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

来源:星女圈    阅读: 2.5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不爱讲话了,开始慢慢变得沉默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的相关资料。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1

其实做一个“矫情”的成年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前两天突然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

我有一点印象蛮深刻。

他说,他平时是一个在班级话都不说的人,不喜欢交流,不喜欢吵架,大家观念不一样就不说话,以前打架不吵架,现在不吵架不打架。

听听,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说出来的话呢,多好的一小伙子。

但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能够“吵起来”不是件坏事。

“吵起来”并不是说大家针锋相对,胡搅蛮缠,而是即便基于意见不一,但彼此依然能拥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这很难能可贵。

你赞同也好,不苟同又能如何,我不介意说出来。在这方面,恐怕很少人能这样做到。我自己也是。

有时候与其站在风口浪尖众目睽睽饱受争议,不如低调沉默,静观其变。而与此带来的是什么呢?

我们有话想说,但强行克制住自己,于是什么也不说。

什么也不说,却又渴望有人来重新认识自己,来了解自己,能够获得别人的欣赏。会羡慕和人谈笑风生,又害怕和人畅所欲言。这好像成了多数人矛盾的常态。

维安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小岛,人潮虽然拥挤,若想要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依然得涉水千里。”

之前有个小姑娘半夜来找过我聊天。我和她接触挺多,是一个老好人。我很少见她与人推心置腹,但她忽然一下倾诉我很多,我倒有些局促。

等她言明缘由,我慢慢理解了起来。

在初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她时常会跟自己的好朋友吐槽,因为关系很熟,到后来对方说她总是把有负能的给自己。就这样,她慢慢不再说了。她曾经很想尽她所能去留住身边每一个过客,但最终都还是离她一个个远去了。

所以她现在做很多事都顺着别人的心意,害怕被忽冷忽热对待,不擅长一个人独处,无人交谈的时候,情绪就会特别低落。

有位读者朋友说:“倾诉欲是满满的,只是没有适合倾诉的对象了,有时候遇上很开心或很难过的”事情,想要迫切与他人分享时,发现大家都在快节奏生活着,似乎都没有时间来听听自己的故事,于是这些情绪也就只能慢慢留在自己的心底,慢慢也就不想要与谁倾诉了……”

看啊,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有想要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的念头,好的坏的或是新鲜的烂的,只不过是怕没有人去听,怕不被喜欢而已,所以保守起见,不说倒成为了首选。

但我依然鼓励大家尝试用各种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完整地呈现出来。

那些想法可能很沮丧,很消极,但它们没有错,就像是生活一样,正是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倘若父母们有幸能窥见这些,想来也是伤感的,所以我希望除去朋友们,各位也不要忘了父母。尽管年轻人总是不愿意在长辈面前透露自己想法的。

于是也会有许多人,开通微博小号,朋友圈设置仅自己可见,每天写日记也不会po出来。

我自己也是这样,或多或少会带上些“敏感”的标签,我曾经很害怕将这些说出来,觉得那都是灰色的心事,心事嘛,总是躲躲藏藏的,但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

敏感的人对于生活里的细节会捕捉得更加精确,心思也是更加细腻。期间这些心事虽然会很不好受,像黑暗在一点点吞噬光明,会让人陷入死循环而难以走出,但如此我们便可以将它们的过程细节自然地记录下来,加以深思熟虑的思考与雕琢,日后看到过去真实的自己,不论如何想必也是极其快乐的。

推荐给大家一个词语吧,钝感力。钝感力与敏感力相对,但我以为它们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应是交叉的。

人在年轻的时候,的确是该迟钝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些,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足以丰富和细腻起来,能够感知到悲欢相通的万事万物,诚然只权衡利弊,不计较得失。

然后我也蛮感动,有一些朋友会将他们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分享给我。用芝士的话说,她其实很喜欢写杂记,很喜欢拍照记录,但总不敢公布在社交圈里。而个人公众号呢,随心所欲,想看的人自然会看到。

我也逐渐发现一种现象,每次刷朋友圈,几乎已经看不到只有长串文字的动态了,多数都是九图或是配上一些emoj,一个定位,寥寥几个不能再精简的几个字。

自己和人聊天,动不动就是表情包开场和收尾。夸人也只会说哈哈哈哈你真好看,你好可爱。有时候我也在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丧失了一些表达语言的能力呢,也有朋友和我说,他有时候想描述一些事物但又说不上来,支支吾吾的自己也很懊恼或是想文案总是要绞尽脑汁,不知如何是好。

竟然有一天,我们会无法用自己的母语来找出准确的话去形容一个人一样事,这总是难免让人哭笑不得。

是灵感枯竭了吗,是日常的单调生活不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吗,还是我们已经麻木了,习惯了冷眼,习惯了不吭声,是什么在一点点消失。

明明想好了一大段话,明明就有很多话想要倾吐,但吭哧吭哧剩到最后的只有哈哈哈哈和表情包。所有要表达的都在图里。

“适当疏远原则”也是现代年轻人惯有的常态。保持安静,让我们感到安全。我不能否认表情包可以拉进彼此的距离,我也能理解很少人愿意去看对方发的一大堆话,但或许正是这样让很多人产生挫败感,于是不如收敛起自己。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

太多可以去说,太多又好像没有必要去说。可任何诞生出来的意义不过都是我们自行去赋予的。语言和食物、旅行、阅读、运动等等都一样,我们只不过需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欲望”,有尺度有控制得去表达去分享,固然我们需要明白说和不说是为了什么,但偶尔也无需较真那些前因后果,自然地去真情流露并且尝试说好,本身就是让人敬佩的。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2

有个热门问题——“如何看待这种当下越来越普遍的“沉默”人格”?

这个问题,透露出了很多人的苦恼:

比如我的朋友阿志,他知道自己情商低,一不小心就会说错话,后来他每次说话前都会思前想后,他表示这样很累,越来越不想说话了;

诗诗是个很有想法的女生,但每次在公众场合一说话,就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在公司开会,明明心里有很多的想法,但就是不敢开口提出来…

这些被动沉默者,总会否认自己:我不会说话,我只能尬聊,我在别人面前太容易紧张了......最后只好退缩回去,收回要表达的心。看似是主动选择了沉默,其实都是被紧张感逼着,被动地成了一个社交孤岛。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怎样走出“明明渴望与人交流,却又无法开口表达,于是只能假装沉默”的怪圈呢?

“黑鸟”是蔡康永在综艺节目中的标志性装扮,这样装扮让很多人看到都会感到好奇。

如果你觉得好奇就对了。

这个他自创的设计让他在镜头前显得很特别,用现在的话来说,很“吸睛”。正因为足够“吸睛”,所以更能让大家关注到他。

那么黑鸟装扮算不算是表达呢?

当然也算,因为表达是立体的、综合的,表情和姿态属于表达方式,同时衣服和其他道具也属于表达方式。

蔡康永在肩头放一只黑鸟,是表达形式上的一种技巧,也算是表达的一个软件模块。

什么是“表达的软件模块”呢?

心理学博士采铜老师,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刷屏朋友圈之后,出版了《精进2》,他在书中提出了“硬件模块库”和“软件模块库”的概念。

对于“如何好好说话”:

“说什么”是你说话的内容,是硬件。为了有东西可说,你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见闻和思考,这些便组成了你说话的“硬件模块库”。

“怎么说”是你说话的形式,是软件。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练习你的语音语调,练习谈判的前后顺序,这些组成了你说话的“软件模块库”。

简单来说,“硬件模块库”靠的是积累,需要你扎扎实实去做功课,观察、阅读、思考缺一不可;而“软件模块库”除了积累外还需要你主动去设计。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 第2张

市面上有很多教人怎么说话的技巧和套路,容易让人产生短时间内就提升说话水平的错觉,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说好话,这其中根本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你想做一个不论在一个人面前,还是很多人面前都能挥洒自如的人,你就要搭建起你的软硬件模块库,然后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把它们运用起来。

对于如何告别沉默,成为一个高情商的表达者,以上就是我们给出的方法,与你共勉。

如果采铜老师的《精进1》是学习维度,那《精进2》就是将思维进行重新组合。

它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提出了“心智进化论”,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 8 个角度,教你从“厉害的人”成为真正的“大牛”。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