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生活中由於各種外界的原因,讓寶寶的某些表現不盡如人意,而這些外界原因有一大部分都是因爲家長不瞭解寶寶,沒有傾聽寶寶的想法,下面講講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1

相信孩子自有想法

心怡不到3歲時,非常想游泳,爲了證明符合游泳教練的要求(能獨立上廁所),自己爬上了成人的座便器。現在她學習游泳已經一年三個月了,有些厭煩,而且還很不喜歡被教練訓斥強迫學習,牴觸情緒也很強烈。

我讓她自己選擇,對她說:“如果你想潛水看海底的珊瑚礁,想和小魚一起游泳(這是她最初想學游泳的原因),就必須學會游泳”但現在她自己選擇放棄,我也會同意的。

要相信孩子,有時候她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像當初心怡自己選擇在早教中心學習,半年後,她的確更自信了;而她在樂器行的衆多樂器裏選擇學習鋼琴,三個月來,她也一直愉快地學習着。

“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多和孩子在一起,不是一定要培養什麼特長,而只是和她一起說說笑笑。這不是什麼育兒經驗,而是我對自己的一點要求。”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

學會和他人友善相處

心怡現在能很容易地和各種年齡的孩子愉快相處,她的好朋友分別在2至9歲不等。但這幾個孩子對她來說不只是玩伴,而是願意拿出自己玩具來分享的好朋友。

我在心怡3、4歲的時候,一直陪在她左右,不僅是身體的陪伴,而且還是心靈的陪伴。我會隨時對她說:“我愛你,我最愛的人就是你!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陪在你身邊。”

我還會特意與她討論“夢境”,比如:時常問她睡得好不好?開心嗎?由於起牀時的心情會影響一天的情緒,如果女兒做了惡夢,我會讓她複述出來,並且旁敲側擊地引導她找出合理的解釋,這樣一來,不僅心情好了,也會很有安全感,對自己更有信心。

和孩子達成協議很重要

平時應該通過協商和孩子達成妥協,讓她感受到關愛。比如當強迫她遵守某些規定時,即使她不滿意,也還是會想“媽媽是否有道理”,然後聽從勸告。有時侯,即使訓斥孩子,也要令她明白:“因爲自己做的不對,媽媽才生氣的,而非媽媽不愛她。”

孩子都是喜歡玩具的,也想擁有自己沒有的,更可能表現出“什麼都想要”。這時候千萬不要隨便訓斥她,而應引導和調節。

比如:“太多了!”或者“家中有類似的,可以選擇另外一款。”如果勸說有技巧的話,完全可以讓她購買你希望的那款。但如果她真的看準了,不想放棄,最好尊重她的意見。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2

孩子越小越願意傾訴,爸爸應充滿耐心與興趣地傾聽,因爲這是代際溝通的黃金時期。

隨着現代社會生活步伐的提速、競爭壓力的加大,爸爸們常常由於工作忙碌,而無法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陪着孩子一起成長。

現代家長不應該只是努力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而是應該抽出更多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性格、興趣,讓自己和孩子的心靈更爲親近。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最佳聽衆、最想說話的人便是爸爸和媽媽,每天哪怕是2小時、1小時,甚至是30分鐘都好,爸爸媽媽都應該學習當孩子的聽衆。

傾聽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此一來,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優缺點,然後再針對其缺點加以引導,而對其優點則予以鼓勵,以求進一步啓發他們的多元智能。

傾聽也是一種愛。

有的時候,對孩子要聽話聽音。其實成年人的偏見是很多的,他們覺得孩子沒有什麼思維,孩子很簡單,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其實未必。沒有傾聽就難以發現。有的時候,孩子表達的隻言片語都是真實的、可貴的信息。

我們要學會翻譯,學會繼續去問。比方這個時候你可以溫柔地擁抱着孩子,問他:是嗎?怎麼回事啊?

讓孩子用平靜的心情把事實斷斷續續地說出來,這個時候你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作出恰當的判斷。所以說,傾聽是一種愛,傾聽的藝術就是教育的藝術。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的角色往往是個主動的角色。因而爸爸有的時候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就是一見到孩子,特別是當孩子發生什麼問題的時候,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話特別多。

在爸爸看來,孩子要多說,多批評,纔會有進步。其實,這樣的看法與做法是不明智的。爲什麼呢?因爲你可能太急於表達,卻忽略了孩子的反應。

孩子可能根本沒有聽懂你的話,或者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你的教訓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反而還可能惡化了你們的親子關係。

孩子越小越願意傾訴,爸爸應充滿耐心與興趣地傾聽,因爲這是代際溝通的黃金時期。爲什麼會有許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願意和他們交流?

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孩子在小的時候,傾訴的意願沒有得到您完全的重視,因而漸漸地孩子也就不願意和您交流了。其實,孩子年紀越小,越適宜進行代際溝通。如果堅持下去,孩子即便大了,也會習慣於與您交流。

當孩子有安全感或信任感時,纔會向其信任的成年人訴說心靈的祕密。因此,父母應無條件地愛孩子,憂其所憂,樂其所樂。這樣,纔有可能經常傾聽到孩子的心靈之音,而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給爸爸們的建議

一、學會傾聽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有段時間上學總遲到,老師爲此找其爸爸談話。爸爸知道後,沒有打罵孩子。在臨睡覺前,他問兒子:告訴我,爲什麼你那麼早出去,卻總遲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見爸爸沒有責怪的意思,就說:我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

看着看着,就忘了時間。爸爸聽後笑了。第二天一早,爸爸跟兒子一起去了河邊看日出,面對眼前的景色,他感慨萬分: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

這一天,兒子沒有遲到。放學回家,兒子發現書桌上放着一塊精緻的手錶,下面壓着一張紙條:因爲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你說是嗎?愛你的爸爸!

這是一位深深懂得愛的好爸爸。愛孩子,沒有粗暴的責問、無情的懲罰,而是選擇了傾聽。傾聽之中,融入了對孩子的愛、寬容、耐心和激勵,給孩子創設了幸福、溫暖的成長環境。

試想,如果這位爸爸聽了老師的話後,不問青紅皁白地將孩子打罵一頓,結果會是怎樣呢?我想,那顆熱愛生活,發現美、欣賞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觀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很容易找到能說會道的家長,但卻很難找到善於傾聽的家長。我們把大量的時間用來批評和教育孩子,卻忽略了傾聽

二、放下架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培養的過程也是培養者和被培養者平等對話、雙向交流的過程。爲實現平等對話,爸爸必須放下架子,主動接觸孩子。其次,爸爸必須認真傾聽孩子說話,爲平等對話創設自由寬鬆的氛圍。

在傾聽中要樹立這樣的信念:家長和孩子是平等的,每個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賴的需要。只有讓孩子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加信任家長,達到和家長以心換心、以長爲友的程度。

在這種條件下,孩子對家長完全消除隔膜、敞開心扉,培養的過程因此將成爲一種非常美好的享受。

不少孩子有這樣的看法:每當我和爸爸的意見不一致時,他都以勢壓人,不讓我說話,有時批評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家長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調查問題的來龍去脈,而是一味地大發脾氣,嚴格地說,這種做法是違背教育宗旨的。

其實,父母和子女發生矛盾在所難免。作爲長者,我們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訴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得十分強烈。

每個人都盼望別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說的話纔會發生效應,何況在許多爭論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邊的。

怎麼傾聽寶寶的想法 第2張

三、擯棄偏見

在一個家庭聚會上,一位客人測試主人的孩子說:假如你駕駛飛機載着乘客在空中飛行,突然發現飛機有問題,出現故障,沒油了,你怎麼辦?

這小孩直截了當地說:我就趕快跳傘,讓他們在飛機上等着我,我要第一個跳傘!

許多客人聽後都哈哈大笑起來,有的客人還笑得東倒西歪的,就覺得孩子真鬼頭,一發生故障他第一個跳傘,先想到自己跳傘自己逃生。

而這時,孩子爸爸接着問道:然後呢?

這個小孩說:我去取汽油,然後回來救他們。

聽到這句話,客人們的笑聲戛然而止。他們沒想到在孩子單純的、幼稚的舉動當中,包含着一顆博愛的心。

我感覺到這位爸爸有一個十分可貴的地方,就是他繼續傾聽孩子講話,最終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我們有的時候會因爲我們對孩子的偏見,認爲孩子沒有多少想法,或者認爲孩子自私,或者認爲孩子空想,而誤解甚至冤屈了孩子。

其實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有一個豐富的心靈,我們要特別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

著名的社會學大師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孩子經常聽不懂大人的話,孩子懂道理是看會的,不是聽會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體諒孩子的這種難處、這種特點,你對他了解得越多,體諒得越多,你的教育就越有良好的效果。

四、善用停、看、聽

在這裏與各位家長做個小測試,看看在下面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處理。

孩子放學回到家,向你報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處罰了身爲爸爸的你會採取以下何種反應?

第一種反應:爲什麼?是不是你不乖?第二種反應:我現在很忙,等一下再說。第三種反應:好了,不要難過,下次改進就是了。第四種反應:看你的樣子很傷心,願不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爸爸,你會是第幾種反應?

我認爲大多數的爸爸都不會選擇第四種,而孩子最希望的恰恰是第四種,因爲孩子此刻最希望有人傾聽。通常,情緒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感覺,家長應運用停、看、聽三部曲,來完成良好親子溝通的樂章。

停是暫時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視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看是仔細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手勢和其他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的行爲;聽是

專心傾聽孩子說什麼、說話的語氣聲調,同時以簡短的語句,如你覺得老師不公平、你很生氣自己被冤枉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和引導出來。

也許孩子的行爲確實有不對之處,但也不要急於批評和糾正。傾聽反映之後,試着去接納孩子,如我瞭解我體會到別擔心孩子會誤解你的意思,因爲點頭不表示贊同,接納也不表示違反自己的立場。

等孩子傾吐完心聲、情緒較平穩後,以柔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商討解決之道,如有什麼方法不再被處罰以後如何改進等,激勵孩子思考,幫助他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的重視,現實生活中每個家長都無比地重視自己的孩子,可爲什麼孩子體會不到呢?爲什麼仍然有很多孩子總是埋怨着自己的家長不理解自己,不愛搭理自己呢?

很多情況下都是父母做得不到位,不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總把孩子當小孩子而不去重視他內心的感受,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加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就越來越難填平了。

有一次,我在呼和浩特給家長講座。講座結束後,一些家長領着孩子,跟我諮詢和討論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般來說,當着衆人的面,家長提的問題都比較照顧到孩子的自尊。

可是,這次有位父親,就當着自己孩子和衆人的面,說自己孩子多麼多麼差,甚至還說孩子偷偷摸摸。

聽他說到一半,我就開口說:“請你打住吧!”

有句老話說:“人前教子,人後教妻”,但我不這樣認爲。我覺得,不管在什麼場合,尤其是當着衆人的面,就更應該給孩子留一點兒尊嚴。當着那麼多家長,那麼多學生,那個家長竟然把他的孩子說的一無是處,滿身缺點。

我說:“你知道你孩子的缺點,你能不能說出孩子的優點?”

他想了半天,才說:“孩子挺聰明的,可就是不愛學習。”

我說:“我想我們最好也來聽聽孩子對你家長的看法。”

那孩子已是五年級學生了,他就朝他父親說開了:“第一,你好喝酒,喝完酒以後,你經常回家發酒瘋,有時候把我嚇得心驚膽戰,我都不敢在家裏學習,但又沒有地方去,我坐在房間裏面老是有一種恐懼感。

你還經常地打我,而且你打我的理由不分青紅皁白,就是因爲你喝多了酒,你就拿我耍酒瘋。你還逼着我隨着你的思路來,但是我是有主見的,我不隨着你的思路來,你就看我不順眼,就揍我。第二,你還說謊。

有一年你答應我考到哪個名次,就給我買個好禮物,結果我達到這個名次了,你卻不兌現。”

孩子說:“你跟我的關係,就是一個貓和老鼠的關係,你是貓,我是老鼠,你從來不聽我的意見。好多事情,我在家裏想要和你溝通,可你總是劈頭蓋臉地怎麼怎麼着,根本沒有我說話的權利,所以後來我就不聽你的了。

你說話我是坐在旁邊聽,但是我內心是一直抵抗的,我就跟你沒有共同語言。”

我說:“好了,你當家長的,覺得孩子說的是不是事實?”

那位父親低下頭,說:“我孩子說的是事實。”

我說:“我們大人不也是有許多缺點嗎?孩子更不可能沒有缺點,孩子有缺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他們才需要教育,才需要成長。而我們是成人,我們要先從自身做起,給孩子一個榜樣,對不對?”

這位父親就開始跟孩子道歉,說:“孩子我確實對不起你,你說的我原先都不知道,原來我對你造成這麼多的傷害。好,我保證,第一,咱們今後是朋友。第二,我今後不喝酒了。第三,我今後保準不再打你。第四,我今後對你的承諾我一定要兌現。”

家長很誠懇地跟孩子賠禮道歉,那個孩子也很感動,說:“爸爸,其實你優點挺多的,你也挺不容易的,你工作很累,很能吃苦,咱家之所以能夠有今天,與你的吃苦是分不開的。”孩子還說了爸爸的很多優點。

那天,父子之間得以溝通,孩子的自尊心也得以撫慰。

現在的問題是,孩子的苦水往往無處傾訴。孩子本來與別的同學接觸就有限,而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有一種以自我爲中心的傾向,也不大會勸導別的同學。所以,孩子可以吐苦水的知心人,其實就是父母。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跟你吐過苦水,你做家長就有問題,你不要說孩子不跟我說話,他爲什麼不跟你說話?你要多想想原因在什麼地方,你就知道了。

所以家長應該多傾聽,讓孩子敢跟你談。什麼時候,他能把自己的一肚子苦水都向你傾訴的時候,行了,沒問題,這個孩子是一個很陽光的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