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服裝單品 >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  旗袍雖然在日常服裝的領域走向衰微,但如何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續的存在;以及當代的時裝設計師如何將之時裝化、現代化,使其得以持續的發展。

旗袍雖然在日常服裝的領域走向衰微,但如何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續的存在;以及當代的時裝設計師如何將之時裝化、現代化,使其得以持續的發展。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之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看的“歷久長新--旗袍的變奏”展覽,通過展出280件旗袍、400多張照片及9項錄象節目,介紹了旗袍的淵源、1920至1960年代社會及文化的轉變與旗袍發展的關係;亦展示1970年代後,旗袍雖然在日常服裝的領域走向衰微,但如何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續的存在;以及當代的時裝設計師如何將之時裝化、現代化,使其得以持續的發展。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2張

1937年結伴逛街的旗袍女子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3張

1910至1920年初,時尚初現。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4張

用於旗袍的花鈕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5張

40年代的兒童旗袍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6張

40、50年代的格子旗袍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7張

左邊爲抗戰時期,北京的日本商社職員穿着旗袍在做操;右爲戴墨鏡的時髦旗袍女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8張

30、40年代摩登上海的良友雜誌上的旗袍女郎;廣生行的宣傳廣告畫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9張

五六十年代的旗袍偏向簡潔

旗袍原指清朝八旗婦女的長袍。戀衣癖嚴重的張愛玲在《更衣記》裏寫現代旗袍之前的那段中國女性着裝:“我們不大能夠想象過去的世界,這麼迂緩,安靜,齊整--在滿清三百年的統治下,女人竟沒有什麼時裝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樣的衣服而不覺得厭煩。從十七世紀中葉直到十九世紀末,流行着極度寬大的衫褲,有一種四平八穩的沉着氣象。領圈很低,有等於無。”1920年代,隨着生活的轉變,這樣的長袍經過改良,成爲了一種新式旗袍,寬身、線條平直、袍身佈滿精緻的刺繡,逐漸發展成爲了現代概念的旗袍。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0張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1張

當年今日話旗袍

1930-1940年代,是旗袍發展的黃金時期,由於受西方服飾的影響,旗袍設計變得窄身修長,兩側開高衩,盡顯中國女性的體態美,旗袍成爲中國婦女最普遍的服飾。當時的國民政府頒佈的〈制服條例〉裏,將旗袍列爲了女子禮服 ,而一些西方的時裝設計大師,最著名者如法國的Paul Poiret,已陸續將中國女裝 風格結合於自己的時裝設計上,美籍華裔女星黃柳霜在走紅時期就曾把中國女裝帶入好萊塢,首席豔星Marlene Dietrich在1932年主演的〈上海快車〉中帶起好萊塢電影的中國題材熱,中國服裝自然也成爲一種吸引力,許多在華的外國女性在那時已經開始嘗試穿華服,這些都帶動了旗袍的改良和流行風潮。尤其是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大都會裏,婦女紛紛穿着旗袍爲時尚,〈良友〉、〈婦人畫報〉等女性雜誌和廣告牌上紛紛刊登各種旗袍款式的摩登照,1930年先施公司的對抗洋貨時裝的國貨“時裝表演大會”上,就專門有兩組“短旗袍”和“長旗袍”的系列。

1950年代後,雖然越來越少人以旗袍作爲日常服飾,但一些女性領導如一生執愛旗袍的宋慶齡,或領導人夫人出席國事外交場合時,仍然將旗袍當作禮服 ,加強了它作爲中國文化的象徵。至1960年代末,隨着大量西式成衣的出現,旗袍在日常服裝領域裏,逐漸走向了衰微。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2張

香港政府出版的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小冊子上突出了穿旗袍的香港女子形象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3張

1960年,香港灣仔,穿旗袍的女子,由香港攝影家邱良先生所攝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4張

1960年香港海港邊的紅色旗袍女子背影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5張

左邊爲《蘇絲黃的世界》裏女主角扮演者關南茜穿着緊身高開叉旗袍的性感形象;右爲1960年女星吳麗君的旗袍照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6張

影星林黛的兩款黑白色刺繡蕾絲旗袍,手工皆異常精細。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7張

穿旗袍的港姐朱玲玲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8張

左邊:2002年,港星楊紫瓊穿着這件旗袍參加的第55屆戛納電影節;右邊:1977年朱玲玲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的旗袍。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19張

梅豔芳於2002年的演唱會上曾穿着這身旗袍,整件都釘上珠片

時代轉變,當旗袍在內地幾近銷聲匿跡時,它在香港依舊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不同的領域都持續存在。當時旗袍存在的其中一個主要形式是校服,很多學校秉承傳統,繼續以旗袍爲校服,似香港人對這個傳統服裝仍一直保留着鮮明的印象。曾於香港創立儀態學校的華慧娜女士說:“我從中學時期開始就穿旗袍,絕對是一位旗袍愛好者,其實旗袍既不會過時,又可以於不同場合穿著,只要身材不走樣的話,絕對可以穿上十年八載。”

此外選美是保存及傳揚旗袍的另一重要途徑,自1973年起,每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選舉,參賽者穿着旗袍的環節,通過電視傳播而深入人心。這次展覽中最矚目的展品之一,就是當年朱玲玲參加1977年香港小姐競選時穿的綠色旗袍,旁邊的錄象裏顯示她當時得獎已經多位香港小姐穿着旗袍的片段,其中也包括了之後在〈花樣年華〉中將旗袍穿得風情萬種的1983年29號的香港小姐比賽中的張曼玉。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20張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21張

右一蕭芳芳的旗袍大部分由其母親成家禾女士設計。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22張

左圖右邊旗袍爲施南生1996年和徐克導演結婚時候穿的旗袍,其他兩件爲伴娘服裝,都由張叔平先生設計

當香港代表前往海外參加國際性選美時,亦多以旗袍爲民族服裝,以推廣其作爲“民族服裝”的觀念,在香港政府出版的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小冊子上,也有特別突出的穿旗袍的香港女子形象。而香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以旗袍形象示人,1960年,在香港灣仔,攝影家邱良先生就曾拍下兩位身穿旗袍的香港女子的背影,過膝的開衩旗袍,腰身緊繃貼體,充分顯示女性體形的曲線美,風姿綽約,引人遐想。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23張

東方格調 旗袍裏的百年風情 第24張

現代改良旗袍

在這次展覽中最特別部分,就是剪輯了40多斷國、粵語電影中多位女星穿旗袍片段的影象集〈光影中的旗袍〉,和香港各時期一些著名女明星 的旗袍展示。尤其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女星林黛一組精緻起旗袍,其中黑白兩款鏤空蕾絲旗袍,手工完全不亞於當今的高級定製服;而另一位香港女星蕭芳芳的旗袍,當中更包括了其母親成家禾爲她設計,與1967年榮獲香港十大影星金球獎時穿的旗袍;此外還有施南生1996年和徐克導演結婚時候穿的旗袍和伴娘禮服 ,皆由張叔平先生設計,2002年,港星楊紫瓊參加的第55屆戛納電影節所穿的旗袍亦有展示,而最讓人感慨感懷的則是2002、3年梅豔芳於演唱會上曾穿着兩件旗袍,其中一件整件都釘上珠片,異常華美。

如今,旗袍已成爲超越潮流的經典,也成爲了現代設計的靈感來源,亦是重新被詮釋的對象。近十幾年來,旗袍的元素不斷的被引進到現代設計當中,而旗袍在用料、領子、袖子、裙沿、滾邊及鈕釦等細節上,也在產生着無窮的變化,不停的加入進新時代元素,被現代的時裝設計師更廣泛的演繹,讓它有了更大的空間,被持續的發展下去。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