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奢華品質 > 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

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大多數養龜愛好者都希望自己的龜能夠有個好看的外殼,好看的外殼是可以養出來的,下面小編爲大家收集了一些關於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吧!

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1

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

1、想養出好看的龜殼

就要給龜龜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

所謂理想的環境。

是指當龜龜想上岸時,就有陸地,想下水時,就有水

不要你人爲強制的白天泡水晚上幹養,這樣對龜龜特別不好,時間長了都會亞健康,而且龜龜都需要曬太陽,整天泡水裏,沒辦法接受太陽中的紫外線,跟沒曬一樣,時間長了對殼也不好(想要好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曬太陽)

2、一種比較簡單的佈置方法

水位不必過高,對於小龜苗來說,大概水位高過背就行了,不要太深,最深大概三倍背高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水中要放一塊石頭,能讓烏龜爬上去曬太陽,石頭在外面撿就可以了,要比水位略高一點,但也不能太高,必須得能爬上去才行。

這樣龜龜就會自由選擇什麼時候上岸,什麼時候下水了

我家的龜龜有的喜歡水裏睡覺,有的喜歡岸上睡覺,但是他們白天都喜歡曬太陽,但是夏天特熱的中午他們都會下水避暑,很聰明

3、 還有飼料問題

最好的飼料當然是活食了,去魚市買飼料魚,很便宜,再就是買專業龜糧,你可以去淘寶看看,德國的和日本的都不錯,稍貴,但是營養配的比較好,實在不行國產的買寸金和命脈。

還有不要在水裏添加牛奶,龜和人是兩回事,龜補鈣,靠的是曬太陽和吃魚蝦,牛奶+水,不僅不能給龜補鈣,還會破壞水質。因爲牛奶和水混合了以後水就富營養化了,會有產生各種細菌,讓龜龜生病。

烏龜怎麼養殼才漂亮2

1、調整採光

說到養龜環境中的採光,不由感慨萬千,筆者在剛剛接觸觀賞龜飼養時,不少前輩一直在強調採光的重要性,但筆者卻不以爲然,自認爲水質和食物的質量保證就足夠造就漂亮的龜殼。但事實證明,筆者當時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衆所周知,鈣質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來給予幫助和支持,而日照是促進維生素D在體內合成的最主要方式。在極度缺乏陽光或散射光照射的情況下,龜體骨骼和甲殼的正常發育得不到保證,容易出現生長滯緩的情況,嚴重者甚至發生軟殼病。另外,龜在生長過程中,甲殼上新生的部分尤爲嬌嫩,在甲片外緣形成色澤較淡的圈紋,俗稱“暴紋”或“暴白”,龜在較長時間的色素沉澱以後才能使色澤較淡的新生部位與原有的體色一致。在陽光直射量不足時,龜體的色素沉澱速度整體下降,長時間下來,龜殼的色澤就會顯得極爲不自然,觀賞性也就下降了。

養龜愛好者在對養龜環境進行佈置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採光強度的問題,筆者建議,家庭式觀賞飼養環境30%-60%的面積保持在每天3到8小時的陽光直射條件將獲得良好的效果。屆時您會發現,您的愛龜不僅生長進度喜人,殼色光鮮亮麗,而且在活動量和攝食積極性上也會有顯著提高。

2、調整食譜

每個養龜愛好者都有一套爲愛寵精心設計的食譜,有的是各種原生態餌料,有的是各類食材邊角料,還有的是品類繁多的商品飼料。當直接購買到的龜食不能滿足飼養者的要求時,部分愛龜心切的龜友甚至開始親自動手爲自己的愛寵製作專屬的食料。但在此之前,每位養龜愛好者都應該充分了解自己所飼養的烏龜需要何種營養以及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

龜殼主要由骨板和甲片兩大部分組成,在生長時對鈣質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在考慮龜殼正常生長的角度上,優先考慮的就是食物中的鈣質含量。很多龜友在愛龜的食譜中安排了較大比例的紅肉(如豬肉、牛肉等),龜在進食以後似乎也獲得了較好的生長速度,但長期實驗證明,豬肉等紅肉類的動物蛋白和鈣質含量的比例並不適用於大部分龜類,長期、大量地將紅肉作爲龜的主食將有可能造成龜殼的生長進程跟不上肉體的速度,最終呈現龜體與甲殼的比例不協調,雜食性水龜表現更甚。相比之下,魚蝦等餌料的鈣質含量對大部分水龜而言就比較適宜,長時間、大比例地給水龜投餵魚蝦類餌料較少出現因營養失調造成的殼體比例失調。

筆者建議,在肉食性或雜食性龜的食譜安排中,以魚蝦、各類白肉等爲主食,輔以昆蟲、軟體動物、軟質瓜果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在自己動手製作龜糧時,乾料總體含鈣量控制在2.5%-4.5%之間爲佳。保證飼料中的鈣質含量可以採用魚粉、骨粉、蝦粉等動物性原料,針對偏素食品種的龜則可以加玉米粉等含鈣較高的.植物性原料在飼料中的比例。

3、保證水位

保證飼養環境中的水位是針對水龜而言的。實際上,具備一定基本常識的龜友在飼養水龜時都知道水位對龜殼生長的重要性。如果在水位極低、不能末過龜殼邊緣的情況下,隨着龜的生長,其背甲邊緣將會向上翻翹,背甲中央呈凹陷狀;若水位仍較低,末過龜殼邊緣但不能淹沒背部頂端時,雖然殼緣上翹的現象不會出現,但背甲中央扁平、凹陷的現象仍然難以避免。部分龜友將養龜的水位設置在剛好淹沒龜背的深度,而龜殼的生長卻沒有如其所願,這是因爲水位剛剛末過龜背時,龜只要四肢稍作支撐就能降背部頂端露出水面。背甲頂端爲脊角板的位置所在,若該部位較長時間地露出水面,則容易粘甲,呈現生長停止或滯緩狀,最終使得龜的形體受該部位所限,變成平背或不應呈現的圓形。

4、增加磨質

或許很多養龜愛好者曾經發現,龜在自己精心設置的環境中開食新的生長過程,但甲殼上新的生長紋卻與原先已有的生長紋格格不入,除了色澤相差較大之外,其光滑程度和自然融合的感覺似乎也沒有達到預期的設想。事實上,要想愛龜的甲殼紋理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個體,還需要考慮磨質的問題。

什麼事磨質呢?對很多龜友來說,磨質可能是一個新名詞,其實在養龜的概念中,磨質指的就是能對龜體甲片、爪子甚至喙形成摩擦,使其甲殼紋理不過於突兀甚至防止爪尖、喙緣的過度增生的物體。對龜而言,常見的磨質包括生長環境中的砂石、泥土、水草、樹木枝葉甚至是水等等。經過這些磨質的不斷摩擦,龜甲上原本突兀的生長紋理將被緩慢地打磨,漸漸地顯得更加自然也更有光澤度。

筆者建議,如果想要龜殼上的紋理更加平滑細潤,在飼養水龜和偏水棲的半水龜時,則可以在水環境中添加底砂、底泥;在飼養陸龜和偏陸棲半水龜時,可以用泥土和細砂石作爲底材,並在環境中種上少量草本植物或灌木。反之,如果飼養者更爲欣賞紋路清晰的龜甲,就可以儘量減少飼養環境中的磨質,並儘可能地提高水體的能見度以及陸地部分的光滑程度。

5、控制密度

其實,想要找到答案就要從龜的活動範圍入手,在飼養環境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龜放養數量越多,其平均活動範圍也就越小,這意味着龜與龜之間的遭遇率將提升。龜在進行或模擬爬背的時候是十分兇猛的,包括陸龜、水龜、半水龜在內的很多品種雄龜都有撕咬雌龜的習慣,季節中的雄龜爲了爭奪配偶,甚至會發生相互間的打鬥。另外,如扁東方龜、凹甲陸龜等領地意識較強的龜即便不在季節也容易因爭搶領地而引起相互攻擊。龜在向敵對方發動攻擊時,主要以啃咬、撞殼爲主,這對龜的甲殼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因和打鬥引起的殼體損傷屢見不鮮,因此,過大的飼養密度有可能引起上述情況的發生,不利於對龜甲的養護。

不同品種的龜在習性上差異很大,因此在飼養密度上不能以既定值一概而論,需要分門別類地細心對待。筆者建議,殼長在3-5cm的小龜可以控制在每立方水體110只以內;殼長在6-10cm的龜可以控制在每立方水體60只以內;殼長11-15cm的龜控制在每立方水體15只以內爲佳;成龜殼長超過30cm的大型龜類應酌情考慮,一般每立方水體不宜超過三隻。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