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家長的“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錯誤做法,可能會毀了孩子,那麼你知道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是怎樣的嗎。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1

那是個暑假,我前前後後在姨家待了一個來月。我要回家考駕照(畢竟老家駕考要划算很多哪),而我姨家附近就有個駕校,所以我姨建議我住她們家,說是這樣會比較方便訓練和考試。二來,她也表示,我還可以順便幫靈兒補習下英語。

在跟靈兒相處的這段時間我跟她有過幾次深聊。

一次,我們幾個晚上一起去逛商場。她們母女倆因爲買衣服的小事而拌嘴。當時表妹看上了一套很另類的衣服,而我姨覺得那套衣服太奇怪,不像靈兒這個年紀穿的,所以就表示不能支持她買,還一個勁兒地跟我抱怨,說靈兒現在越來越不聽話,讓自己有多傷心。

與表妹促膝談心

回家後我跟靈兒談心,當然,也是想知道爲什麼她們母女關係現在會鬧得如此僵。

當時我們聊了很多。但下面這些話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你跟姐姐說說,你眼裏媽媽是怎樣一個人?”

“她什麼都好,就是這點不好——愛訴苦!”

“她一般會跟你說些什麼呢?”

“她會跟我講很多啊。我不聽她的話啊,成績越來越糟糕啊,我和同學搞不好關係啊,工作的辛苦啊,養家的不容易啊,爸爸對她不好啊,她被我們父女倆氣得頭疼啊,身體沒以前好了……”

“可是我媽有時候也會跟我講其中的一些啊”

“一開始,我真的是很認真地聽她訴苦。也很心疼她,同情她,遇到了不順心的事。特別是當這事還與我有關時,我更是自責得要命,覺得虧欠她很多。可是……”

靈兒停頓了下,看那樣子,情緒快有些失控的感覺。於是,我用手拍拍她的肩膀。

“可是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你說是嗎,姐姐?”

“是的,是的。”我趕緊雞啄米似的點頭。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

“其實,她不說,我也知道她爲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可誰經得起她經常性的訴苦啊。就像魯迅小說《祝福》中提到的祥林嫂,孩子被狼吃了,天天跟別人訴說她的悲慘遭遇,一開始人們還同情地聽,到後來,人們一看到她就遠遠地走開了。我是她女兒,沒法選擇走開。那就只好裝冷漠了。

可是,她又開始抱怨我不聽她的話,不理解她爲人母的苦衷,一點兒感恩的意識都沒有。以前成績稍微下降一點點,她就說我對不住她的付出。聽得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我感覺我的胸口似乎有塊重重的石頭壓着,透不過氣來。多麼想我媽能開心點啊!可是不管我怎麼做,感覺都是無用功。她總能找到一個訴苦的點兒……”

“那你沒有直接跟你媽媽說,請她不要經常性地訴苦嗎?”

“沒用的,沒用的。反正我現在越來越不想聽她的話,想跟她背道而馳……”

聽到這裏,我恍然大悟。

這句話也一直在我耳畔迴旋。

“她什麼都好,但就這點不好:愛訴苦!”

我當然知道訴苦不好。

我也超能理解靈兒的叛逆型人格。

因爲我從小到大,也都快被媽媽的苦水給淹沒。

只不過,我卻有跟靈兒不同的表現。

從小我就比一般孩子更懂察言觀色,更善解人意,更敏感纖細,更在乎別人的想法與評價。我爲滿足媽媽的期待而更努力!

只不過這其中隱藏了我不少的委屈,活得也少了些真我本色。

心理學上有,有種說法叫“波紋效應”。

人的心情好壞都會傳染給他人,就像一塊石子扔到水裏一樣,平靜的水面會濺起波紋,一圈圈地不斷擴散,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形象地稱爲“波紋效應”。

生活中,這種“波紋效應”就像是一個惡魔,折磨着很多人。

同事:有人覺得自己總是倒黴蛋,活幹得多、錢拿得少,總愛跟同事訴苦;

夫妻:有人覺得自己爲家付出得多,多麼不容易,總是跟對方嘮叨;

朋友:有人覺得自己總是不順心,混得不好,總是跟朋友抱怨;

父母:總覺得自己一片好心,處處爲子女着想,卻感嘆得不到子女的理解;

……

諸如此類的“波紋效應”,一圈圈地蔓延開來,負能量爆棚!聽者也不自覺地被帶入到這種壓抑與難受之中。倘若長時間地向對方訴苦,會有怎樣的後果呢?毫無疑問:影響同事關係!影響夫妻和睦!影響朋友情誼!影響父母與子女的感情!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生而獨立的個體!

身爲父母要爲微笑找理由,不爲訴苦找藉口!

身爲父母要做正能量使者,不爲“波紋效應”做代言!

做媽媽的我們,更應該秉承:

不借訴苦來對孩子進行長期性的精神折磨!

不把孩子當做我們負面情緒接收的“垃圾桶”!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2

孩子出生後可以說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很多事情都是不懂的,對這個世界處處都感到好奇,這時候家長就需要教孩子更多的知識。大家想必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意思就是說父母的先天教育對孩子來說是極爲重要的。

孩子每天都是在不斷成長的,不少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總是有一段時間不受自己的管束。孩子年紀在三歲左右語言表達能力是比較強的,家長說的很多話孩子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孩子就是不按媽媽的意思做事情。

孩子在七歲時,會刻意的做一些錯事,並且做完後心中會有一種自豪感。還有一個階段是孩子在青春期時期也是最不服管教的,有的時候家長根本就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關。

孩子青春期會有哪些不服管教的表現

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下面給大家講述一下,我的堂弟在上初中時。有一天本該上課的時候,突然回到家中。家裏人感到非常的疑惑,就問堂弟:“怎麼回來了,身體不舒服嗎?”堂弟回答道:“我真的不想上學了,太沒有意思了,老師講的課一點都聽不明白,好煩啊。”

他父親聽到這樣的話後把他大罵了一頓,結果堂弟是下定了決心不想上學,家人什麼方法都用了,他的心根本就不動搖,最後還是從初中退學了。堂弟本身喜歡汽車修理,退學後就學了相關的技術,現在他在一個汽車修理廠打工,工資可以支撐自己的生活。

1、過度要面子

孩子在青春期期間,會產生過度攀比的心理,看到別人用的是蘋果手機,自己就想讓家長給自己買蘋果手機,看到別人穿的一身是名牌,自己就想要買名牌衣服等等。

有的女生也會特別愛美,偷偷的花錢買化妝品,比如口紅、粉底等,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孩子心裏會認爲:自己穿的衣服漂亮,臉上就會很有面子,很多同學都會追隨自己跟自己玩耍。

2、脾氣較大,亂髮脾氣

孩子一到叛逆期,脾氣大得不得了,父母可能平常多說了幾句話,孩子就對家長亂髮脾氣,有時候還會與父母動手。在學校時,也會時常打架,不聽從老師的管教,頂撞老師。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 第2張

3、過早談戀愛

孩子在12歲左右,就會渴望愛情,就想要談戀愛。孩子一談戀愛就不會把心用到學習上,長期下去,學習成績會變得一塌糊塗。

4、每天沉迷手機

現在的孩子在上初中時基本上都會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他們上學前放學後都會看手機,每天沉迷遊戲或者和朋友聊天。

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錯誤做法,可能會毀了孩子

1、心太軟

有時候孩子一做錯事,就會馬上跑到媽媽身邊承認錯誤。媽媽剛想對孩子發脾氣,看到孩子這麼積極主動承認錯誤就會原諒孩子,不會追究孩子的錯誤所在,孩子也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

2、說話不說到做到

有些家長承諾週末會帶孩子去公園玩耍,但是到那天家長可能會因爲一些事情就沒有赴約,孩子心裏就會認爲:媽媽說的話都是不可信的。所以媽媽們對自己說過的話一定要記得,遵守約定,如果真的有事要忙,要提前與孩子溝通交流。

3、對孩子沒有一點耐心

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可能家長不是很滿意,家長就會對待孩子大呼小叫。根本就不會聽孩子做事的理由,孩子想說明家長都不給機會。

4、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很少

家長平時的工作可能會非常的忙,面對孩子是就會力不從心,會把孩子送到奶奶那裏去。孩子長時間看不到媽媽,就會感受不到母愛,慢慢的對母愛的概念就會缺失。

總結: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媽媽手中心裏的寶貝,孩子出生後,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每天開開心心的。更希望孩子能夠成才,考入一個理想的大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

媽媽的一些行爲從小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做事的一些方法就會效仿媽媽。所以,媽媽一定要有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讓孩子誤入歧途,讓孩子的人生生活的更精彩。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3

1、毀掉孩子的好奇心

寶寶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稍微大一點,他們喜歡通過觸摸來感知這個世界,作爲媽媽卻不停的發出“警告”,“不要爬到桌子底下,撞頭”“別摸熱水瓶,當心燙手”“別碰抽屜,夾到手好疼”……這個世界到底讓小傢伙們有多喜歡,完全來自於孩子們的親身體驗。如果一味的去呵護孩子的安全和所謂的乾淨,她會覺得這個世界一點兒都不好玩,慢慢地就失去了探索的願望。

2、影響孩子的判斷力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作爲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但是長遠來看媽媽必須要學會放手,很多孩子每天都要被媽媽各種叮囑:“今天冷,多帶件衣服”“記得把書帶上”“今天游泳課呢,泳褲泳帽帶了嗎”……時間一長,丟三落四的毛病並沒有改進,反而成了習慣,媽媽嘮叨太多,讓孩子形成習慣性的依賴,孩子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不會自我判斷,成了永遠的“寶寶”。

3、破壞孩子的責任感

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大了就頂嘴,讓他做的事情總是需要催促很久或者乾脆直接抵抗。其實很多事情是媽媽們打着爲孩子好的“一廂情願”,如果孩子不配合就會一直不停的嘮叨、說服直到孩子配合爲止。孩子自己的想法被束縛,行爲也就被制約了,所以,孩子也就很容易跟媽媽“唱反調”。

媽媽長期這樣說話竟毀了一個孩子 第3張

4、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媽媽在交流時都說孩子很敏感,自信心不夠,其實,在這些現象的背後,大多是因爲孩子長期不被肯定的結果。很多媽媽不自覺地會陷入“別人家孩子”的怪圈,一旦自己的孩子某個方面落後就開始苦口婆心,有說不完的大道理。孩子總是被對比,時間一長,很多原本感興趣的事物也失去了興趣,並且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5、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醫生說:有的孩子總是頻繁的患上一些奇怪的小毛病,其實追究原因並不是孩子本身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而是負面情緒引發了身體問題。媽媽把孩子看的太過精細、緊張,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反覆的要求,長期這樣,孩子的行爲被束縛,心情抑鬱,孩子就容易生病,或者是生病了好的也慢。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媽媽全身心的陪伴,陪說話陪玩陪講故事,媽媽們的“嘮叨”源於對孩子深深的愛。隨着孩子年齡的增加,這些嘮叨將慢慢變成一種負面情緒,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所以,對成長中的孩子,媽媽們需要慢慢學會放手,給孩子多一些實踐體驗的機會。多傾聽,改變說話的方式,必要的時候請媽媽們能控制住自己,並保持安靜,孩子反而會更願意和你親近。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