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馬上就要開始放暑假了,所以很多學生已經開啓了暑假模式,也有更多的父母開始帶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那種有教育意義的地方。那麼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是哪裏?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1

1、公園/草地

大自然是最好的感統訓練場所之一,孩子們在公園裏肆意奔跑,放風箏,青青草地上暢快打滾,看繁花、聽風聲、聞花香、觸摸草木欄杆……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刺激,都能在這裏獲得,且區別於從室內冷冰冰的電子設備上僅靠視覺觀賞。孩子們親自體驗和遭遇環境中的各種刺激信息,更能促進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建立起龐大的神經網絡。

2、科技館/博物館/動植物園

城市中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能夠接觸到新鮮的事物,比如去科技館感受聲光電的奇妙;去博物館領略歷史的厚重悠久,和古人來一場穿越時空的交流;去動物園瞭解不同動物的生長習性;植物園,發現四季花草樹木的美……

不同的場館,能夠給兒童帶去不同的視聽刺激,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兒童的見識,豐富課外知識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

3、山脈

爬山在很多人眼中的好處,可能只在於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但對於成長期的兒童來說,好處可是非常多。

爬山既有助於孩子腿部肌肉張力和耐力的鍛鍊,又能幫助視覺廣度、視覺聚焦等多項視覺能力的提升。另外,爬山屬於身體雙側協調類的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大腦雙側分化。

4、野外露營

野外露營的時候,爸爸媽媽先彆着急將所有事情攬到身上,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分擔一同家務,比如幫忙搭一搭帳篷,洗一洗蔬果,分一分食物等。

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能對兒童的觸覺、精細動作、五指分化等發展帶來很好地促進作用。千萬不要覺得心疼孩子,不願意讓他做這些事情。要知道,讓孩子感受多樣的刺激,就是在讓他的大腦和各大感覺系統在不斷相互作用,最終實現感統能力的提高。

5、海邊/湖邊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老嶽更希望家長帶兒童多去沙灘或者沙地。

幹沙、溼沙、粗沙、細沙,不同沙子的質地能夠帶給孩子豐富的觸覺刺激,對於降低他們的觸覺敏感有非常大的幫助。與此同時,在使用工具玩沙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大小肌肉也是一次很好的鍛鍊。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2

1、遊樂園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願意帶着孩子去遊樂園,就是覺得去了遊樂園就是爲了花錢的,而且時間還會平白無故的浪費。其實孩子在遊玩的過程當中是可以意識到世界的美妙,這也能夠讓孩子的童年記憶變得更加完美。

2、科技園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着一個相同的夢想,在小的時候他們都希望自己成爲一個科學家。如果說孩子對這方面展現出來的興趣比較濃厚,那麼父母也可以帶着孩子去科技園見識一下,這樣可以領略一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也有着極大的幫助。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 第2張

3、名勝古蹟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旅行,但是很少帶着孩子去名勝古蹟玩一下,其實擁有大智慧的家長都應該瞭解到,帶孩子出去走一走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那麼看一看星辰大海,看一下大自然的美景,這會讓孩子擁有着更高的追求。

4、高等學府

孩子處於幼兒階段,我們可以帶着他們去學前班轉一轉。孩子處於初中小學階段,我們可以帶他們去大學轉轉。讓孩子去高等學府去觀察,這會使得他們瞭解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是如何奮鬥的,這也能夠推動孩子的發展,讓孩子爲了自己的目標前進。

5、感受不同的交通方式

父母沒有必要把孩子圈養在家裏,有機會不妨帶着他們坐飛機,坐火車,坐高鐵,讓他們擁有着不同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的冷暖,知道社會的巨大差距。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上進心,讓他們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3

去田間地頭,在勞動中體驗農作的艱苦

常常聽到一些笑話說,學習優良的孩子,把小麥認成小蔥,不知道胡蘿蔔是長在土裏的,以爲花生是掛在樹上的……

其實,這也怪不了孩子,他們大多數是在鋼筋水泥的環境里長大的,田野和農事,的確是太過遙遠而陌生的存在。

以致於,嘴裏揹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腦子裏卻並不一定都能明白這首詩的真義。

那麼,如何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不易呢?霍啓剛和郭晶晶給出了答案。

2019年4月,他們帶着5歲的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這一舉動,獲得了網友點贊。對此,霍啓剛在微博中迴應道: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很有遠見。

《朱子家訓》雲:“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帶孩子去田間地頭吧,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播種、施肥、除蟲,又是怎樣灌溉、鬆土、收割,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相信現場的真實教學,能讓孩子們在頂着烈日、沾滿泥巴、流着汗水的體驗之下,更能懂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

去體育館,在競技中完善人格教育

在希臘體育聖地奧林匹克山上,刻着這樣一句話:“你想得到健康嗎?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聰明嗎?就去跑步吧。”

現如今,好玩的電子產品、繁重的課業負擔,佔據了孩子的大部分時間,以致於很多孩子因爲運動量不足,成了“小胖墩”或“豆芽菜”。

所以,帶成長髮育中的孩子,去體育館做做運動,就很有必要了。

不僅能鍛鍊身體、強健體魄、促進大腦發育,更重要的是,還能磨鍊意志、增強自信。

教育家蔡元培認爲: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不僅能幫助孩子促進發育,還能讓孩子獲得較高的“體能自尊”,而擁有這項特質的人,取得學業和事業上成功的可能性,遠遠高於普通人。

想想看,體育館裏的各類運動和比賽,折射的其實是人生:爲了達成結果、贏得比賽,我們必須要在事前做好準備,在過程中全力以赴,還要在遵守規則和賽制的前提下,和隊員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要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心態。

不大的場地裏,短短的'時間內,孩子們所體驗到的高潮與低谷、順境與挫折,其實就是濃縮的人生。

去圖書館,在書香中愛上閱讀

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說:“圖書館是個好地方,是個使人終生受益的地方。不要老讓孩子們坐在教室裏,帶他們到圖書館去吧!他們一生都會感謝這個帶他們走進圖書館的人。”

的確如此。

帶孩子去這五個地方 第3張

曾經有人對全球35名各領域大咖做過研究,發現他們的童年有兩個共同特質:一是和父母的親子關係良好;二是經常被父母帶着泡圖書館,以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是孩子瞭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認識社會和自然界的主要渠道。而圖書館,是幫助他們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第一站。

首先、圖書館是專屬的空間,裏面只有書,沒有電子產品、玩具以及嬉笑打鬧的小夥伴,遠離了誘惑,孩子在特定的環境中,可以進行有儀式感的閱讀;

第二、圖書館是安靜的空間,人人捧書靜讀,這種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在無形中帶動生性好動的孩子安靜下來,把專注力放到圖書上;

第三、圖書館裏書籍種類繁多,這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們沉浸其中,總能挑選到自己喜歡的書。

第四、圖書館也適合親子閱讀。如果家長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那不妨去圖書館,一大一小兩個人,一起選書、讀書,再聊書中的故事、說自己的讀後感想,既收穫了知識,又交流了親子感情,一舉兩得。當然,討論時要小聲,不能破壞環境。

去大學校園,感受校園氛圍、樹立讀書目標

可能這些問題,是每個孩子腦子裏的問號:

讀書是爲了什麼?

我將來要做怎樣的人?

在長成大人之前,我要去哪裏、做哪些準備?

……

彼時,孩子還是一顆小草,稚嫩而懵懂,而作爲父母,我們有義務告訴TA,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大學校園裏尋找到。

因爲網上有段話說:“大學裏優美的校園風景、濃重的學習氛圍、豐富的社團活動,既能給孩子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又能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觸動。”

是的,如果希望孩子增長見識,那就帶TA訪名勝古蹟;如果想要陶冶孩子的情操,那就帶TA遊祖國河山;但如果想要讓孩子感受校園氣氛,樹立起讀書的目標,那麼,大學校園是不二之選。

這裏,有博學、奮進、堅毅,有自由、勇敢、朝氣,是每個人歷經十載寒窗苦讀所到達的地方,是構築夢想的港灣,是踏入社會之前的修習所。

家長們可以一邊帶孩子參觀,一邊給孩子介紹一下學校特色、校友成就。激發TA對自由神聖的大學生活的嚮往。

去爸媽工作的地方,瞭解家庭成員的社會價值

網上曾有一篇很火的小學生作文,標題是《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孩子在作文中說自己的媽媽“天天喊累”,還“什麼都不會”:

“小青的媽媽會開車,她(指自己的媽媽)不會;小林的媽媽會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會;小宇的媽媽會畫畫;瑤瑤的媽媽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羨慕死了,可是她什麼都不會。”

短短一段話,道盡了孩子對媽媽的嫌棄之情。

事情的真僞和始末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暫且不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子女對父母,缺乏全面而客觀的瞭解。

很可能,我們苦口婆心地念叨着:

我工作很辛苦,你要懂事啊;

我吃了沒文化的虧,什麼都不會,所以你要好好學習啊……

但這些在孩子看來,不過是一場無意義嘮叨。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帶孩子參觀一下我們工作的地方吧。

在這裏,孩子能大致瞭解到:我們在做什麼、爲了保障家庭的各項開支,我們承擔了哪些壓力,以及,爲了實現自身社會價值,我們又做了什麼程度的努力。等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