數學課程活動組織時的靈活性

數學的模式化很強,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學步驟,按步就班地進行每一次活動,這樣的課程只是爲了完成活動而活動,沒有“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沒有考慮和顧及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徵,不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是否是快樂的?是否自主地參與了活動?是否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建構知識?成功來自於教學的過程,沒有快樂的過程就不會有良好的收穫,所以我們老師要關注孩子數學課程活動中的靈活性,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組織活動,要儘量爲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數學教育過程,讓我們的幼兒數學真正有趣起來,把美麗的情趣和學習的快樂帶給孩子。

a、多想法:如某個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讓孩子產生多種想法:

(1)男生和女生的人數誰多誰少?

(2)男生再加上幾和女生人數一樣多?

(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讓孩子們這樣來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採用情景式的教學把數學故事化和生活化。

第四、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方式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幼兒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是依靠幼兒本身的建構,因而,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環境,在幼兒數學教育中顯得相當重要,數學區域活動是一種開放、自由、自立的活動方式,能使幼兒在活動中輕鬆愉快、沒有心理壓力、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主地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並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去操作實踐,對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區域活動成了當今幼兒園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精心設計區域活動,選擇合適的方式,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小班幼兒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強、思維具體形象、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經驗少的年齡特徵,因此在設計區域活動時,應採取形象具體、操作性強、遊戲性強、獨立操作爲主的方式,如開展“給動物寶寶餵食”、“蝴蝶花”、“小貓釣魚”等活動,讓幼兒在這些色彩鮮豔、形象具體,具有遊戲輕捷的操作活動中,有趣地感知形狀、數量、顏色、大小等,並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喜歡上數學,而中班幼兒理解力、自控力不斷提高,合作、競爭意識已產生並逐漸加強,在設計區域活動時,主要應考慮具有合作競爭和挑戰性的方式,如棋類遊戲、撲克遊戲、拼圖遊戲、走迷宮、轉盤遊戲等,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學習互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有關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潛移默化的遊玩中喜歡學習數學;同時,教師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悅,從面促使他們樂於參與,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五、創設故事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數學科普作家李佩教授說過:“不愛學習的孩子哪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一個也找不到,所謂故事就是一個事件,孩子在聽故事時,總是把自己想像爲故事中的主人公,或着急、或痛苦、或喜悅,由於幼兒擅長故事記憶,能駕馭、把握故事,因此孩子喜歡聽故事,在故事的海洋裏他們能充分發揮想像,不斷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把枯燥的數學有趣化,讓孩子覺得數學好玩又有趣,從而產生對數學良好的學習情趣,把故事和數學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數學的思維空間裏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發生的矛盾,從中領悟數學的價值與意義。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繫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用“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用自身的教育熱情和情緒去感染帶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幼兒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能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遷移,終身受益,讓孩子一生對數學的情感有極大的影響效應,正如《綱要》中指出那樣,“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善於挖掘和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積極引導,令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裏盡情遊玩,不再讓孩子們覺得數學是一種枯燥乏味的東西,而是一種很好玩、喜歡玩、想去玩的有趣的遊戲!

幼兒園教師心得2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但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地球的生態環境已受到人爲的破壞。保護好地球是人類造福子孫後代的必然選擇。“環保教育從幼兒抓起”,這已是衆多有識之士的共識。許多幼兒園也已開始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我也曾經到過一些幼兒園看過此類活動,看過之後,對於幼兒園如何開展環保教育,使環保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制訂出適合本園及幼兒實際情況的環保教育目標

環保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我國,目前尚沒有一套系統的幼兒園環保教育目標。因此,在幼兒園準備實施環保教育之前,首先考慮的應是從幼兒身心出發,根據本園、本地現狀,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環保教育目標,這目標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教育才有了方向,才能在具體實施中避免盲目性與隨意性,更能有效避免有些教師在自行選擇環保教育內容時,忽略幼兒心理、生理特點,遠離幼兒生活經驗,不從幼兒理解能力出發,而只是從自身良好的願望出發,造成知識的深度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保證了幼兒園的環保教育在一個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環境中得到良性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教師加強自身環保知識學習,提高環保認識,保證環保教育的教學效果

“環保問題”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環保知識也是繼環保問題之後形成的新的知識領域。幼兒教師在以前的學習培訓中沒有涉足這方面知識,因此,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先加強自身學習,建構自身必要的環保知識支架。俗話說,“欲給他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師如若對環保知識沒有充分的認識,會造成環保教育過程中片面的、錯誤的理解,對幼兒的環保教育也只能僅僅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甚至狹隘的將環保教育等同於常識教學或思想品德教育,簡單的向幼兒介紹一些花草樹木的知識及對空氣的作用,或者在品德教育中蜻蜓點水般的告訴幼兒要講衛生、不亂扔垃圾便冠以環保教育的名稱,對幼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成了形式教育和口號教育,有違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初衷,環保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直至停滯。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學形式,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正面的教育,促進幼兒“知”與“行”的轉變

教育要以幼兒爲本,尊重幼兒,教師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聯繫日常生活及突發事件,進行漸進、系列的環保教育。

當前幼兒園在進行環保教育時,常常從形式上將環保活動作爲幼兒園特定的“大”活動,其目的是想凸顯環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和幼兒園其他教育活動完全區分開來,幼兒也會輕易地將活動中學到的環保知識特定爲某一活動中的行爲模式,不能完成“知”與“行”的轉變,這樣做意味着環保教育最終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和生命力。

孩子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對遊戲、藝術、故事的喜愛,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知識體驗是最深刻的,萌發的情感也是最真摯的。他們從中可以易於轉變、生成一系列自發自主的環保探索活動。因此,環保教育的形式取向宜尋求以各種形式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

在內容取向上,宜從小處着手。當前“白色污染”、“沙塵暴”“水土流失”等都是環保教育的熱門話題,但在具體實施時,教育者們花費大量心血準備直觀地影像資料,創設豐富環境讓幼兒體驗,孩子們通過活動也能說出愛護環境,保護家園的話語,可是在生活中,隨手亂丟垃圾、賤踏草地、傷害花草樹木等行爲時有發生,這使教育者們困惑了,孩子們的認識與行爲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教學效果應該沒有問題,教育效果的問題可沒解決呀?其實,這就是內容取向的不當,造成幼兒“知”與“行”的脫節。

幼兒園環保教育應該是能夠廣泛反映我們生活環境以及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環境知識。這裏的環境,應該是我們的周邊,我們的家園。在周圍的環境中,幼兒有許多可以看得見、摸得着、聞得到的事物和現象,如觀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聽聽刺耳地噪音、欣賞美妙地音樂等等。只要我們老師時時做個具有環保意識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隨手可得的教育內容自編成教材,以專題環保教育爲主,將豐富的環保教育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種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從感性的活動的基礎上獲得並形成有關的知識。

環保教育還要注重幼兒責任感及自主精神的培養。活動時,教師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學設計。教師的思想是有限的,而孩子的發現是無限的。老師要尊重幼兒的意見和見解,善於鼓勵幼兒以環境主人的身份參與活動,要充分意識到只有環保意識真正紮根在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才能時時刻刻學會用環保的眼光看待環境、善待環境、看待生活、善待生活。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既要注重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活動的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責任責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養。從小處着手,把握住了“小”的目標,才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幼兒也才能達到“知”與“行”的和諧統一。

總之,幼兒園實施環保教育已是幼兒園必須面臨的新的課題,幼兒園可以利用園本課程開發的理念與技術,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符合本園實際、具有本園特色的環保教育目標體系,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對幼兒的環保教育。

幼兒園教師心得3

一大早,班裏的老師就皺着眉頭對我說:“這些日子天氣乾燥,可班裏的有些小朋友就是不愛喝水,道理說了一籮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不管用,班裏的出勤率始終不高,真拿他們沒辦法。”

看着老師們無奈的樣子,我想起了我帶班時發生的一件事。

又是一個乾燥的秋天來到了,家長們送幼兒回園時,跟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麻煩老師讓我的孩子多喝水。”爲了讓孩子喝足夠的水,我特意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了飲水的重要性。喝水時,別的小朋友都接一大杯水咕咚咕咚地喝,只有浩浩接了半杯水勉強地喝着。當我轉身看別的小朋友時,曉彤跑過來說:“老師,浩浩把水全倒進水池裏了。”我聽了,心裏一怔,難道剛纔我說的那一大堆話對他就一點作用也沒起?我真想走過去罰他,讓他當着我的面重新再接一大杯水喝,可一想,這又有什麼用呢?他今天當着我的面喝了,可明天又會怎麼樣呢?正在無奈的時候,我的眼睛無意中看到了窗臺上那盆打蔫的花,眼睛一亮,有辦法了。

自由活動時,我悄悄地把浩浩叫到窗前,指着那盆花對他說:“浩浩,這盆花好像生病了,你給他看看病好嗎?你看前兩天花還開得特別漂亮呢,可爲什麼現在連花骨朵都耷拉腦袋了?”浩浩很仔細地觀察着,並用手按了按花盆裏的土,然後自信地說:“老師,你看花盆裏的土都裂縫了。我看這花肯定是好幾天沒有喝水了,咱們快給它澆水吧,要不它會渴死的。”於是,我和浩浩一起爲花澆了水。他邊澆邊說:“花你可別死呀,我一定能給你治好病,以後我天天給你澆水,讓你喝得飽飽的,現在你還渴不渴了?”

一連幾天,浩浩都是第一個來園,第一件事就是爲花澆水。這天他興奮地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你快來看,花骨朵不死了,你看它開得多好看呀!”我又叫別的小朋友一起欣賞,然後不失時機地說:“小朋友,浩浩天天都不忘給花澆水,所以小花才得救了,花呀可感謝浩浩小朋友了,可是它還有些擔心……”浩浩搶着問:“它擔心什麼?”我故作神祕地說:“它說,只告訴浩浩一個人。”浩浩受寵若驚地期待着,我走到他身邊,蹲下身悄聲對他說:“小花可心疼你了!它說,你天天忙着爲它澆水,都顧不上自己喝水,嗓子幹得直咳嗽。它多希望你也和它一樣天天都喝足了水,這樣就不會生病,身體長得又高又壯,你說呢?”他聽了高興地說:“老師你等着。”說着,他用水杯接了一大杯水,大口大口地喝着,好像他從來沒有喝過這麼香這麼甜的水。

在工作中,教師會遇到許多類似上面所訴的小事。如果我們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兒,並用簡單的說教方式去解決問題,他們是不會理解和接受的。相反,如果我們能站在幼兒的角度,多想一想,多問一問爲什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去巧妙地啓發、引導他們,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兒接受,我們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體驗、理解,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實踐。

幼兒園教師心得4

幼兒園集團化管理模式的優點和不足

杭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規處朱向軍老師在講授《杭州市幼兒教育改革方案》中,對集團化辦園的思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將成爲杭州市今後幼兒園的辦園方向之一,作爲曾嘗試集團化辦園的我,想就此項工作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優點:

(1)優質資源共享,教育教學信息的流通,讓優質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起輻射作用,使新開辦的園區保教質量做到高質量高起點。

(2)便於經費的統一管理,統一安排,合理使用,園內資源得到共享(教育資源、物質資源),避免了各種浪費;

(3)便於園區間各項工作同步進行。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

不足:

(1)開辦初期,由於大量引進教師,新分配教師的增多,短時間內,幼兒園優質的教育資源分散了,而教師的培養和校園文化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短時間內集團辦園規模不宜過大。

(2)管理工作量較大,工作不容易作細。園長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整非常重要,在中層幹部的力量配置上要做到工作職責明確,防止出現一些管理“死角”或管理不到位。

集團化辦園形式上的幾種構想:

1.創辦以親子園(面對剛出生的嬰兒,由家長共同參與)、託兒所(18個月——36個月的孩子)、幼兒園(3——6歲)爲一體的教育集團,探索一整套0——6歲的科學育兒方案,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醫生、保育員和教師隊伍,使孩子真正從零歲開始接受良好的養育和教育。

2.引進外商投資,幼兒園用已有的品牌和教育管理進行聯合辦園,提高辦園效益。

3.與薄弱幼兒園聯合辦園,通過資產和人員重組,吸納社會資金,改善辦園條件、提高辦園效益。

幼兒園教師心得5

幼兒園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只有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提高辦園整體水平,纔是我們的出路。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保教質量提高

當代管理決策者西蒙曾說過:“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於領導,領導藝術的核心在於激勵下屬主動地工作。”在幼兒園管理的諸大要素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幼兒園各項工作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人,取決於教職工的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幼兒。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是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

要管好一所幼兒園,必須帶好這支隊伍,必須先了解每個人的情況,育人須先知人,每個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生活經歷以及成長環境不同,對客觀環境的認識和適應能力也不同。所以,要善於根據每個教師的不同特點,啓發、疏導、教育她們,工作中爲她們創造良好的物質和精神環境,提供鍛鍊與提高的機會,以感情爲紐帶和橋樑,創設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使每一位教師都有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識。

另外,在管理中,注意運用工作目標激勵教師們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利用績效工資制激發她們對工作的榮譽感和成就感,運用評比、考覈、獎懲等手段,使她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潛能、不足及取得的成績,清楚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從而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當前,幼兒園面臨着激烈的生存競爭。面對個體園所增多、生源逐漸萎縮的局面,幼兒園領導必須使全體教職員工瞭解自己面臨的挑戰,找到自己的定位,進而把集體的發展目標轉化成個人的努力方向,從而形成發展合力。爲此,我們帶領全園教職工學習當前幼教發展形勢,瞭解保教工作動態,研討本園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敞開心扉和大家交流,聽取意見。領導的謙恭、誠心得到的是大家的信賴和熱情,無形之中,園長和教職工之間架起一座心的橋樑。“園興我興、園衰我恥”、“有爲纔能有位、發展才能生存”等口號就會成爲大家的共識。一種成就事業的緊迫感、責任感油然而生,大家在心與心的交流和碰撞中找到了共同的發展目標:“一年穩定、二年發展、三年爭創市級十佳幼兒園。”廣大教職員工自覺成爲目標管理的主體,成爲實現辦園目標的主力軍。

爲了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我們開展了以“思想紅、業務精、能力強、協作好、待人誠”爲主線的系列教育活動,強化師德教育,向全體教師進行“五愛(愛事業、愛集體、愛孩子、愛家長、愛老師)”、“四說四幹(真說真幹、會說會幹、能說能幹、敢說敢幹)”的教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活動中做到了一備幼兒,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四備教具。能夠體現出教育目標符合幼兒園實際水平,教育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興趣,教育方法靈活多變,教育語言生動有趣,教育態度親切自然。在一日生活管理中教師能做到手勤、口勤、腿勤,注重常規的建立和習慣的培養,使幼兒能夠活潑、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以興趣爲中心,以幼兒爲主體的特色教學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隨之被廣大幼兒家長所接受。學前教育期是開發幼兒後天智力、啓迪幼兒廣泛興趣、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人生黃金期。黨和各級人民政府把辦好學前教育和加強幼兒園建設已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二○○三年三月四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十部委《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3號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幼兒教育對於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普及義務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使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變爲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創造力是人才素質的核心成分,培養高素質、創造型人才是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藝術教育中,我們牢牢把握“一切爲了孩子”的教育原則,以幼兒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興趣爲中心,以教科研爲先導,以藝術教育爲特色,實現了教育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

爲了陶冶幼兒的情操、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初步的審美能力,我們開辦了幼兒鋼琴、電子琴、美術繪畫、舞蹈表演、手工製作等特色藝術班,讓幼兒通過觀察和參與去發現美、感受美並表現豐富多彩的、鮮明生動的典型形象,激發幼兒創作慾望,培養幼兒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發動教師和孩子們共同動手佈置富有藝術特色和兒童趣味的生活環境,創設不同情趣的活動區角,使孩子們生活在充滿藝術色彩的環境之中,從小受到美的感染和藝術的薰陶,從而萌發幼兒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每位教師做到尊重每一個幼兒,理解每一個幼兒,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使幼兒在每項活動中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大膽探索創新,成爲活動中的小主人。

幾年來,我園已有五百多名幼兒接受了初步的藝術教育,實踐證明,經過藝術培訓和演出鍛鍊的幼兒活潑、聰明、大方,智力比同年齡孩子好,對人有禮貌,熱情懂事。而且很多成爲學校的文藝骨幹和班幹部,還有的成爲藝術幼苗。

在兩年一度的中小學藝術節活動中,我園表演的舞蹈“小兵學武藝”、獲得市級一等獎;在沾化縣人民政府舉辦的20xx年“全民娛樂廣場文化活動”開幕式文藝晚會上,我園幼兒表演的舞蹈“娃娃打花棍”、“草原雛鷹”,以優美的舞姿和高難度動作轟動整個會場;在每年的慶“六一”文藝表演活動中,全體幼兒家長爭相來幼兒園觀看節目,我們製作的光碟也成了幼兒家長的珍藏品;在以“和平、健康、環保”(簡稱PHE)爲主題的第三屆國際中小學生幼兒美術書法大賽中,我園精選150幅幼兒作品積極參賽並有23幅作品獲獎;在20xx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我園教師表演的集體舞“幸福快車”爲全體在場觀衆拉起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藝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智、德、美對幼兒來說缺一不可。除了培養幼兒審美意識外,對於培養幼兒的感知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勇敢、堅強、大膽探索、堅韌不拔等個性品質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體育活動中,我們利用早操、課間鍛鍊、戶外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區等形式爲幼兒提供鍛鍊的機會,在多種活動中注重發揮幼兒的獨立性、創造性,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堅韌不拔、堅持到底的行爲習慣,並最終內化爲其個人品質。20xx年9月,我園選派幼兒體操隊參加了濱州市第十三屆運動會的首次少兒體操比賽,促進了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

三、多種形式的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學前教育要真正達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目標,家園共育是必備條件。幾年來,我園十分重視家教工作,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家長工作,通過多種形式轉變家長和教師的育兒教育觀。

有目的進行家訪,是教師直接瞭解幼兒、取得家長配合達到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幼兒生活和行爲出現問題,體檢的結果不符合標準,突然患病中斷來園等,這都是教師進行“問題家訪”的對象,我們的“問題家訪”制度幾年來一直堅持的很好,深受家長的熱烈歡迎,對我園的家教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開闢家教園地,印發家教材料,向家長介紹有關培育幼兒的知識與經驗,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保教目標與內容,能夠與幼兒園教師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通過“家長開放日”、“幼教成果展示”等活動,與家長一齊交流育兒經驗,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與進步;通過“家長問卷調查”,廣泛徵求家長們的意見,改進校園內部管理;通過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探討行之有效的保教方法和總結管理經驗,提高辦園水平。

在幼兒園管理過程中,我們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保教質量,因此贏得了家長的信賴。我們相信,只要樹立正確的辦園方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提高辦園整體水平,就能使幼兒園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幼兒園教師心得6

平時在幼兒園裏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動關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他們,去幫助他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但孩子們真正這樣做的卻很少。有這麼一件小事,卻讓我改變了對孩子們的看法。

一天早飯後,我正在打掃院子,忽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我順着哭聲望去,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瑜瑜小朋友一邊走着一邊在哭,琴琴在輕輕扶着她走,走在旁邊的管贏說:“哎呀,那麼嬌氣呀!”琴琴氣呼呼的說:“她病了,你怎麼能那樣呢!我們應該關心她的,老師讓我們要互相關心的。你病了,沒人關心你,你高興嗎?”聽了孩子們的對話,我很高興,馬上跑過去,詢問了小語哭的原因,原來小語來到幼兒園後,突然覺得肚子疼,就哭了起來。我馬上送她到醫務室看了看,醫生說她喘岔氣了,一會兒就好了。

送她回來後,孩子們馬上圍了過來,紛紛問:“老師,小語怎麼了?小語怎麼了?”看着孩子們着急的樣子,我說:“孩子們,小語沒事了,她喘岔氣了。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關心同伴了,很好。”並着重表揚了琴琴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向她學習。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平時耐心給孩子講關心同伴的道理,雖然當時不一定有什麼效果,但思想是附着於行動而存在的,總有一天思想會內化爲行動的,孩子真正懂得了就會付之於行動,照着去做,同時還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識和道理講給別人聽,這也是我們做爲老師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教師心得7

一天傍晚,一位幼兒家長急匆匆地來到園長辦公室找我,說她的孩子吳某被陌生人接走了,不知去向……後經瞭解,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吳某見趙某的爺爺來接趙某,便要求趙某的爺爺帶她回去。趙某的爺爺認識吳某的家,便答應了。於是,他在教室門口對老師說了聲“老師,我把吳某接走了”,便離開了。當時,正是家長接幼兒的高峯期,教師在忙亂中並未看清接吳某的是誰,只知道是個高個的爺爺。吳某的媽媽來園未接到孩子,而老師又說不出孩子的去向,因此便氣憤地找到園長室……

雖然這件事只是虛驚一場,但卻暴露了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爲此,我們經過研究,完善了“交接幼兒制度”。這項制度覆蓋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個交接環節(包括入園、中途接送、教師之間或教師與保育員之間的換班、離園等),涉及到保健醫生、帶班教師、保育員、值班教師及家長等人員,內容全面、具體。

爲使“交接幼兒制度”不流於形式,落到實處,我們又採取了幾條措施:

首先,召開家長會。

各班在近期內召開一次以交接幼兒爲主要內容的家長會(以後該內容列入開學初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我園交接幼兒的制度,爭取家長的配合。同時,讓每位家長填寫調查表(主要是調查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及其與幼兒的關係等內容),調查表由各班妥善保管,各班要嚴格按調查表提供的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名單交接幼兒。

其次,幼兒園建立“各班交接幼兒記錄表”。

每天傍晚,各班總會有少數未被及時接走的幼兒,這些幼兒要由值班教師負責。帶班老師必須與值班教師當面交接這部分幼兒,並在上述表上寫明這些幼兒的名字,以及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名單。此後,家長每接走一個幼兒,值班教師便在該幼兒的名字後作一記號。

分析與思考

1.隨着社會的發展,幼兒園內肯定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如果偶爾出現了預想不到的事,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及時採取措施,做到有漏必堵、防微杜漸。

2.制度要細,責任要明,措施要可行,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有制度而無相應的責任人,就可能出現遇事相互推諉的現象;有制度而無具體的措施,制度就無法落到實處;有措施及相關責任人而無制度,一旦出現意外事件,會無“法”裁決。

忠之,幼兒園領導、保教人員和家長,誰都不希望在交接幼兒方面出現差錯。因此,只要幼兒園做好宣傳工作,家長們就會積極配合的;只要大家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送接幼兒這項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幼兒園教師心得8

如果把“將科技轉化爲生產力”這句話與教育工作相對應,那麼,教科研就是教育的科技,成果推廣之後,就可以轉化爲教育的生產力。因此說,教科研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富有實效的教科研活動就是促進幼兒園持續發展、保證良好運轉的內驅力,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幼兒園應注重加強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以促進園所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幼兒園在教研方面開展的還不夠理想。主要有三方面表現。一是研究課題過多。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駐大中城市的中等以上規模的園所,由於這些園所教師學歷層次較高,班額合適,辦學質量尚可,很適宜做課題,因此,常被各級各類部門選爲實驗基地,也由此,這些園就承擔了不同機構的大大小小的課題,但因爲課題過多,教師精力顧不上,因此出現課題研究浮淺,走過場的情況,使幼兒園成爲一個課題服務機構,一個數據採集地。二是課題推廣不夠。這種現象很普遍,這些園每年都有專門進行的園級研究課題,研究內容適當,研究效果也較好,但常常是研究結束就結束了,沒有及時地推廣,將成果轉化到更大範圍,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造成“連年教研,研而無果”的局面。三是無研究課題。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邊遠地區的小幼兒園。她們人少、孩子少,信息缺乏,與當地教育部門聯繫不多,缺乏指導,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與當前的發展相差越來越遠,幼兒園也就談不上持續發展。

那麼,何謂富有實效的教科研活動呢?筆者認爲,有效的教科研活動,應是園本化的教研,即有一個明確的辦學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根據幼兒園現有的條件、師資隊伍素質,從本園的“最近發展區”中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紮實、細緻的研究,然後把研究、探索出來的優秀、成功的教研成果,經過推廣做法,明確要求,將其轉化爲本班、本園的特色,形成一種工作常規。當教研成果得到有效積累,最終也就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這個過程,或快或慢,但畢竟是幼兒園教師自己研究的成果,正像“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一樣,每個幼兒園的硬件條件、資金投入、師資素質、能力基礎各不相同,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園的發展速度不同,園領導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情況,在教研過程中既不急功近利,也不能聽之任之,要按照既定目標,以適合本園節奏的速度前進。最終形成的這個辦園特色,由於是全體教職員工親自參與、共同研究培植出來的,因此這種教研活動更持久、更具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她們的素質和技能更加專業化,工作作風更加統一,團隊更具凝聚力,幼兒園的辦學水平也因此而不斷提高。通過這種有效的教科研活動,幼兒園才能持續發展。

在開展教科研活動中,應特別注意恰當選題、紮實研究、積極推廣、形成常規四環節:

一、恰當選題。

教研需要我們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去做、去發現、去探索,要有一種求真務實、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和作風。這就要求園領導避免追風,貪大和貪多的心理,不能讓衆多課題衝昏頭腦,僅僅滿足於成爲一個子課題的承擔單位,而要從幼兒園實際出發,以促進、提高和改變幼兒園現有工作狀況爲目的,在幼兒園的“最近發展區”中進行選擇,使課題研究能爲我所用,助我成長,從而做個名副其實的研究基地。因此,選題要有一定代表性、廣泛性和應用性。適宜的選題可從發揮本園的特色方面入手,如園內喜愛並擅長美工的教師較多,則可利用這一優勢,開展有關幼兒美術方面的教研,如:幼兒聽故事繪製連環畫的研究、如何引導幼兒認識和運用色彩?如何解讀幼兒的繪畫作品等,這樣做可變優勢爲強項。也可選取弱項,如園內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太理想,那麼全園就圍繞如何提高語言領域教學開展教研,教師從這一主題中選擇小的課題。如:如何創設讓幼兒敢說、樂說的環境?如何仿編、創編詩歌?新授故事的技巧等,這樣可變弱勢爲優勢。這種根據教學需要和幼兒園實際情況產生的教研課題,教師有興趣做,成果又極具推廣,對促進幼兒園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紮實研究。

有了課題,就要在工作中實施。園領導在指導教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後,就要運用多種形式如組織學習、相互觀摩、聽課、階段性交流等來保證計劃的實施,同時要注意給教研老師一定的特權,如在時間上、物質上給以必要的保證,在教學安排上可有一定的自主權等,以便讓老師在一日活動的有限時間內能夠進行紮實的教學研究,而不只是流於形式。如我區機關幼兒園爲保證級部每月兩次的集體教研時間,特別安排富餘教師在教研時間代班,使老師們能專心研究討論。特別強調的是,要讓老師落實課題內容,園領導首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研究,共同討論,引領研究方向。否則火車頭一鬆懈,列車是無法跑動起來的。

三、積極推廣。

我認爲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經過一定的深入研究後,每個子課題都會產生一定的成果,這些成果在園級交流,會讓每個教師在這一領域內受到啓發和借鑑。將教研成果收集整理,適宜年齡段教學的,就在級部推廣,屬於教育技能的,就在全園推廣,屬於個別教育的,就在特殊情況下應用。只有大力推廣,才能真正體現出研究成果的價值,纔會讓參與教研活動的教師有成就感,使她們的自我價值得到滿足,也才能使她們以更飽滿的勁頭投入新一輪的教研。否則,教研就是一朵無果的麗花,不論經歷了什麼,開得多麼鮮豔,最終什麼都不會留下。推廣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僅讓老師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能只學會成果的形式,而要理解成果的內涵,只有理解了內涵,才能在工作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形成常規。

推廣是一種軟性要求,也就是受衆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接受,而接受和採納了多少,每個人又各不相同。園領導要注重教育老師善於學習、認可他人的成果,善於“踩着前人的肩膀”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這也是繼續學習的一種表現。同時,爲真正使好的成果轉化到工作中,達到提高辦學質量的目的,從管理角度講,就需要一些硬性要求,如納入規章制度,形成工作常規,建立新的工作流程等,這樣通過管理手段來保證教研成果的落實,才能將成果真正像“科技轉化爲生產力”一樣,轉化到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轉化成每位教師的方法、技能。

幼兒園教師心得9

時代的發展對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和任務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師”成了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這不但對教師本人提出了個體努力的發展方向,也是對幼兒園提出了新一輪的工作重點。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基地之一,應當切實地承擔起這一重擔,爲有效地解決新的教師角色要求和現有教師整體素質不夠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徑。然而,正如在《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分析》一文中提到,幼兒園的教研工作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教師缺乏積極的參與態度以及教研活動實效性低的問題,這一些都嚴重地阻礙了教師個體的專業化成長,從而也阻礙了幼兒園教研活動對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推動力的發揮。

我認爲在幼兒園教研工作中積極拓展思路,是改變現狀,充分發揮其在提高保教質量和師資素質方面獨特作用的關鍵所在:

一、促成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化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目標

爲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識、情景知識等相應的教育實踐性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較廣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如哲學、數學、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因此,幼兒園要通過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教研活動中不但要引導教師在實踐性知識上的日益豐富,同時,也要積極引入或者引導教師吸收各科知識,努力培養“通才”和“專才”相結合的人才。如幼兒園在開展教研活動中,可讓教師推薦自己平時讀到的好文章、好書,可以是教育類的,也可以是非教育類的,在教研活動中向大家講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闢的觀點,擴大教師的知識面,促使教師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培養了教師提煉觀點、清楚表達的能力。

從教師的能力結構角度而言,幼兒教育的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能力要求逐漸呈現多元結構化,包含了教育幼兒的能力、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力、教育環境的創設能力、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教育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動也要適應這種多元化的要求,從內容和活動形式上去體現和促成教師能力結構的專業化。在教研活動中,幼兒園可開設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動,如開展“首席講師”活動,請教師自願或者輪流擔任,負責活動內容的選定,活動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動中的引導發言和總結性陳詞等;也可以由教師自願組合選題,合作收集相關資料,向大家做“小小講座”。通過此類活動,教師的合作、組織、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開展生成式的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隨着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生成活動觀”已經深入人心,同樣,“生成活動觀”也適用於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富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應關注教師當前工作中正在面臨的需要和困惑,採取“隨機研究”的方式進行行動式研究。比如說,在新學期開始,小班組的老師肯定有着各種難以解決的困惑,於是,教研活動便可以此爲中心問題,引導教師進行分析和出謀劃策;在面對幼小銜接工作上,大班組的教師可能有更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幼小銜接的教育目標呢?教研組如果能及時組織相關教師進行主題性的討論,商量對策。這樣不但能及時幫助教師解決實際的問題,還可以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氛圍,還可以促使教師在集體的反思中成長。

在開展這種生成式的教研活動,我認爲應需要注意幾點:

1、教研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關鍵。教學管理者要不斷地深入教育現場和教師的心靈,通過觀察教師的教育實踐、與教師對話、分析教師課後反思、教育筆記等文本資料、綜合反思等過程來發現教師的這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2、積極反思自身教育實踐工作是生成式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生成式的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要積極促成教師間的討論、分享等集體性的反思,幫助教師在實現個體經驗的“橫向流動”的過程中,同時,積極尋找自身的教育經驗與相關的教育理論的聯繫,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教育行動理論,實現在專業化角度上的“縱向流動”。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3、生成式的活動與預成式的活動相結合。提倡生成式的活動,並不意味着完全抹殺預成式活動的作用,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才能滿足教師的短期和長期的發展需要。

三、在教研活動中實施教師個性化成長策略。

促成幼兒個體富有個性的成長是新《綱要》的重要觀點,這一要求首先應轉化爲對教師的要求。因爲,首先,在孩子身上處處折射着教師的影響,什麼樣的老師出什麼樣的學生;同時,對教師來說,她也是一個發展成長中的個體;再則,在改革的衝擊下,幼兒教育更加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個體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創造首先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展現。

我認爲,要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成長首先是瞭解個性,其次是促進個性的積極發展。通過教研活動的一“推”一“引”,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富有個性化地成長:

營造寬鬆的教研氛圍:如果教學管理者在活動中,能夠積極營造平等、合作、欣賞、分享的氛圍,消除教師的緊張和依賴心理,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一方面能讓教師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於自己深入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個性、特長和需要。

推崇對話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輸式的理論學習,並不能讓每一個教師展現真實的自己。只有通過溝通和交流,教學管理者才能瞭解教師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情況後,教學管理者才能進行分析,給予相應的建議,幫助教師選擇適合於她們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雙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爲,最終使得教師能夠將各種建議內化爲自己的認識。這種基於每一個教師不同的需要上進行的對話,是個性化的,其影響也將是個性化的。

積極的期望和無窮的挑戰: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積極的期望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爲。積極的期待表現在充分肯定和欣賞每一個教師的特點,爲個性化的創造活動提供自由空間。如幼兒園在開展各類教師技能比賽活動中,可設立不同的獎項,如親切互動獎、快樂參與獎、創意活動獎等,以此來激勵教師不同教學風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時,還要根據教師不同的個性,爲其設定相應的任務,讓其在挑戰中積極地學習,大膽地創造,不斷地超越自己,從而引導其主動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我認爲,有的年輕教師在教育實踐和教研活動中,如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創造能力,可讓其勇擔當重任,爲全園的教師樹立了一面勇於創新的旗幟。有的教師教育理論根基紮實,同時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在工作中磨練得善於表達,可讓其積極承擔課題的研究和講座、教研的組織工作等。在不斷的挑戰中,使其長處更長,自信心大增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方面的進步。

四、積極創新教研活即動的形式。

說起教研活動,大家都會浮現出這樣一些畫面:園長和教學管理者口若懸河地介紹着某種新教育理論,底下許多老師在奮筆疾書地記錄;或是當園長或教學管理者提出某一個教學方面的中心議題後,請大家發表意見,結果常常出現冷場的情況;觀摩教學後,大家課評活動時,有的不知從何講起,有的又怕講得不對…這些場面對我們來說,太常見了。除了教研活動的主題脫離大家的需要外,形式的單調可能就是導致教師缺乏參與熱情,教研活動缺乏實效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年輕教師在一本正經的教研活動中往往顯得戰戰兢兢。

其實,如果我們不再把它作爲一種形式化的工作,只是把教研活動作爲一種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的一種手段、途徑,也就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近來,也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在關注這一點,一些新的觀點被提出來,許多新穎的活動方式也在逐漸被引入我們的教研工作中:

參與式學習:如:深圳有一家新幼兒園,敢於讓全園的教師自由組合,自選課題,對市內外幼教同行開通了互動式論壇。這個極富挑戰性的任務,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激勵、一種磨練。可能就是這家幼兒園敢於創新,讓教師們在行動中逐漸向專家型教師發展,現在她們在教研工作方面碩果累累,社會聲望也蒸蒸日上。

頭腦風暴法:其實也是參與式學習的一種,這種方法現在教研學習等活動中用得很多,其新穎的方式激發參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當然,這種方法在具體運用中也有一些相對的適應性,較適宜用在討論一些新話題或者由來自不同羣體參與討論某一話題。

自我捲入式研究:許卓婭老師認爲,老師可以通過研究自己、瞭解自己,來了解兒童,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自我的發展,又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比如說,在反思一種教育行爲的適宜性時,可以讓教師們把自己當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現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研討和學習中特別推崇這一種方式。

“聲東擊西”式:教研活動可以不就教育論教育嗎?當然可以!另闢蹊徑,從教師們有興趣的事情上中發展我們期望的能力,正如王瑜元老師說的:要“跳出幼教的圈子看幼教的問題”。我園也嘗試過一次由“跳蚤”引出的研討,這其實是探討一個心理學現象對我們教育的啓示。

“爲什麼跳蚤再也不想跳出來,也跳不出來了呢?”這個話題讓大家覺得無比新鮮,尤其是一些平時不敢在羣體中發言的年輕教師都非常踊躍,那一次的教研讓大家暢所欲言,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迴歸教育本質上,還需要教研組織者巧妙的引導將兩者相結合,使一切變得水到渠成。

同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搞得有聲有色,已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其許多生動有趣的培訓方式完全可以值得我們借鑑,因爲從某個角度來說,教研也是一種人力資源培訓。著名的海爾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力資源的培訓和企業文化的營造。他們的興趣融入式全員參與和聖經法的模式就類似於筆者在前面提到的“聲東擊西”式,摒棄說教,把一些理念糅合在大家感興趣的身邊事物中,便能自然地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此外,他們的“變貓爲虎”的方法也頗有意思,善於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高深化,以新的語言、新的角度,甚至是誇張地對一些傳統的觀點進行闡述,而正是我們一般教師最缺乏的能力。在我們的教研活動中,也可以鼓勵教師自創和運用一些教育術語來描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經常性地嘗試象一個幼教專家一樣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對教師在專業成長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教研活動當然也可以是集體的、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一對一的對話,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只要在教研活動目標的引導下,能吸引大家的積極參與,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大家發展,就是可以產生實效的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師心得10

讚賞要真誠

管理者要善於讚賞別人,要善於從理解的角度真誠地讚賞別人,這就要重視調查,才能夠發現教師的閃光點。有這樣一位年輕教師,她好高騖遠,日常工作不踏實,拈輕怕重,同事關係緊張,因而領導平時對她批評較多。有一次,我偶爾發現她寫了幾篇不錯的散文詩,於是馬上發自內心地讚揚她文筆優美,告訴她我很讚賞她的才氣,並請她爲園刊的卷首寫一首小詩。結果,她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從此一反常態,工作十分投入。因此,讚賞出於真心,才能真正起到激勵作用。你的讚揚言不由衷,教師輕易就能識破你的虛請假意,從而使你的讚賞一錢不值。

讚賞要及時

現代心理學家的一些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值得表彰的行爲、事蹟所發生的時間及給予表彰和授予榮譽的時間之間間隔越短,激勵的效果則越好。因此,發現了教師良好的行爲、出色的表現、優秀的事蹟,要及時給予應有的肯定、表彰,授予相應的榮譽,以使其產生喜悅、愉快、積極的情緒體驗,強化其內驅力,並更好地調動更多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一次,一位家長到晚上六點鐘也沒來接孩子,班主任在電話聯繫不到其家人的情況下,毅然將孩子帶回了自己家。第二天,小孩子的父母寫了一封表揚信送至園長室。得知此事,我馬上張紅榜通報表揚了這位教師。結果,幾天內園裏又連續收到好幾封家長的表揚信,擴大了激勵效應。

讚賞要適度

讚賞太多或讚賞太少,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要適度。我的經驗是,對於每一位教師,原則上每月至少讚揚一次,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比如,缺少經驗的新教師需要更多的讚賞,自信心不足的教師也需要更多的讚賞等等。另外,對教師讚賞的程度要恰當,表揚一個人時不可說得十全十美。讚揚時,切忌擡高甲而貶低乙。在管理中,絕不能用一個人的或集體的失敗去襯托另一個人或集體的勝利,絕不能爲了樹立某一個典型而抹煞其他人的成績。

讚賞要有針對性

讚賞的內容要針對具體成就,而不能籠統地泛泛而談。比如,說“你這份工作計劃制定得具體而又明確”,比說“你的工作能力真強”要更有針對性。另外,讚賞的內容應實事求是,有根有據,令人信服。領導對教師讚賞的目的不是爲了博取教師歡心,而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士氣和工作效率,因此,不要爲了討好教師隨意地讚賞。平時,園所領導應創造民主管理氣氛,吸引教師參與工作討論、決策與總結等,並通過意見箱、民主生活會、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等向教師徵詢意見,獲取反饋信息。這些做法本身就是一種讚賞,因爲你向老師討主意,說明你欣賞她的聰慧。

讚賞要有藝術性

爲使讚賞發揮應有的效應,管理者應講究讚賞的藝術。這就要求管理者對每個教職工的個性脾氣、興趣愛好、家庭情況都心中有數,對不同性格的人採取不同的讚賞方式,注意讚賞的時機與場合能爲本人所接受,能爲他人所理解。讚賞方式可以是面對面稱讚、當衆誇獎、通報表揚、舉行慶功會等,也可以是給其家屬寫信或打電話,稱讚其工作做得好,或是邀請其家屬到單位裏來參加表彰大會等。

讚賞既是領導對受讚賞者的行爲予以肯定,也是領導對受讚賞者的行爲表示感激,它對教師有着極大的激勵作用。因此,管理者應不斷學習,掌握讚賞這門領導藝術。

幼兒園教師心得11

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只有心中充滿陽光的教師纔會以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心態工作,纔會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作爲校長應該想方設法讓學校教師心中充滿陽光。

教師心中的陽光源於關懷與讚賞

學校領導是師生的服務員,應時刻關心教師的生活,儘量滿足教師的需求。因此,校長要思教師之所想,察教師之所慮,親教師之所愛,爲教師之所需,做教師的貼心朋友。當教師取得成績時,校長應不吝嗇表揚和讚賞,要“揚善於公堂,歸過於私室”。

有時候,校長的一句不經意的表揚,一個讚賞的目光,甚至一個笑臉都會使教師心裏陽光一片。記得在一次班級研討會上,初一158班的李老師提出在班級中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的做法,我當即表揚了她,認爲她有創意、有想法,並鼓勵她堅持下去。後來,在李老師和全班師生的努力下,該班連續兩年被評爲“長沙市優秀班集體”。

教師心中的陽光源於豐富的閱讀

一個心中充滿陽光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喜歡讀書的教師,他讀書不完全是爲了“趕考”、“評職稱”,更多的是出於自己內在的需要。引導教師讀書就成爲校長的責任。校長不僅要引導教師從“教參”、“教輔”中走出來,更應讓他們涉獵古今中外圖書,既重視名家名著,也關心時尚、科技方面的著作。只有通過廣泛閱讀,不斷吸取人類思想和知識精華,才能涌現出專業素養和人格素養高,具有獨立思想、豐富情感、人文關懷的教師。

教師心中的陽光源於感恩和寬容

教師的工作瑣碎繁雜、責任重大、社會關注度高,教師普遍感到心理壓力大。作爲校長應幫助教師學會感恩,讓他們認識到,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是多麼幸運,而要由幸運兒變成幸福者,就需抱着積極向上的心態工作,把快樂帶給學生。作爲校長還要讓教師懂得感激每一位學生,因爲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師的工作崗位,是學生成就了教師的事業。作爲校長更應該教會教師感謝家長與社會,讓他們知道沒有家長的關心和支持、沒有社會的壓力,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同時,校長要寬容教師的工作失誤。蘇霍姆林斯基說:“寬容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比責罰產生的要強烈得多”。一次隨堂聽課,我發現一位教師沒有備課,我沒有按常規處罰他,而是走過去在他的肩上拍了拍,什麼都沒說就走開了。面對教師,寬容有時候比嚴厲的力量更大,也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

教師心中的陽光源於美好的回憶

教師節去拜訪初中時的班主任,她雖年愈古稀,卻容光煥發,幸福寫在臉上,談話內容都是圍繞學生的故事:講張三的玩劣、李四的不羈,滿臉的笑容,全無我現在看學生的煩惱。這使我悟出:校長應教會教師對美好事物的回憶。因爲回憶如同電影又像是長篇小說,一個學期結束或一批學生畢業,老師既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教育故事和經歷,也可以與學生一起重放當時的“情節”或把片段聯結成整體。如果把孩子們頭腦裏閃着哲學或智慧亮點的有趣話語、故事寫入日記或教育隨筆,則可以供人生的任何時期欣賞。

教師心中充滿陽光,就會把陽光播撒在學生心坎上,校園就會時刻陽光燦爛。因此,讓每一位教師心中充滿陽光是職業的需要,更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校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幼兒園教師心得12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米盧主張的“快樂足球”使中國足球隊第一次闖近了世界盃,因此,我們也主張“快樂數學“、”輕鬆數學“(在活動中努力探討設計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生活活動,建構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模式,促進幼兒能力與個性的發展)。杜威曾說:“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準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爲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爲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

一方面要努力尋找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現象,作爲數學教育的題材。例如,老師、小朋友身上服飾的顏色、圖案,周圍物體的形狀、大小、多少,人與人之間的高矮,手指的長短、粗細等都能潛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認識,並通過活動上升爲理性的認識。又如在《有趣的數字》中尋找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日曆、時鐘、郵票、圖書、衣服、電話機、遙控器、針筒等物品,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說說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現象,並通過想象講述,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麼樣?讓幼兒帶着問題尋找生活中的數字,說說它的用途,從而使幼兒在生活中常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不斷獲得新的經驗。

另一方面要把數學教育內容生活化、遊戲化,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習服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我在小班開展《認識圖形》的系列活動中就充分挖掘周圍存在的各種顏色、圖形,牆上的各種圖形及圖形組合,通過讓幼兒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磚頭”輔路,用各種顏色、形狀的亮光紙裝飾牆壁,給小動物喂餅乾等遊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鞏固對圖形及圖形組合的認識。又如《按物體的長短、大小排列》的活動,讓幼兒在愉快吃點心的過程中,自然地比較圓筒餅乾的長短,並按長短進行排序;佈置“小魚吹泡泡”的牆飾,讓幼兒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做的小魚嘴邊有規律地貼上一個“圖片”,今天喝了幾杯水,小魚嘴邊就多幾個泡泡。以前孩子在園都懶得喝水,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這種炎熱的天氣不喝水是不行的。通過該活動,不愛喝水的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自覺飲水,離園前都很開心地拉着家長的手一起數着小魚所吐的泡泡數,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數數,一起按各種規律排序,家長們都很滿意。這個活動在真實的生活中自然地滲透數學教育,這樣能使幼兒在一具比較長的時間內,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積累各種經驗,教師也能更充分地觀察、瞭解幼兒操作學習的情況和學習難點,列準確地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又如在創編應用題的活動中,通過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又如在創編應用題的活動中,通過戶外體育活動,有意識地提供種材料讓幼兒邊玩邊創編應用題,如我拍了兩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幾下球?我手裏有五個圈,投了兩個圈,我手裏還有幾個圈?在活動中爲幼兒創設和利用提供探索的機會與條件,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中發現並解決問題。

現代教育就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開展數學生活課程效果明顯,期初與期末測試中,我們發現幼兒得到很大的進步。我們要努力探索在數學生活課程中培養和形成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行爲策略,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幼兒園教師心得13

幼兒自主學習是以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發展幼兒個性爲宗旨,以更好的發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在必須的環境中,幼兒按自我的意願主動地學習,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陶藝活動中教師在努力摒棄以往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你說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強調被動理解舊模式時,又應如何充分調動幼兒的用心性,發揮幼兒在認知、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陶藝的主人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的資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可見,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爲感悟,變說教爲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應對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教育觀,在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做到創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能夠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資料情境或收集與資料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

如:在陶藝製作《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並佈置了《中華汽車展》環境,幼兒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以愉快的情緒用心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

由於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必須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在製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動,想象力也十分豐富。於是,一輛輛形態各異,造型可愛的小汽車便呈此刻大家面前。

2、故事啓迪,創設想象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能夠藉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爲幼兒自主學習帶給了條件。

如:在製作浮雕《神奇的手》時,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裏呀……”。

透過故事啓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啓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慾望十分強,小朋友們個個製作出了他們心中的完美世界,有的幼兒製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製作出了“手”汽球,有的製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創設實踐情境。

愛表演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每當在表演情境中,十分興奮,會產生強烈的表演慾望,容易融入主角學習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愛的貓》中幼兒們用自我的身體語言來表演貓在不一樣時候的神態和表情

快樂的表演和模仿使他們不僅僅感受到快樂,同時進一步瞭解貓的形象和生活習性。在實踐基礎上,幼兒製作陶藝《貓》時體現了更豐富的資料。作品中有睡覺的貓;有玩耍的貓;有生氣的貓;有高興的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直接體驗。

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資料具體化,更能使幼兒從簡單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到知識,到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大膽放手,給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

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我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爲幼兒主動學習帶給時光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等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努力去發現,探索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給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的機會。

綱要中指出:幼兒美術活動應以幼兒爲本,應注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進行情感受體驗,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感受力。如:在《蔬菜》製作中,我先讓幼兒參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並讓幼兒參與佈置“蔬菜天地”環境。並引導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自由探索。

我除了引導幼兒用眼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並鼓勵幼兒剝開豆夾、剝去芋頭的皮、切斷蓮藉等方法“解剖”蔬菜,還引許幼兒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討論,使幼兒充分體驗、感知蔬菜的特徵。幼兒說:“黃瓜摸上去會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間有個洞”“蓮藉切開有許多洞洞”“芋頭愛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長得像泥鰍”“青椒長的像燈籠,中間是空的,裏面有很多的籽……”這是多麼生動,真實的體驗啊!幼兒透過自身的用心探索,獲得了有關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徵以及內部構造等知識,爲幼兒的陶藝創作積累了經驗。

2、給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在陶藝製作時幼兒能夠用自我表達的方式,來塑造不一樣的藝術造型從而讓幼兒能自由表達自我的情緒、情感及思想等。因此,教師要爲幼兒陶藝創作帶給多種展示方式,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根據自我的興趣及水平來表現、交流、分享。

(1)給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的機會。

如:在《蔬菜》製作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表現形式。能夠製作成平面的、立體的、組合的。

(2)給幼兒自由選取不一樣材料進行組合的機會。

如:爲幼兒帶給了牙籤、棉籤、廣告顏料、橡皮泥、各種色紙、卡紙等各種材料,允許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選取,調動幼兒的學習用心性。

(3)給幼兒自由結伴的機會。

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選取同伴進行合作,允許幼兒個人創作。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度大了,學習的用心性也提高了。

三、啓發、引導,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幼兒是一個個體,個性不一,潛力有別,知識經驗缺乏或認知策略不當,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於困境,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即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點撥,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提出問題,起輔墊導向的輔助作用。

1、當學習活動出現困惑時,教師提出問題給予適當的點撥。

幼兒在製作陶藝中有時會被單調的製作手法感到厭倦和困惑時,會對學習陶藝失去必須興趣。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點撥,能爲幼兒掃清參與學習的障礙,以將鼓勵幼兒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當然,我們說得“點撥”不是傳統的講授法而是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啓發式,在幼兒踮着腳且夠不着的狀況下,教師給予點撥。如:在一次製作《蝴蝶》活動中,毛毛用陶泥來做蝴蝶的身體,按以前的方式我們還會同樣的材料來製作它的翅膀。這時她說:“還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難看!”她開始表現出焦慮和困惑,同時失去了製作的興趣。這時,我對她說:“我們還能夠利用哪些東西來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經我的啓發,她在區角找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材料,透過不斷的嘗試,最後用透明塑料薄膜來當蝴蝶的翅膀,毛毛解決了難題,同時在突破了舊模式時也獲得了成功。教師的適時介入,給予點撥,次引發幼兒繼續學習、探索的興趣,並讓幼兒明白了陶泥與其它材料共同製作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2、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繼續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活動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啓發幼兒想象與創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們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能引起幼兒探索的需要,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同時能讓幼兒運用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能將原有經驗和獲得的新知識整合起來,促進各方面潛力的發展。如:在製作頭像《搞笑的表情》,當幼兒造型好頭部的輪廓時,我就提出了啓發性的問題:“在你哭的最悲哀的時候眼睛會怎樣?”“生氣時又有什麼變化?”“個性高興時臉又會怎樣變”……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啓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了創作的高潮。製作出了各式各樣的臉部表情:有的笑的彎了嘴;有的哭的腫了鼻子;有的生氣的五官都皺在了一齊……。

3、正面評價,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信心

信心是幼兒發展的推動力。評價的科學合理,能夠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現代心理學認爲: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纔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我們要本着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思想,把評價核心放在推薦性的指導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的創新思想和動手潛力等多方面的潛力上。對幼兒活動中的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用心的評價爲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表揚、讚賞的評價語言對幼兒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不僅僅能激發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投入學習,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受鼓勵的情感體驗中樹立參與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給予誇獎。

幼兒的世界是幼兒自我去探索去發現的,他們自我所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我發現的世界纔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幼兒以自由,讓他們有進行創造活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記得剛開始來幼兒園工作時,我什麼都不會,天天圍着孩子轉,而不是孩子圍着我轉,但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懂得了許多以前不懂不知道的事情,也學會了怎樣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學會了做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讓孩子更加喜歡你,記得前不久有位朋友問我,你天天帶小孩辛苦嗎?小孩哭鬧了,你怎麼辦?我當時就面帶微笑的告訴她在社會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辛苦不累的,雖然累,但是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充實很滿足,我的笑容來自於這羣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因爲這羣孩子我的笑容從沒有離開過,只有你真正付出的纔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讚賞。

以前每當孩子哭鬧時候,我就會特別煩特別累,甚至不想從事這份工作了,但這時我自己總會在心裏默默的安慰自己說這都不是事,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只有什麼事是你不願意做得,時間久了孩子們熟悉了就會習慣的不管做什麼纔開始都會有一個適應期,這個期間過來就會慢慢習慣,並且喜歡,所以每當煩惱或者不開心的事情向你走來時,你都要學會心靈的安慰,自我安慰也是得到進步的第一步法。

孩子們一張張青春的面孔,孩子們的熱情,孩子們的愛,已經溫暖了我的心,我清楚的知道我從事的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所走的是一條充滿青春氣息的綠色道路,我在給孩子們的愛應該是真摯的、無私的愛,在孩子們生病需要關心的時候最需要爸爸媽媽給他們帶來關心、呵護,同時也需要老師悉心的照顧、關心着他們,我知道孩子們需要老師帶給她們美麗的笑容,同時我也知道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能把這種壞的情緒給孩子們,孩子們的心靈是最純淨的海水,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真、善、美”,的童話,所以有不開心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要在他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張善良充滿微笑的臉,每當我走進幼兒園都要換一個角色,不再是女兒,而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孩子們最喜愛的老師。

生活對於我們每個人在世界上來說都是重複着昨天的節奏,而我要告訴生活,我愛上這羣吵鬧孩子,因爲這羣孩子,我更加我愛上了這份幼教工作。

幼兒園教師心得14

一、確立幼兒園教育目標的依據

1、依據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首先,幼兒教育具有社會屬性。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其職能是把人類歷史上積累的知識、經驗、技能、思維方式、精神文明、優良素質、民族傳統等,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傳播給下一代,培養爲社會服務的人。這種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牽動着千千萬萬家庭,事關子孫後代成長和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

其次,教育要受社會性質的制約。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或社會集團,總是根據自身的利益和需要來規定培養新一代人的方向。社會主義的幼兒教育,要爲幼兒入小學打好基礎,爲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三,教育任務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新一代人應具備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我國20世紀50年代初,要求幼兒園完成教養幼兒、爲生產建設服務(含解放婦女勞動力)兩大任務。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進入“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席捲全球的新技術革命高潮也同時到來,因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爲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使原來只注重傳授知識的傳統教育觀和人才質量觀面對着時代的嚴峻挑戰。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方針,爲教育改革和培養目標註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於是國家明確規定培養“四有”、“三熱愛”、“兩精神”的一代新人。隨着幼教改革的深入,80年代以來,強調在豐富幼兒知識、經驗的過程中,要注重開發智力和才能、培養良好個性、發展社會性品質和適應能力等等。在世紀之交的今天,則要求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拓創新教育,強調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新方向。這些不斷髮展的新要求,都是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提出的。

2、依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其需求

全面促進幼兒素質和諧發展是幼兒教育的中心任務。發展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前者指身體的正常發育和體質的增強;後者指知識技能的獲得,生活經驗的豐富,智力才能的開發,思想品質的培養,以及情感、興趣、愛好、志向和性格發展等。由於幼兒“身”、“心”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系統,所以必須保證二者同步、協調、和諧發展,即常說的“體、智、德、美全面發展”。幼兒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而發展的實質是不斷開發其個體潛能,即表現爲各方面都由“現有發展區”向“最近發展區”不斷髮展的過程。如果對幼兒提出過高、過難或過低、過易的教育要求,都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達不到發展潛能的目的。所以,制定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要求爲依據。

3、依據幼兒教育的啓蒙性質

幼兒教育是啓蒙教育。這是因爲幼兒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尚處於朦朦朧朧的階段,還不能分門別類地接受系統科學知識。所以,幼兒教育的任務是爲入小學打好基礎,爲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這一啓蒙性質的特點是:第一,幼兒認識的內容應是幼兒周圍生活環境中所常見的、有代表性的、具體形象的、淺顯易懂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初步培養幼兒數量、時空等概念,發展語言表達與審美能力等。例如:讓幼兒認識客觀世界的具體事物,認知物體的形態、結構、色彩、氣味、大小、長短、粗細等外部特徵及其數量關係、時空關係等等。知道事物的名稱、用途、與人們的關係。學會排序、比較異同和分類,瞭解事物之間或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因果關係等等,而未要求幼兒掌握抽象的理論。第二,對幼兒認知要求雖是粗略、淺易的,但必須是科學的、唯物的、辯證的。第三,幼兒教育的方式應形象、具體、直觀、生動活潑,並要求多種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結合,綜合運用,創設立體、開放的教育環境。第四,強調幼兒教育不以傳授知識的多少爲主要目標,重在發展幼兒素質,開發幼兒智能和創造性才幹,培養良好個性品質,提高適應社會環境能力等。總之,把握幼兒教育的啓蒙性質,在於嚴格區別於小學教育,防止小學化或成人化傾向,使教育目標確實建立在幼兒教育工作規律的基礎上。

只有把握好上述三個方面的依據,才能確立起科學的教育目標。

二、幼兒園教育目標結構體系

預期的教育目標,是通過目標結構及其整、分、合的運轉過程而實現的。結構是功能的保證。我國幼兒園教育目標結構,是在國家幼兒教育總目標的宏觀指導下,包括各教育領域和教材分類目標、幼兒身心素質發展目標、學段目標、單元主題教育目標及一個個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等組成。這是通過“綜合——分析——綜合”思維過程而形成的縱橫交叉、有機結合的目標系統。

1、幼兒教育總目標

199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條明確規定:“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第五條又具體規定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

“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爲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應該注意,這裏規定的是“主要目標”,以四個方面爲主線提出,但並不意味着幼兒的發展只侷限於這些內容。例如,發展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交際能力、自律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萌發環保意識,培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等等,都屬於幼兒素質發展內容,也都是現代社會所需求的。這一精神,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的“講解提綱”中已作了說明。

2、教育領域分類目標

實施教育活動,首先應確定教育內容。而教育內容因各教育領域的不同特點決定着分類。教育領域的分類,目前我國有兩種分法:一是劃分爲五大領域,即健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藝術教育等;二是劃分爲七大領域,即包括健康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等。兩種分類,各有一定道理,不妨先在實踐中檢驗,不必一刀切。

在各大教育領域中,又包括不同的內容類別。如健康領域分爲衛生保健、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數學領域分爲數概念、10以內的加減運算、量的感知和幾何形體、時空關係的認識以及感知集合(物體歸類);科學領域分爲生命科學、環保科學、科技產品、科學現象;社會領域分爲社會意識、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社會行爲。社會文化;音樂領域分爲唱歌、律動、音樂欣賞、器樂演奏;美術領域分爲繪畫、手工、作品欣賞。

按照上述領域和類別,分別確定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分類目標。依傳統說法稱謂“教學大綱”。

3、幼兒身心素質發展目標

根據規定的教育內容和要求,實施全面發展教育,預使幼兒身心素質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並達到怎樣的實際水平,這種最終目的(或規格標準)的追求就是幼兒發展目標。因爲教育內容只有通過教育實踐而轉化爲幼兒身心素質的實際水平,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質量。

幼兒身心素質的發展領域,應包括身體發育與體質。知識與經驗、動作與技能、智力與才能、個性與社會性品質等五個方面。在這五個方面具體規定幼兒發展規格。只有達到了預期的結果或狀態,纔算實現了幼兒素質發展目標。

4、學段目標

由於教育活動和幼兒發展都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運轉過程,也是幼兒素質不斷由“現有發展區”向“最近發展區”持續遞進的過程。因此,要制定不同的學段目標。學段目標包括各年齡班的學年目標和學期目標,即綜合性地規定每個學段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主要教育活動與幼兒發展的預期目的等。形式可採用條文規定或表格式,也可以二者結合運用。

5、單元主題教育目標

單元主題教育目標即把學段規定的各個教育領域內容,按照以科學知識爲主導,以事物發展規律和幼兒思維邏輯爲序,確定一個個主題的排列組合,建成循序漸進。有機結合的系列性單元主題教育活動,並相應地一一制定主題教育目標。由於教育內容是緊密圍繞主題組合的,因此,主題教育目標具有顯明的綜合性和有機性,而不是各領域要求的分割並列。即讓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方法、智力。才能以及個性、社會性品質等要求,都體現在主題教育目標中。目標要重點突出,簡要、明白、確切,富有針對性、關聯性、綜合性和有機性。主題目標還應包括:教幼兒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引導幼兒體驗學習、操作學習、探索學習、發現學習等等,即變幼兒被動學習爲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學習,使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6、教育活動目標

幼兒教育任務和培養目標都要通過一個個的具體教育活動而實現。每個主題教育可包括若干個具體教育活動(多少由教師策劃確定),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側重於某個教育領域內容。不管如何組合,具體活動目標都要落實學段目標和貫徹主題教育目標,並密切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和新需求,把握在“最近發展區”內開發其潛能。教育活動目標比主題教育目標更應突出針對性、兒童性、趣味性、活動性和可操作性。

上述六種目標有機地構成了教育目標結構體系。幼兒教育總目標主導其他目標,其他目標是在縱向或橫向上層層落實,分別圍繞總目標運轉,充分發揮“衛星”作用。

三、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實質要求

上述教育目標的內容,是幼兒教育質量的基本規格,是每個幼兒教師教育實踐的指南,也是幼兒園管理必須遵循的方向和要求。因此,深刻理解目標精神,是有計劃、有步驟實施教育的關鍵。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實質要求,概括說有四點。

1、要求幼兒園毫不例外地執行黨的教育方針

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27條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求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都要“認真貫徹‘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文件規定的任務和方針,是全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包括幼兒園)都必須遵循的。做兒園工作規程》第二條指明:“幼兒園是對三週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它說明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大系統中的子系統,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是培養人才的第一道工序。由此,幼兒教育必須毫不例外地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事實上,幼兒園上述教育目標就是依據教育方針制定的育人方向和目的,是教育方針在幼兒園中的具體化。

2、要求幼兒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社會要求培養人的素質全面發展。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提高民族素質的細胞和基石;造就各類專門人才必須以發展素質爲基礎。因此,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目標。“全面”,指體、智、德、美髮展的整體性,缺一不可;“和諧”,指體、智、德、美的有機性,不可分割。說明在實施幼兒教育目標的教育過程中,“四育”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又相互融合的有機結合體。單從幼兒心理髮展講,例如強調知、情、意、行與個性、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諸要素有機結合體;只有把素質培養融於體、智、德、美的全面教育過程中,才能使幼兒獲得卓有成效的和諧發展。總之,“全面和諧發展”是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核心要求,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

3、要求“面向全體幼兒”與“因材施教”統一教育目標對幼兒園來說,是實施教育活動的工作目標;對幼兒來說,是成長過程的發展目標。“面向全體幼兒”,是實施教育目標的立足點,也是我國幼兒教育的優良傳統。有些教師把它與強調“因材施教”對立起來,是片面的。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面向全體”是強調共性要求,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發展;“因材施教”則是強調關注個性特點,讓每個個體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發展。因爲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其身心發展因先天基質、原有基礎、發展速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呈現着個體發展特點;集體中的每個幼兒又都在不斷髮展着,共性與個性總是處在對立統一之中。由此,要求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中,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因材施教”,注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只有面向全體,才能保證每個幼兒的發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也只有二者統一,才能培養出多樣性人才,適應社會的不同需求。

4、強調幼兒發展寓於“保教結合”之中

“保教結合”,在幼兒園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條教育原則。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統一性所決定的,也是幼兒教育工作規律所要求的。在實踐中應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二者並舉、有機結合,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和全部教育活動之中,統一在幼兒全面發展上。保障結合,是我國解放區幼兒教育歷史經驗的總結,建國後得到弘揚光大,19xx年又寫進“兩個法規”之中。《幼兒園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的教育目標與是把保教作爲一個統一體而具體闡述的。所以保教結合的教育思想,必須滲透於實施教育目標中,貫串於全部管理過程中。

幼兒園教師心得15

自制玩教具是教師根據幼兒的遊戲現狀與水平,創造性地利用各種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製作出符合幼兒遊戲需要的玩教具,是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經濟而有效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有效教研是保證自制玩教具實現教育價值的關鍵因素。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推行自制玩教具深入開展的教研製度

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的順利開展、系統完善的教研製度是保障,它包括自制玩教具的計劃、實施、評價等各方面的制度內容。

1、自制玩教具目標實現制度

這個制度保證了自制玩教具從計劃到實施是一個全園的、系統的、層次性目標實現的過程,如每學期幼兒園從園務計劃、年級組計劃、班級計劃、個人計劃等層層細化自制玩教具的目標和實施策略。在自制玩教具製作過程中、也是遵循着幼兒園集體制作、年級組製作、班級製作、個別教師製作相結合的形式。

2、自制玩教具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是自制玩教具實現的重要單元,班級自制玩教具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方面。

例會研討。在班級每週例會集體備課時,班長要帶領班級教師共同分析班級中戶內外自制玩教具的種類、適宜性、豐富性等,根據幼兒遊戲情況的分析,確定每個區域近期發展目標及自制玩教具投放種類。責任到人。明確各區域的教學目標後、結合教師自身的能力優勢,班長將各個區域自制玩教具的任務分工到個人,平均每個教師會負責2~3個區域自制玩教具的計劃、製作、投放與完善工作。

共同分析。負責區域指導的教師,不僅負責本區域幼兒遊戲的指導,還將認真觀察、記錄並分析幼兒與自制玩教具的互動情況,和班級教師共同討論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玩教具的種類、形式或結構。這樣就能使每個區域中自制玩教具的投放,建立在對幼兒經驗水平深入瞭解的基礎上。

3、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制度的建立

我園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的形成過程本着“源於教師,回到教師中”的教研原則,發揮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用共同討論、共同驗證、共同完善的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幼兒園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

教師共同討論、制定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教師共同討論評價標準的過程,是統一認識、提升自制玩教具理念的過程。如在“自制玩教具應體現什麼標準”的教研活動中,第一次討論產生了十二條評價標準,經過再次研討,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條評價標準,如“教育功能突出”、“創意新穎”、“製作精美耐用”等。標準來源於教師,會使教師在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不斷地體味並堅持這些標準,對標準的認識和實現的過程是積極的、主動的、富有創意的。

在幼兒利用自制玩教具的遊戲中、檢驗自制玩教具的有效性。因爲自制玩教具的初衷是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通過讓幼兒在玩教具遊戲中主動探究,獲得了知識、能力、態度的提升,纔是玩教具有效性最有力的說明。因此,在評價玩教具時,我園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通過觀察幼兒自制玩教具的遊戲情況,檢驗玩教具的有效性。

在集體評議中進一步完善與補充自制玩教具的評價標準。集體評議的方法,即以前共同制定標準的教師集體評議、根據確定的標準評議自制玩教具,常用的評議方法有兩種,一是打分制,用分值將衆多的玩教具分優、良、中等級:二是描述性評議,陳述自制玩教具的優缺點,提出自制玩教具存在的問題、並在集體評議的過程中尋求解決策略、達成共識。集體評議不僅強化了教師對標準的認識,還進一步檢驗並補充了評價標準,如有的教師提出“符合安全和衛生的原則”應作爲一項重要的標準,通過集體評議,這條標準被補充到原有的評價標準中。

自制玩教具成果保護與資料彙集制度。自制玩教具的成果蒐集制度包括每個月每個班上交兩件以上自制玩教具作品,上交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教具實物,資料室會以資源庫的形式將自制玩教具分類管理;二是上交玩教具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自制玩教具的名稱、目標、製作過程、遊戲玩法,並附有玩教具的現場遊戲錄像。這種每月一小結、每學期大總結的形式,不僅及時保留了自制玩教具的資源,也爲今後教師自制玩教具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

二、運用問題推進式教研,促進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活動的開展

問題推進式教研,是以發現自制玩教具教學中的問題,並以診斷問題、解決問題爲主要目的的教研形式。在不同時期,教師出現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如在初期容易出現機械模仿製作,在中期容易出現玩教具提供的及時性不夠、豐富性不強,在末期會出現玩教具不適宜幼兒能力水平等問題。其中不能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投放適宜的玩教具,是自制玩教具實施中最突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採用了以下教研形式。

建立自制玩教具觀察記錄制度。自制玩教具不適合幼兒能力發展水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不研究幼兒,不觀察和分析幼兒的遊戲行爲,而在鑽研玩教具。爲此,我們建立了“幼兒自制玩教具遊戲情況觀察與記錄”制度,即教師在組織活動中不僅是指導者,還要做一個觀察者,記錄幼兒在和自制玩教具互動中的行爲、語言及探究過程,並通過幼兒的遊戲行爲,提出改進玩教具的建議和措施。這一制度恰當地將教師的注意力從玩具轉移到幼兒的遊戲行爲上,使教師自制玩教具的製作建立在尊重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

尊重幼兒能力差異,採用教育目標分層次實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投放自制玩教具。教師在觀察、記錄、分析幼兒與自制玩教具的遊戲過程後,瞭解到幼兒在掌握某一個新經驗時,由於認知結構的個性差異,不同幼兒的遊戲水平是不同的,於是,如何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差異投放適宜的遊戲材料,又成爲教師在投放自制玩教具中困惑的問題。這個問題又推進教研尋找適宜的教育策略,經過反覆的教研、我們提出了“在自制玩具的投放中,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教育目標分層飲實現”的教育思路。

如中班磁鐵區,教師分析幼兒對磁鐵的理解有三個層次:不知道磁鐵能夠吸鐵;知道磁鐵能夠吸鐵,但不能區分鐵與其他金屬;清楚地理解磁鐵的屬性,希望製作磁鐵玩具,但缺少製作技能。對此我們提出了與以上三種能力水平相適宜的分層教育目標和教學策略(見下表)。

教育目標的分層次性實現,在自制玩教具中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以解決隨機性事件爲主的重點事件性教研

重點事件性教研與系統性教研、問題推進式教研相比,更具靈活性和隨機性,是以上兩種教研形式的有效補充。常見的重點事件性教研常由日常自制玩教具教學中偶發的、帶有典型性的突發事件引起,教研活動會以此爲契機,組織教師深入剖析,以達到解決問題或經驗共享的目的。如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某些自制玩教具立意新穎,較好地體現了玩教具的評價標準,是優秀的自制玩教具的典型,於是我們開展了“優秀自制玩教具經驗交流會”,通過作品分析的方法,使教師進一步明確優秀自制玩教具的特點、標準和原則。

重點事件性教研還包括根據市、區有關自制玩教具的參賽和評優活動而進行的教研。如針對上學期海淀區、北京市組織的“自制玩教具評優活動”,我園開展了“人人都參與玩教具製作”、“我當評委”、“幼兒園優秀自制玩教具評選”、“幼兒園優秀玩教具經驗分析會”等活動,較好地提高了教師駕馭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